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情绪启动范式考察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刺激解释偏差。研究以正性和打碎的面孔为启动项,正性或负性非社交词为目标项,要求高社交焦虑组被试和控制组被试判断目标项的情感色彩,并记录其反应时与准确率。结果发现,两组被试具有不同的情绪启动模式:高焦虑组被试未表现出显著地相容性效应;他们在正性-正性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慢于控制组被试。研究结果提示高社交焦虑个体具有对正性社交刺激的解释偏差,他们不能充分理解正性社交刺激的积极含义。  相似文献   

2.
旨在是探索记忆偏差与解释偏差在无法忍受不确定性(IU)与个体担忧之间的机制作用。实验1采用伴随学习任务范式,计算被试对中性词语和不确定词的回忆量。结果发现,IU对记忆偏差的预测不显著,记忆偏差在IU与担忧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实验2采用情境评估任务范式收集被试在不确定情境下的担忧评分和解释倾向。结果发现,IU可以正向预测被试在不确定情境下的担忧评分,被试对情境的解释倾向在IU与担忧评分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概言之,高IU个体存在一定的信息加工偏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笔画构成汉字的实验任务,考查了笔画的笔顺与笔画数对汉字构成过程的影响。实验材料为构成三到五划高频汉字的笔画组。将三到五个笔画水平排列构成一个笔画组,有的笔画组按照汉字书写的笔顺排列笔画,有的违反正常汉字书写的笔顺,让被试判断这些笔画组是否能够构成一个汉字。实验一,要求被试判断笔画组能否构成汉字并把汉字正确书写出来。实验二,要求被试判断笔画组能否构成汉字。结果发现在实验过程中判断符合书写笔顺的笔画组能否构成汉字的反应时明显短于不符合笔顺的笔画组,错误率降低。同时,研究还发现汉字构成过程还受到笔画数的影响,在实验一中表现为少笔画的笔画组构字的错误率低于笔画多的笔画组,在实验二中表现为少笔画的笔画组构字反应时短于笔画多的笔画组。这些结果说明了笔画空间位置与笔画数对汉字书写过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指向具体人物对象的人际信任:跨文化比较及其认知模型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对指向具体人物对象的人际信任作了跨文化实证比较研究,并探讨了人际信任的认知模型。使用人际信任行为量表(ITBS)测量了中国、香港及美国三地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根据三组被试对诸如父亲、哥哥、同班同学、医生和陌生人等20个人们生活中经常能够接触的人物信任程度的高低,可将这些具体人物对象归为“亲人”,“熟人”和“陌生人”三个群体。三组被试对“亲人”群体的人际信任没有显著差异,但中国被试对其它两个人物对象群体的信任要高于美国和香港被试,而后两组被试的差别则不显著。另外,利用多元回归法在人际信任与六种认知变量间建立了模型关系,发现其中只有两个变量对模型作出主要贡献,即:(1)对由信任行为而得到得回报的期望值越高;(2)得不到回报而引致损害的严重性评估越低,则一个人作出某一信任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被试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工业化程度对人际信任认知模型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场依存性与独立性认知方式对视动错觉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认知方式对视动性错觉的影响,对100名男性军校学员进行了棒框测验,15名高分者和15名低分者分别作为场依存组和场独立组。每名被试随机给予一系列视动阶跃刺激(5,10,15,20,30,40,60,80,100,120度/秒),每个刺激持续20秒。记录被试视动错觉出现的潜伏期和错觉模糊量。研究结果表明:1.场依存组被试的错觉潜伏期短于场独立组,它与刺激速度呈幂函数关系,而场独立组潜伏期随刺激速度的增加呈直线下降;2.在5—120度/秒的范围内,两组被试错觉量回归成两条直线,两直线回归系数无显著性差异,而截距差别十分显著。因此,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是视动错觉个体差异性的一种重要影响因素,它对军事飞行员的心理学选拔和训练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立一套基于中国人相同面孔的同一类型情绪的愉悦度渐变序列的表情图组系统,为中国人情绪障碍研究提供一套本土化的情绪面孔微渐变的标准刺激材料。方法:要求20名被试表演7种基本情绪(开心、悲伤、厌恶、恐惧、愤怒、惊奇、平静),且每种基本情绪要表现出高、中、低3个强度等级,拍摄每个被试每种情绪不同强度的面部表情图片。另选84名评定者对这些图片进行情绪类型的判断和唤醒度、愉悦度、优势度评分,然后将同一面孔的同类情绪图片分在同一组内,再按愉悦度高低排序。结果:获得相同面孔的不同情绪类型图组共78组,每组包含同一个人从平静表情到不同愉悦度某类情绪的序列表情图片,其中开心表情20组、愤怒表情15组、悲伤表情18组、厌恶表情10组、惊奇表情14组、恐惧表情1组,共计图片603张,每张图片都有对应的认同率及情绪唤醒度、愉悦度、优势度评分。结论:中国人情绪面孔微渐变图组系统为情绪认知研究提供了更灵敏的标准化的表情刺激材料。  相似文献   

7.
迁移研究中的实验设计、迁移量计算与口语报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20世纪初。心理学家们研究迁移的实验设计主要有单组法、等组法和三组法。在单组法中,先让被试完成第一项任务(迁移任务),再让他练习第二项任务(训练任务),练习到一定程度时.再要求被试完成第一项任务。如果第二次的成绩比第一次有所提高,就认为第二项任务对第一项任务产生了迁移的效果。在等组法中.首先让两组年龄、智力、教育程度等条件基本相同的被斌完成一项任务(迁移任务);然后再给其中一组被试(实验组)练习另一项任务(训练任务),另一组被试(控制组)不给予练习;最后再要求两组被试完成第一项任务。如果实验组的成绩比控制组的成绩好,就说明第二项任务对第一项任务产生了迁移。这种设计排除了练习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反间谍为题材的34集电视剧《暗算》以高收视率名噪一时。剧作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形象生动、性格独特的人物形象,从一定程度上讲,正是鲜明独特的性格特征造就了这些人物。主要人物瞎子阿炳、黄依依、安在天、钱之江等每个人身上都折射出不同的典型性格光芒。心理学研究认为,每个人的性格是由众多的性格特征构成的,具有双重性、多重性,而处于主要、核心地位的性格特征,我们称之为典型性格。一、瞎子阿炳:狭隘偏激为其典型性格,极端自尊的背后是极端的自卑《听风》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瞎子阿炳”。他是一个近乎弱智的盲人,但却是一个具有惊人…  相似文献   

9.
中国礼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隐喻机制,其中蜷缩的身体动作如弯腰、俯视、跪是与高社会地位群体社交的常用姿势。通过3个社会情境实验考察身体蜷缩程度与社会地位的隐喻效应。实验1显示与扩张姿势相比,保持蜷缩姿势的被试对被评价对象的社会地位评分更高。实验2控制被试的社交对象,发现与低社会地位人物相比,被试与高社会地位人物社交时身体蜷缩程度更大。实验3同时控制被试的身体姿势与视角空间,结果是跪姿被试比坐姿被试对被评价对象的社会地位评分更高,俯视被试比仰视被试对被评价对象的认同度更高。以上结果可证明中国礼文化中蜷缩身体姿势与社会地位的双向隐喻效应,同时,身体与空间的双重隐喻启动时其联结效应独立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与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与QZPS-SF)的常模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该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中国人人格量表(QZm与QZPS-SF)的常模,明确每一个因素的含义,为QZPS的应用做好准备。5000余名年龄在16∽55岁之间的被试构成了常模群体。将被试分为青年组(16∽25岁)、青壮年组(26∽40岁)和中年组(41∽55岁)后,比较了不同年龄、性别被试的人格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