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伦理与生物技术及生物安全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伦理与生物技术及生物安全研讨会”于 2 0 0 1年 4月 2— 4日在中国杭州召开。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杭州市政府及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共同资助。出席会议的代表近 1 70人 ,其中外国代表约 2 0人 ,大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伦理委员会委员。国内代表来自遗传学、伦理、法律、宗教、新闻媒体、国家部委等有关方面。会议围绕以下六个议题展开 :保护人类基因组———关于人类基因组与人类权力的全球宣言 ;人类基因组研究与全球和睦 ;人类基因与基因专利 ;人类基因组研究与人类尊严 ;“基因恐慌症”和“基因祸害” ;基因与我们———生命伦…  相似文献   

2.
环境污染与新的病毒传染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7年5月,经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各国医学界通力围剿,最后一例天花自然病例消失在非洲的索马里.危害人类至少3000年,历史上曾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天花病毒,最终被收藏在俄罗斯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液氮中.人们庆幸人类首度成功使一种传染病绝迹,一些科学家乐观地预言:传染病的历史将被改写,病毒将不再是人类生命的威胁.然而时隔不到30年,2003年在中国广东发生了一种急性传染病,4个月内迅速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最终使8422人患病,919人死亡.最早发现这种疾病的中国将其称之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又称SARS.2004年SARS才让人们惊魂未定,在亚洲、加拿大又发生了"禽流感",仅越南和泰国的患者为256人,48人死亡.  相似文献   

3.
韩国在积极推进生命伦理学立法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法学院Un -JongPak从克隆羊“多莉”诞生以来 ,在韩国已有 9次对生命伦理学和生物安全进行立法的尝试。有人建议修改现有的“生物技术支持法令” ,有人提出新的立法草案 ,如“禁止克隆人法令草案”、“生命伦理学框架法令草案”等。这些草案有一半是国会提交的 ,主要集中于禁止克隆人 ,其余由各管理机构提出。 2 0 0 0年以后 ,立法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 ,从胚胎研究、胚胎干细胞研究到遗传信息保护和生物技术专利等等。然而 ,这些努力都失败了。立法失败的原因可归纳为 :(1)优先考虑技术进步的…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中国传统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后现代主义哲学出现于上世纪 6 0年代的欧美 ,其本质在于“重释”、批判“现代性”,即对起源于古希腊的西方传统哲学及继承传统哲学的现代哲学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现代性( modernity)以及现代性导致的问题是后现代主义研究和批判的主要对象。后现代主义认为 ,现代性以试图解放人类的美好愿望开始 ,却以对人类造成毁灭性威胁的结局而告终。格里芬说 :“我们可以 ,而且应该抛弃现代性 ,事实上我们必须这样做 ,否则 ,我们及地球上大多数生命都将难以逃脱毁灭的命运。”( 1 995年 ,第 1 6页 )后现代主义属于“问题哲学”,没有统一的思维范式…  相似文献   

5.
直到今天,癌对人类的威胁依然存在。直到今天,世界医学界尚未给这种顽疾开辟一条彻底的治疗佳径。进入20世纪,癌症已上升为人类生命的超级“杀手”,成为威胁人类最严重的灾难之一。据资料不完全统计,世界每年有六百万人患癌症,五百万  相似文献   

6.
idea与“象”——论直观和超越的兼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注重直观体悟而“尚象”,西方文化注重概念分析而“非象”。但柏拉图的“线喻”(Allegory of line)表明,作为西方二分世界理论渊源的idea(“相”或“理念”),一方面是概念抽象的“理念”,另一方面又是理性直观的“相”;它既是一种抽象思维的对象,又是一种显现出来的存在。idea的原初含义兼有后来被人类认知理论加以严格区分的“形”与“意”两方面的含义。康德、胡塞尔的哲学也表明,“形”与“意”、“看”与“思”在认知中难以相互分离。王树人先生认为“‘概念思维’是从‘象思维’中产生出来的,并且一直以‘象思维’为依托。”(…  相似文献   

7.
漫谈守斋     
一、前言 在世界各国民族文化传统思想中,我国很早就提出了“民以食为天”及“食色性也”等自然规律。虽谈论吃,难免有不雅之嫌,但它的确是与人类生命相始终的。 本来,吃的目的在于维持生命,在于享受、在于满足。《圣经》中就有诸多关于吃的话语:“我愿赐给你们埃及地最好的出产,使你们享受本地的美物”(创45:18);  相似文献   

8.
人类通过克隆、干细胞研究、基因治疗等一系列新的生物技术以改善和延长人的生命的努力,激起了广泛而激烈的伦理论争。以探索这些道德难题为目的,“再生医学的伦理省思”(Ethical Rdlections on Regemerative Medicine)国际专题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5月6、7日在香港举行。研讨会由香港浸会大学(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HKBU)的应用伦理学中心(Gentre for Applied Ethics,CAE)主  相似文献   

9.
一、作为一种文化体存在的人类社会人类是在对身外自然和自身自然的双重改造中成长起来的。在此过程中,人创造了文化,这一结果不仅使人同自然界相区别,而且使人的社会性本质得到实现。历史本身就是“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正是基于特定的文化联结,个人成为“社会存在物”,“他的生命表现,即使不采取共同的、同其他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现这种直接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说来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  相似文献   

10.
基因工程伦理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众所周知 ,过去几十年来在自然科学领域 ,没有任何一门学科像遗传学那样引发了如此巨大的社会震撼 ,以至于没有人能够否认当代最大的伦理挑战来自于基因技术与生物技术。因为这一技术使人类拥有了对人的受孕、出生 ,身体构造、心灵健康、生命历程及预期寿命等加以控制和把握的能力 ,而上述这些重大内容在以往的人类史上一直都被认为是出于造物主或命运的操纵。通过基因技术 ,人类正在实现对自己进化历程的控制 ,从而有可能改变现存的整个人类图景 ,甚至于能够有计划地培育一种崭新的人类类型。这样 ,一种前所未有的生物政治的出现似乎成为不…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为人类建树的社会文化价值目标是“人类解放”,它的根本旨趣被界定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类解放”的终极关怀之所以被定位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3页),是由人类演进的普遍规律决定的。马克思指出:这一目标的彻底实现,需要经过“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自由人的联合体”三大历史阶段。这一见解对我国今天构建现代性的价值认同系统,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当代…  相似文献   

12.
绵羊的克隆     
克隆羊的诞生,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大进步,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它展示了这一无性繁殖技术最终被用于复制人类自身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毋庸置疑,人类发展科学是为人类的利益服务的,人类既能开创科学技术的新时代,也必能预防和制止科学技术的滥用。“克隆羊”,乃至“克隆人”,如同其他生物技术一样,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伦理、社会、法律形成的三道天然屏障。那么“克隆羊”会衍生出什么样的道德伦理、社会和法律的问题?“克隆”繁殖法一旦被用于人类,将会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应如何看待、评价这一生物科技领域的重大进步?本刊近期将对诸如此类的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科学和伦理之间的争论展开讨论,以期引导人们以理性的态度去对待新出现的生命伦理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老子》中的幸福观体现为三个方面:尊重“道”就意味着尊重人的生命,从而能够体现出人类生活终极目的所必需的终极性和自足性;依据“德”思考人之本性可以推论出,人类生活的意义就在于消解自我中心的立场、无私地守护生命本身所固有的创造性;合乎“道”、“德”的生活蕴含着价值理想、生命活动、社会实践和宗教信仰等多重向度.从整体上来看,《老子》的作者在其幸福观中表达了一种深刻的理论洞见:人类生活不能仅以守护生命作为终极目的,而是应该消解自我中心意识、尊重每一个与自己共同在世的事物来实现其本性的卓越.  相似文献   

14.
道教的生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是“重人贵生”的宗教 ,其论涉“生命”的义理极为丰富多彩 ,是道教学中最具有社会价值的理论成就 ,是人类“生命学”园地的奇葩。从道祖老子著《道德经》 ,揭示宇宙生存论及长生久视之道 ,尔后历代道教祖师 ,皆宗仰而阐发之 ,成就了道教“重人贵生”的理论与实践方法的生命学体系 ,或曰养生文化。代代传承发扬 ,成为有东方智慧之光的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一、道教如何认识生命 ,亦即何谓生命 ?这里所说的“生命” ,不是泛指一切生物体 ,而仅指人体生命。据我所知 ,历来“对生命”的解释 ,有着不少说法。如 :具有肉体、精神、灵魂三…  相似文献   

15.
外刊学论     
拉莫特:“技术的文化塑造与技术多样性的政治学”(Rammert,W.,“TheCultural Shaping of Technologies and the Politics of Technodiversity”,ShapingTechnology,Guiding Polity:Concepts,Spaces&Tools,Edward Elgar,UK2002)技术的文化塑造是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的具体化。技术的社会形成(SST)所分析的是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了特定技术的精确的设计特征,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了在技术发展可选择路径之间的选择,以及社会关系是如何培育或阻碍了特定技术。在技术的社会形成这一大背景下,文化塑造方法延伸并具体化了在技术的社会形成或技术…  相似文献   

16.
善待生命     
杨忠义 《天风》2001,(11):6-7
经文约3:1-15 人生在世,如果不珍惜自己和善待自己的生命,恐怕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珍惜可善待啦!圣经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有两种生命(约3:6)。一、“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这种生使你与人类的种族——亚当家连上了关系。而我们之所以成为人类中的成员,唯一的途径就是从肉身而生。二、“从灵生的,就是灵”。这种生使你与基督的生命有了联系。然而从灵生的跟从肉身生的同样真实。实际上,灵生比我们的第一次出生更为实在。保罗说:“我们不是  相似文献   

17.
外刊学论     
塞潘麦:“两种审美文化———艺术与环境的惊人相似”(Sepanmaa,Y.,“The Two Aesthetic Cultures:The Great Analogy of Art and Environment”,Environment and the Arts,Ashgate Publishing Company,2002)在讨论艺术与环境的关系时,传统分离论的观点总是强调艺术是自然的反映,其导致了再现艺术的辉煌。摄影、绘画、电影及传统文学中对自然的描述都很容易做到这一点。然而在深层次中,艺术则通常不直接表达与现实的全然相像,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性地呈现一种深层次的反应关系。这种以映像为基础的处理方法受到了质疑。更多的艺术开始不…  相似文献   

18.
生命探寻     
许月恩 《天风》2005,(6):38-38
生命可畏,可畏生命。记得诲啸事件后,好友给我的短信:生命很脆弱,经不起风浪,活生生的人,转眼之间就消失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度好每一天。真的,生命脆弱得“如一片云雾”,又短暂得像“一声叹息”(诗90:9)。当人类面对疾病、战争、灾难时,也只能是无奈,无助,困惑不解。“无人有权力掌管生命,将生命留住, 也无人有权力掌管死期,这场争战,无人能免”(传8:8)。生命虽然是如此的短暂,不堪一击,却是神所赐的“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诗139:14)。大卫对生命的回应是“受造奇妙可畏”,今天的我和你对生命又是怎样的感慨呢……  相似文献   

19.
“生命全程”(Life span)作为一个术语最初出现于本世纪四十年代,然而只是在最近十几年中,它才逐步确立为一种关于人类心理发展的观点,一种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并且逐渐形成了一种促进整个心理科学发展的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生命全程心理学”似乎已取代了传统的“发展心理学”,而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也都正以“生命全程研究”所显示的意义在调整自己的研究结构和研究方面.作为心理学史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者,我们一直关注着生命全程研究的进展,在这里拟从方法论意义的角度,来论述我们对“生命全程研究”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卡尔·波普(Karl Popper,1902-)是西方当代著名哲学家。主要著作有:《科学发现的逻辑》(“The Logic of Scientific Discovery”,1934)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1945) 、《历史决定论的贫乏》(“ThePoverty of Historicism”,1957) 、《猜想和反驳》(“Conjectures and Refutatio-ns”,1963) ,《客观知识》(“Objective KnowIedge”,1972) 以及Schilpp 编的《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