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处于根本性转变之时,即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这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性转变的关键时刻,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必将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这是一项关乎国家命运的战略部署和决策。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医师执业制度和不完善的医疗保障体制使医疗环境复杂化,为临床实习带教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探索新的教学意识和带教模式是提高临床实习质量的关键。文章分析了目前医疗执业环境对临床实习带教的影响,提出加强带教意识,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应由“教”转为“学”,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提高临床实习水平。  相似文献   

3.
经济“转轨”与实践模式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转轨”与实践模式的转换杨俊一(辽宁大学哲学系应该看到,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已不单纯是经济关系的变革,而是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和价值观念的变革。就这一变革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它具有“准”社会形态的性质。就这一变革...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美国自1945年以来50余年医疗保健制度演进的研究。涵概了四个发展时期;民办医疗保险体制;公办免费医疗保健制度和健康维持组织;医疗费用控制政策的实施;医疗保健制度的全面改革,以求对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后,医疗保健制度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高校贫困生的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谢桂阳  程刚 《心理科学》2002,25(5):632-632,62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及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1994年来高校招生并轨制度开始实行,高校收费攀高。部分来自农村或城市贫困家庭的大学生,经济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与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是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核心问题。党的十四大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的地位、作用将发生怎样的变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应如何更新计划观念,转变计划管理职能与方式?这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与有效运行的一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与主体客观性原则杨俊一(辽宁大学哲学系110036)经济“转轨”已经使经济学从“计划经济模式”转换为“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内在关系的探讨,并试图建构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然而,作为时代精神的哲学在这种时代性的“转轨”面前似乎显得...  相似文献   

8.
冯兵 《管子学刊》2008,(1):33-36
当前学界对于荀子经济制度伦理思想的研究十分少见。荀子的经济制度及其制度伦理蕴涵源于人性恶的道德起源论,义利辩证统一的义利观、“欲”、“物”“相持而长”的可持续发展观和朴素的分配正义观念是其经济制度伦理思想的主体内涵,它对于当前我国的伦理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主要在“义利两有”、“以义制利”的制度伦理导向可以促进“经济人”和“道德人”的有效统一,保障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和谐与可持续性发展,以及树立分配正义观念,促进制度创新,提高制度运作效率等方面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营企业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特殊企业形态 ,客观上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不完善的东西 ,因而面临着制度创新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0.
浅议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护士的职业道德张雄霞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诸如“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亦在担负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神圣使命的护理队伍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