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不纯粹的现象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在这里我准备站在现象学之外来讨论现象学,特别是与胡塞尔有关的一些现象学问题,进而讨论某些更为一般的哲学问题。“在现象学之外”来讨论现象学是为了免受现象学话语的限制,这样也许比较容易发现现象学作为“某种”哲学努力的意义和问题。现象学要求“转向事物本身”,但是作为现象学最纯粹代表的胡塞尔哲学却并没有完全正确地执行这一现象学要求。胡塞尔试图使现象学成为一种纯粹的现象学,在我看来,一种现象学如果是纯粹的,那么很可能反而远离事物──当然,这里所谓的“事物”并不是实在而是在意识中展开的世界,即使如此,我…  相似文献   

2.
潘海洁 《天风》2003,(4):24-24
“所谓朋友,是在全世界上的人都离你而去的时候,唯一走来看你的那个人”。如果我们按照这个定义来衡量谁是耶稣的朋友,就是全世界的人都离开耶稣的时候,就是他最孤独的时候,就是他在十字架上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的时候,就是他为全人类舍身流血的时候,唯一走来看他的人。 圣经中清楚地记载,有几种曾与耶稣有关的人,在他上十字架之后的表现。从他们的态度,我们便可断定谁是耶稣的朋友。  相似文献   

3.
冯玉祥在当旅长的时候,有一次在火车上和秘书何维汉谈“如何才能自立于不败之地”。冯玉祥说:多少年来我对这个问题是寝食不忘!但是,我知道自己有很多不如人的地方:幼年失学,学识不如人;感情用事,涵养不如人;我还有个坏脾气,一是不愿对上级卑躬屈节,二是不愿对下级装模作样,这样,不但使我这个旅长多年得不到升迁,而且我已是三四十岁的人了,还找不到一个老婆。不怕你笑话,不久前就发生一件这样的怪事:有一位大人物,派人来下达他的命令,说是他有意招我为乘龙快婿,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要改变我  相似文献   

4.
为自己歌唱     
在洗澡的时候,我喜欢哼歌;在一个人走路的时候,我喜欢哼歌;在看书高兴的时候,我会哼歌。我不需要别的听众。在我快乐的时候,我就用最质朴最简单的方法——哼歌来表达。有的时候,我莫名其妙地一个人笑,因为那时我内心正高兴着呢。朋友说我唱歌真难听,还那样喜欢唱。我不在乎,我喜欢这样,高兴的时候为什么要板着一张脸呢。其实,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很多人,都喜欢这样没有目的地哼歌,听众就是他自己,那是一种真正发自内心的喜悦,比那些在舞台上跳来跳去唱歌的人更让人高兴。  相似文献   

5.
不舍一众生     
一天晚上,一个人做了个梦,梦见和菩萨一起走在沙滩上,沙滩上都有两对脚印,一对是他的,另一对是菩萨的。但是梦境中有好几次,沙滩上都只有一对脚印而已!而那些时候都正好是他生命中最低潮,是最难过的时候。他困惑地问菩萨:“你说你会寻声救苦,一旦我誓愿跟随你,你就会一直在身边护持我,但是为什么在我生命中最痛苦的时候,沙滩上却只有一对脚印而已!为什么在我最需要慰助的时候,慈悲的你却舍我而去?”  相似文献   

6.
林孔华 《天风》2001,(8):14
耶稣在世界上的时候,时常面临各种各样的试探,有直接从魔鬼来的,如四十昼夜在旷野受魔鬼的试探;也有从人来的试探。经上说:“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来4:15) 路加福音的这段经文讲述的是耶稣所遭受的一次来自人的试探。有一个律法师带着一个终极的问题来试探耶稣,他说:“夫子,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面对着这样直接又敏锐的问题,耶稣很  相似文献   

7.
与上帝和好     
杨威 《天风》2004,(8):21-21
《礼记·檀弓下》记载这样一件事:有一次齐国闹饥荒,富人黔敖在路上施舍食物。他看见一个穿得破破烂烂,饿得快要发昏的人蹒跚着走过来,就端起饭和水轻蔑地喊着说:“嗟,来食”(喂,来吃!),那人抬起头看看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你这样施舍的饭才会到现在这样的。” 故事没有结局,但我们可以猜想:路人有很大的可能是死了。为什么会饿死呢?  相似文献   

8.
胡塞尔现象学的基本口号是“回到实事本身” ,它所体现的某种现象学方法论的东西 ,在斯皮尔伯格看来构成了现象学运动的基本特征 ,这就是现象学的直观方法。胡塞尔本人则称之为“一切原则的原则” ,其真实含义是 :“每一种原初给予的直观都是认识的合法源泉 ,在直观中原初地 (可说是在其机体的现实中 )给予我们的东西 ,只应按其被给予的那样 ,而且也只能在它在如此被给予的限度中被理解。” (Husserl,1 982a ,§ 84 )德里达用“在场”来解释胡塞尔的“直观”概念。对德里达而言 ,“在场”是一种不变的观念存在。如果现象学的直观最…  相似文献   

9.
当彼得说:“金银我都没有”(徒3:1—19)的时候,并不是为自己不能帮助那个有求于他的瘸腿的人找一个借口,尽管他说的是一个事实。他不能这样简单的拒绝那个有需要的人,他了解那个人的痛苦,但是彼得他不是慈善家,没有办法给他一笔固定收入,使那人不至于天天在那里乞讨。他只是一个耶稣基督福音的使者,他只是经历过耶稣基督福  相似文献   

10.
按照梅洛 -庞蒂的看法 ,人们相信“解释就是不得不要么歪曲 ,要么一字不差地重复” ,但真正重要的却是发现作品中的“非思” ( 1’impens啨)。他本人的全部努力就在于“找到”胡塞尔作品中的“非思” ,利用这些“非思”及其开放性 ,并且在创造性读解的基础上表述自己的现象学。我们在本文中主要涉及他对胡塞尔关于他人意识问题的创造性读解和发挥 ,这是推动意识哲学解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他人意识与意识哲学的困惑我们必须把他人问题放在意识哲学解体的历程中来考虑 ,这意味着对于近代哲学的现象学反思。当我们断言近代哲学是一种…  相似文献   

11.
雅克·德里达(JacquesDerrida)因作为其哲学结果之一的解构主义而知名于世,但对他的思想的真正的哲学审视,更应当注目于他的这个和诸如此类的结果的逻辑来源上。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将发现,他与胡塞尔(E.Husserl)的现象学哲学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人们经常提到他出版的第一部著作《E.胡塞尔的“几何学的起源”:翻译和导引》,但现在我们已知道,1953年,当他还在大学学习的时候,就写成了一部专著:《胡塞尔哲学中的起源问题》(J.Derrida,LeProblemedeGeneseDanslaPhilosophiedeHusserl,Paris:PUF,199Q).事实上…  相似文献   

12.
近来,胡塞尔的若干阐述者给他加上了“形而上学者”的称号。按照这些人的用法,“形而上学者”这个词有一个很明确的和专门的意义。在他们看来,海德格尔是典型的形而上学者,因此他们阐述的意图是让我们注意到胡塞尔的著作和他那位最得意的门生(指海德格尔——译者注)的著作之间的重大相似之处。海德格尔在《存在和时间》一书中提出了“存在的含义”问题,并且因为这个缘故,把他的这部著作描述成一部“本体论”意义下的论著。他的探讨,就其想表明人的存在在种类上不同于桌椅的存在,亦即不同于世界上客体的存在的那些方面而言,是“本体论的”。在整个探讨中,存在含义这一中心  相似文献   

13.
论人的生活世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生活世界概念的提出与演变“生活世界”作为一个正式概念,是胡塞尔在上世纪初提出的。胡塞尔早期对现象学的建构,主要依托于笛卡尔的“先验自我”概念,结果造就了一门彻头彻尾的本我论。为了摆脱他人的严厉指责,全面发展现象学,走出理论困境,胡塞尔亟需为现象学重新奠基,并最终把目光集中于“生活世界”概念。“这个概念在20年代之前就被胡塞尔零星地使用过。到了20年代,这个概念在胡塞尔那里获得了中心的意义,它成为一个根本问题的名称”。(倪梁康,第130页)胡塞尔虽然在《欧洲科学的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中集中论述了“生活世界”概念,却…  相似文献   

14.
我非常喜欢这样一句歌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常常想,一个人只要能够时刻这样想,赠人玫瑰,自己因而也满手余香,那他在生活中就不会常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他必定是家中常高朋满座的那种人。什么是朋友?朋友就是那种在你快乐的时候可以与你共同享受快乐,在你痛苦的时候可以分担你的痛苦的人。当你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他像你一样沉浸在幸福之中;当你遭遇困境厄运,他同你一样悲痛忧伤。不论你遇到什么事情,你时刻都会感觉到在这个社会上你不是一个人在孤立无助地生活,你时刻都在另一双眼睛的视野里,你时刻都在另一颗心…  相似文献   

15.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持有休谟式的“无我”立场,在《观念Ⅰ》时期却坚定地转向康德式的“有我”立场,胡塞尔出于何种动机和理由引入“纯粹自我”,这一问题几十年来一直是胡塞尔研究中的一桩公案.本文试图从萨特一古尔维奇对胡塞尔的“纯粹自我”的批判出发,通过剖析当代几种典型的对胡塞尔“纯粹自我”概念的阐释,进而结合胡塞尔手稿中的相关论述,尝试区分先验自我和纯粹自我,划定形而上学和先验现象学,由此澄清胡塞尔引入“纯粹自我”的真正意图,并且界定纯粹自我作为现象学的剩余在胡塞尔思想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张远来 《天风》2006,(9):6-8
去变实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娶来跟从我。可10:17-24 耶稣出来行路的时候,有一个人跑来,跪在他面前,问他说:“良善的夫子, 我当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诫命你是晓得的: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 不可作假见证,不可亏负人,当孝敬父母。”他对耶稣说:“夫子,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耶稣看着他,就爱他,对他说:“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他听见这话,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  相似文献   

17.
一如果我们承认真、善、美都是人类主体性自由的对象化形式的话,那么一般哲学意义上的自由就具有如下现象学的结构:(1)自我意识是人类思维和语言体系中最普遍、最深刻的意向性事实(die intentionale Tatsache),正是这一点使康德在现象意义上提出了“人为自然界立法”的先验原则,并诱使胡塞尔一步步背叛了他自己对于现象学的纯“描述”性的规定,而回溯到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但无论如何,人通过语言将自己的概念和表象自由地与自然界区别开来,并将客观世界作为“意义”与自己的主体性不可分割地、均匀地“混合”起来,这的确是一个现象学意  相似文献   

18.
圣经说:“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那么,耶稣的心究竟是什么呢?他的心最仁慈、最良善、最温柔又公正无私 每当说起我们人的心情时,就不是这样的了,无论你今天身居高位,是百万富翁,还是家庭妇女,常能听到:“今天的心情不好,别来烦我”大到成人,小到儿童都会有这样的同感!就拿今天有些基督徒不常来参加礼拜来说:每当你问起他时,他总会  相似文献   

19.
学会尊重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10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走了没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从卖铅笔人手中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郑重其事地说:“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 一年之后,在一个商贾云集、热烈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不无感激地自我介绍道:“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  相似文献   

20.
自有哲学反思以来,认识人就是一种困难的探索。“我仍然不能认识我自己”——这是苏格拉底遵照德尔斐的神瑜,对这个问题的直率的承认。哲学家历来就认真地以不同方式寻求自我认识,事实上他却不得不面对一个最广泛和最困扰人的问题:人是什么?在现实生活中他的本质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