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焦岚  胡娟 《心理科学》2013,36(5):1123-1127
人工语法范式不仅是内隐学习领域广泛运用的范式,同时也是研究无意识知识的主要方法。文章通过对人工语法范式组成材料中的刺激频率、组块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不仅使人们对无意识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而且也有利于对内隐学习获得规则知识的假设提出更确定的回答;并通过对无意识知识的神经机制研究以及考察镜射规则学习过程的脑神经激活状况,获得了规则学习对应更为准确的脑神经活动,推动了人工语法范式下无意识知识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聂晶  郭秀艳 《心理科学》2004,27(1):130-133
在无意识研究的热潮中,无觉察知觉、内隐学习相继得到很大发展。这两种认知过程都涉及到无意识加工,相互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本文介绍了这两种无意识加工过程,并对其联系、区别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3.
无意识认知的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无意识认知的研究历程和特点,其中着重阐述了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两个领域,并评述了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在研究历程、特点和理论三方面的相似点,在此基础上表达了对无意识认知领域的整合趋势的期待。  相似文献   

4.
郭秀艳 《心理学探新》2004,24(1):34-37,42
在人工语法范式、序列反应时任务范式以及复杂系统控制任务范式中,内隐学习对学习材料的难度及复杂度、材料性质、材料呈现方式等较为敏感。具体表现为难度和复杂程度较高的学习材料,以及形象性较突出的学习材料,更适合内隐学习,而使材料结构特点变得明显的呈现方式不利于内隐学习。然而,内隐学习的材料敏感性在其它范式上的普遍性有待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内隐学习过程中习得知识的发展变化是内隐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本研究采用序列反应时范式通过操纵学习进程(实验一)和学习与测验间的时间间隔(实验二)来考察内隐序列学习进程中习得知识的发展与遗忘特征,结果发现,(1)内隐序列学习中习得的无意识知识多于意识知识;(2)随着学习的推进,意识知识逐渐增加,而无意识知识则呈减弱趋势,证实了内隐学习的长时功效;(3)习得的无意识知识具有抗遗忘性,而意识知识在间隔8小时之后才开始出现遗忘。  相似文献   

6.
内隐学习研究方法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秀艳 《心理科学》2004,27(2):434-437
内隐学习自提出以来就成为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近40年内隐学习领域的研究在本质上都基于几种经典的研究方法和实验逻辑。本文拟对这些代表性的内隐学习研究方法做系统的介绍和归纳。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经典的人工语法范式,并引入迁移任务探讨在记忆和规则探索两种指导语条件下,被试所习得的究竟是规则还是组块?同时采用结构知识主观测量的方法,对内隐学习习得知识的无意识性进行测量。结果发现记忆指导语条件下的被试能成功区分合法串和非法串,即出现语法学习效应,但规则探索指导语条件下的被试并没有表现出语法或组块学习效应,结构知识的主观测量发现这种内隐学习的优势效应主要来自无意识结构知识的贡献;在迁移研究中发现附带学习组和有意学习组均在迁移任务上表现出语法学习效应,这表明在人工语法学习中所获得的语法规则是抽象的和可迁移的。  相似文献   

8.
IAT范式下自尊内隐性的再证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研究用IAT测量了被试的内隐自尊,并通过操纵被试在不同的认知负荷条件下进行外显自我评价来考察外显自我评价和内隐自尊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在低认知负荷条件下进行外显自我评价时,外显自我评价和内隐自尊没有表现出一致性;在高认知负荷条件下进行外显自我评价时,外显自我评价和内隐自尊表现出一致性。该研究在IAT范式下表明了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内隐自尊具有无意识性和自动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内隐社会认知的无意识和自动化研究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隐社会认知作为认知心理学中一个崭新的理论命题,是当今内隐认知研究和社会心理学研究交织、孕育的成果。这一理论沿袭无意识维度向传统的社会认知——“主体在显意识操纵下对社会性客体的认知加工过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旨在揭示无意识成分参与了有意识的社会认知加工过程,其中之无意识和自动化的研究深化了对社会心理机制和本质的认识。本拟从内隐社会认知的无意识和自动化两个方面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我国著名心理学家车文博先生对于无意识理论研究的重要贡献,并结合引证内隐学习、内隐记忆以及内隐社会认知等领域的实证研究成果,呈现了目前国内无意识心理研究其理论与实证交融并共同发展的蓬勃景象。  相似文献   

11.
视觉返回抑制的实验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明  刘宁 《心理科学进展》2007,15(3):385-393
综述了视觉返回抑制的实验范式及相关研究。Posner和Cohen在研究视觉空间注意内部转移过程的实验中发现了返回抑制现象,这一实验被视为经典的返回抑制实验。后来通过大量的研究,形成了线索-靶子和靶子-靶子两大实验范式。线索-靶子范式中根据线索呈现方式、任务类型、刺激呈现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又可以细分为一系列小的范式和方法;而靶子-靶子范式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与辨别任务的结合,以及跨通道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2.
分形与心理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加林 《心理科学》2004,27(2):297-300
介绍了分形和心理的分形研究,分析了心理分形研究的意义,并对传统的欧几里得研究范式和分形研究范式做了区分。  相似文献   

13.
从宗教范式而不是宗教势力的角度看,外来的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其范式由榜样到边缘的过程。在中国古代宗教格局中,自从佛教在中国站稳脚跟后,“佛教范式”便成为各种宗教纷纷仿效的榜样;但是,在鸦片战争后中国近现代宗教格局中,由于西方基督教的传入和受“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佛教范式”便被边缘化了,而“基督教范式”则取而代之成为各种宗教纷纷仿效的榜样。“佛教范式”在中国宗教史中的这一地位变迁折射出了中国社会所特有的没有西方式宗教对立的“不排异”的宗教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4.
秦瑞霞张学义王丽娜社会转型带来的医德人格扭曲、医疗行政监管缺位和医疗行为中的诸多法律盲区等是医生医疗行为失范的主因。强化新伦理观教育实现医德建设的与时俱进、创新医疗行政管理制度、出台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的法律法规是矫治医生医疗行为失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闫国利  孟珠 《心理科学》2016,39(3):587-592
快速启动范式(Sereno & Rayner, 1992)是一种基于呈现随眼动变化技术而设计的眼动范式,主要用于研究中央凹视野内字词识别的瞬时启动,通过精确控制启动条件和启动时窗,以考察词汇通达过程中词汇水平(如,词频、词长等)、亚词汇水平(如,语音、语义、字形等)信息的加工时序。本文从基本原理、设计基础、应用领域、注意事项等方面对快速启动范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解读和介绍,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指出了该范式在汉语阅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关于阅读障碍神经机制的研究已经有很多,但到目前为止,研究者仍不完全清楚,阅读障碍者脑区的异常,究竟是阅读障碍的原因还是结果。研究者发展出不同的研究范式来探究此问题,包括学龄前研究、双对照组研究、纵向研究等。文中综述了这些研究范式各具的优势、不足和研究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并分析了确认因果关系之所以困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1)细致区分阅读障碍的亚类型;(2)以成熟和完善的阅读认知-神经模型为指导;(3)通过不同的研究范式进行交叉印证;(4)综合考虑脑的动态发展变化特点,和基因、环境、经验的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闫国利  周丽  张莉 《心理科学》2019,(1):223-229
摘 要 空白重叠范式是研究视觉注意特征常用的实验范式。自闭症儿童普遍存在注意解离缺陷,空白重叠范式揭示出该群体注意解离存在异常。国外开始重视将该范式用于自闭症的预测,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少。本文对空白重叠范式的操作程序、基本原理和数据分析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地介绍,并就空白重叠范式在自闭症婴幼儿预测中的作用、使用时需注意的方法论等问题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空白重叠范式在我国自闭症早期预测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后见之明偏差是一种人类认知自我中心。后见之明偏差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尤其是其应用价值更不容低估。研究1采用回忆型和假定型研究范式考察听觉领域是否存在后见之明偏差;研究2采用回忆型研究范式,从需要角度考察奖励性动机对去除听觉后见之明偏差的作用。研究发现:听觉领域存在后见之明偏差;两种研究范式的后见之明偏差不存在差异;奖励性动机并不能消除听觉后见之明偏差。  相似文献   

19.
部件启动对合体汉字字形识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探索了部件启动对左右型合体汉字字形识别的影响,得到以下结果:(1)启动部件与目标字中左部件同形或相似(少一笔划或多一笔划),会促进对目标字的字形识另询工,表现出正向启动效应;相反,异形部件对目标字加工有干扰作用,表现为负向启动效应;(2)各种启动刺激类型所产生的启动量随启动刺激呈现时间增长而变化。通过对各种实验条件下,启动量的分析,笔者认为:本实验为汉字相互作用激活模型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反应时任务只能为听觉词汇加工提供定量数据,而不能提供定性信息,Gating范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以上两种信息,使研究者能够全面、细致地了解听觉词汇加工的即时过程。而且它的适用群体广泛,可被用于研究不同年龄段的发展。文章较详细地介绍了Gating范式的基本特点及其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期待它被更多的研究者所认识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