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中期,建构主义从科学知识社会学中移植到对技术的哲学研究,一种新的技术哲学——技术的社会塑形理论——不断发展壮大。通过采用社会学研究纲领对传统技术哲学进行批判,技术的社会塑形论从经验维度实现了理论重建,同时也推动了技术哲学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经验转向。  相似文献   

2.
于金龙  吴彤 《哲学动态》2007,2(1):46-52
科学哲学的规范性研究包括规范性认识论和规范性问题两个基本论题的研究。一般来说,非自然主义科学哲学是理论优位的基础主义的规范学科,旨在形成规范性认识论。但规范性认识论寻求认知基础失败而陷入困境。20世纪60年代,奎因(W.V.O.Quine)旨在摆脱基础主义认识论困境提出认识论的自然化,使自然化的科学哲学面临规范性问题。所谓规范性问题,主要指的是关于事实的经验科学与关于行为的规范科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它首先由英国哲学家休谟提出,并提升为“是”与“应该”的关系问题。休谟由此推出著名的休谟法则,即从“是”不可能推出“应该”来…  相似文献   

3.
科学实践的规范性:劳斯的规范性元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自然主义与规范性问题当代自然主义在科学哲学的复兴主要归功于20世纪60年代蒯因(W.V.O.Quine)与库恩(T.Kuhn)的工作。蒯因旨在摆脱传统基础主义认识论的困境而提倡“自然化认识论”,把人类科学当做一种自然现象,像研究任何其他自然现象一样,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科学,从而主张  相似文献   

4.
与SSK对话:中国科技哲学的前沿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诞生于 70年代的SSK即科学知识社会学 (SociologyofScientificKnowledge ,简称SSK)超越科学社会学的默顿传统 ,一跃而为科学社会学的主潮流 ,以至于默顿传统的主要人物之一S .科尔在谈到SSK时无可奈何地说 :“他们人数不多 ,但在差不多十年的短期扩张中 ,这个小组得以完全支配了科学社会学及称为科学之社会研究的交叉领域。”[1]随着SSK的日趋活跃和队伍扩大 ,SSK已经划分为两大流派。一派称为“宏观 -定向相一致研究” ,主要是按照传统的方式研究科学知识和政治、经…  相似文献   

5.
拉图尔的科学哲学观——在巴黎对拉图尔的专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的科学哲学研究经过20世纪的蓬勃发展之后,目前,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代表科学哲学研究主流路径的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论证方式,遇到了在原有框架内难以解决的内在矛盾,陷入了无法自救的困境;另一方面,随着一批人文学者运用人类学的方法和社会学的术语,对科学事实、科学实验、科学知识等基本概念的重新阐述,以及对科学知识产生的理性基础和科学家的认知活动的客观性前提的根本质疑,强烈要求更新传统的科学哲学研究模式。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全面了解西方科学哲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有选择性地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与科学知识社会学家进行系列专访,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技术哲学研究受科学知识社会学(SSK)中建构论方法的影响,表现出强劲的“经验转向”势头。“经验转向”的技术哲学促使人们从微观方面研究技术,分析它的具体发展和模式,研究技术与社会的共同演化。十多年来,这种趋势对欧美技术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催生了工程哲学这一新兴学科。每两年一次的国际技术哲学学会第14届年会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于2005年7月20~22日在荷兰的代尔夫特大学召开。该学会的主席P.汤姆森以及前任主席P.杜尔宾、C.米切姆等几十位美国技术哲学学者和来自英国、德国、荷兰、加拿大、法国、中国…  相似文献   

7.
逻辑实证主义在二战后才被引入日本哲学学术界。在此过程中,赴日参加“美国研究研讨会”的美国哲学家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第一代分析哲学家出生于20世纪20和30年代,20世纪60年代开始产生一定影响,其中一些人在20世纪70年代出版了高质量的原创著作。第二代分析哲学家出生于20世纪40和50年代,他们在20世纪70和80年代开始教学,并继续发表分析哲学方面的论文和著作。多年来,分析哲学一直被称为“科学哲学”,大意是指科学的哲学。它经常被批评为“非哲学”。然而,分析哲学改变了哲学讨论的风格,并使形成一种足以以可理解的方式表达哲学思想和论点的语言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实践建构论:对一种科学观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和批判传统科学哲学理智主义科学观和科学知识社会学社会建构论科学观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提出一种可以被概括为“实践建构论”的科学观,其基本观点是认为科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历史性和建构性的实践活动。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初步探讨这种“实践建构论”科学观的基本路向,以及它对开辟理解科学的新视野的意义。一、科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实践建构论”首先把科学视为一种实践活动,这根本区别于理智主义科学观。在理智主义科学观看来,科学只是一种理性的认知行为,认知主体“看”与“思”的结合最终引向关于能够严格与主体两分的…  相似文献   

9.
一、考察科学的另一种思路科学的本质是什么,这应该是而且确实也是科学哲学的一个主题。但是,从逻辑实证主义到证伪主义,再到历史主义,要想找出科学之为科学的本质,找出科学与非科学的界线,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件无法实现的事情,以至于在后现代科学哲学和科学知识社会学那里完全走进了相对主义。相对主义显然并不是洪水猛兽,但问题是科学真的就没有自身的本质吗?目前国内学界时不时地掀起关于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主义的激烈争论,其实无论是反对“科学主义”的一方,还是反对“反科学主义”的一方,都已经事先把科学看成一种独特的东西。那么,科学的…  相似文献   

10.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集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曾在《建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与境分析》一文中,主张区分科学知识社会学(SSK) 学者的社会学抱负和哲学抱负。在我看来,一方面,SSK引入社会学维度说明科学知识,不 同于哲学家之处在于把一种建构论与经验主义联系起来,试图通过系统的经验观察和描述, 来代替先验的理性思辨,以经验社会学进路取代抽象哲学进路来回答某些传统科学哲学不能 完全回答的问题;而另一方面,从哲学角度讲,SSK是借助一种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对科学认 识论提出挑战,其真正的哲学抱负是张扬一种集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因为,在他们看 来,确立科学的知识本质,不能单纯地只靠对孤立个体的行为和信念进行哲学的或心理学的 分析,还需要考虑科学中的集体的和社会的认知行为。关键的问题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集 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的真正意涵是什么,这种认识论对我们反思科学哲学有哪些重要的启 示?  相似文献   

11.
辩护的基础主义--由来、表现形式及其合理性论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基础主义传统的转变 在近现代哲学发展中,基础问题是认识论的首要问题.施泰格缪勒认为,基础问题是西方现代哲学与近代哲学相联结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们都试图要为人类整个知识体系寻找一个最根本的、绝对的不容置疑的基础.作为一种人们倍加崇尚的认识论思潮,基础主义从近代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自20世纪20年代起,基础主义的研究主题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按照研究主题的差异性和历史性,基础主义的演变形式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种:  相似文献   

12.
国内后现代科学哲学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后现代科学哲学研究一直是我国科学哲学领域的一大亮点。本文将对国内后现代科学哲学研究的现状作一简要概括和评述,以期对后现代科学哲学研究在新世纪的广泛展开能有所助益。一 后现代科学哲学的概念国内的后现代科学哲学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伴随着科学实在论研究的深入而展开的。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后现代科学哲学(postmodernphilosophyofscience)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和界定。一种观点认为,后现代科学哲学是20世纪中叶以后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性”向科学哲学渗入的结果;后现代科学哲学…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的不断发展,科学知识与政治权力之间的互动、科学的政治意义、科学的意识形态等问题日益成为西方哲学的热门话题,它导致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在许多重要问题上产生了一系列的意见分歧。例如,关于知识是什么,科学合理性的标准性在哪里,知识与权力的关系等等,这些分歧根源于基本的哲学观点的对立。它至  相似文献   

14.
相对主义,理性主义和知识社会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巴恩斯  B  布钽尔  D 《世界哲学》2000,(1):5-15
在过去近 30年中 ,国外学者在科学知识社会学 (SSK)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引起了相当大的影响 ,其范围已经超出了社会学领域 ,对传统的科学史及哲学研究提出了挑战。SSK代表了国外学术界在认识论、社会哲学以及科学社会学等方面研究的新方向 ,引起了不同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有鉴于此 ,我们挑选了 SSK正反两方面有代表性人物的论文 ,组成“科学社会学 :理论与争论”专栏 ,分期刊出 ,希望对国内学者有所启示。读者若想了解更详细的情况 ,请注意东方出版社不久将推出的《知识与社会译丛》。  相似文献   

15.
<正>柯林斯(Harry Collins)是当代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以一名社会学家的身份,跟踪几个物理学实验室观察与研究科学知识的转移过程,许多研究成果已经引起了国际学界的极大关注。特别是,他与埃文斯(Robert Evans)联名在《科学的社会研究》(简称SSS)杂志上发表的"科学的人文社会学研究的第三次浪潮:专长与经验研究"一文,成为2002年到2008年期间SSS杂志中引证率最高的一篇论文。2003年6月出版的SSS杂志开辟了讨论这篇文章的专  相似文献   

16.
1.引言 T.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的出版,常常被看作是20世纪科学哲学的转折点。与S.图尔明的《预见和理解》(1961),N.R.汉森的《发现的模式》(1961)等其它著作一道,这本更为著名的书开所谓“新的科学哲学”之先河——并且人们通常认为,它使得逻辑经验主义离开了科学哲学的历史舞台。毫无疑问,这本书把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家反对逻辑经验主义纲领的浪潮推向了顶峰。20世纪60、70年代的科学哲学对库恩作出了强烈的反响,它们几  相似文献   

17.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强纲领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强纲领评介孙思(武汉大学哲学学院430072)科学知识社会学是本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由英国爱丁堡大学的一些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提出的。强纲领是科学知识社会学中最早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巴恩斯(B.Barnes)和布鲁尔...  相似文献   

18.
张申府 (1893— 1986 )是 2 0世纪 30年代哲学界的重要代表人之一。他是中国把逻辑主义分析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的第一人 ,也是中国的罗素研究专家。对张申府思想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2 0世纪 30年代 ,张申府是辩证唯物论的代表 ;因“一言不合”执意退党  相似文献   

19.
最近的科学学,或科学哲学的思潮,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动向,就是强调科学的“自我洞察”。这种前科学的、或者说联系“超越论”的格局来理解科学自身的动向,对社会学来说,也并非绝不相干。例如,曼海姆(K.Mannheim)的知识社会学”,就把知识的正确性问题与知识的产生问题结合起来,作为一个主要的研究课题。“社会学的社会学”或“复归社会学”等主张,也都把重建放在探明使社会学成为可能的“基础构造”上面。哈贝马斯与阿尔  相似文献   

20.
拉图尔的理论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阳 《哲学动态》2003,(7):19-23
拉图尔 (BrunoLatour)是法国科学哲学家。他与布鲁尔 (DavidBloor)、科林斯 (HarryCollins)、哈拉威 (DonnaHaraway)、罗蒂 (RichardRorty)等杰出学者共同描绘了 2 0世纪下半叶科学哲学研究的绚丽画卷。在经历了哲学和人类学的专业训练之后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最初他参加了非洲和加利福尼亚的田野调查 ,此后他的兴趣集中于考察日常工作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1 979年他与伍尔加 (SteveWoolgar)合作出版的《实验室生活 :科学事实的社会建构》是其人类学调查的阶段性成果 ,这本科学人类学著作此后成为科学知识社会学(sociologyofscienti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