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风》2020,(4)
正几乎就在出版《天主降生言行纪略》的同时,艾儒略出版了《天主降生出像经解》,成为晚明风行一时的宣教书籍。晚明是一个通俗文学作品流行的时代,插图本书籍、连环画催生了私人出版业,民间刻像图书十分兴盛。艾儒略传教的福建正是晚明私人出版勃兴之地,据统计,仅崇祯年间就有84家书坊。艾儒略的《天主降生出像经解》正是顺应这种潮流而编写出  相似文献   

2.
晚明天主教在华传播有一个不断“本地化”的过程。《天主降生出像经解》是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的一部木刻版画作品。内容取材于四福书的耶稣生平事迹,形式为晚明流行的版画连环画。在这部作品中,艾儒略不仅继承了利玛窦“学术传教”的传统,而且开始寻求与福建本地士人文化的契合,以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图像、语言和传播媒介,向来自各个阶层的教徒和教外人士直接传教。这种“当时当地”求同,体现了耶稣会对“本地化”原则的进一步理解和深化,同时也体现了天主教传播走向通俗化、大众化的全新尝试。  相似文献   

3.
张瑜 《中国宗教》2018,(12):72-73
《天主降生出像经解》堪称早期天主教中国化的一个见证,这段历史也说明,中国化是宗教在中国健康发展的途径。而从艺术角度来说,不同艺术题材和表现手法之间的融合,可以使艺术的表现力更为丰富。概括而言,这部版画集不但是中西文化艺术交流互鉴的例证,也是早期天主教中国化的艺术呈现。  相似文献   

4.
正《天主降生出像经解》堪称早期天主教中国化的一个见证,这段历史也说明,中国化是宗教在中国健康发展的途径。而从艺术角度来说,不同艺术题材和表现手法之间的融合,可以使艺术的表现力更为丰富。概括而言,这部版画集不但是中西文化艺术交流互鉴的例证,也是早期天主教中国化的艺术呈现。  相似文献   

5.
《天风》2020,(3)
正艾儒略在转述耶稣生平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借鉴了中国史传传统的一些典型方法,从而更容易被中国读者接受。中国儒家强调经史一体、"六经皆史"的以史证经传统,讲史实为证经。艾儒略将此经史观引入耶稣生平的译述之中,充分体现在《天主降生言行纪略》中。上次介绍艾儒略所写耶稣生平的特点时,根据其著作与四福音的关系,我们总结为述而不译。今天,我们再进一步将其总结为以史证经。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天主教的传教士远渡重洋来到东土华夏,在传天主福音的同时也把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又把中国的文化带回到西方,促进了中西文化交融。耶稣会士利玛窦是在中国传天主福音的奠基者,也是最早把西学介绍给中国人的.他交给中国的士大夫,“为一切人成为一切人”,“入乡随俗”与当时当地社会相适应的传教方式和中西文化交融的楷模。  相似文献   

7.
耶稣是谁?对每一位基督徒来说,不难回答。我们都知道:耶稣是天主第二位圣子降生成人,取名耶稣。在弥撒中,我们宣认:“我信唯一的主耶稣基督,天主的独生子……他是出自天主的天主,出自光明的光明,出自真天主的真天主……”那么,耶稣就是真天主,又是真人,是真天主、真人的合一体。他的灵魂、肉身就是天主的灵魂, 天主的肉身,是看得见的天主,他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神父,传教就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说得明白:教会派遣的福音宣传者,走遍全世界,以宣讲福音,在尚未信仰基督的民族及人群中,以培植教友为专职,这种特殊工作称为“传教”(参阅《教会传教工作法令》)。既然神父的职务是传教,那么就应为传播福音而服务,好使外邦人,经过圣神的祝圣成为天主可悦纳的祭品,天主子民就是借福音使者的宣扬而召集起来的。为此,一名神父的职务和生活所追求的目的,就是在基督内促成父的光荣。神父无论在专务祈祷,或是宣讲圣道,或是奉献感恩祭、施行其它圣事,或是为…  相似文献   

9.
认真阅读保禄的传教历程,会让我们的心灵感到震憾,耶稣为承行天父的旨意,通过降生在马槽、宣扬天国的福音,最后被钉在十字架上受难而死。从而见证了天父的大爱。保禄则以自己的言行,传播福音,为耶稣作证,向世人揭示了耶稣的救赎计划。我们从他皈依、悔改、传教、受苦致命的过程中,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让我们认识到一个有血、有肉、有理想、有追求的保禄。了解保禄如何从一个迫害基督徒的激进  相似文献   

10.
李栋 《天风》2001,(1):34-35
在圣经关于耶稣生平的故事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不外乎就是耶稣的降生与耶稣的受死复活。“道成肉身”,将天上的事与人间的事联系了起来,上帝对我们的启示是何等的丰富,我们也愿意从他的爱子降世为人的事件中,得到他丰富的启示。 关于耶稣诞生的故事,最引人注目的不是马槽卑微的降生,不是那块包他的布要表明的记号,甚至也不是童女怀孕这富有传奇式的事件。今天不少人在谈论到耶稣降生的故事时,对接受“童女怀孕”的事件感到有困难,并持有异议:童女怎么会怀孕?这简直就是违反自然法则——于是使得他们对基督的信仰在基督还未出世以前就面临夭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哲学家孔子》是儒学西传欧洲的奠基性著作,本文对这部翻译著作的出版历史背景、书的基本内容做了研究。进而说明,这部著作是当时礼仪之争的一个结果,是来华的耶稣会士为说明自己的"合儒"传教路线所做的努力。同时,这部书的出版使东亚的儒学思想首次进入了欧洲近代思想的发展历程,儒家思想开始实际地影响了欧洲近代思想的形成,从而说明了儒家思想的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耶稣会创始人依纳爵·罗耀拉编写的《神操》是基督教西方历史上最重要的灵修经典之一。作为耶稣会灵修传统的核心资源,《神操》不仅铸就了耶稣会士特殊的灵魂面貌,还维系了耶稣会的精神命脉。本文梳理了耶稣会内对于《神操》和修会灵修传统的悠久的传述和研究传统,尤其注重了20世纪,特别是"梵二会议"以来,全球耶稣会乃至天主教外学者在《神操》及耶稣会灵修传统领域所作出的创新性研究和发现。  相似文献   

13.
天主圣三     
天主三位一体是教会信仰的基础。“耶稣上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一切权柄都交给了我,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洗。’”(玛:28·18) 天主三位一体的奥迹,按有些教父的意见,在《旧约》内已有所暗示,在《新约》时代,耶稣清楚地启示了天主三位一体的奥迹。天主圣三是万物的本原。因为创造万物是天主圣三的工程,这在《创世纪》、《若望福音》和圣保禄书信上是有所启示的,对我们信友来说,却另有特殊的关系:信友是  相似文献   

14.
徐晓鸿 《天风》2012,(4):26-27
三,清代文人眼中的西洋画 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西方传教士逐渐把西方的绘画及其技法传入中国,其作品被称为“西洋画”,最早进入中国的西洋画,常以宗教物品出现,如早期的耶稣会以传播天主教为目的,在传教士来华时均携带了一些天主像、圣母像这样一些美术作品。根据明末清初人姜绍书’(生卒不详)所著的《无声诗史》一书中记载:“利玛窦携来西域天主像,乃女人抱一婴儿,  相似文献   

15.
读厄撒乌     
厄撒乌是依撒格的儿子,亚巴郎的长孙,但在耶稣的族谱中却未排名。读《圣经》中的厄撒乌,了解其生平简历,品味人情事故,就好象读我们自己,或者回顾刚刚逝去的昨天。 一、感情用事的厄撒乌(创25:19-34) 当厄撒乌尚在母胎时,天主就藉《圣经》作者的笔预言他──将比孪生弟弟雅各伯弱小,厄撒乌的后裔要服侍雅各伯的后裔。当然,天主的预言一定真实,但我们不能用这类现成的故事印证错误的宿命论。一个人的命运总有他可以掌握和选择的时候,将自己可以做主的生活环节配合天道良心,他就可以是自己的主人,同时被天主主导。人象…  相似文献   

16.
"南蛮时代"指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是天主教风行日本和遭受残酷镇压的历史时期.在日耶稣会利用日本战国末期政治和社会文化的无序状态,通过适应传教策略,满足了不同阶级的不同需求,以廉价的成本,使耶稣会获得了数十万教徒的丰厚回报.然而,及至封建统一政权重新建立并开始整饬统治秩序时,天主教在政治和信仰伦理领域的"异端"成分凸显无遗,立时成为统治者整肃的对象."天主"在日本的寿终正寝,正是"事所必至、理有固然".  相似文献   

17.
一座修院中的全体修士象征教会在活着,修士们代表着把一生奉献给天主、为天主及周围的人去服务。我们领受了这大恩,就应该感谢天主。 现在正是礼仪年中的复活期,我们就从一篇关于耶稣复活的叙述开始默想:主要围绕在若望福音中的“是主”这两个字上(若21:7)。目标就  相似文献   

18.
天主教作为制度化的宗教,离不开各类经济活动。为了维持宗教活动的各项开支,扩大宗教的影响,教会需要采取种种方式吸纳资金。明清在华欧洲传教士以耶稣会士为主,他们在向欧洲申请传教经费的同时,还在中国内地置办地产、开办钱庄。本文以18世纪北京耶稣会士开办钱庄为研究对象,重点梳理耶稣会士开办钱庄的基本情况,同时对其复杂原因进行剖析。透过这一事件可以发现,财富是宗教发展的杠杆,通过追寻财富而拓展传教事业,应该是北京耶稣会士开办钱庄的主旨和关键。  相似文献   

19.
你知道吗?     
紫晶 《天风》2010,(12):I0001-I0001
<正>你知道吗?历史上最惊人的一件事——耶稣的降生:以耶稣降生确定公元纪年,公元前就是耶稣降生以前,公元后就是耶稣降生以后。你知道吗?最庞大的组织——联合国大厦地基下埋藏着一本圣经,墙壁上刻着圣经《以赛亚书》的经文,作为联合国创建的宗旨与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中华圣母     
圣母玛利亚既然是天主之母,教会之母,世人之母,也就成了中华之母。天主耶稣来到世界上是为救人的灵魂,我们的救主基督不愿意丧失一个人的性命,愿意所有的人都能得救。正如福音所载,耶稣说:“不是无病人的需要医生,而是有病的人需要医生;我来不是为了拯救义人,而是使罪人悔改。”救主耶稣不会弃舍任何人,因此耶稣不会舍弃中国教会,更不会舍弃中华儿女。圣母玛利亚是耶稣救赎工程的偕同教赎者,圣母也一定像耶稣一样眷顾中国教会,爱中华儿女,保护中华儿女都能战胜三仇,稳度人生。保持忠贞纯洁的信仰,在追随耶稣指示给我们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