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八百里武当,云蒸霞蔚。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武当山不仅是闻名遐迩的道教胜地,还是我国著名的道茶之乡,道茶文化醇厚绵长。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仙室山,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古称均州)境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素有"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誉,历来为修仙学道者心仪神往的世外桃源。道经《玄天上帝启圣录》赞曰:"吾山不及诸山富,诸山不及吾山清。吾山冬寒而  相似文献   

2.
道教设养生之方,是为度己助人,决不是以之取名利、图富贵。为人与自律,是在推广或使用养生术时,始终要注意的。道教养生学是一个庞大体系,内涵丰富。如果要讲道教养生学的结构,从某一特定的角度,可以分出不同的层面。从道教的传统来说,可以分为道与术;从现代习惯来说,可以分为理论与方法。道教养生学的方法,可以随时间变化、环境不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浮山县龙角山庆唐观(也叫天圣宫)是唐王朝之祖祠,道教圣地。相传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老君在羊角山显圣五次,托吉善行传言符命归唐。“吾而唐帝之祖也,告吾子孙长有天下。”高祖为了政治的需要,认老君为祖宗,建老子祠祀之,并改羊角山为龙角山,浮山县曰神山县,封吉善行为朝散大夫。道教因此发展为皇族道教、皇家道教而达到鼎盛。太宗扩建为“兴唐观”。玄宗为庆唐之中兴,改兹为庆唐观,派内臣高力士将其扩建为“天下式”老唐庙。誉其为“发祥之地”,“受命之场”,“龙角仙都”。唐帝从这里向全国推行尊老为祖、崇道抑佛,…  相似文献   

4.
王屋山在国家祀典中的地位远不及五岳,在道教仙境洞天福地中却雄踞榜首。究其原因,学界普遍认为这是因为洞天福地系统的确立者唐代道士司马承祯曾修道于王屋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王屋山第一洞天地位的形成与两晋中原士族及文化的南迁密切相关,更直接源于道教上清派祖师魏华存及其师傅清虚真人王褒与此山非同寻常的关系。王屋山在道教中的地位反映了东晋南朝的一段独特社会文化史,同时也隐含着南迁士族深深的思乡情怀。  相似文献   

5.
养生一词,来源甚古,在《庄子·养生主》中就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历来,道家与道教都十分重视修真养性,把平时的修炼视为养生之道。尤其是全真道,更是以“性命双修,成仙证真”的思想为宗教信仰,“性”功指修心,“命”功为炼气,“真”为个人内修的“真功”及布道济世的“真行”,成仙乃修炼之最高境界。从道者认为,只要真心诚意地炼养,一旦“真”功告成,即可自主生死。所以,道众尤为注重修炼养生。道教的外在形态是它的科范仪式,而道教音乐又是各种科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何为道教音乐?在道教活动中所使用的音乐统称…  相似文献   

6.
正道教的"炼法入道"之说,较少见当代学界提及。但事实上,它曾是唐宋时期道教内丹修炼的重要阶段,反映了当时道教试图超越各种"旧法"、确立"新道"地位的思潮,从中可以窥知道教修行观念的发展变化。"炼法入道"一词,首见于唐末道士施肩吾1撰《西山群仙会真记》,后来南宋曾慥编《道枢》亦曾袭用其说。关于施肩吾,元赵道一编《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曰:施君名肩吾,字希圣,号华阳,睦之分水人,世家  相似文献   

7.
在东北道教圣地——美丽的千山,有一位传奇人物;他就是辽宁省政协常委,现任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辽宁省道教协会会长王全林大师。与其说他的经历在民间极富传奇色彩,不如说,他的人生折射了新旧两个中国宗教事业的岁月沧桑。而他对中国道教信仰的执着和为道教发展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更是常人所望尘莫及的;尤其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上,堪称道教界的典范。王全林童年是孤儿,吃尽人间辛酸。13岁就在西安县(现为吉林省辽源市)拜师出家,开始学习道教知识和为人之道。后来又到杭州玉皇山、四川青城山、陕西张良庙等多处宫观修炼、…  相似文献   

8.
俞琰     
(1258—1314) 宋末元初道教学者。字玉吾,号全阳子,林屋山人、石涧道人。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幼爱杂览,闻朋友间有奇书异传,必求借抄录,以致废寝忘食致病。后专习科举之学。业成而时异事殊,自叹“平日刻苦竟为画饼”、“时不我逢,奈之何哉?”入元,隐居不仕。以词赋见称,尤好鼓琴、作谱。元世祖至元(1264—1294)间曾作《玄牝之门赋》,在道友中传诵。通晓内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依据清初人陈芳生《先忧集》所载后赵刘景先将其得自太白山隐士的道教辟谷方"镂板广传"一事,以证明雕版印刷术始于五胡十六国之后赵。通过对此说的史源进行检讨,可以发现:此辟谷方在宋以前只有传写本,至宋代才有了石本,至元代王祯才将其"镂板广传"。因此,雕版印刷术始于后赵说是不可信的。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大邑县鹤鸣山是道教发源地,是历代道教界人士所崇敬之地。自近代以来,鹤鸣山的发展不尽如人意。当今国泰民安,道教徒对恢复道教祖庭的辉煌寄予厚望。最近,四川大邑县政府与成都恩威集团决定共同在鹤鸣山兴建“道源圣城”道教文化旅游区。全国人大常委、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四川省民宗局局长王增建,成都市民宗局副局长赵文,大邑县有关领导和恩威集团董事长薛永新等参加了1月17日举行的奠基典礼。奠基仪式之后,来自海内外宗教界、学术界、文化界、建筑界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道源圣城”的建设规划进行了广泛的研讨。据介绍,“…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乐清县道教协会干部学习会,于7月24日至26日在雁荡山北斗洞召开。县道协理事、正副组长、行政管理组成员共37人参加。会上,县委统战部方圣忠部长作了经济形势报告,县宗教局谢炳钱局长传达了县府宗教会议精神。方部长在讲话中,要求全县道教界人士围绕乐清县经济建设发展的三大规划,搞好自身建设,遵纪守法,献计献策。大力推广乐清县被评为全国道教先进个人的臧崇霞、王崇淑、陈希贤、冯诚芳四位道长的先进经验,大力宣传盘石城隍殿蔡高源、莆岐赵顺豹、五台山汪信初等道长和许许多多做好事不留名的典型事迹,弘扬道教,适应本县经济发展形势。谢局长讲了道教界如何协助党和政府搞好两个文明建设,提出道协组织“讲经团”,深入基层,把有益于人们的道教精神食粮,输送到广大善男信女及群众中去,为本县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2.
文化艺术     
正山东(邹城)峄山"道教与传统文化"论坛举办2018年1月6至8日,山东(邹城)峄山"道教与传统文化"论坛在邹城市举办。活动内容包括祈福法会、"道教与传统文化"论坛、峄山摩崖碑刻展暨道教文化名人书画笔会、"梦起峄山,国富民安"道教文化音乐会等。  相似文献   

13.
正让更广泛的年轻群体走近道教,了解、尊重这一古老宗教的信仰与文化,是道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获得历久弥新生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武当山、武汉长春观、骊山明圣宫、济南五峰山、淄博原山等5处道教名山或宫观来说,2014年的盛夏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青春与活力。7月6日,全国大学生首届道文化夏令营在湖北武当山道教学院开营,随后在武汉长春观、西安骊山明圣宫、济南五峰山、淄博原山相继展开,  相似文献   

14.
白玉蟾道教美学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宋代道教美学思想大家,白玉蟾有丰富的道教美学思想.本文从宋代道教美学思想发展的总体特征出发,对白玉蟾三个方面的美学思想即"真快活"的审美高峰体验和道教审美人格论、"其心之乐而乐乎山者"的道教山林美学论和"即心是道"的道教审美心胸和审美人生论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5.
武当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唐末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列为第九福地。道经说真武大帝曾在武当山修道四十二年,在山中留下了众多圣迹。历代皆有高道大德栖隐此山,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五代宋初的陈抟真人和元末明初的张三丰真人。明代曾数次大修武当山宫观,留下了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今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武当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武当道教历史、道教人物、道教音乐、道教武术、道教医药等各个方面。贯穿于其中的则是道教的精神。武当道教文化就是道教精神的具体体现。道教精神是以尊道贵德为核心的道教优良传统的凝结。…  相似文献   

16.
李裴 《宗教学研究》2006,1(4):51-55
道教的修炼思想中,对于环境的选择,一直是一个十分慎重而关键的问题。北宋时期,钟吕一系的道士施肩吾,继承和发挥了道教这一传统,在修炼思想中,尤其是在对环境、传人的选择原则中,体现了道教特有的以“道法自然”为核心,以神秘主义为特质的环境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凡读过毛泽东的《愚公移山》这篇文章的人,都知道河南省济源市的王屋山是愚公的故乡。但是,至今很少有人知道王屋山同时也曾是中国的“道教圣地”。去年十月,应邀参加在济源市举办的一次学术会议,我有幸到王屋山观光,到处都可以看到道教的古迹,听到关于道教的动人传说。当代著名书法家董寿平书写“王屋山道教圣地”,是有充分根据的。王屋山有三座大的道教宫观。其中保存最完整影响最大的要算阳台宫。它坐落在天坛山南麓华盖峰前的“丹凤朝阳”的山岗上,故曰  相似文献   

18.
鹤鸣山是道教的发源地.它与昆仑山一脉相通,是道教神圣的祖山镇佑之山,地位尊圣. 清晨,站在鹤鸣山老君顶向四周眺望,红日从地平线升起,烟波云海,缠绕在群山之中,形如巨龙穿越万水千山,降伏众山而臣之.  相似文献   

19.
初夏的成都,草木葳蕤,生机盎然。6月5日至10日,由中国道教协会、四川省道教协会和成都市道教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在这里成功举行。青城山幽大道自然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成都又是道教的发源地和发祥地。谈中国道教的起源和传衍,就不能不说到成都,不能不说到鹤鸣山、青城山。鹤鸣山位于成都大邑县境内,是道教的发源地,因山形似鹤,山藏石鹤,山栖仙鹤而得名。史载,东汉顺帝年间,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张陵(34—156)携弟子到四川鹤鸣山修道,因得太上老君授以道法,于是作道书24篇,创五斗米道(据说当时凡入道者须出米五…  相似文献   

20.
论道教的法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的法剑 ,又称宝剑、神皆佩震灵之剑。” 世有黄金中国道教 2 0 0 2 /3长三尺六寸 ;洞真法师、大洞法师  一粒能延千载寿 ,慢夸人《能改斋漫录》卷十一《许旌阳作铁柱镇蛟》说 :“晋许真君为旌阳观志序》评价说 :“许君积功江汉曰 :‘吾升天之后 ,留太上所赐宝中国道教 2 0 0 2 / 3许逊以法剑驱邪 ,明张宇初《白鹤师升天于云台山 ,告示天地万神般。” 阁皂山灵宝派元始宗坛的传于京师 ,“数日启棺 ,惟有一剑一物之类出入之处 ,这就是所谓“水中国道教 2 0 0 2 /3道士万振 ,于龙朔元年 (661 )尸解道教以地户为天地之气初生 ,凡卷一百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