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无神论思想史中保存了当官戒巫理论的中国古代官德一种反巫传统。宋人吕本中《官箴》正式提倡:“当官者,凡异色人不宜与之相接,巫祝尼媪之类,尤以清心省事为本。”当官者为政,坚决不信巫、不尚巫、不师巫,坚决不与巫接触。明人吕坤《治道》明确提出:“禁邪  相似文献   

2.
北齐颜之推撰著《颜氏家训》一书,其中《治家》篇倡导治家亦须戒巫,很有意义。《治家》直言: “五家巫觋祷请,绝于言议;符书章醮亦  相似文献   

3.
邓晓 《宗教学研究》2012,(1):243-248
巫文化是宗教的前身,巫巴山地远古的巫文化,是我国巫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巫巴山地远古的巫文化具有四个显著特色,即以“巫”名地,以“巫”立国,“巫”源深厚,“巫”风遍传。在上述方面,它们明显地不同于我国其它地区的巫文化。文章即围绕该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由此,文章认为,巫巴山地的远古巫文化是中国古代最具典型意义的巫文化,且在世界巫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邓晓,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授。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医与巫文化关系的断想──《走出巫术丛林的中医》写后随笔上海中医药大学(200032)何裕民案头上放着刚出版的新作:《走出巫术丛林的中医》,也许是敝帚自珍吧!也许还有其他缘故,这本带有“巫韵”之黄色封皮的36万字的本人认识之总结,却一次又一次地诱...  相似文献   

5.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一首蒙古族民歌《敖包相会》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在新时代,敖包不仅承载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而且其象征意义犹如石榴籽、格桑花一样,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一、敖包与祭敖包敖包,是蒙古族语的音译,亦写作“鄂博”“脑包”“鼓包”等。  相似文献   

6.
胡晓兵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94-95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一首蒙古族民歌《敖包相会》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在新时代,敖包不仅承载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而且其象征意义犹如石榴籽、格桑花一样,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一、敖包与祭敖包敖包,是蒙古族语的音译,亦写作“鄂博”“脑包”“鼓包”等。  相似文献   

7.
我对贵刊1982年第1期中的《雁飞不在大雪时》一例有不同看法。唐代诗人卢纶的诗《塞下曲》,写的是塞外情景。就是现在长城以北,内蒙、甘肃、宁夏一带的古战场,也就是古代所说的“胡地”。这一带农历八月就下雪了。唐诗中有“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名句。而大雁正是  相似文献   

8.
桃源县在战国时期一直是楚国的属地,是楚文化的继承者。楚文化在《楚辞》里一直是浪漫瑰丽的代表,充满着诡谲奇幻。而这种诡谲奇幻与楚地一直兴盛的巫文化离不开。楚地的巫文化自原始社会传承而来,充满着神秘。文化与艺术相辅相成,艺术离不开文化传承的影响,桃源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呈现形式则深受楚国巫文化的影响,现在的匠人在其艺术作品中还大量运用着巫傩文化中的元素,使桃源地区保持着艺术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1982年曾写了“评《淮南子》的心理思想”一文,为了对它作进一步的研究,又写了这篇文章。文中着重写了其心理思想的基本观点;关于知虑心理思想;关于智能心理思想等问题.作者认为《淮南子》关于重视众人之智等观点,很值得继承和发挥.  相似文献   

10.
刘羽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198-199
在我国漫长的舞蹈历史中,巫傩舞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民俗、艺术和宗教集合形式下的文化形态,对我国经济、文化思想以及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湘西巫傩舞的历史演变与发展着手,通过视觉的角度进行切入,在湘西巫傩舞视觉与形态审美方面进行着重的分析和阐释,尤其是表演者的服饰特点、体态动律以及巫傩面具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从而展示本源的巫傩舞的审美价值与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三)在周文化区与道儒学派发生碰撞巫氏族联盟历经“九难八阻”离开了唐努乌梁海地区以后,一路南下,时而有一部分人留“居匈奴故地”,时而又有一些人留在沿途定居在吉尔吉思泊一带,还建起了“吉尔吉思城”。然而主要的,巫成首领氏族所率“大部队”还是继续南行,去寻找更  相似文献   

12.
就三代文化而言,夏、商、周的文化模式虽有所不同,但却呈现出一种连续性的气质,这种连续性乃是由三代文化共同的源头——巫文化所决定的。在三代之际,巫文化范式的转型有两个因素至关重要:第一,由祭祀发展而来的礼乐制度,这一制度一方面延续了巫文化的宗教信仰成分,另一方面又凸显出人的自主性,这套制度使得巫文化的重心由天道向人事靠拢,由事天向治人转化。第二,以卜筮尤其是《周易》为代表的术数文化,以"数"与"象"为基础,构建了一整套对神明也起制约作用的宇宙法则,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为人类从宗教迷信走向理性思考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3.
卜林在《达斡尔萨满跳神行巫见闻追忆》中谈道: 1934年春,我在铁匠屯舅父家里,还见过愣子萨满驱鬼的跳神,达语叫做“苏木苏扎日拜”,这是私人请萨满给病人除鬼的跳神活动。 铁匠屯在一棵树西北二十余里处,全屯三十几  相似文献   

14.
徐小斌一直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女作家,自1981年登上文坛以来,先后发表了《海火》《敦煌遗梦》《羽蛇》《德龄公主》《炼狱之花》五部长篇小说和近五十篇中短篇小说。她笔下的神秘色彩让她得到了"女巫"的称号,她自己也欣然接受了这个称号。就其作品的文化构成来说,融合了巫文化、佛教文化以及道教文化,把她的作品视为某一种文化影响之下的产物是错误的。从巫、道、佛三位一体的文化缘起、精神内涵以及艺术内质三个角度来分析徐小斌小说的文化构成,能够挖掘徐小斌小说创作的文化内涵,从新的角度来探究徐小斌小说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扁鹊,原名秦越人,渤海鄚(今河北任丘)人,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医生。从青年时拜长桑君为师起,他一生研究医学,具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 有一年,他经过虢国(在今河南陕县东南),得知太子病重多时,巫觋不断为他祈禳,根本无效,半天前已经死去。扁鹊进去一看,认为这是“尸蹶”(一种假死的症候),并非真的死亡。于是,他用针砭和药物等法治  相似文献   

16.
这本书是我近四十年前开始写的,因为事务冗忙,时作时辍。原来计划,除现在书中的五章外,还有三章是有关中国与外国佛教关系史的,因佛教协会已有这方面资料的编辑和著作,所以不重复了。我写成第一章后,曾以《楞严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那句话中提出“饮水”二字作为笔名,陆续在《现代佛学》杂志上发表。有一位朋友问我:“你为什么用这样一个小题目?”我说:“我喜欢‘小题大做’,而不愿‘大题小作’,更害怕有题空做。”这本书名很合我的心意。几年前,一位青年僧人用日文翻译这本书,我应他的要求写《序》时,曾记下与本书有关的一件事:一九五…  相似文献   

17.
有些同志认为哲学基本问题中的“精神”和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社会意识”在实际含义上是完全吻合的(参见《哲学研究》1982年第8期吴建国、曹燕明《关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几个理论问题》一文)。这是一个值得讨论和商榷的观点。我认为这是两个不能完全等同的范畴,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8.
畸人、巧匠和特异功能者是庄子笔下经常出现的特殊人物形象。从人类学的角度看,他们极可能都是巫的化身。本文借用人类学的理论观念,通过考察先秦巫文化的历史流变,并深入解析《庄子》的相关文本,认为其中的畸人和巧匠应与当时的民间巫者群体有密切关联,而庄子描写的飞行、不为灾害所伤、变形等特异现象在古老的巫文化中亦渊源有自。这些都表...  相似文献   

19.
早在1982年,笔者就认识了中国杂技团一级演员、魔术师金业勤先生。那是在一次反对“特异功能”的会议上,金先生还特意单独为我表演了“透视”的魔术。这段难以忘怀的情景在我的《亲历特异功能》一文中有记述(见《科学与无神论》2001年第6期)。 金先生说过,他打年轻时就了解这类骗术。他怎  相似文献   

20.
在生产力落后的上古时代,民智未开,人们的认识水平低下,往往错误地将疾病的产生归咎为鬼神致祟。这样,被认为拥有沟通鬼神能力的巫兼行医职,巫就是医,医、巫不分,是为巫医。毋庸讳言,早期巫医有其积极的一面。他们通过巫术等手段并辅之以药物,在解除疾病尤其是因心理作用而产生的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不过,随着文明的进步、古代医学的形成和医药知识的传播,巫医的欺骗性和巫术的无效性日益暴露,生病求巫日渐成为愚昧无知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