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对"残婴安乐死"的伦理学理论考察中,从目的论思维方法的角度来看,出于婴儿自身利益为优先考虑的安乐死行为具有道德合理性.而持义务论的人通常对其持反对态度."残婴安乐死"作为一种特殊的具体的道德情境处于义务论进行道德评价的推理逻辑的有效范围之外,因此我们应该坚持从目的论立场来看"残婴安乐死"的本性:一种本质为善的"必要恶".  相似文献   

2.
目的论是理解康德批判哲学的重要维度,也是理解其实践哲学的一个重要维度。康德认为人作为有限的理性存在者对目的有一种必然追求,人的目的能力为实践领域的目的理论提供了前提条件,因而在实践领域中,他持有一贯的目的论立场。基于人的双重本性,康德在实践领域中提出了两种性质不同的目的理论:技术性的实用目的理论和道德性的客观目的理论,两者只有在以至善为终极目的的道德目的论体系中才能得到统一。总体来看,康德在实践哲学中的目的论并不与其义务论相冲突,而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将效果论整合到道德目的论之中。  相似文献   

3.
知情同意的道德基础可以从义务论和目的论两个方面得到辩护.从义务论上看,对病人或受试者实施知情同意是尊重其自主性、尊重人的表现,是医生或生物医学研究者应该履行的道德义务;从目的论上看,实施知情同意的目的是保护和促进病人或受试者的健康,健康作为善是他们的幸福所在.  相似文献   

4.
人们普遍承认我们负有守诺的义务,但却很少有人能清楚地说明我们为什么负有守诺的义务。不了解守诺义务的道德基础,人们在推导守诺义务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自然主义谬误:从"做出了承诺"这一事实判断直接得出"有义务遵守承诺"的价值判断。对守诺义务的道德基础的规范阐释可以消除自然主义谬误。当前对守诺义务的道德基础主要存在三种阐释:习俗论、期望论和自愿论。由于习俗论与期望论只能阐释部分守诺义务的道德基础,因而利用它们并不能完全消除守诺义务推导过程中的自然主义谬误。就目前来看,只有自愿论能以反自然主义的方式清楚地说明守诺义务的道德基础,因而利用自愿论能够有效地消除自然主义谬误。从消除自然主义谬误的角度来看,自愿论对守诺义务的阐释是正确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目的论与义务论的区分几乎已为当今实践哲学普遍认可,但义务论现在、且从一开始就一直从属于功利主义。边沁曾建构"义务论"来意指一种功利主义世界观中的私人道德之艺术与科学。这个经典区分由布洛德(C.D.Broad)构造出来以改进西季维克(H.Sidgwick)的功利主义,随后为弗兰克纳(W.K.Frankena)所采纳。对布洛德而言,这种区分意指伦理学的两种对立趋向,然而,在弗兰克纳的教科书中,它变成一种专有区分:义务论意指不计后果,并因而几乎不可能把义务论看作一种全面的伦理学理论框架。然而,这种观念为罗尔斯(J.Rawls)所采纳,并且在他对义务论的契约式阐释中,它实际上已不再归于伦理学领域。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 ,著名法学家德沃金在《认真对待权利》中把政治理论分为三类 ,即“以目的为基础的理论”、“以义务为基础的理论”和“以权利为基础的理论”,实质上 ,德沃金的这种分类是借用了道德理论中的目的论和义务论的分类 ,再加上政治理论中的权利论而形成的 ,这种分类已被一些  相似文献   

7.
任丑 《哲学动态》2007,1(5):66-71
康德的义务论道德哲学,历来是一个充满歧见的话题。至今仍有不少人认为康德的义务论是和目的论绝对对立的形式主义的唯动机论,其实不然。要澄清这个问题,就必须从康德哲学思想的高度深入完整地研究康德的义务论,而不能停留于他的个别道德命题和提法。在我们看来,康德的义务论可  相似文献   

8.
康德伦理学经常被视为义务论伦理学的典范,但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对其作出部分或整体的目的论解读。本文尝试通过考察康德论著中出现的各种目的概念以及与目的相关的概念,追究康德伦理学究竟是义务论的还是目的论的伦理学。康德的“目的自身”“目的王国”“同时是义务的目的”以及“至善”“终极目的”等一系列概念的展开都围绕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何为客观目的。但基于对一切主观目的之客观必然性的否定,康德对客观目的的追问最终转换为对使主观目的得以可能的规范性条件的追问。他所给出的两种不同答案其实都是规范性主张的表达:一是理性存在者作为目的自身具有独立的价值(从而作为客观目的);二是“同时是义务的目的”包括自己的完善和他人的幸福。前者确立了理性存在者之间不能仅仅将彼此当作手段而必须同时当作目的的限制性条件,是一种消极义务;后者奠基于谋求德福一致的至善理念,是一种积极义务的要求。康德对这两种义务的论证采取的都是义务论的进路。  相似文献   

9.
底线伦理的概念、含义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底线伦理首先是一种与目的论或后果论形成对照的义务论,虽然这里是指一种比较温和的义务论。它主张行为或行为准则的正当性并不依赖于行为的目的或结果的好,而是主要依据行为或行为准则的发展,这并不意味着道德评价和选择不要考虑行为的后果,而是说正当与否之最终根据不在行为后果而在行为或行为准则本身。  相似文献   

10.
本刊去年第五期刊登了股述山同志的《‘安乐死’合乎道德》一文,引起了不少同志的兴趣。有赞同的意见,也有相悖的观点,双方各持一端争论不休。我个人认为,对“安乐死”进行道德评价,应当具体分析。首先,要弄清楚到底什么样的行为才算合乎道德。我们知道,利益是道德的基础,因此凡是对他人、集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即能够给这三者带来利益的  相似文献   

11.
12.
If practical reasoning deserves its name, its form must b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rdinary (theoretical) reasoning. A few have thought that the conclusion of practical reasoning is an action, rather than a mental state. I argue here that if the conclusion is an action, then so too is one of the premises. You might reason your way from doing one thing to doing another: from browsing journal abstracts to reading a particular journal article. I motivate this by sympathetically re-examining Hume's claim that a conclusion about what ought to be done follows only from an argument one of whose premises is likewise about what ought to be done.  相似文献   

13.
<周易>古经虽没有出现阴阳、刚柔概念,但已经以奇偶为依据,将二爻、八卦设置为属性阴柔和阳刚的两仪二分结构,重卦而成的六十四卦及每卦中的六爻因此形成上下卦之间、各爻之间种种阴阳刚柔关系.由<周易>对其分合处位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吉凶判定可见其对于阴阳交合、刚柔持衡的钟爱和追求.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article, we explore the process of psychoanalytical listening in the context of language. We demonstrate through a clinical example how listening may act as a facilitator of a person's linguistic style, but also how the defence of negation blocks the same process. Guided by the modern speculations on the function of metaphor, we show how listening has been expressed in various metaphors and other “tropes” of language by psychoanalysts, and also how useful metaphors can be in our listening to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唐宋时期的大理是南诏、大理国等六个王朝和政权五百多年的京畿之地,是11世纪世界十四座大城市之一和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自汉代传人云南洱海地区的易学对南诏、大理国的政治思想、宗教教育、建筑规划、城市布局、艺术创作等皆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作者对南诏、大理国都城的系统研究,从王都的选址、整体规划布局及建筑格式与风格等方面来论述易学运用对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王朝都城建设和规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Law  Andrew 《Philosophical Studies》2021,178(4):1301-1314

There is an old but powerful argument for the claim that exhaustive divine foreknowledge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freedom to do otherwise. A crucial ingredient in this argument is the principle of the “Fixity of the Past” (FP). A seemingly new response to this argument has emerged, the so-called “dependence response,” which involves, among other things, abandoning FP for an alternative principle, the principle of the “Fixity of the Independent” (FI). This paper presents three arguments for the claim that FI ought to be preferred to FP.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革命的动力打造了当代医学的昌明和繁盛,而工业化思维即成为当代医学向高层次发展的新羁绊。工业化思维的价值取向,使当代医学走向刻板和教化,耐日益失去应有的灵性和柔性,其僵硬的模式化治疗体系与高度个性化的代谢性新疾病群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医学的技术语汇应匡正“恶”行,择“善”而为,追求和谐,这是当代医学走出工业化阴影的必然出路。  相似文献   

18.
当前,医学美学作为技术美学涵盖下的一个分支,在口腔修复诊疗工作中,起着从未有过的重要作用.它以哲学的研究方法,运用艺术的手段,正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口腔医护人员的工作.本文以口腔诊疗活动中形式美的审美为基点,讨论了几个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试论网络文化的心理代偿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博玫 《心理学探新》2004,24(4):17-19,61
e时代,网络文化的心理功能成为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本文从网络文化的狂欢性角度,探讨了网络文化在心理代偿机制中的独特性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易》尊崇的经典地位是在西汉时期确立的,汉《易》之特色在于象数学大昌。汉代易学既以其哲理观念的宏观层面的影响,更以其卦爻符号、象数模式的具体形态的影响,介入政治、经济、军事、伦理等核心领域,也介入天文历法、物候气象、灾异、医药等自然科学领域,还介入音乐、文学、建筑等艺术领域,表现出易学文化解释功能的扩张。汉代易学文化解释功能之扩张,对当时及后世均产生极大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