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阳两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艺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汉代艺术中的典范,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而闻名于世.南阳两汉画像石艺术虽然是一种极具地域性的文化形式.但它以其独特的造型方式、表现手法和审美情趣,比较完美地反映了我国两汉时期的时代艺术精神和美学精神,不愧为我国两汉画像石艺术中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艺术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和生产制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艺术灵感和感受体悟显得最为重要.艺术构思和创造想象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前提,在创作过程中的艺术传达和作品制作也不可忽视,而最后的艺术评判和作品反馈则是检验艺术作品成败的关键.所以,对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重视.  相似文献   

3.
孔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意象以客观现实为原型进行表现,是一种表意的媒介.如果把艺术构思作为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胚胎阶段,那么意象则是艺术真正形成的重要阶段.艺术胚胎向艺术意象的发展,是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规律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观念中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4.
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认识论式的反映,艺术的根源在社会生活,谁不承认这一说法,就被扣上"主观唯心主义"的帽子.这种观点至今仍然占据着艺术理论的教科书.在我看来,艺术不属于认识论范畴.无所谓"唯物"、"唯心"之分.艺术是一种精神产品,是价值——情感的形象建构,它深深地植根于人类的生存结构和精神结构之中.人类的生存结构是艺术发生发展的根据,人类的精神结构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源泉.与艺术相关的人类的精神结构有四个层次,它包含着人类进化史、社会发展史、当前社会现实中的种种价值事件在人类心灵中的深厚积淀和人类的理想与想象的丰富内容.仅仅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和确定艺术的根源,把艺术只当做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认识论式的反映,是极其浅陋的,它会引导艺术退化为非艺术.  相似文献   

5.
古罗马文明展来到河南应该说是中原文化艺术生活中的一件盛事,但是河南观众的态度却与热情高涨的北京、上海的观众形成了一种奇怪的反差.是我们不热爱艺术?相信中原百姓不会这么回答,因为我们中原有着不容忽视的文化艺术积淀,有些东西是早已植根于骨肉植根于情感中的.不由让人深思:是什么原因使得人们在思想上渴求却又在现实中如此漠视艺术?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技术的发明孕育了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即信息艺术,它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和多维的向度,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与艺术握手的结果.而"分形艺术"-信息艺术宽阔海洋中的一个小点以一种全新的艺术风格展示给人们,使人们认识到该艺术和传统艺术一样具有和谐、对称等特征的美学标准.同时,"分形艺术"的生命力也非常强大,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最本质的问题,渗透在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情景之中.在艺术中的风景里,我们可以领悟到作为主体的人的一种生命的张力.从自然中的一隅到艺术中的风景,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种发展是建筑在人的审美情感丰富化、多样化的基础上的,是人类自觉意识在占据主体性地位后的全面发展,且呈现出新的审美层面.  相似文献   

8.
喜剧是一门充满诗性智慧的艺术,它不仅有奇幻奥妙的语言和情节,而且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和人生意义.喜剧同时是一门充满辨证色彩的艺术,真与诞、庄与谐、美与丑、是与非、善与恶、笑与悲、藏与露、抑与扬等等都可以在里面找到合适的位置.喜剧艺术中的辩证元素都处于艺术辩证法的总体构架下,认识和运用这些宝贵的艺术法则,对于提高喜剧艺术的表现力和鉴赏力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9.
汉魏六朝诗文中的感伤情调俯拾皆是,表现为悲美与悲怨两种审美意识.两者虽都以悲为底蕴,但前者是一种审美心理,是艺术接受中的审悲快感;后者则是一种创作心理,是主体在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0.
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乐 《美与时代》2004,(10):60-61
任何艺术都是人类生活的真实写照,并生动地表现着人类的情感.人们从不同的视野探索情感开发与培养的奥秘,其中艺术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钢琴音乐也是如此.钢琴演奏是一门音乐表演艺术,它以特定的艺术符号及音响结构的运动形式直接展示着人的内心情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强烈地感受到审美和情感在人的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强化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自然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孙军 《美与时代》2004,(1):24-25
"模糊"这个概念不仅仅适用于严谨的科学,同样也适用于艺术领域.它是艺术创作中一种较活跃的因素,是艺术语言的表现和艺术思维与创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创作过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朱林 《美与时代》2004,(3):12-13
艺术创作应注意那些基本问题呢?艺术创造的过程是怎样的呢?艺术创造在艺术教育中的价值何在?这些问题在<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一书中都得到了深入探讨.本书的作者之一布朗(Maurice Brown)是位画家,他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旁征博引了大量的例子来阐述对绘画的思考,涉及和涵盖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相关的美术理论.  相似文献   

13.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中的音乐欣赏课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它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活跃思维,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人生观;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启迪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4.
龚小凡  连环 《美与时代》2007,(12):14-16
相比传统艺术,当代技术对艺术的参与更加深刻,对当代艺术的影响也更大,表现也更为复杂.泛艺术化是技术对当代艺术影响的表现之一:艺术与非艺术、专业艺术家与非专业艺术创作者的界限日益模糊,艺术现象与生活现象常常交融,当代艺术中的技术性标准正在影响和改变人们对艺术的认识与评判,成为当代艺术多元价值标准中的一元.  相似文献   

15.
"标题音乐"在音乐史和欧洲音乐艺术美学中的严格定义是:19世纪一些浪漫主义作曲家自觉地按照一种审美意识发明的,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成为一种体系的新音乐.它是具有明确文学含义的音乐作品,在音乐作品的内容中反映出具有情感的明确标题[1].欧洲浪漫主义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努力体现这种新的标题性思想(李斯特、舒曼、柏辽兹等),并试图为这个艺术新课题的实施制定一系列解决方案.他们力图在音乐中展现有个性的艺术内容和形象,展现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色,以及运用一种充分体现浪漫主义原则的方法——在音乐中结合不同的艺术形式.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特殊思维和创作方法深刻影响了未来的音乐作品.而这些体现在欧洲钢琴音乐中的标题性思维,其中的许多观点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6.
歌剧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很强的艺术,有着极大极强的艺术魅力.它综合的体现了文学中的敞文、诗歌,戏剧中的情节、冲突,音乐中的旋律、声响,美术中的意境、氛围等,这种集中性的表现形式使歌剧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品种.歌剧在中国的探索已有半个多世纪历史,它在中国生根、成长、发展,在最初时期就奠定了中国歌剧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中国新歌剧的里程碑<白毛女>为中国歌剧的发展做出了一个榜样.  相似文献   

17.
羌族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羌族文化源远流长,艺术博大精深,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审美内涵.羌族艺术主要表现在文学,宗教、表演、设计和民俗等方面,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瑰宝.蕴涵于羌族艺术中的自然崇拜与宗教信仰,贯穿于羌族的神话传说、宗教仪式、歌舞戏曲、建筑工艺、民族习俗,以及各种文化生活之中,是羌族民族文化思想的核心和艺术发展的精神动力,具有一定的神圣性、神秘性和神奇性,是羌族文化民族凝聚力、宗教感召力、审美鉴赏力和艺术生命力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从影视色彩的运用,看影视创作的审美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影视艺术首先是一门视觉艺术,其次才是一门视听艺术.在创作中,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构成影视创作的主题.它不仅让观众感受到画面的震撼,更多的是创作者希望借助于对画面色彩的运用,给予观众更深层次的文化内容和更丰富的信息感受,从而使整个影视作品从单纯的叙事性转变成对多层次文化的追求,并把色彩的视觉造型引向更为表意的空间艺术.在这一审美视角的观照下色彩在影视创作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9.
艺术是人类认识生活的一种特殊形式.文艺创作就其本质来看,是人艺术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活动.可以说,反映生活的真实性,是文艺的基本特征,也是贯穿于各种有认识价值的创作方法中的基本精神.和其他创作语言相比,超级写实绘画更注重观察,描写生活的客观性,更注重人物与环境的联系,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特别注重近乎严格地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描写,去反映生活.  相似文献   

20.
道教绘画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内中许多精品杰构,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殿堂中的瑰宝,历来备受推崇.可惜的是,明清以至近现代,道教绘画艺术停止了发展的步伐,罕有原创佳作问世.深可庆幸的是,际此国运昌盛时代,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出版了<戴敦邦道教人物画集>,在空前的高起点上,填补了这数百年的空白,为道教绘画艺术发展史续书了精彩厚重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