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人是群体的动物。社会就是由无数大小不同的群体构成的。而人又总是通过家庭、集体等同社会发生关系的。人的社会群体有不同层次,最小的是家庭,还有集体、团体、党派、阶层、阶级、民族和国家,最大的是人类、社会、世界。研究社会思维,就是要研究社会作  相似文献   

2.
道德生活领域是广阔的,又是连绵的。就它的横向性领域而言,包括公共场所、职业工作、家庭生活、团体活动等不同空间,因而相应地产生了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和团体道德等不同的规范和准则,并由  相似文献   

3.
传统社会的家庭伦理模式是“家本位”的,即以家庭为本位,以家族为本位,是整合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演变的过程中,“家本位”以三种不同的形式进入到现代社会,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试论企业文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管理活动是伴随着人类社会运动而不断发展完善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管理活动不是简单地重复进行的,而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进步由简单到复杂地发展起来的。如同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一样,企业管理的历史发展也可以划分出不同的阶段,各个不同阶段都呈现出自身特有的性质与特点。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那如林高楼中的一个个窗口构成了现代社会。家庭总要生存、繁衍,于是就有了家庭消费。不同国度、不同社区、不同家庭出现了不同的消费文化。 一、家庭消费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通常所言的家庭消费,是指家庭中的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一个家庭要生产就要有工具、原料、燃料等生产资料和劳动的消耗,要生存又要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的  相似文献   

6.
由耶稣、玛利亚、若瑟所组成的圣家,是人类历史上最神圣、最光辉的家庭,是人类所有家庭的典范。慈母圣教会在每年圣诞节后第一个主日过圣家节,让我们共同默想圣家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传统、现代、后现代:当代中国家庭伦理的三重视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相当复杂的历史转型时期,这种复杂性表现为,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这样一个相对有限、短暂的历史时空内,蕴含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这三种在西方有着巨大历史跨度的不同的文明类型和因素。这种特殊的历史阶段,展现出中国社会多元化的文化景观。传统性、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这三种殊异的文化因子,处在不断的交锋、冲撞与整合中,并造成了社会文化的多重矛盾与危机。当代中国家庭伦理生活以及道德观念中的剧烈冲突,就是这一大的文化矛盾的一个折射。因此,要对当代中国家庭伦理的基本状况做出恰当的判断,并对其过去与未…  相似文献   

8.
巴金的小说《家》淋漓尽致地诠释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中所产生的传统封建礼教观念,这种观念浸透于中国社会及家庭的血脉之中,作品中的人物言语、态度、行为都有一定的体现。作品中不同人物形象都与封建礼教密切相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是中国家庭小说突破的标志,它为中国新时期和谐家庭的建构提供了伦理学方面的思考和价值,使中国和谐家庭文化理念最终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小学儿童集体主义意识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文化心理学家早就确认,东西方文化间重要的结构差异,是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对照。根据Triandis的观点,集体主义指一种由紧密联系的个体所构成的社会模式,这些人以集体为导向,对集体义不容辞,集体(家庭和社会团体)目标优先于个人目标。从历史、政治、文化和宗教看,中国文化总体上是集体主义社会(Bond,1986)。  相似文献   

10.
张建如 《现代哲学》2001,1(1):62-65
要研究发展问题,就必须对社会发展,对历史进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社会发展、历史进步正确地进行衡量和评价。因此,必须把历史进步评价问题作为发展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对历史发展、历史事件,人们常常有不同的、甚至相互冲突的看法,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在对历史发展、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时常常采用不同评价标准,其中,生产力标准和道德标准是两个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代政权与伊斯兰教》序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宛耀宾宗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处的社会地位和作用虽然有所不同,但宗教问题关系到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它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历代的政权都无法回避。面临复杂的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12.
谢劲松 《天风》2005,(4):24-25
社会是人的共同体。共同体是一个整体,整体可分为不同的部分。每一个部分自身又可作为一个整体。因此,每个人同处于社会共同体之中,但不同的人群又形成了自己的共同体。如不同的利益集团、不同的政治组织、不同的信仰群体都形成了自己的整体。国家、政党、学校、宗教、公司、企业、家庭自身都是一个整体,但这些整体又属于社会这个整体中,  相似文献   

13.
家庭学习环境作为个体出生后最先接触到的学习环境,对个体早期乃至未来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181名年龄在53~67个月的学前儿童及其母亲为被试,考察了家庭学习环境对儿童早期语言、数学和社会技能的作用。结果发现:(1)控制个体性别、年龄后,家庭学习环境对儿童早期语言、数学和社会技能的解释率分别为9.2%、4.4%和9.6%,均大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学前教育经历对三方面技能的解释率;(2)进一步控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学前教育经历后,家庭学习环境仍可显著预测个体早期语言、数学和社会技能,解释率分别为7.4%、3.2%和8.5%;(3)家庭学习环境的不同方面与儿童早期发展不同方面的关系不同。其中,家庭学习活动是儿童早期语言和数学技能的重要预测变量,丰富生活经验是儿童早期社会技能的重要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4.
历史是时空运动过程的结合王玉波历史是什么?这是历史哲学"开宗明义第一章"就要回答的问题。对任何事物、现象,都可以从不同层面、角度作不同的界定,历史也不例外,既可以从历史上体角度,也可以从历史动力或过程的内容、阶段等角度给历史下不同定义。如果从历史过程的运动形式结构的角度,则可以认为历史是时间运动与空间运动过程相结合的立体结构。之所以提出这种界定历史的观点,是鉴于当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由于人们回忆或用文字信息手段再现历史,一般都是按年代顺序进行,因而人们往往只看到历史是由时间推移、世代更替构成的,忽视或没有看到历史也是由空间运动过程构成的,而这种认识对历史的阐述和研究起负面影响。历史的确是由时间运动构成的,没有时间的推移,就没有历史的顺序、阶段和延续性,就没有历史过程,也就没有历史。但仅仅把历史看作时间运动是不够的,这对历史的认识、把握是不完整的。而且由于"逝者如斯夫"的时间运动的不可逆性和单向性,容易以为历史是一种纵向的线性运动,从而有可能把曲折复杂的历史看作是一个简单的机械的过程。如果再把这种线性运动模式化,就会造成历史研究中的教条主义缺陷。当前并非不存在这种情况,例如在原始社会研究中,多重复一种直线运动  相似文献   

15.
仓琼 《四川心理科学》2014,(17):183-183
马克思说:历史不过是人的活动。由人就组成了各种各样的历史主体-家庭、阶层、集团、阶级、政党、政府、民族、国家乃至于国际组织。而历史也就因为这些各种各样历史主体的参与变得丰富多彩和纷繁复杂起来。如何让我们的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去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去把握背后的本质规律也就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课题。由于历史的纷繁复杂性是源于历史主体的多样性,因此对该课题的研究和解决也拟从历史主体的分析入手,为此特提出历史主体分析法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6.
女性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一半。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女性和男性一同缔造着人类文明。然而由于男女两性生理上的差异,导致了社会分工不同,使得“男女有别”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而“男女有别”的背后应该说女性是被动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女性也是不同的,我个人认为她们之间的相异之处,很值得我们作些比较。对于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信仰立场、不同的文化渊源的女性作比较,它的面应该说是很广的。  相似文献   

17.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至少应该与这样几个因素密切相关:()一定的历史条件;(2)在一般条件下起作用的普遍规律;(3)在不同条件下起作用的特殊规律;(4)作为社会载体的人类自身自主活动的保存性、选择性、创造性及其交互作用。如果不对这些因素作总体的和具体的考察,就难以对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道路的共同性与多样性相统~的思想作出合理的解释。一、走向世界历史:两种必然性及其交互作用下的共同道路“世界历史”概念首先是由黑格尔提出的。它突破了以往历史哲学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局限,把似乎只有偶然性起作用的历…  相似文献   

18.
试论菲华社会的宗教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班牙和美国分别殖民统治菲律宾时期,华侨在信仰佛、道二教的同时,也逐渐接受天主教和基督教,为日后菲华社会的宗教融合提供了历史依据。当今菲华社会的宗教融合,表现为华人家庭内部各种宗教信仰的并存与交融,以及社会上各种宗教信仰相互渗透与融合。这种宗教融合的思想基础,一是功利主义的信教动机,一是对各种宗教均教人行善这一共同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该理论是从社会学角度来探讨儿童心理的发展,代表人物有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拜耳兹(Bales)、杰拉尔德.帕特森(Gerald Patterson)。他们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社会系统作用的结果,家庭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分系统,它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角色和位置构成的社会系统.家庭既在整个社会系统里起重要作用,又是促使儿童社会化的首要系统.家庭是社会系统的观点强调了家庭内人际行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世界观的一个基本假定,其主要观点是“天地人宇宙万物乃以息息相通的有机整体”。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天人合一”表现出不同的历史形态。对这些不同的历史形态做多维解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和技术语境对此进行创造性转化,不仅可能使我们认识中国传统智慧的时代特征,而且还可以使我们发现中国传统智慧的现代价值、确立当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战略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