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1 毫秒
1.
探讨SILipATM喉罩用于全麻眼外科手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和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60例ASA Ⅰ或Ⅱ级在全麻下实施眼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SLIPATM通气道组(30例)和气管内插管组(30例).在麻醉诱导前(T0)、插入SLIPATM通气道/气管导管后即刻(T1)、插入SLIPATM通气道/气管导管后5min(T2)、10 min(T3)和切皮时(T4)、拔管后即刻(T5),拔管后10min(T6),记录SBP、DBP、HR和平均气道阻力(RAWM).每组随机抽取7例患者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血浆肾上腺素(A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气管插管组T2,T5时SBP、DBP、HR显著高于SLIPATM通气道组(P<0.05);AE、NE、在T2、T5,T6时均显著高于SLIPATM通气道组(P<0.05).全麻SLIPATM喉罩通气用于眼外科手术患者优于气管插管,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轻微,围术期并发症少,全麻后恢复平稳.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分析SLIPA^TM通气道(喉罩)临床应用的优缺点及相关并发症。330例ASA1-3级各类全麻手术患者,快速诱导麻醉后插入SLIPA^TM通气道。记录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插入的难易程度及是否有反流、误吸和术后咽痛等相关并发症。结果为96%的患者容易插入SLIPA^TM通气道,10.9%的患者发生了一定程度胃胀气,血液痕迹残留SLIPA^TM通气道表面发生率为11.5%,术后咽痛的发生率为3.3%,无一例发生术后肺内感染。SLIPA^TM通气道操作方便,通气可靠,围术期并发症少,在临床的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分析SLIPA^TM通气道(喉罩)临床应用的优缺点及相关并发症。330例ASA1-3级各类全麻手术患者,快速诱导麻醉后插入SLIPA^TM通气道。记录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插入的难易程度及是否有反流、误吸和术后咽痛等相关并发症。结果为96%的患者容易插入SLIPA^TM通气道,10.9%的患者发生了一定程度胃胀气,血液痕迹残留SLIPA^TM通气道表面发生率为11.5%,术后咽痛的发生率为3.3%,无一例发生术后肺内感染。SLIPA^TM通气道操作方便,通气可靠,围术期并发症少,在临床的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探讨全麻喉罩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眼内压(IOP)的影响,60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全麻喉罩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 组)与气管插管全麻组(B 组),每组各30例。记录麻醉前(T0)、气管插管(置入喉罩)前(T1)、气管插管(置入喉罩)后即刻(T2)、CO2气腹后10min(T3)、术毕患者清醒拔除气管导管(喉罩)前(T4)时的 IOP 。结果显示: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与单纯气管插管全麻比较,可有效降低患者在诱导插管、CO2气腹与患者清醒吸痰、拔管所引起的 IOP 升高反应(P<0.05)。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在手汗症手术中一次性喉罩替代气管内插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择期行胸腔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的患者40例,分为气管导管组(T组)和喉罩组(L组)。结果L组与T组相比,T2、T8各时点的SBP、DBP降低,HR减慢(P〈0.05)。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SpO2均维持98%以上,通气参数及血气分析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喉罩通气麻醉操作简便,通气可靠,且对心血管系统刺激小。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SLIPATM通气道(喉罩)临床应用的优缺点及相关并发症.330例ASA1-3级各类全麻手术患者,快速诱导麻醉后插入SLIPATM通气道.记录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插入的难易程度及是否有反流、误吸和术后咽痛等相关并发症.结果为96%的患者容易插入SLIPATM通气道,10.9%的患者发生了一定程度胃胀气,血液痕迹残留SLIPATM通气道表面发生率为11.5%,术后咽痛的发生率为3.3%,无一例发生术后肺内感染.SLIPATM通气道操作方便,通气可靠,围术期并发症少,在临床的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在手汗症手术中一次性喉罩替代气管内插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择期行胸腔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的患者40例,分为气管导管组(T组)和喉罩组(L组).结果L组与T组相比,T2、T8各时点的SBP、DBP降低,HR减慢(P<0.05).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SpO2均维持98%以上,通气参数及血气分析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喉罩通气麻醉操作简便,通气可靠,且对心血管系统刺激小.  相似文献   

8.
观察一次性双管喉罩全屏静脉麻醉与气管插管全屏静脉在泌外侧卧位手术中对患者循环及并发症的影响。选取泌尿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为双管喉罩组,B组为气管插管组,记录麻醉前(T1)及建立气道后1min(T2)、建立后5min(T3),拔管后1min(T4)、拔管后5min(T5)对应时刻平均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术前进行人文关怀式沟通和健康教育对肺癌手术患者全麻诱导后心理和生理的影响,将83例非同期别的肺癌手术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双腔管气管插管辅助通气)分成两组。观察组进行人文关怀式沟通,对照组采用普通沟通。判定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根据焦虑评分反映两组患者入院即刻及手术前的心理变化情况,监测全麻诱导即刻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5min患者平均动脉压(MBP)的波动、心率(HR)的变化,用两个时间段两个变量的差值来反映两组患者全麻诱导期发生心理和生理反应的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入院即刻焦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SAS评分两组患者较入院即刻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更明显(P〈0.01);观察组患者MBP波动无统计学意义(P〉0.05)、HR波动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证实人文关怀式沟通和健康教育能够减轻肺癌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对麻醉和手术产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早期气管切开对非肺部疾病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我们回顾性分析158例非肺部疾病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时间的早晚(气管插管7天为界)分为早期气管切开组(n=88)和延迟气管切开组(n=70)。比较两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镇静剂和镇痛剂用量、病死率、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等。结果显示早期气管切开可以明显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降低抗生素使用天数、减少镇痛剂的用量,降低总住院费用。所以,非肺部疾病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可以从早期气管切开中获益。  相似文献   

11.
观察Narcotrend监测下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合并冠心痛行非心脏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Dex组(n=20,患者在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15min内输注完毕),对照组(n=20,等量生理盐水,方法同Dex组).记录给药前后及诱导期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照组在气管插管即刻以及气管插管3min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均高于插管前,气管插管5min后平均动脉压(MAP)低于插管前(P<0.05),Dex组无明显差异.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注射0.5μg/kg右美托咪定可以使冠心病患者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12.
观察新型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Dex)对全麻诱导期NTI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ASA Ⅰ级~Ⅱ级,随机分为两组,D组(n=20):患者入室后Dex1μg/kg滴鼻;C组(n=20)作为对照组,滴入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30min后进行诱导,观察NTI、改良清醒镇静评分(MOAA/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10min(T1),给药后20min(T2),给药后30min(T3),插管前(T4),插管即刻(T5)各项值变化.D组T1~T3与T0比较,NTI值、MOAA/S逐渐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C组(P<0.05);D组T2、T3与T0比较,HR明显减慢(P<0.05);麻醉诱导期间,C组T5与T4比较,MAP、HR均显著升高(P<0.05),D组T5与T4比较,MAP、HR虽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x以1μg/kg滴鼻可明显镇静,使NTI值降低,诱导期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减少插管时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研究右美托咪定辅助甲亢患者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40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 n=20)与对照组(n=20)。记录术前与麻醉诱导后的血压、心率、心率收缩压乘积,抽取静脉血进行儿茶酚胺检测。结果右美托咪定组诱导后、插管后即刻、1分钟、2分钟、3分钟,血压、心率、心率收缩压乘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儿茶酚胺在插管后1分钟、插管后2分钟、插管后3分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有利于维持甲亢患者麻醉诱导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观察预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肝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诱导期的脑保护作用。选择50例患有高血压ASA分级Ⅱ级~Ⅲ级肝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组和复方氯化钠(复方乳酸林格液R)组,每组25例。于输注前(T0)、输注完毕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5min(T3)、气管插管后15min(T4)、气管插管后30min(T5)抽取静脉血离心后检测血清中S100B、IL-6、TNF-a的浓度。与T0点相比,H组,T5点S100B轻度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IL-6、TNF-a无明显变化(P0.05);R组在T5点S100B明显上升(P0.01);IL-6、TNF-a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与R组相比,H组患者在T3-5时点S100B、IL-6和TNF-a均低(P0.05或P0.01)。结论为预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在肝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诱导期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对Disposcope内窥镜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选择60例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依据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分为三组(n=20):A组0.2μg/kg,B组0.3μg/kg与C组0.4μg/kg.结果显示插管后1min,A组呼吸频率(HR)、收缩压(SBP)明显高于B组与C组(P<0.05);插管时,C组SBP<90mmHg的例数明显多于A组与B组(P<0.05);插管后1min~5min期间,A组SBP>140mmHg、HR>90次/分的例数明显多于B组与C组(P<0.05),而C组HR<60次/分的例数明显多于A组与B组(P<0.05).因此,0.3μg/kg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诱导Disposcope内窥镜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选择胃镜检查患者80例,随机分为二组,每组40例。I组静注丙泊酚2mg/kg~2.5mg/kg;II组静脉先注入芬太尼1μg/kg,1分钟后静注丙泊酚1.5mg/kg~2mg/kg。两组均直至患者睫毛消失即可插入胃镜。观察检查中麻醉效果、苏醒时间、HR、SBP、DB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两组检查完成率均为100%。两组注药后HR稍有下降,但无明显差异(P0.05),SPO2较注药前明显下降(P0.05),但很快恢复到97%以上;I组SBP、DBP下降比II组显著(P0.05)。II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I组,两组苏醒时间相仿。丙泊酚用于门诊实施无痛胃镜安全可行,丙泊酚和芬太尼复合用药效果更佳,可减少丙泊酚用量。  相似文献   

17.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及全身麻醉用于高海拔高龄低氧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临床优势。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1月来我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年龄>69岁)低氧患者86例,其中全麻31例,腰-硬联合麻醉55例,记录麻醉后5min、15min、30min及术毕血压、心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术后转ICU比例等指标。与全麻相比,腰-硬联合麻醉组血流动力学稳定、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降低(P<0.05)、入住ICU几率显著降低(P<0.05)。在高海拔高龄低氧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可以使患者麻醉效果突出,血流动力学平稳,安全有效,比全麻更有临床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