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不同条件下,单味、复方中药对胃肠道平滑肌可产生双向调节作用.其可能机理为多层次网络系统的平衡调节等.从整体、离体器官、分子水平,单一、配对西药也对胃肠道平滑肌产生双向调节作用.这种双向调节作用充分体现网络系统平衡调节的整体性的哲学内涵,遵循对立统一规律辩证哲学观.  相似文献   

2.
从方法学原理的角度,通过对胃肠道双重造影征象分析和综合的辩证思维,经过整体和局部相结合,从一般到特殊,由现象到本质,全面客观,纵横联系的认识过程,探讨和研究胃肠道双重造影对胃肠道疾病诊断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改进影像科医生的临床思维,对提高医疗水平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研究常用有中介的调节模型揭示调节作用通过中介变量间接实现的现象。介绍了第二类有中介的调节模型(meMO-II)的概念及优势; 将meMO-II与其它中介调节混合模型进行了辨析; 给出了meMO-II的建模方法和分析流程, 并用一个实例演示; 介绍了基于潜变量的meMO-II的分析方法、meMO-II建模方法的新进展以及meMO-II的变式。研究有助于推动调节机制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考察流动儿童同伴依恋与孤独感的特点,以及认知情绪调节在两者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采用整群取样方法对595名流动儿童和本地城市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的孤独感显著高于本地儿童;(2)流动儿童的同伴依恋得分及其信任、沟通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本地儿童;(3)流动儿童的孤独感和同伴依恋显著负相关;(4)较高的积极认知情绪调节得分对同伴依恋和孤独感的关系具有减弱作用.因此,积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可以作为流动儿童应对不良环境的弹性力量.  相似文献   

5.
期望与绩效的关系:调节定向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琦  马华维  乐国安 《心理学报》2010,42(6):704-714
经典动机理论认为高期望能提高绩效水平,本研究结合调节定向理论进一步回答这种效应\"何时\"存在或\"如何\"产生的问题。研究1通过测量期望水平、并用任务框架操作调节定向,检验了情景启动的调节定向对期望与行为间关系的影响;研究2采取更严格的被试内设计通过任务难度操作期望,考察了作为个体长期差异的调节定向的作用。结果表明:①调节定向调节成功期望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定向,成功期望与绩效正相关;对于预防定向,期望与绩效相关不显著。②动机可以部分解释调节定向与期望的交互作用机制:高水平的成功期望会提高促进定向个体的动机强度,进而产生高的绩效结果;其对预防定向个体的动机强度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逄晓鸣  汪玲  肖凤秋  齐博 《心理科学》2012,35(5):1137-1143
已有研究表明反事实思维越多则后悔越强烈。本研究试图通过两项实验分别探讨特质性、情境性调节模式是否影响反事实思维与后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特质性调节模式及情境性调节模式均对反事实思维与后悔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具体来说,针对情境性调节模式而言,运动模式下加法式思维越多则后悔越轻微,评估模式下加法式思维越多则后悔越强烈;针对特质性调节模式而言,运动模式下加法式思维越多则后悔越轻微。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对情绪社会调节作用的理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考察了小学二、四、六年级学生对情绪社会调节作用理解的特点.结果表明:小学生认为愤怒、悲伤和恐惧情绪标志着表达者不同的人际地位,会诱发接受者不同的情绪和后继行为:愤怒情绪标志着表达者的支配地位,会诱发出接受者的恐惧情绪和道歉认错行为;悲伤和恐惧标志着表达者的非支配地位,会诱发出接受者的悲伤情绪和目标恢复行为,恐惧情绪有时还会诱发接受者的高兴情绪.在对愤怒、悲伤和恐惧情绪反映表达者的社会目标的理解上,没有差异,都反映了表达者期待接受者采取目标恢复的社会行为.高年级学生在区分不同情绪表达的支配性以及诱发接受者的情绪上,存在着差别;低年级学生对接受者的后继行为的理解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8.
以往研究发现了调节定向、调节期望与绩效的关系。本研究基于调节匹配理论,以149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与个体长期调节定向相一致或不一致的任务框架(收获/无收获vs无损失/损失)操作调节匹配性,进一步研究了调节匹配对期望与绩效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调节匹配会进一步加强以往研究中发现的调节定向对期望和绩效关系的调节模式,不匹配会起到削弱作用。当促进定向占主导的个体完成强调有无收获的任务时,高期望对绩效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完成强调有无损失的任务;而当预防定向占主导的个体完成强调有无损失的任务时,低期望对绩效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完成强调有无收益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不同情绪调节方式对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静  卢家楣 《心理学报》2007,39(6):1084-1092
个体的情绪调节与其认知的关系是近年来情绪和认知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前沿研究热点。本研究则通过两个阶段的实验,较系统地探讨了两种情绪调节分类下的四种情绪调节方式(原因调节——评价忽视和评价重视,反应调节——表情抑制和表情宣泄;减弱调节——评价忽视和表情抑制,增强调节——评价重视和表情宣泄)对记忆(视觉和听觉记忆)及记忆评价(即元记忆,视觉和听觉元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评价忽视和评价重视对记忆没有影响;表情抑制和表情宣泄对记忆影响显著(表情抑制影响了听觉记忆,表情宣泄影响了视觉和听觉记忆);(2)评价忽视、评价重视和表情宣泄对元记忆没有影响;而表情抑制影响听觉元记忆;(3)不同情绪调节方式对记忆的影响无性别和专业上的差异,但对元记忆虽无性别差异上的影响,却存在专业上的差异。总之,个体不同的情绪调节方式会对记忆和元记忆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卢家楣  孙俊才  刘伟 《心理学报》2008,40(12):1258-1265
依据在情绪调节过程中大量存在的人际互动现象,首次明确提出人际情绪调节概念,并采用以前瞻记忆成绩为因变量的前后衔接、递进的两阶段实验模式研究其与个体情绪调节对缓解负性情绪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诱发的负性情绪会干扰双任务前瞻记忆;在高认知负载情境下,人际情绪调节对这种干扰的调节效果显著优于个体情绪调节。这说明从理论上确认人际情绪调节概念具有合理性,从实证上探讨了这种调节方式可能更有效地调节负性情绪对认知资源的占用,从而有助于扩展情绪调节领域的研究视角,并推进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责任观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责任是人们社会生活中极其重要且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该文首先比较了中西文化对“责任”的不同界定,提出“责任”的两层主要含义:对过失的归因和承担义务。在此基础上,从责任归因模式、内外归因、成败归因等维度比较了中西文化中责任观的异同,并探讨了责任观差异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理不可通约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与西医学之间既有可通约的内容,又有不可通约的内容。中西医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并不否定中西医的可统一性,需要树立大统一观。中西医统一将从两条途径实现,一是可通约的理论从理论内容上统一,二是不可通约的理论从理论体系上统一,最后统一于一种新的更加完备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近现代的中西医教育从课程内容和学位教育形式方面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发展态势,主要原因是在中西医的学术内部.中医学理论属于哲学范畴,缺少自我更新的能力,只停留在形式上的表面进步.而西医学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科技水平的进步也会带动其迅速发展.这就是当前中医教育面临的结症所在,需要中医人士潜心研究,为中医教育开辟新路.  相似文献   

14.
加强中西医药结合 促进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回归自然的世界潮流中,中药走向世界面临大好机遇,同时也受到国际社会的严峻挑战。中药现代化,特别要充分认识中西医药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西医药结合的关键在人才培养。通过规范化的教育,培养和造就新一代中西医药结合的高层次药学人才已刻不容缓地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5.
医学、生命科学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学科,其所涉及的知识面,几乎包含了现代科学及相关学科所有领域的知识面。这些知识面均以“信息的载体”表达出来,且信息随着各学科的发展,各种信息浩如烟海,因此如何对待医学知识信息的获取、选择、寻觅、探索、利用知识信息密切联系所诊治的病人及其专业,作出临床决策,将各种信息、包括信息知识标准规范化和信息反映疾病过程出现的假象和隐蔽信息的获取等予以分类,并用实际病例举例例证,以说明“信息”评价在医学思维临床决策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要培养高素质中西医结合人才,必须注重医古文与外语应用能力、信息技术与循证能力、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与基本技能、科研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7.
天人合一,天文之美与人文之美的同构,一直以来被中国画坛视为创造绘画美的不二准则,是历代画家的最高审美追求。基于这种观念上的绘画既不是摹仿客观外在的自然现象,也不是表达主体内在的情绪意念,而是在更高层次与"一气运化"的契合照应。所以,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绘画,绝非一般意义的技艺,而是与天地间四时同运、阴阳和合的"真道"。这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观和美学观,深刻反映了《周易》"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绘画艺术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中西医结合的现状,分析中、西医学的可结合性;从中西医学的“共通”点,根据临床结合已取得较好成果的客观事实,从能结合宏观与微观的“黑箱方法”这一角度,通过分析人健康状态时的输入变量、输出变量和疾病状态时的输入变量、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浅析中西医结合切入点,并提及未来医学发展的整体性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盆底结构精细复杂,传统的解剖学以尸检为依据,现代影像学则提供了活体观察功能形态的有效方法.盆底结构核磁共振成像研究的新进展,体现了医学技术创新的稳健性、后发性、综合性,其发展取决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因此影像医学工作者作为医学科技主体,只有具备综合型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进行医学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