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优化乙肝治疗方案真实评价治疗效果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前乙肝治疗比较混乱,给患者带来许多损失,优化乙肝治疗方案,是从患者病情出发,实施个体化治疗,目标是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度,处于抗病毒最佳时机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干扰素或拉米夫定;乙肝病毒携带者暂时禁止使用药物治疗;急性乙肝只给与基本治疗,待其自愈.实施优化方案,杜绝各种各样的商业广告;凡是尝试性治疗,一律按照新药临床验证程序进行,一律实行免费.治疗乙肝的疗效最终取决于持久、完全效应,不应局限在病毒阴转或肝功正常上.  相似文献   

2.
抗病毒治疗是控制乙型肝炎病原进而防止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就目前的抗病毒药物而言,单一药物的疗效不能令人满意,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表明联合抗病毒治疗,包括干扰素α和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以及两种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可以减少耐药发生,提高抗病毒疗效。联合抗病毒治疗可能是控制乙肝的有效策略,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乙肝的抗病毒治疗现状以及临床用药的情况,对目前乙肝抗病毒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就如何选择治疗方法提出医疗原则,认为治疗应该体现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乙肝的抗病毒治疗现状以及临床用药的情况,对目前乙肝抗病毒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就如何选择治疗方法提出医疗原则,认为治疗应该体现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前治疗乙肝尚无能够根治性的特效药物问世 ,治疗的最佳策略是以抗病毒为核心 ,以抗肝纤维化、免疫调整及保肝护肝等为辅助的联合治疗 ,基于乙肝病毒的生物特点及慢性肝炎肝脏损害病理情况 ,决定了乙肝治疗必须循序渐进地打好“持久战” ,任何“毕其功于一役”的作法都是不客观的、不可取的。1 目前尚无根除乙肝病毒的灵丹妙药问世 ,药物虽多 ,仅能起到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 ,只有长期用药 ,使病毒长期被抑制、复制环节逐渐被破坏 ,才有可能彻底清除乙肝病毒治疗乙肝的目的是 :清除病毒、抑制肝脏炎症和恢复肝功能 ,防止进展为肝硬化和减…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2型糖尿病与原发性肝癌之间的关系,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5月于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33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提示:糖尿病及HBV-DNA阳性是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650、23.982,P值均0.05),且糖尿病病程越长,发生原发性肝癌危险性越高(糖尿病病程于5年~10年者,其OR值为9.232;大于10年者,OR值为12.925);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糖尿病治疗方案无关(P0.05);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是乙肝肝硬化患者发展为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P0.05)。  相似文献   

7.
观察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2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予恩替卡韦0.5mg,每天1次口服,持续治疗48周。观察治疗后12周、24周、48周病毒学、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及Child-Pugh积分等变化情况。患者治疗前血清HBV DNA对数值平均为7.45±0.38 log拷贝/ml,在接...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层螺旋CT对不同肝功能分级的5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5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及25例正常对照组受试者进行肝脏体积在体测量,并进行kappa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在体肝脏体积测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及可重复性(P〈0.01);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的总体变化趋势相同,都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缩小,Child-Pugh分级B级之间的乙肝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组患者的肝脏体积差异达到统计学上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9.
观察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2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予恩替卡韦0.5mg,每天1次口服,持续治疗48周.观察治疗后12周、24周、48周病毒学、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及Child-Pugh积分等变化情况.患者治疗前血清HBV DNA对数值平均为7.45±0.38 10g拷贝/ml,在接受恩替卡韦治疗后12周、24周、48周时分别下降至4.71±0.44 log拷贝/ml(P<0.01)、3.74±0.56 log拷贝/ml(P<0.01)、2.83±0.21 log拷贝/ml(P<0.01)(治疗后HBVDNA监测不到的数值为<5×102拷贝/ml).与治疗前相比,在治疗48周时ALT、AST、TBIL、ALB、PTA及Child-Pugh积分等指标均有所改善(P<0.01).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在48周内既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使HBV DNA水平下降,同时也可以改善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及Child-Pugh积分等指标.  相似文献   

10.
对乙肝的治疗,抗病毒是核心和关键,但抗病毒治疗自身存在着诸多问题:费用高、疗程长、疗效有限、治疗时机和条件难以掌控;药物有潜在或者明确的不良反应;医患认知不足;疗效评价极端化;治疗中不可预测因素的干扰等。通过细致的分析,探讨了乙肝治疗中的难点,并针对这些问题和难点就未来乙肝的治疗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目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主要有两大类,本文从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治疗效果、耐药性、依从性和治疗费用等方面对现有抗HBV药物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认为在选择抗HBV药物时,应遵循规范化与个体化相结合的原则,在患者能承受的费用范围内,尽量选择抗病毒作用强、耐药率低、耐受性良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路线图”的概念根据以替比夫定为代表的核苷类药物治疗过程中HBVDNA下降的幅度与出现耐药性病毒突变明显相关的现象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治疗后12周~24周的病毒学效应,对于预测和评估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路线图”的概念、替比夫定“路线图”的临床试验依据及意义的介绍,阐明替比夫定治疗后12~24周的病毒学效应,对于预测和评估疗效具有重要意义;“路线图”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替比夫定治疗过程中调整治疗策略的指导意义,以规范临床治疗行为,规避耐药发生。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呈世界分布并且引起不良结局,是极为严重的健康问题。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最重要的目标是长期抑制病毒以改善预后,防止出现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目前,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核苷(酸)类似物的缺点主要在于长期治疗中出现耐药。路线图概念被用于监测耐药预测疗效。HBV DNA定量水平被作为路线图较好的监测指标。由于血清转换率及清除率过低,HBeAg、HBsAg定量检测不适合用于路线图监测,但对于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的慢性乙肝患者,可作为预测治疗应答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持续抑制或清除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其所致的肝纤维化,延缓疾病进展,减少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措施包括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抗炎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围绕着乙型肝炎的防治,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HBV病毒载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抗病毒治疗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手段。因此,要重视和规范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6.
探讨肝纤维化程度分期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并发肝源性糖尿病中的诊断价值。对75例慢乙肝和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空腹、服糖后2h血浆血糖、胰岛素、C肽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测定,对慢乙肝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按肝纤维化程度分期。结果乙肝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BMI值较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低。慢乙肝合并糖尿病S≥3组空腹、餐后2h血糖、胰岛素、C肽、GADA的阳性率以及糖尿病症状、空腹低血糖发生率与乙肝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乙肝合并糖尿病S≥3组空腹、餐后2h胰岛素、c肽和与慢乙肝血糖正常S≥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GADA的阳性率显著升高,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13,P〈0.05)。结论肝纤维化程度S≥3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有助于慢乙肝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乙肝病毒(HBV)感染是我国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致病因子,因此抗HBV治疗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对抗HBV的治疗现状不够了解,不少人在盲目追求彻底清除体内的HBV,以至于弄巧成拙,所以,有必要客观地看待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以求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