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所谓调查研究,就是通过亲身的接触和了解(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口头的和书面的),比较充分地掌握有关客观实际(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材料,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分析,从而获得某些规律性认识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王路 《哲学动态》2003,5(5):25-29
1982年,格雷林出版专著《哲学逻辑导论》,1997年又出了修订版。他认为,哲学逻辑不是关于逻辑的,也不是逻辑;“哲学逻辑是哲学,尽管是充满逻辑信息和对逻辑敏感的哲学,依然是哲学”。书中讨论的题目是:命题、分析性、必然性、存在、同一性、真、意义和所指。选择这些内容并把它们称为哲学逻辑,主要有三个理由:第一,“哲学逻辑”  相似文献   

3.
(二)词项理论词项(term)有广狭二义,广义的词项指充当直言命题主、谓项的词、词组、短语。语言逻辑对词项的理解是狭义的,主要指个体词项,包括个体常项和个体变项。 1.内涵和外延普通逻辑认为概念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实际上,严格地说,所谓概念的内涵、外延,应该是词项的内涵和外延。词项是语言的东西,它有内涵意义和外延意义两个方面。词项的内涵就是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有关于归纳的理论吗?有。这在墨家的逻辑著作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墨家的创始人墨翟,是一个技术精湛的木工。他对古代流行的陶、金、革等其他各种工匠技巧也颇为留意。古代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商业、医药等各种业务  相似文献   

5.
第三部分首先回应那些对在第二部分中所阐述的形式性/逻辑性标准的批评,然后为逻辑与数学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个新的解释,以替换传统的逻辑主义解释。逻辑主义企图把数学归约到逻辑,但是它的缺陷之一在于无法为逻辑提供一个基础。通过把逻辑与数学都建基于形式之中,以及对二者的劳动分工与合作的解释,新基础解决了这个问题。本文进一步证明,新基础保证了逻辑的必然性、普遍性、主题中立性、强大规范性以及其他种种特性,并在最后讨论了逻辑中的错误和修正。  相似文献   

6.
三、艺术构思中的逻辑古代有一次举行绘画比赛,试题为一句诗:“深山藏古寺”。很多画家都在“深山”和“古寺”上下功夫,在深山老林中出现一座古寺,构思大同小异。只有一位画家却在“藏”字上下功夫。他是如何表现这个“藏”字的呢?他在画面上只让深山密林出现,并不画古寺,而画一个和尚挑着一担水向山上密林中走去——山上林中有古寺,不言自明矣!众画家和评画者都称赞此画深得题旨,为上品佳作。考察这位画家的构思过程,大致有如下一些推理:既然是“藏”,那么就应该“不露”。(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省略式,补全则如下:如果是“藏”了的,那么就是“不露”的;既然现在的要求是“藏”,所以应该“不露”。)然而,画面上古寺“不露”,又怎么表现有(藏有)古寺呢?(难处就在这里)这就依靠作者和读者的联想(艺术之妙就在于联想!)。作者的联想过程是:有寺必有僧,  相似文献   

7.
国内语用逻辑研究回顾与展望(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峰 《哲学动态》2001,(12):26-29
(4 )语用推理的形式化研究关于国内语用推理的形式化研究 ,笔者认为它沿着两条不同的路向推进 :一是面向生活世界 ,以成功交际为目标 ,来实现对自然语言的语用推理进行形式化研究。周武萍的《论语用推理及其有效性》 (《符号学和语言逻辑》和《探索与争鸣》 1 999年增刊 )在吸收以人工语言为中心的西方语用逻辑的形式方法的基础上 ,以语境为中心对汉语言背景下的语用推理做了初步形式化的研究。她认为语用推理就是在语境中的推理。由于语用推理是语境中的推理 ,语境对语用推理具有制约作用。因此语用推理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它的结论也是多…  相似文献   

8.
逻辑哲学研究述评(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路 《哲学动态》2003,(4):25-30
在英文中 ,与逻辑哲学相关的表达一般有三个 :哲学逻辑 (philosophicallogic)、逻辑哲学 (philosophyoflogic)和逻辑的哲学 (logicalphilosophy)。从文献来看 ,使用较多的是前两个。关于这两个表达 ,人们的看法是不一样的。而且 ,即使是关于其中的某一个表达 ,看法也不一样。这些看法不仅表现出人们对逻辑哲学的不同理解 ,而且也反映出在以逻辑哲学为名的东西上存在的问题。一般认为 ,罗素最早使用了“哲学逻辑”这个概念。但是 ,这个词以及与它相近的词“逻辑哲学”的频繁出现却是在进入 2 0世纪 6 0年代以后。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 ,不仅…  相似文献   

9.
上文着重从宏观方面分析了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和分类,本文着重从微观方面分析法律规范的逻辑特点、规范命题的逻辑形式。法律规范的逻辑特点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殊的,具有强制性的社会规范,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法律规则,规定人们行为的标准,与一般的道德规范、社会公约等有本质  相似文献   

10.
应广大读者要求,从本期起设立《语言逻辑文献资料选》栏目,以开阔眼界。欢迎赐稿,欢迎建议,欢迎批评。稿件请自留底稿。本刊限于条件不退稿。语言逻辑是自然语言逻辑  相似文献   

11.
三、经坛纪律 谈经时,有20条经坛纪律,违反者便依律处罚。 经坛神桌之上有签筒一对,戒尺一把。签简内共装20根木签条,每根长1尺,宽1寸,上书戒律如下: 1、衣冠不整者 罚三拜。 2、座席不正者 罚三拜。 3、擅移座位者 罚五拜。 4、鸣锣不到者 罚五拜。 5、擅动乐器者 罚五拜。 6、左顾右盼者 罚三拜。 7、交头接耳者 罚三拜。 8、错念经文者 罚三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逻辑著作总结了许多有关“说”(推理论证)的方法,这里介绍其中的“譬”(类比推理)、“侔”(附性法直接推理)、“援”(援例直接证明)、“推”(归谬式间接反驳)和“诺”(讲授科学时的问答法)五种。一、譬《墨子·小取》说:“譬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即列举那个事物而说明这个事物。这是给“譬”式推理下的一个功用定义。“譬”式推理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常用的推理方法。《说苑·善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逻辑家把推理(包括论证)叫做“说”。他们对于“说”即推理论证的实质、作用、原理和方式等都有深刻的论述。一、说的实质和作用。《经上》说:“说。所以明也。”《小取》说:“以说出故。”“说”的原意是说明、解说。作为思维形式的“说”的实质,在于揭示一个“辞”(结论或论题)所以成立的理由,即确立结论对前提,或论题对论据的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是事物因果联系的反映。事物的“故”(原因)是必然引起另一现象的现象。《经说上》说:“故  相似文献   

14.
在最近的五十年里,我们已经看到逻辑的领域从语法学到语义学和语用学的扩大。但是,仍然存在问题:我们如何从逻辑过渡到修辞?换言之,在形式系统的研究与言语风格和修辞手段的研究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吗? 作为逻辑学家,我对于人们在价值问题上意见不一致这一事实很感兴趣。按照经验主义的逻辑实证论的观点,这种不一致的产生,原因就在于价值判断是主观的,从而是不能加以证实的。然而我却不能接受这一结论。这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价值判断的逻辑吗?它们能通过推理被加以证实吗?  相似文献   

15.
4.逻辑与分工同通常认识到的相比,在很大程度上,逻辑是一门经验的科学。设定的推理规则和真值条件并不是自明的命题,这种命题是无论如何人们都必须接受的:设定的推理规则和真值条件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并且关于日常语句的使用和解释这类事实同逻辑的假设的原理的确立或拒绝有关。然而,逻辑只是几个因素中的一个,这些因素在语言的任何事实中起作用。例如,在人们判断下面每个推理中都有错误的时候,几种东西在互相影响着: 4.1 如果门是打开的,有人已经进了房子。有人已经进了房子。所以,门是打开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更新框架定义了一种动态的祈使句语义,并在此基础之上讨论了关于祈使句的逻辑。这个语义对于祈使句的一致性问题和Ross悖论提供了一种直接的解决方案。我们的工作在祈使句和祈使力结构之间的对应之上展开。首先,根据处理祈使句相容性的不同方式,我们给出了几种不同的祈使句一致性定义。然后,祈使句的意义被处理为祈使力机构上的依赖相容性的更新函项。最后,祈使句之间的蕴涵关系被归约为祈使力结构之间的某种关系。基于不同的相容性定义,我们给出了几种不同的蕴涵关系。  相似文献   

17.
1.古罗马的克莱奥梅德斯发现,一只戒指放在空的容器里,正好被容器壁挡住而看不见。但当容器里充满了水后,其它条件不变,就可以看见容器底的戒指了。于是他断定,当我们看见太阳将落未落时,太阳已经是在地平线的下面。克莱奥梅德斯的判断是根据什么方法得到的? (金岳霖主编:《形式逻辑》第259页) 解:克莱奥梅德斯的判断是根据类比法获得的。类比法的特点在于,当我们观察到  相似文献   

18.
3、发现和辩护当一个陈述已经作出之后,可能出现两个重要问题:它是如何被想到的?我们有什么理由把它作为一个真的陈述接受下来?这是不同的问题。混淆它们将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混淆答案至少是同样严重的错误。第一个问题是一个关于发现的问题;有关这个问题的种种情况是在发现的范围之内的。第二个问题是一个关于辩护的问题;有关这个问  相似文献   

19.
运用本文第一部分新建立起来的方法论,我在本文第二部分为逻辑构造了一个基础。我的出发点是逻辑在人类知识中所执行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逻辑必须满足强大的正确性要求,由此,它必须既建基于人类心灵之中也建基于世界之中。但是逻辑又不能建基于世界的任何事物之中;它必须建基于世界的某一方面,这个方面强大到足以支撑关于逻辑后承(逻辑地从什么得出什么)的断言。我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是把逻辑建基于一种特别强的法则类型即"形式"法则之中。我证明,由于这些法则的特别强大的"不变性"程度这个特征,它们足够强大到为逻辑提供基础,然后我解释了逻辑是如何建基于这样的法则之中的。这个基础包含着形式性的一个标准以及基于这个标准而为逻辑常项提出的一个标准——逻辑常项是逻辑真和逻辑后承的"引擎"。  相似文献   

20.
1.两个猎人打猎时看到一只松鼠,松鼠在树上盯着他们看。他们决定围绕着它走一圈,但他们按圆周移动时,松鼠也在移动,面对着猎人们,盯着他们看,就这样一直继续到他们走回原来的地方时为止。有人问两个猎人到底围绕松鼠走了一圈没有。其中一个猎人断定已围绕松鼠走了一圈。他的根据是,他们已环绕着松鼠画了一条封闭的线——圆周。另一个猎人不同意。他认为,假如他们是围绕松鼠走了一圈的话,就应该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