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蔡国强的早年学习、生活经历谈起,梳理了不同时期艺术事件,意在讲述一个艺术家成长的过程。艺术家最熟悉的事物就是他出生地的一草一木,当他要向世界讲故事的时候,用熟悉之物讲个人故事是最自然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哲学并不像人们传说中雅典娜从宙斯脑袋里长出来那样,突然一下子就成长起来的。各种哲学都经历了自然的和历史的成长过程,更不要说都经历了心理学的和社会学的成长过程了。它们确实是经历了漫长阶段才成熟的,而且甚至在成熟阶段,哲学也还要经历变化,改进和衰退的。尽管在工业革命以后这一时期很可以称为“技术时代”,但是像技术哲学这种事物的发展,仍然处于形成阶段;一直到最近,还很少见到有意识地讨论关于这种哲学的协作  相似文献   

3.
普雅花生长在南美洲安第斯高原上,历经百年的风雨才开花。花开时极为壮观:花穗巨大,形如铁塔;万朵锦簇,云蒸霞蔚。流溢的浓香浸润着贫瘠的土地,让人痴迷,让人沉醉。普雅花用百年等待只为一次开花,值吗?要知道等待是寂寞的,等待是孤独的,等待是漫长  相似文献   

4.
长大成人     
正心灵深处的觉醒、发自内心的情愿,是生命成长的原动力生命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吃饼得饱"的信仰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求,是基督徒属灵生命成长的初级阶段。教会生活中不乏这样的情况:信主多年,没有读经、祈祷的生活,没有正常的聚会,没有追求的心志,没有新生的样式,这样的生命需要长大。结合自我成长以及教会牧会的经历,笔者认为要想改变此种现状,提升信仰素质,需要经历以下三个过程:  相似文献   

5.
王瑞鑫 《美与时代》2014,(12):24-24
居住环境与居民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影响着居民的心理健康、精神生活,居住区景观风格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成长变化过程,从刚开始的借鉴西方文化,逐步发展成了有自己文化底蕴的居住景观。主要从阐述了从建国初至今居住区景观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洪天凑 《天风》2003,(1):50-51
基督徒最大的仇敌之一,就是灵性上的满足。对一个自信已到达目的地的人来说,再往前走,实在是愚不可及的事。然而问题是,我们尚未到达却以为已经到达。一个基督徒灵命的强弱,完全看他下了多少工夫去追求认识神。真正的属灵经历,都是发自人的心灵深处,始终与神保持着默契的关系。基督徒灵性的成长过程,就是追求认识神,不断  相似文献   

7.
正大家都知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而且把事情做成功的过程往往是一个艰苦而单调的过程。我曾经对身边成功的朋友做过调查,结果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些朋友中75%的人来自农村。在中国,大学生中农村孩子的比例要比城市孩子小得多,但成功率却比城市孩子要高。为什么农村孩子进入社会后反而更容易获得成功呢?我发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农村孩子特别能吃苦,尤其是来自贫困地区的孩子。另外,农村孩子做事有耐力,这大概与做农活儿的经历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人学思想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了萌发,但是由萌芽状态发展到自觉的哲学思考,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如果说孔子的仁学理论就是人学问题的展开,那么孟子就是中国古代对人学第一个作全方位透视的哲学家。平心而论,近年来的孟学研究,对这个问题还是作了一定的回答,可令人遗憾的是,学术界总摆脱不了普遍盛行的理论批评模式,往  相似文献   

9.
赵宇 《天风》2001,(11):1
每一个信主的人都是从一开始的“不信到后来的“相信”,这个过程或许会有长有短、有先有后,这也正是我们传福音的意义所在。认识福音需要一个过程,上帝在人里面的启示也是一个渐进启示的过程,有时候要经历很长的时间,有时要经历许多次,有时还要断继续续。我们在圣经中也看到“上帝晓渝挪亚”、“上帝晓谕摩西”、“耶  相似文献   

10.
之所以会想到这八个字,是因为突然感受到: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无奈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才能超越,追求中有许许多多的不能需要经历遥远的路程才能绕过,攀登中有许许多多的高峰需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才能最后冲顶……所以,如果我们在无奈中不愿意选择屈就,在不能时我们不愿意选择认命,在失败后我们不愿意选择放弃.  相似文献   

11.
涂智进 《天风》2001,(8):33
人一生中要尽量多栽花,少栽刺。这一句朴实的话语却透露出许许多多哲理的光辉。是的,人一生要比日月星辰短暂得多,但比起花草来又漫长得多,不是一天两天能变老的。那么,在这既短暂又漫长的岁月中,我们怎样去与周围的人相处呢?怎样去对待人世间形形色色的人呢?怎样去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生存空间呢?这确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要做到此,我认为对自己应该有一些原则要遵守。就是要  相似文献   

12.
<正>基督教中国化是教会的老命题、新担当,实践基督教中国化最直接的主体乃是中国教会,这要求关心中国基督教的各界人士,从学理和实践的层面阐释福音,向中国人见证生命之道。复旦大学徐以骅教授曾说,在我国,基督教实际上需要经历"两个中国化":一个是教会管理或主权的中国化,这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基本完成;另一个是教义、神学和礼仪等的中国化,而这是更为漫长和艰巨的过程。因此,教会需要  相似文献   

13.
分享这个题目之先,我们必须认识和接受一个事实,这就是: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上帝已选定我们的父母——上帝也要藉着他们在我们的生命中作工。上帝要通过他们的爱心、他们诸事对我们的告诫以及许多他们自身的经历使我们免于诸多不必要的试探。圣经多次教导我们要敬重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解决过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解决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同他的整个思想形成过程是一致的,也经历了一个从黑格尔的关于“人”的观点到费尔巴哈的关于“人”的观点,再到自己的关于“人”的观点的过程,即从研究人的“自我意识”到人的“类本质”再到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人类会继续进化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猿到人的进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但是今天的人类是青少年,还是已迈入老年?未来的命运将怎样?至今仍无答案。一个关于人类生命历程的假说回答了上述问题,并探讨发展进程中人类的生物学变化。结论:目前的人类正处在成熟(青少年)期,可能经较长的时间发展后进入稳定期,最终逐渐衰老  相似文献   

16.
师范教育学费制度作为师范教育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清末的萌芽阶段,北洋政府时期的探索阶段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调整阶段,为我们重新认识师范教育学费制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为今后研究师范教育学费制度与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说“免”     
正汉字中,有一些长相很接近的字。比如免与兔。它俩的样子,看上去只差了一个小点点,可意思却差得很远。留意汉字发展史的读者会发现,汉字从产生到今天,经历了很漫长的修饰、美化、简化、规整化的过程。免和兔这两个字,在刚刚产生的时候,长相差别是很大的。但是在漫长的字形演化的过程中,它们俩好像是体型相貌不同的俩人,经过了同一位手艺高超的"美容师"的整容,我们今天看到的它们俩的身材面相,竟然  相似文献   

18.
对自己笑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在生存竞争当中成长的。当生命走了些路程以后驻足回首,才明白为什么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开始是啼哭而不是欢笑。既知是苦,而且还要继续下去,那么,不妨对自己笑笑。都说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然而,要看怎么对待。人生是一个过程,从生到死,其间要经历成功与失败,乃至平凡,都是人生的一种收获。从成功中收获经验,从失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依据对古典文献及考古资料的认真考察研究,确认道教才是接续原始宗教的中国最古老的传统宗教。它的成长历史要比此前学术界一般认为的上限时间要久远得多,至少要上溯到东周的春秋时代。道教在其漫长的生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原始道教阶段、民间道教阶段和正统道教阶段。文章扼要系统地阐述了道教这三个阶段的情况,期望对道教源流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思想的碎片     
△成长就是有些东西得到了,有些东西却没有了;想要得到的东西还没得到,不想失去的东西却失去了。更重要的是,发现原来好多好多我们想要得到的东西突然离我们好遥远,许多不想要的事情却接踵而来。待若干年后,一直在追寻幸福的我们回头遥望这段路时,却发现原先的荆棘已经洒满了阳光,而幸福正从那些五彩斑斓的经历中折射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