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有两个女儿,一个8岁,名叫玛丽;一个6岁,名叫萨利。她们俩都非常可爱。但是有一天,邻居琼斯夫人打电话来告诉我,她们俩去她家要求被雇为女佣,  相似文献   

2.
爱心投资     
英国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爱迪逊因热衷于福利事业30年,资助养老院、福利院和贫困家庭失学儿童,总汁金额达1200多万英磅,被英国爱心机构称为二十世纪最有爱心的人。当问及她对儿子幼时的教育进行了哪些投资时,她平静地回答:“只有一项,那就是爱心投资,”接着她讲述了下面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郭为 《天风》2017,(9):18-19
让每一个入住的老人老有所依,不留遗憾在素有“东方雅典”之称的徐州城内,坐落着一所因爱著称的养老院,这就是为徐州人所津津乐道的徐州爱德老年公寓。在这里入住的老人,被护工们称为爷爷奶奶,他们是养老院最可爱的人。负责养老院日常工作的是王玳华院长,她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主内姊妹。虽然已退休多年,但对养老院的工作她从来没有停歇过。  相似文献   

4.
近来,我发现自己8岁的女儿充满了逆反心理,大人说什么她都有自己的理由来反对,经常对我的苦口婆心无动于衷。于是,我和孩子之间就时不时地爆发“战争”,当然最后的胜利者总是体力占优势的我。而面对战败者的泪眼,胜者又免不了同情、安慰和给予补偿。一次次,生活就在弥漫着的火药味中渐渐地失去了它诱人的魅力。有一次,我给女儿辅导作业,一道数学题我讲了半天,可她却心不在焉。我火冒三丈,桌子一拍,让她到房间去闭门思过。女儿知道自己理亏,默默地走进房间,可我依旧火气难消,真想跟以前一样冲过去狠狠地抽她一顿。好半天,我才克制住自己的冲…  相似文献   

5.
江肖文 《天风》2010,(7):52-53
4年前母亲已是97岁了。一次在家因不慎失手,站立不稳,跌倒而卧床难起,不能如同往常那样可以撑着手杖自如地行走了。经过医师鉴定认为她已达到不能自理,合乎"临终关怀"的条件,建议住养老院去度过她生命的最后一程。  相似文献   

6.
和乐且湛     
王芃 《天风》2016,(9):56-56
源源是个八岁的小女孩,昨天在她家做客,一见面,她就迎上来,有礼貌地打招呼,跟在妈妈身边,带我们参观各个房间。在她的小房间,墙面上都是她的作品。本来,儿童画的笔触和画风都差不多,大多似曾相识。但是,看了她的几幅小画之后,感觉有些不同,第一印象是,她的画有情节、有故事,即使是一个小动物,也会用喜悦的表情说话。  相似文献   

7.
琼斯是一家百货公司的理货员,每次谈论自己时,她都说成年以后一直希望能上大学,但总有原因阻止她实现这一梦想:她付不起学费、她必须养家糊口、她工作太忙、她没有时间,她最近的一个原因是太老了。她丈夫最后一次建议她上大学时,她对他说:“如果我现在利用业余时间开始读大学,毕业的时候我都50岁了。”  相似文献   

8.
播种诚实     
30多年前,在纽约贫民区的一所公立学校,奥尼尔夫人对所教的三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数学考试。批卷时她发现,有12个男孩子解同一考题的答案部是错的,而且错的整个过程一模一样。 第二天放学后,奥尼尔夫人把这12个男孩子都留了下来。她说,之所以留下他们,是因为他们解题的整个错误过程一模一样,但没有任何责备。然后,她在黑板上写下了汤姆斯·麦考莱的一句名言:  相似文献   

9.
学佛随想     
《法音》1992,(12)
我认识一位叫空仁的居士,信佛很虔诚。平日里生活勤俭朴素,艰苦节约,吃菜全买低价的,从未见她穿过一件象样的衣服,但她却慷慨助人,常将家中的钱物布施给养老院、孤儿院,还为一些有困难的人排忧解难。1991年这位居士往生了,临终前她对老  相似文献   

10.
某机关招待所一位女服务员,因为是下岗后的再就业,她很珍惜这份工作。 一天,一位客人叫住她,让她帮忙到街上买一块香皂。她不禁有些紧张起来,以为是自己粗心疏忽,忘了给客人的房间配一次性香皂了,便急忙向客人道歉,表示马上就补上。客人笑着解释,房间里已经有了一次性香皂,不过他讨厌使用小香皂,  相似文献   

11.
514房间     
若霖 《天风》2010,(6):60-61,59
<正>欢喜着送走家人,65岁的吴老太一脸憧憬地站在房间里,心想,都说这个孙老太脾气坏,还真不知道会坏到什么样,说不定她一见我脸就会拉得很长,想到这儿,吴老太用手在自己下巴那比画了一下,"扑哧"一声笑了。那又怎么样,有上帝帮助我,我照样能把她哄笑了。吴老太情不自禁地握紧了双拳,看来她是准备在这所敬老院里打好这场"硬仗"了。  相似文献   

12.
某机关招待所一位女服务员,因为是下岗后的再就业,她很珍惜这份工作。一天,一位客人叫住她,让她帮忙到街上买一块香皂。她不禁有些紧张起来,以为是自己粗心疏忽,忘了给客人的房间配一次性香皂了,便急忙向客人道歉,表示马上就补上。客人笑着解释,房间里已经有了一次性香皂,不  相似文献   

13.
活着     
“活着无论多痛苦,和死亡相比,都是一种幸福。”一位朋友曾这样说。她说她7岁那年某天晚上,一个人睡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忽然那么真切地感觉到了死亡的迫近,“……我简直快要窒息了,终于大叫一声,从房间里冲出来,朝着父亲哭喊,我不想死,我不想死!一家人都被我吓坏了……”  相似文献   

14.
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的童年是在格兰瑟姆镇度过的。她的父亲罗伯茨是当地的一位商人,曾一度涉足政界。虽然他没有受过多少教育,而且平时工作很忙,但他却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经常抽时间与孩子们进行交流和沟通,并对她们的成长提出一些忠告。撒切尔夫人至今仍清楚地记得父亲送给她的四句人生忠告。一、“不要因为别人这么做,你也就这么做”  相似文献   

15.
爱的启示     
有关朱利安娜的生平资料并不详尽,人们称她为朱利安夫人。她也喜欢这称呼。她自称为“可怜的灵魂”或“单纯的受造物”。她的事迹,可从她的著作和关于14世纪的记载推断出来。 朱利安夫人出身名门。据说曾在卡路女修道院的狄克修会接受教育。她的作品显明她是完全建基在圣经和教会的教导上。因此,她能够持续地默想和沉思。并显然有卓越的理解和领悟力。 朱利安30岁时,因病受着极大的痛苦。直至逝世。在患病期间,上帝向她启示了16次。她遁隐度过余生,默想上帝的启示,学习上帝藉此对她的教导,并在上帝的恩典、知识与慈爱里成长。经过20年的默想,她把她的经验和智慧写下来。帮助我们达至喜乐和成圣。 没有其他书可与《爱的启示》相比。它之所以独特,在于它完全着眼于上帝的慈爱。它虽然没有提出日常生活的方向;但它能改变我们的人生,帮助我们在恩典中成长,使我们爱上帝更深,是别的书所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一女士请了一位泥水匠在她那豪宅外面建一堵墙。在他干活的时候,她与他交谈,很惊讶地发现他竟然是一位杰出小提琴家的弟弟,而她最近才看过这位小提琴家的演出。"哦,你真幸运,有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哥哥。"她说。然后,她担心这人会误解她的话,以为她是批评他干体力活,就接着说:"当然,我们不可能全都具有相同的才华。""你说得对,夫人,"泥水匠回答,"就拿我哥哥来说吧,谈到做一些重要事情,如盖房  相似文献   

17.
活着     
"活着无论多痛苦,和死亡相比,都是一种幸福。"一位朋友曾这样说。她说她7岁那年某天晚上,一个人睡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忽然那么真切地感觉到了死亡的迫近,"……我简直快要窒息了,  相似文献   

18.
正一朋友的女儿,因为幼年时头部受过严重外伤,影响到脑部神经,今年十六七岁的她智商和行动能力比同龄人慢半拍。有一次我到朋友家里做客,那个女孩正好从她弟弟的房间走出来,她拉住我对我说:"我们家里的家务都是我做的,弟弟的、爸妈的、还有我自己的被子都是我叠的,每一个房间的地也是我打扫的,要不是我,家里肯定又脏又乱!"朋友笑着夸奖女儿勤快、能干,并且偷偷向我挤了挤眼睛,我也  相似文献   

19.
有一次,著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见到一个只有桌子那么高的小女孩,便问道:“你们在‘儿童之家’都干什么?”小女孩一本正经地回答:“我们研究马列主义。”列宁夫人听后觉得问题十分严重,她指出:“如果孩子们象这样小就在说关  相似文献   

20.
心中有景     
凯瑟琳从费城搬到纽约,租住在一幢23层的公寓楼里。她之所以选择这幢楼,是因为公寓楼的每个房间都有一个很宽大的阳台。这样,她每天晨练时就可以沐浴在阳光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