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贺麟学术思想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9月20日是我国著名哲学家贺麟教授九十寿辰。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华全国西方哲学史学会、民盟中央等单位于9月22日至24日在京联合召开“贺麟学术思想讨论会”。与会200多位专家、学者就贺麟先生的哲学体系、学术贡献、治学方法、品格风范、人生道路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9月23日,贺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京溘然长逝。他为中国思想理论界留下了一份丰厚的哲学遗产,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尚待后学继续研讨的问题。现将此次会议内容综述如下。1.贺麟与中国现代新儒学有的同志认为,贺麟的“新心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定型之作,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现代新儒家的"明清思想研究"大体上坚持一个共同的学术立场,即从宋明儒的道德形上学的角度批评明清儒者异于宋明儒的思想观点.然其中亦有分别.大较而言,唐君毅比较全面、客观地研究、评价了明清儒者的思想成就,特别是对王船山哲学有精深的研究,且坦言继承船山哲学之精神.牟宗三推崇刘蕺山的道德人格,有限度地肯定了其思想成就,对黄宗藐、王夫之的政治思想成就有一定的肯定,然从整体上否定了清儒的思想成就,并继承其师熊十力的观点,认定清儒人格低下.刘述先对黄宗羲的思想有同情之了解,然对戴震等人开创的"内在一元论"的新典范从哲学理论的高度给予了严肃的批评,认为他们的哲学不是一种好的哲学.充分吸收台港新儒家的"明清思想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进大陆的明清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3.
由澳门中国哲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协办的“贺麟思想与西方哲学引进研讨会”,于1999年8月29日至9月1日在澳门举行。即将回归祖国的澳门是中西文化最早的融通之地,贺麟先生又是在中西文化会通方面卓有贡献的中国现代哲学史家,值此世纪之交于斯地忆斯人,的确有其特殊意义。来自祖国内地和香港、澳门的四十余名学者,围绕着西学引进和中西文化的融通问题,贺麟先生对黑格尔哲学的译述研究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问题,以及如何评价井继承贺麟先生的治学成果、治学精神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热烈的讨论。贺麟先生对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4.
张汝伦 《哲学动态》2022,(12):48-52+124
<正>贺麟先生是对中国现代哲学建设作出独特贡献的人,但是正如张祥龙曾讲过的,贺先生对中国现代哲学事业的贡献还没有为学界所充分认识与估计。因此,在他诞生120周年之际,我们应该重新认识贺麟先生在现代中国哲学建设上的突出贡献。我认为,贺麟先生对于中国现代哲学的贡献首先在于他对中国的西方哲学之引进与研究,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之引进与研究的贡献。贺先生对西方哲学的研究当然不限于德国古典哲学,还包括斯宾诺莎、叔本华、尼采、新黑格尔主义、  相似文献   

5.
杨飞 《美与时代》2005,(5):22-23
贺麟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的道德思想是对中国古代道德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发扬。贺麟认为:道德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进化的;五四以来的新道德有不同于以往旧道德的几个方面;道德决定经济;对几千年来支配中国人道德生活的五伦观念作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贺麟早期文化哲学思想初探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哲学硕士张嘉丽贺麟(1902-1988),我国现代文化史上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他以现代思想方法,致力于西洋文化中国化,中国文化世界化的研究,努力探索中国文化发展的途径,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从...  相似文献   

7.
在新儒家思想发展的过程中,贺麟的“新心学”具有着特殊的地位。他虽然不象熊十力那样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理论,但其思想的独创性却是对前期新儒家理论的总结。他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对其后的新儒家有着明显的影响。贺麟的思想是新儒家发展中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 贺麟思想中最富有启发意义的是他所提出的“合诗教礼教理学为一体的儒家思想开展的新途经”。本文旨在分析贺麟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8.
贺麟作为现代新儒学八大家之一,其哲学思想历来为学界所重视,而对其法哲学思想则鲜有论及。事实上,贺麟的法哲学思想也是颇为精湛的。他的法治观是他的法哲学思想的重要部分。贺麟对法治何以存在、什么是真正的法治、法治的类型、诸种法治类型演进的规律等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并对认为"儒家重德治反对法治"的错误观念进行了批判,还对其所处时代的法治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期望。这些思想对当今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诸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寅恪与贺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肯定"三纲"之于中国现代道德建设的意义。陈寅恪通过对王国维自杀原因的文化学分析,高度肯定王国维为旧道德殉难的精神意义,认为王氏自杀恰恰体现了他"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而且,陈氏认为,《白虎通德论》中的"三纲六纪"的道德伦理思想是中华文化精神所在。贺麟先生认为,"三纲"是"五常"的合乎逻辑的发展,比五常更具有道德伦理的约束力。如果经过自由意志的过滤,"三纲"的绝对伦理要求恰恰与康德讲的"绝对命令"有相通之处。陈、贺二先生对"三纲"现代意义的阐发,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西方哲学史家和翻译家贺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2 0 0 2年12月 10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隆重集会 ,纪念贺麟先生百年诞辰。来自哲学界的一些知名学者、贺麟先生的夫人黄人道先生及其他亲友、学生 ,贺麟生前所在单位的同仁、民盟代表 ,以及新闻界人士共百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哲学所所长李景源教授主持 ,原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汝信、著名学者任继愈、张世英、汪子嵩、黄楠森、贺麟的女儿贺美英女士以及张祥龙等分别做了发言 ,对贺麟先生的哲学思想、贡献和学术风范以及他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等作了高…  相似文献   

11.
胡军 《中国哲学史》2004,(2):108-113
谈到"西化论者"这一话题,人们自然而然会想起胡适、陈序经等人,绝不会想起贺麟,因为在中国现代哲学思想研究领域,贺麟的哲学思想的归属似乎已有定论,即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新儒家思想的较早期的代表人物."新儒家"这一概念最早就可追溯至他于1941年发表的<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一文.他在此文中说道:"广义的新儒家思想的发展或儒家思想的新开展,就是中国现代思潮的主潮."①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出"儒家思想新开展"的课题,指出:"新儒家思想的开展,大约将循艺术化、宗教化、哲学化的途径迈进."他并且较为深入系统地论述了如何循此途径展开此一课题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2.
1992年9月20日,是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黑格尔哲学专家、翻译家、教育家贺麟教授九十寿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华全国西方哲学史学会、民盟中央等单位于9月22日至24日在京联合举行贺麟学术思想研讨会。全国2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汝信、邢贲思、叶笃义等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了发言。会议期间,代表们就贺麟先生的哲学体系,学术贡献、治学方法、品格风范、人生道路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贺麟先生在长达70年的学术生涯中,学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思想洪流中,在科学、民主、社会主义思想主流旁,涌出了一股新儒学支流。先是梁漱溟在新文化运动中顶着潮流上,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肯定儒学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文化价值,接着张君劢、冯友兰、贺麟、熊十力等人著书立说,改造儒学、注入新内  相似文献   

14.
郭学信 《学海》2002,(5):138-140
范仲淹是古代中国士人阶层中极具儒者风范的典型代表。仅从支配其行动的观念上看 ,范仲淹的人格就与儒家的忠道意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其人格中所表现出来的“事君有犯无隐 ,有谏无讪”的诤谏精神 ,从忠君出发派生出来的诚厚立国、无欺天下、关心国家兴亡的精神境界 ,以及忧民、爱民、为政清廉的仁政思想 ,无不鲜明体现出儒家忠道意识中许多具有永恒价值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文化与人生》是贺麟值中华民族深处艰苦蹇难之际所撰论文集。贺麟以其融通东西哲学的思辨力与审美认知将彼时中国社会的若干现实问题置诸台上,并给出以儒家文化自省图新为核心要义的革旧徙新方案。贯穿文集始终的"自治"之道不仅是贺麟依据时势开出的事关民族前途的药方,更是今时国人面对传统文化虚热的非健康世态而应重新审视并借鉴的理性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七十多年前,贺麟先生在《五伦观念的新检讨》一文中,提倡寻找出儒家伦理"不可毁灭的永恒基石",从而重新建立起新人生、新社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本文遵此倡导,通过对贺麟该文的深入分析和思考,认为儒家伦理的基石在于:强调人的属人性的社会性存在,尊重社会事实和生活常识,建立高品质的伦理关系。无论现代时空如何变化,但任何伦理理论的建构和道德社会的建设始终不能脱离这三个基石,否则人类社会将会有重新复归野蛮社会之可能。  相似文献   

17.
贺麟作为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以"新心学"理论名世。他提出,考察文化问题、建设新文化,关键是要超越中、西文化迹象上的优劣之争,将文化批评、文化讨论引导到深澈的哲学领域。为此他确立了以"体用观"为核心的文化哲学,并希望以此为根据,全方位地会通西学,实现"儒家思想的新开展",建立起中国人自己的有体有用之学,从而为民族复兴奠定精神基础。今天看来,这种文化哲学所提出的会通西学的理念与方法,对于合理地处理中西文化关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仍然具有很强的启示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罗杰 《美与时代》2006,(6):26-27
“普罗米修斯精神”代表的是一种追求人性自由的民主精神,同时也是追求健全人生和理想社会的楷模。作为理想人格的精神代表,“普罗米修斯精神”包含了从古希腊到现代社会一直努力追求的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因此理想人格的塑造必须以此作为人生、人性坐标的最高标准,最终达到崇高理想人格境界和审美主体的诞生。  相似文献   

19.
韩东晖 《哲学动态》2022,(12):57-61+124
<正>2022年适逢贺麟先生诞辰120周年、逝世30周年。在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贺麟先生以其集原创与会通于一体的中西哲学研究,信达典雅与艺术功力兼备的现代汉语哲学译著,当之无愧地跻身于最重要的现代中国哲学家之列。25年前我在苗力田先生指导下,开始研究斯宾诺莎哲学的时候,贺麟先生关于斯宾诺莎的译著和论文,是我出入斯宾诺莎哲学迷宫的阿里阿德涅之线。每念及此,总是觉得贺麟哲学与斯宾诺莎哲学之间颇多冥契会通之处,甚至不乏得意忘言之机。  相似文献   

20.
易冬冬 《孔子研究》2023,(4):130-139
传统礼乐文明在近现代呈现为解体与重构的双重变奏。就对礼乐的现代性诠释而言,贺麟集民国学人之大成,强调礼的宗教性、道德性与艺术性的合一:一方面主张吸收耶教的精神以充实礼教的宗教性,这是对孔教派将礼宗教化的继承与超越;另一方面将康德在知识论中的先验感性时空引入行为领域,认为礼是道德律与由理性所规定的时空的合一,其时空标准,使得礼的行为具有艺术性。这是对王国维、梁漱溟、冯友兰、宗白华、朱光潜等人将礼艺术化的继承与发展。贺麟强调礼乐互渗,其对礼是道德的更高的艺术化阶段、礼教给人带来理性自由的系统论证,在中国现代思想史、美学史和艺术史上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