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元时期是少数民族当权统治时期,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秩序比较复杂而动荡的时期。这一时期儒生的社会地位甚至生命都受到了严重挑战和威胁,而得到政治庇护的全真教不仅大量接纳儒生加入到全真教以保全其性命,同时还担当起了维护社会秩序的重任,儒家和全真教处于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密切关系之中。在忽必烈的支持和重用下,儒生社会地位逐渐提升,全真教代替儒家拥有文化传播权的现实以及不事生产等都引起了儒生的批评,二者关系开始交恶。本文以儒家和当时新兴道教全真教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从民族学的视野揭示作为他者的汉文化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初创于金代的全真教发展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金元时期的鼎盛,元明之际的衰微以及明末清初全真龙门派的"中兴",发展至近现代在民众中仍十分活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关于全真教的学术研究也历来是国内外道教学术研究的重点,中、日、韩以及欧美学者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以不同的视角和方法推进研究。张广保教授将全真道的研究称为"一门国际性的学问"1无疑是十分贴切的。1999  相似文献   

3.
元代神仙道化戏是元杂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兴盛是金元时期社会环境、宗教环境影响的产物,与全真教的兴盛有着直接关系。元代神仙道化戏从剧作内容、度世主角、度脱方式等方面形象地反映了全真教思想。  相似文献   

4.
冬日之沈阳,与北京相比,多了些宁静。作为全国道教重点开放宫观和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辽宁省与沈阳市道教协会所在地的太清宫,安静地坐落于沈阳市沈河区西顺城街,钟灵毓秀,不见张扬。一道教全真派,又称全真教、全真道,金元之际,由王重阳及其弟子们  相似文献   

5.
丘处机是金元时期全真教龙门派的创始人,他的道教思想推动了全真教的发展,并通过全真教对中国道教的后期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融道、儒、释为一炉是全真教一贯的宗旨与特质,而丘处机赋予了"三教合一"以新意.丘处机站在道教立场上对"三教合一"思想的推扬,既丰富了全真教思想,也促进了传统道教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全真教自创教早期就与符箓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金元时期全真教戒箓并传。七真及其后嗣弟子中有多位授箓大师。早期全真教从金末至元末一直有位阶有序的授箓传承,传授的既有汉唐传统法箓,又有宋元新出法箓。全真教通过授箓活动构建了自身的道教认同、界定了受箓道士在仙凡两界的位阶和神力、增进了不同宗系之间的交流联系和教团凝聚力。  相似文献   

7.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等人关于儒法互补的理论设计,是在借鉴秦朝暴亡教训的基础上建立的,客观上适应了汉代政治实践的需要,但随着西汉中后期孟子一派儒家理想主义的崛起,儒生们很有一股实现儒家王道理想的冲动,此最终演化为两汉之间以儒家经典中的王道理想为依托、以三代古制为蓝本的王莽新政。王莽新政的失败,表明纯粹儒家王道具有较浓厚的乌托邦性质,东汉儒生也因此对现实政治实践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对社会政治作彻底改造的不切实际的热情日益降温,从而再次认同儒法互补的政治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是王重阳祖师飞升八百四十周年,每当我们回望金元时期那段全真教的成长史,回望重阳与七真祖师开创亘古未有之恢宏道业,都不由得慨然兴叹,既赞叹昔日的功业彪炳,又感叹今日的教法式微。  相似文献   

9.
通行道教史认为丘处机身故后全真教掌教为尹志平,继尹志平掌教者乃李志常。但细考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陈垣《道家金石略》及金元时期道家文献,在丘处机和尹志平中间,尚有一位仅当过几十天掌教的过渡性人物宋道安。考察丘处机去世前心态,可知他心中默定的继承人是尹志平,由宋道安暂领教门事是丘处机一时的不得已之举。据此可以了解燕京时期丘处机与尹志平对教团发展的分歧,理解李态常时代全真教迅速走向衰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西汉一朝,由儒生们倡议、主导的改制运动成为贯穿始终的一项重要政治实践活动。汉武帝的"太初改制"虽然在正朔、祭祀、官制、明堂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但并未实现以儒家教化矫正秦政流弊的诉求。由对"太初改制"的不满,加上儒学影响与儒生群体的增大,汉元帝之后的儒生们继续以复古为基调倡导民生与礼制方面的改革,努力实现儒家政治理念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贯彻与执行。西汉中后期的改制运动中折射出的既是儒家政治哲学从理论体系落实为政治制度的建构过程,也是制度建构的政治实践对儒家政治哲学理论的检验与影响。我们可以从中洞察西汉儒家的时代际遇,以及汉代儒家政治哲学的理论缺失与实践局限。  相似文献   

11.
元朝时全真教在北方盛极一时的原因颇为复杂,其中全真教借儒学以助其兴盛的现象历来为学者所关注。但以往讨论全真教与儒学之关系偏重在义理方面,本文则以元世祖时期,全真道士姜善信改造传统儒家正祀庙宇——尧、舜、禹庙的生动事例为研究对象,考察分析全真教在山西南部发展兴盛的独特路径。1262年改河中府禹王庙为龙门建极宫、1264年平阳尧帝庙增修光宅宫、1289年蒲州虞舜庙内增祀老子这一系列的改造之后,全真教不仅通过挤占尧舜禹庙的空间增修道教宫观,而且也以"尧舜思政求贤之道,上帝称心"的儒家文化使其得以在山西南部盛极一时。姜善信创修龙门建极宫则被后人视为清代全真教龙门派之发端,"龙门、临济半天下"的辉煌让我们把视线回放到靖应真人姜善信及其在山西南部的全真教活动。  相似文献   

12.
关于儒教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教定义问题的争论实质上是围绕儒、儒家(儒生)、儒学、儒教以及国家(宗法)制度之间关系而展开的。儒教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神灵崇拜的多元化与一体化、有序化;宗教活动与政治活动的密切关联;独特的兼容性和适应性使得它在整个封建社会里处于国教的地位;出世与入世相统一,“内圣”与“外王”相表里。儒教历史作用和影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伴随着其国教地位的逐步巩固而渐渐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妇女的地位极其低下。在婚姻方面,女子更是毫无权利。既不能在婚前自由选择“如意郎君”,更不能在婚后提出离婚。在古代,离婚称为“休妻”或“出妻”,这是男子在婚姻方面所享有的一种特权。 但是,为了维持封建宗法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相对稳定,在剥夺妇女离婚权的同时,也不准男子滥用“休妻”的特权,因此,我国古代对于离婚,有所谓“七出”和“三不去”的限制。 所谓“七出”,又称“七去”。  相似文献   

14.
道教与书法具有密切关系,本文立足于石刻、碑刻等金石文献,辑录、研究金元时期全真教道士书法家、"善书者"、"能书者"等三类道士书家共52人及其留下的众多书法作品。  相似文献   

15.
正全真教是金元时期崛起的新道派,而丘处机又是使全真教走向兴盛的关键人物,对他的研究自然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全真道研究的发展,对光大全真教门的丘处机的研究专著也逐渐增多。较早的有唐代剑的《王嚞丘处机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赵卫东的《丘处机与全真道》(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赵益的《丘处机:一个人与一个教派的传奇》(凤凰出版社,2009年)等著作,近年则有郭武的《丘处机学案》(齐鲁书社,2011年)、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杂而多端"包容广大,其宗旨演变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早期道教继承古代"长生成仙"的信仰,推崇肉体"不死"。隋唐之后,内丹学倡导的"性命双修"成为道教理论与修行的重心之一。金元之际出现的全真教发扬丹道"性命双修"传统,以心性清静、保全真性为先,以成真合道为旨归。自此以后,"成真合道"成为修道的基本主张。上述演变过程反映了道教宗教信仰与理念的日渐成熟,也显现出其向先秦道家复归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天人关系是儒家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从先秦开始,辩析天人即构成了儒家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而由此形成的人文传统则绵绵不绝。明清之际,以天崩地解的社会震荡为背景,天人之辩获得了更为深刻的历史内涵,并进一步展开于儒家价值体系的各个侧面。当然,时代的变迁使明清之际诸儒在延续传统的同时,又对天人关系作了新的定位,后者从一个视角展示了明清之际儒家价值体系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论儒道互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儒道互补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多元的动态的体系,学派纷呈,内外互动,多姿多彩。而在诸子百家之中,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两位思想家,无疑是孔子和老子;渗透最深、流传最久的学派,无疑是儒家学派和道家学派。儒道两家相比,儒显道隐。儒家名声显赫,在两千多年中居于社会思想文化的正宗和主导地位,是政治、教育和道德领域的指导思想;道家崇尚自然无为,与社会现实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具有隐土派和浪漫派的风格,在大部分历史时期处于在野的地位,但它形成一股强大的潜流,扩散到社会文化生活各个层面,凡有儒家的地方便有…  相似文献   

19.
泰州学派的平民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泰州学派领袖王艮提出过一个著名命题:“百姓日用是道”。所谓“百姓日用”,用今天的话说,即平民大众的日常生活。视“百姓日用”为“道”,着眼于它来体道证道,一方面固然是施行儒家教化,将儒家对最高道德本体的追求,建构落实于最低下、最广泛的社会层面,但另方面亦空前地突出了“百姓日用”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价值,明确地肯认了平民生活作为一种本体存在的现实合理性与不可剥夺性。这其实是近代平民意识的初露端倪。泰州王艮提  相似文献   

20.
心理特权是指一种感到有权利获得优待、被豁免社会责任的稳定而普遍的主观信念或知觉,在不同的领域可以表现为学业特权感、消费者特权感、职场特权感等。心理特权能够使个体变得自恋,诱发人际冲突、自私行为和攻击行为等。影响心理特权的因素主要有生活经历、教养方式、依恋类型、社会经济地位、组织环境等情境因素和自我同情、主观建构、平等主义价值观等个体因素。未来研究应深入探究心理特权的概念与结构,拓展其研究方法,强化纵向研究以及本土化研究,并进一步探究影响心理特权的可能因素和避免(或减弱)心理特权消极后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