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近年诊疗水平不断提高,但在临床诊疗工作中,仍存在一些误区.本文主要针对肠镜检查的必要性、肝转移是否能手术治疗、术后辅助化疗的适应证、靶向药物的适应证以及K-RAS基因检测的必要性等5方面进行分析.逐步规范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大肠癌综合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提高其总体疗效的有效途径是早期诊断和治疗。外科手术和内镜下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早期大肠癌的有效方法。针对两者的优缺点,本文利用比较治疗学相关原理和方法,从其适应证、疗效、并发症及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以获得启示,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提高其总体疗效的有效途径是早期诊断和治疗.外科手术和内镜下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早期大肠癌的有效方法.针对两者的优缺点,本文利用比较治疗学相关原理和方法,从其适应证、疗效、并发症及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以获得启示,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从大肠癌人群筛查、粪便检查、基因诊断以及内镜诊断,从早期大肠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研究进展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5.
研究神经迁移因子(Slit2)、血管生成因子(VEGF、VEGF-C)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检测60例大肠癌组织和36例癌旁组织中Slit2、VEGF和VEGF-C的表达水平。结果三者在大肠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VEGF和VEGF-C表达水平还与远处转移相关。结果提示Slit2是调节大肠癌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过去的几十年里,在全世界范围内关于大肠癌的预防和治疗在不断地综合发展,如今治疗结直肠癌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外科的手术切除治疗。结直肠癌已经成为了一种需要应用预防、内科、外科和姑息治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的疾病。因此,通过多学科途径进行大肠癌的预防和治疗非常必要。在很大程度上,目前应用的诊治技术正在逐步应用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这将是医学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从大肠癌人群筛查、粪便检查、基因诊断以及内镜诊断,从早期大肠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研究进展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8.
过去的几十年里,在全世界范围内关于大肠癌的预防和治疗在不断地综合发展,如今治疗结直肠癌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外科的手术切除治疗.结直肠癌已经成为了一种需要应用预防、内科、外科和姑息治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的疾病.因此,通过多学科途径进行大肠癌的预防和治疗非常必要.在很大程度上,目前应用的诊治技术正在逐步应用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这将是医学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研究神经迁移因子(Slit2)、血管生成因子(VEGF、VEGF-C)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检测60例大肠癌组织和36例癌旁组织中Slit2、VEGF和VEGF-C的表达水平.结果三者在大肠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VEGF和VEGF-C表达水平还与远处转移相关.结果提示Slit2是调节大肠癌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总结肿瘤标记物在大肠癌临床诊治中的应用进展。对有关大肠癌临床诊治中肿瘤标记物的文献进行综述,重点讨论血清、基因和急性期蛋白三类标记肿瘤物对大肠癌临床诊治方面的价值和潜力。结果是恰当选择肿瘤标记物有助于大肠癌临床诊治。目前,基因和急性期蛋白为大肠癌肿瘤标记物探索的新方向,有望成为提高大肠癌诊治效率的新检查方法。三类肿瘤标记物对大肠癌诊治有临床意义,联合检测可提高大肠癌诊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诊断模式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然而在临床上得到诊断时大多已经到了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近年来,随着基因相关技术及生物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结直肠癌诊断方法得到不断改进,但早期诊断仍不尽如人意。因此现有的诊断模式值得我们去深思,从哲学意义上探索更为完善的诊断模式。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起病隐匿、病死率较高,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结直肠癌相关肿瘤标志物曾为此做出了贡献。近年又发现了许多新的结直肠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其中有的已进入临床应用,还将有更多标志物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和复发监测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技术迅速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存在较大争议,全盘否定或盲目应用都会影响腹部外科的发展。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都有其适应证并且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腹腔镜在结直肠癌手术的应用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癌多学科专家组诊疗模式(colorectal cancer multidisciplinary team,CRC-MDT),最早始于英国,它以病人为中心,多个学科共同参与诊治过程,制定出最适合病情的多模式相结合的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此后,结直肠癌多学科专家组诊疗模式逐渐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医疗中心相对集中的国家得到推广和完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于2002年成立了包括内科、外科,病理科、影像科等8个学科专家组成的胃肠MDT。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证实,结直肠癌多学科专家组的诊疗方案,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明显改善结直肠癌病人预后,增加了患者的临床获益。目前,结直肠癌多学科专家组诊疗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现代医院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直肠癌MDT模式不只是对患者进行多学科会诊,而是对整个医疗过程全程指导,促进学科间的交流,增进学科间了解。在欧美CRC-MDT发展完善的地区,人们的目光不仅关注MDT在结直肠癌诊治中的应用,而且注意到了MDT作为一套宏观的医疗管理模式,在结直肠癌诊治流程运作中的社会效益、经济学价值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微小核糖核酸(mieroRNA,miRNA)在转录后水平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miRNA在膀胱癌的演进过程中发挥着类似于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目前研究表明,对miRNA的调控可为临床膀胱癌的诊治提供一个新的靶点,提高膀胱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本文将就miRNA的形成、作用机理及其对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影响等方面作一综述,介绍miRNA在膀胱癌演进过程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结直肠癌诊断技术的研究涵盖了分子生物学、肿瘤学、影像学等多个学科,得到不断发展。在以往的诊断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理论和方法,采用正确的诊断策略及早发现结直肠癌对控制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作为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死亡率高居首位。手术、化疗和放疗成为现代医疗对于癌症的常见治疗手段。中晚期癌症患者作为癌症临床诊疗对象的主体,常伴有各种慢性疾病或营养不良。从而,化疗、中药辅助巩固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成为中晚期癌症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主体。治疗方法决定给药途径,静脉输液成为了中晚期癌症患者治疗肿瘤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