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就帛、今本<周易>的乾、坤两卦中,找出四个相关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包括:1)三才分位,不适用于<乾卦>;2)重新定位,有助于了解"朝乾、夕惕"义;3)<周易>申明坤须从阳,与帛书<衷>言阳之得阴,男下女不同;4)<周易>用"用",与帛书用"迵",是先贤用<易>从神权通向人文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最近面世的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周易>的初步研究成果.本文认为:1.从"数图形卦"分析楚竹书<周易>的卦符,由于这卦符纯以一与八这两数来表达,体现了与长沙马王堆帛书本<周易>同类的历史、人文水平,而稍晚于阜阳简本<周易>;2.楚竹书<周易>所以有"经"无"传",是因为尊"经"贬"传"的缘故;3.楚竹书<周易>的"同卦同类符号"即首符、尾符相同的文本现象,并不能证明"对立与统一"的辩证法思想,符号匚也不是楚竹书<周易>具有"上、下部分"的证明.本文对以上见解进行了有据有理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象数的分析,辅以对易图的考虑,结合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且重新比照有关楚简图版,拟就楚竹书<周易>红黑符号的分布排序提出相关的推论.笔者认为楚竹书<周易>的红黑符号体现古人在阴阳气化上所提出的理论,并反映了"非覆即变"的思想和上下经错综排序而各得十八卦形的原则,已经在战国中后期形成.由此而见,楚竹书<周易>的易学符号在卦序、易象、易数、易图、义理等各方面的内容上也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并起着象征性的联系作用,令<周易>整套系统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浑然整体,具有重要的统合意义.  相似文献   

4.
帛书<周易>六十四卦卦序以上下卦相重,反映了卦的变化的思想,其上卦体现了"分阴分阳"的阴阳分类观念,其下卦则既体现了阴阳交错、阴阳相配的观念,又体现了正位的观念.更重要的是,帛<易>八卦序列与<大戴礼记·易本命>、<孔子家语·执辔>等典籍中所暗含的具有独特宇宙论意义的八卦序列具有相关性,由此我们提出一种设想,帛<易>八卦序列很可能反映的也是这种独特宇宙论思想.  相似文献   

5.
自东汉以来,多数易学家认为<杂卦传>末尾八个卦存在错简.其主要依据有两点:一是这八个卦不依"二二相耦,非覆即变"方式排列;二是这八个卦的<杂卦传>传文也不叶(协)韵.然而,虞翻、干宝等则以为,此八卦不依"非覆即变"方式而成杂乱排列,体现了某种深义;另有一些通音韵的易学家也考证出相反结论,认为<杂卦传>末尾八个卦是叶韵的.所以,简单地以是否按"非覆即变"排列和是否叶韵来考察<杂卦传>的错简问题,是靠不住的.当代学者对<杂卦传>错简说做出了进一步的证明与推测,但理由同样不能成立.前贤对于<杂卦传>错简问题之所以争论不休,原因在于对<杂卦传>内在的象数结构与规律及其体现的深层思想缺乏认识.<杂卦传>卦序效法的是昼夜变化之道,依其内在的象数结构,可分为上、下、杂三篇,表明<杂卦传>的传承是完整无缺的,"错简"说不能成立.<周易折中>针对<杂卦传>提出的互卦与循环互卦的观点,也明白无误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用<说卦传>的八卦方位说或汉易卦气说去解说<周易>坤卦卦辞,都会遇到岁时和方位逆行的问题,这是违背八卦方位与卦气原理的.这表明有学者据帛书<易之义>中"岁之义"的说法推断<周易>本经中有卦气思想的看法是行不通的.细考帛书原文,其"岁之义,始于东北,成于西南"一句其实本非解说坤辞"西南得朋,东北丧朋"的,而是解说初六爻辞的.而就爻辞"履霜坚冰至"一语本身而言,我们无法从中看出什么方位问题,传本<易传>亦无此类解读,故帛书有关"岁之义"的说法只能视为帛书制作时代的观念.  相似文献   

7.
从战国楚简看通行《周易》版本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通过比较今本和楚简<周易>,认为战国楚简与今本<周易>无论是卦符、卦名,还是卦爻辞,整体内容和文辞意义都没有很大的差别.今本虽然经过后世整理,但是文字上仍保留了许多与战国本完全相同或意义相同的文字,这种今本与战国本相关联的事实,无可争辩地证明了今本仍然是<周易>各种版本中最重要的版本,今本整体上优胜于战国本和其他本,其权威性并没有因为近几年许多<周易>文本的出土而削弱和动摇.当然,今本并非十全十美,个别地方仍有错误,不必盲目崇拜.还有个别字的意义,今本不如战国本更清楚.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楚简<周易>"不家而食"的文字与理解问题.认为楚简<大畜>卦所见"而"字不是衍文,其中"家"字宜读为"稼"."不家食"与<无妄>卦"不耕获"结构相类,可理解为"不稼而食"、"不耕而获".  相似文献   

9.
哲学视域中战国楚竹书《周易》的文献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上海博物馆所藏楚竹书<周易>见证了数字式爻题的早已存在,与其他传本的<周易>爻题一样,充分蕴示了卦所潜涵的繁复无尽的变动不居之流变情状及卦与卦间所潜涵的同样繁复无尽的流变互通情状,由此而充分符示了宇宙人生中两大类势力互动格局繁复无尽的变动不居之流变图景与诸格局间同样繁复无尽的流变互通图景.楚竹书<周易>的卦爻画已是完全符号化了的卦爻画,但符号化的卦爻画于西周时期<周易>古经成书时当已存在,这种卦爻画乃是易学成为具有自身特有话语系统的高度哲学性的天人之学的根基.残存的楚竹书<周易>卦名后与上爻之辞终了后的奇特符号标识,昭示了卦与物事的极而必反、覆而相通之理,但尚难解读出经文分篇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通行本<周易>古经分为上下两篇.对于其何以如此分篇,生当北宋的易学家程颐,在承继、整合<易传·序卦>和<易纬·乾凿度>等的观点的基础上,作<上下篇义>,明确提出以阴阳为基准分篇的原则,指明"阳盛者居上篇,阴盛者居下篇",并逐卦作了分析,丰富了人们在此领域的识见.  相似文献   

11.
《易纬·乾凿度》作为汉代《易纬》之中的首篇,集中反映了《易纬》往解与诠释《周易》的精神:一方面,其在卦气、爻辰等注《易》体例上展现着时代的痕迹;另一方面,其又有着丰富的自身特色,特别是其卦气之说对于孟、京的发挥,爻辰之说对于泰、否两卦的处理,都有着很好的研究价值.同时,通过解读《易纬》的文字,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西汉易学,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卦变说"是历代易学家常用的解易体例之一。张载作为义理派易学家在运用这一体例时体现出鲜明的特点。他以同时包含"乾""坤"两经卦的《否》《泰》两卦作为本卦,以其中的阴阳往来升降去诠释三阳三阴卦之经文与传文,透显出与其整体气化哲学的宇宙论、辩证观和社会历史观的连结和贯通。通过对此连结之深入发掘,对张子理学和《易》学以及二者关系的理解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辛翀 《周易研究》2006,(6):29-33
20世纪初,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强烈冲击,并导致中西文化之间空前交织和会通,处在这一大的文化背景下,丁超五试图会通易学与科学,收集了大量易学文献资料,追溯《易》之源头,探讨了《易》与卜筮、卜筮与科学的关系,提出易道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易学不是专为卜筮而作,易学起源“坤先乾后”等观点。虽然在易学起源问题上他有些提法值得商榷,但对于我们今天探讨易卦起源,揭示易学中的科学思想,解读《周易》中的刚柔关系,把握历史上易与道家互动关系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王卦位是以中国原有的时空观念为基础,适应占筮需要形成的.最迟在西周之时,先后形成了四时与四方相配的时空统一观念,以及五行顺次相生观念.文王卦位的安排,首先是将四时与四方相配延展为八个时段与八方一一相配,然后据八卦的卦象、卦德排定其时位与方位,理解时位是理解卦位的关键.在卦位的安排中,很可能已考虑到五行的循环相生.这种卦位说形成于古经<周易>成书前,<易经>在观象系辞中利用了这种卦位说.  相似文献   

15.
《周易参同契》所推阐的金丹原理,将丹道与易道结合,运用汉代象数易学的成果,巧妙地阐明了修炼金丹的道理和方法。它的“月体纳甲说”用周易八卦模拟月体在太空运行过程中,一月之内所出现的晦朔弦望之盈虚变化,并以其出没方位作为纳甲的依据。它的“乾体六爻模拟月相说”,以乾六爻之象模拟月体的晦朔弦望,以明阴阳的消长变化。它的“十二消息卦变说”,以十二辟卦论说周天火候,以明进阳火和退阴符之分。  相似文献   

16.
“乾坤坎离”说是研究乾、坤、坎、离四卦关系的学说,先儒对此内容多有涉及。其中东汉易学家荀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周易》中的乾坤坎离四卦与阴阳观念相结合,融卦气于象数,阐发了他的“乾坤坎离”思想。本文对荀爽“乾坤坎离”说的内容、渊源以及意义等方面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胡瑗与王弼、程颐一道被视为易学发展史上义理易学的三个典型代表,而他所承继的汉代象数易学的学术内涵常常被忽略。实际上,胡瑗所秉持的,仍是象数义理合一的易学基本理路。作为汉代象数易学主流学说的卦气说,在其思想中依然占有基础性的地位。他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基于此一卦气说语境阐发其义理内涵。而其卦气说所涉及的,主要有十二消息说和《乾》《坤》十二爻配十二月说两个方面的内容。基于卦气说的语境,胡瑗契接汉唐经学本天道立人道的基本精神与人文价值视野,力陈圣贤君子认清自己所处时势,以强烈家国天下担当,积极投入到天下事业中去,以此非但实现个体生命之意义,更深切关怀天下之有序与和谐。  相似文献   

18.
《周易参同契》以《周易》卦爻象数作为符号,既说明外丹炉火,又隐含内丹修炼。“乾坤”多数学者认为就是比喻外丹炉鼎和内丹人身,本文认为还比喻金丹练就的形象以及阳极盛和阴极盛之时的火候。“坎离”主要指外丹的铅汞药物和内丹的元精(元气)、元神,而没有表示火候的涵义。“八卦”主要用于表示火候,实际上只用六卦(除去坎离二卦)。“十二消息卦”表示人身能量流的阴阳变化,即炼丹火候的阴阳消长变化。《参同契》巧妙地借用了《周易》卦爻符号表示火候,从而解决了时空、质量、场的转换问题,构成时空统一的、可顺可逆的四维模式,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中有丰富的<易>学象数学内容.<内经>吸纳<易>学的"三才"之道,作为其理论建构的基础,蕴含着天人同构、天人之气相通的"天人合一"理念.天人相应是通过动态的阴阳的消息、四时的更替、五行的运转、八风的常正转换、及五运六气的运行来具体展现的.医、<易>皆注重"时"的作用,但<内经>更注重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而<易>则更重阴阳之间的对待与流行.<内经>理论与八卦"卦气"说有内在的联系.医、<易>皆注重天人合一,但前者更注重人与天的自然的合一,注重天地自然对人的生理病理的影响,而后者注重本天道以立人道,开天文以立人文,充满着浓郁的人文关怀.两种"天人合一"的思维理路非但没有根本的矛盾,而且具有内在的联系.人类可以同时追求人与天的自然的与人文的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