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对1993年至2013年间83项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测量中国大学生自尊的研究进行横断历史元分析,考察我国大学生(被试为48384人)的自尊水平在这20年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近20年,我国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呈下降趋势,相比于1993年,在2013年我国大学生的自尊下降0.89个标准差;(2)男、女大学生的自尊均呈下降趋势,且自尊的变化趋势性别差异不显著;(3)我国大学生自尊的变迁不存在生源差异,城镇与乡村大学生的自尊均随年代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人际信任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剧烈的社会变迁背景下, 人们的信任水平可能会发生改变。本文采用横断历史研究方法, 对采用Rotter “人际信任量表”调查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的53篇研究报告进行了元分析, 这些文献涉及24233名大学生, 调查的时间跨度为1998年至2009年。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在这11年间显著降低, 相比1998年, 2009年时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下降了1.19个标准差; (2)无论男生还是女生, 人际信任水平在11年间均显著下降, 其变化趋势和人际信任水平本身均不存在性别差异; (3)农村生源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下降趋势呈边缘显著, 而城市生源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没有明显变化, 但人际信任得分本身不存在生源地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近15年来我国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年代特点,对2001至2015年67篇采用肖计划等人编制的应付方式问卷测量我国大学生(涉及35332名被试)应对方式的研究报告进行了横断历史的元分析。结果表明:(1)近15年来,我国大学生应对方式在“解决问题”“求助”这2个因子上的得分随年代显著上升,总体来说我国大学生愈益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2)男生除“解决问题”、女生除“求助”因子没有显著变化外,其余因子都显著升高,而且应对方式各因子得分的性别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1996至2015年间85篇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测量我国老年人(共43302名被试)社会支持的研究报告进行了横断历史元分析,以考察老年人社会支持水平随年代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近20年,我国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因子均与年代有显著负相关,主观支持因子与年代的相关不显著;(2)男性和女性老年人主观支持与年代均有显著正相关,其他因子均与年代没有显著相关,同时在社会支持水平上没有显著性别差异;(3)东部地区老年人主观支持与年代呈显著正相关,其他地区老年人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因子均与年代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1999~2014年间88项采用成就动机量表测量中国大学生(共涉及40801名被试)成就动机水平的研究报告进行横断历史元分析,以考察大学生成就动机水平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追求成功因子与年代的相关不显著,避免失败因子与年代呈显著正相关,而成就动机总分与年代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我国大学生成就动机总体水平在这16年间显著降低。(2)男生和女生的成就动机总分与年代均呈显著负相关,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因子均与年代没有显著相关,并且在成就动机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上没有显著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已有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等心理状态随社会变迁而发生变化,那么作为个体内在特质的人格是如何随年代变化呢?本研究对2004至2013年65篇采用五因素人格量表的研究进行了横断历史分析,以揭示47029名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1)2004至2013年期间,大学生的人格五个因子得分与年代之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大学生人格特质发生了整体变化。(2)大学生的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和严谨性得分在10年期间均上升1个标准差以上,其d值在1.06~1.30之间,宜人性提高0.57个标准差。大学生在变得更加外向、开放、严谨和宜人的同时,情绪稳定性也更差。(3)男女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变化既有共同趋势,又存在明显差异,男生的五个因子得分都显著上升,但是女生的开放性无变化,宜人性却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This meta-analysis includes studies concern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EI)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SWB). A total of 25 studies with 77 effect sizes and a combined sample of 8520 participants were found. The results provided evidence of a positiv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EI and SWB (? = 0.32). This relationship was found to be higher in studies using self-report mixed EI instruments (? = 0.38), than with in studies using self-report ability EI instruments (? = 0.32) and performance-based ability EI instruments (? = 0.22). When examining EI measures, there was a larger association between EI and the cognitive component of SWB (? = 0.35) than with the affective component (? = 0.29). There is a need for further research with other evaluation methods to achie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I and SWB.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巨大变迁, 我国老年人孤独感水平可能逐年增高。通过采用横断历史研究的方法, 对使用UCLA孤独量表(第三版)调查老年人孤独感的25篇文献进行元分析, 调查年代跨度为1995年至2011年, 共涉及13280名老年人。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老年人孤独感水平随年代的变迁呈上升趋势; (2)不同婚姻状况、不同性别老年人的孤独感水平随年代均呈上升趋势; (3)老年人孤独感水平存在婚姻状况差异, 但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以往领导者情绪智力和领导力效能之间关系的研究存在很大分歧。运用元分析方法考察了领导者情绪智力对领导力效能的影响及其组织情境和研究方法调节变量。通过纳入98篇中英文文献和110个效应量(n = 27330), 结果表明:(1)领导者情绪智力与领导力效能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r = 0.39)。(2)组织情境因素的调节作用检验发现, 高层领导者的情绪智力对领导力效能的影响明显高于中层和基层领导者, 非营利性组织中的领导者情绪智力对领导力效能的影响比营利组织中的影响更强, 东方文化背景下的领导者情绪智力对领导力效能的影响比西方文化背景下更强。(3)方法因素的调节作用检验发现, 采用混合模型测量的领导者情绪智力对领导力效能的影响高于采用能力模型测量的结果, 采用客观指标衡量领导力效能的相关系数比主观指标更大, 领导者情绪智力对工作态度指标的影响弱于工作绩效指标, 领导者情绪智力对群体层次效能的影响强于个体层次。从研究设计和出版标准等方面探究领导者情绪智力和领导力效能之间关系的调节变量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有研究表明,中学生的焦虑水平在逐年上升,那么大学生的焦虑水平是如何随年代变化的呢?大学生的焦虑水平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呢?为此,我们选取1993至2009年间以Spielberger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测量大学生状态焦虑的63篇和特质焦虑的66篇研究报告进行横断历史的元分析,以考察大学生状态和特质焦虑水平历年的变化情况和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1993至2009年大学生状态和特质焦虑均值与年代有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大学生的焦虑水平在逐年上升;(2)大学生状态焦虑增长速度要快于特质焦虑,而且年代对状态焦虑变异的解释率也高于特质焦虑;(3)在状态和特质焦虑上男女大学生得分都与年代有显著正相关,且在两种焦虑得分上均无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随年代的变迁,运用横断历史研究方法对1996至2016年间160篇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研究报告进行元分析。研究发现:(1)SCL-90各因子与年代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在逐年下降。(2)SCL-90各因子与3项社会指标(离婚率、死亡率和犯罪率)有显著正相关。(3)不同性别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心理健康水平得分的性别差异并不显著。(4)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则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研究选取2004年至2017年中采用MHT量表的90篇文献,进行了横断历史元分析,探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学习焦虑、过敏倾向与年代呈正相关,其余因子均与年代呈负相关,年代对各因子变异的解释率在14%~23%之间;(2)对人焦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平均下降范围在0.06~0.7...  相似文献   

13.
个体情绪智力与工作场所绩效关系的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辉华  王辉 《心理学报》2011,43(2):188-202
运用元分析方法对个体情绪智力与工作场所绩效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来源于75项研究的87个独立样本满足了元分析的标准(N=12882)。元分析结果发现, 整体上个体情绪智力与工作场所绩效有中等程度的相关(r=0.28); 情绪智力测量工具、绩效衡量标准、实证数据特点和文化差异等会调节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多种调节效应中, 中国文化背景下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强(r=0.37)。结果表明, 情绪智力能有效地预测工作绩效; 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强度受不同因素影响会发生小幅变化; 文化差异对它们之间关系的影响最为明显。此结果提供了情绪智力预测工作绩效的精确估计, 并能为未来情绪智力研究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随年代的变迁,运用横断历史研究方法对1996至2016年间160篇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研究报告进行元分析。研究发现:(1)SCL-90各因子与年代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在逐年下降。(2)SCL-90各因子与3项社会指标(离婚率、死亡率和犯罪率)有显著正相关。(3)不同性别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心理健康水平得分的性别差异并不显著。(4)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则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我国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随年代的变迁趋势, 运用横断历史研究的方法, 对1993至2016年间181篇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报告(被试为129613名医学生)进行元分析。研究发现:(1)除恐怖因子外, SCL-90其余8个因子均与年代呈显著负相关, 这说明, 我国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逐年提升。(2)当年和5年前的2个社会指标(卫生总费用和注册医师数)与SCL-90的8个因子均值呈显著负相关, 说明这些社会指标可能是预测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3)与男生相比, 女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上升趋势更为明显, 但心理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并不显著。(4)医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上升趋势要比非新生更明显和全面。  相似文献   

16.
辛自强  张梅 《心理学报》2009,41(1):69-78
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真的在逐渐下降呢?为回答这个问题,研究采用“横断历史研究”这种特殊的元分析方法,选取1992年至2005年间107篇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研究报告,分析了111925名中学生在该量表9个因子上得分随年代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SCL–90的7个因子均值与年代正相关显著(0.22~0.35),7个因子均值的增加量为0.09~0.22(效果量d为0.06~0.35),这说明1992至2005年间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在缓慢增加,即中学生健康水平缓慢下降。(2)SCL–90的7个因子的标准差与年代间正相关显著(0.19~0.38),这说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再像以前那样趋同,而是逐年变得更为分化。(3)中学生SCL–90得分与社会威胁、教育状况、经济状况三方面的10项社会指标相关显著,这说明社会变迁是预测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对情绪智力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卢家楣 《心理科学》2005,28(5):1246-1250
人们对情绪智力研究的兴趣渐起.但围绕情绪智力的基本概念仍存在着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对情绪智力的术语本身、概念内涵和外延以及与非智力因素、社会智力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冀更好地确立其在心理学中的科学地位,促进这方面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Self-esteem affects individuals in a variety of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substantially and extensively. While an increase in self-esteem over time was observed in the USA, different patterns of temporal change in self-esteem were observed in other societies. We analysed the responses (n = 305 229) collected between 1993 and 2016 from 609 articles to examine the patterns of temporal change in self-esteem in China and its relations with socioecological conditions. Additionally, we explored the patterns in different groups, including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158 samples; n = 97 751), college students (427 samples; n = 153 474), and community participants (232 samples; n = 54 004). Some major findings were noted: (i) overall, the level of self-esteem increased over time. However, we also found a significant curvilinear trend in self-esteem with a decline followed by a recent increase; (ii) some evidence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oecological factors and self-esteem was obtained; and (iii) the patterns varied in different cohort groups. Specifically,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showed a different pattern, in which their self-esteem level did not show a significant linear trend and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the examined socioecological factors. The implications on the theorie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oecological conditions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辛自强  张梅  何琳 《心理学报》2012,44(5):664-679
自恢复高考至今, 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进步, 这一历史时期大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变化呢?本研究对1986至2010年间237项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研究报告进行了横断历史的元分析, 以考察这些研究(被试为30多万名大学生)所测心理问题的9个因子得分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SCL-90各因子均值与年代之间均呈负相关, 年代可以解释9个因子4%至36%的变异; 25年来9个因子均值分别下降了1%至13%, 其中偏执、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因子变化较明显。这说明25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减少, 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逐步提高。(2)25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主要体现在大学一年级以上的学生上, 而且重点大学学生(较之非重点大学)、城市生源学生(较之农村)、男生(较之女生)的心理健康改善更快。  相似文献   

20.
    
Quality of life (QoL)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goal of contemporary healthcare and protective psychological resources. Individual life expectancy has increased with improved social progress, healthcare, nutrition and advanced health-related technologies. However, research often overlooks the significant impact of social change and generational effects on the QoL of the ageing population. As people age, optimising opportunities for health, participation and safety to improve QoL has become crucial for society, policymakers and researchers. This study utilised a cross-temporal meta-analysis to investigate changes in the QoL among older adults from 1999 to 2017. Fifty two studies (N = 34,844) that used the Brief Health Status Survey Scale (SF-36) were analysed. Direct and lagged correlation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ges in the QoL of older adults and the macro social environment. The findings showed that QoL decreased by 7.94 points (d = −0.50) over the past 18 years. Economic status, social connectedness, and general threats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declining QoL among older adults. Please refer to the Supplementary Material section to find this article's Community and Social Impact Stat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