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吕小康  汪新建 《心理科学》2018,(5):1026-1030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更准确的名称应是公共心理服务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心态培育、共同体认同建构这三大模块,其主要功能分别为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提升全民族的心理健康水平,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及塑造中华民族的统一文化认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认同。今后应进一步明确社会心理服务的基本公共服务的定位,明确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发展中国特色的健康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学科,培养社会心理服务亟需的科研与实务人才,创新社会心理服务的供给方式,联合政府、高校、社区和第三方部门等多元力量,建设能够符合中国国情的,专业化、多类型、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根据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出的政策逻辑, 分析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等。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构的策略应该采取研究视角、学科体系和研究取向等的多重整合, 包括个体、情境和社会视角的整合, 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整合, 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的整合。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核心, 整合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才能更好地理解社会治理的机制和过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在建构影响社会发展的心理环境。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构需要社会发展的视角, 应该探索社会发展心理学的路径来承担整合学科体系和社会治理实践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建设高质量中国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既是助力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路径,也是推进新时代创新社会治理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与手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既为建设高质量中国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工作指明了方向,又从方法论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和正确路径。本文论述了如何通过贯彻落实“六个必须坚持”开展高质量中国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 心理学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怎样才能更好地构建全面系统的多主体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如何推动心理学自身的发展?这些问题一直受到广大心理学者的关注。以复原力为例, 通过对个体、团队以及社区心理复原力建设路径的理论总结, 加上实践案例, 以期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知识借鉴与参考, 并反思心理学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与角色。心理学专业研究团队可以通过整合其在社会支持体系中的应用, 推动心理学在社会服务体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自十九大以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日益成为热点社会话题,对其定位,百家争鸣。本文尝试从政策语境的视角,解析我国当下社会语境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功能定位,以求抛砖引玉,引发更多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6.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作为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的公共服务体系,有着公共服务体系具有的基本特征:普惠性、公平性和动态性。同时,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个体系的功能是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和科学化,营造和谐的社会心态。中国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需要立足我国国情,注重以下方面:党政集中统一领导、针对性的心理服务内容、多元化的心理服务载体、专兼职互补的心理服务队伍、循序渐进的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发布的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探讨了试点工作主要目标,得到结论是要发展基于中国国情,针对中国社会,为全民的心理健康服务的体系。  相似文献   

8.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基于历史、管理、哲学、心理、社会等多个视角来看,社会心理服务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归根结底是基于人、为了人、服务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既要遵照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也要观照复杂社会及人的社会属性。社会心理服务不等同于心理健康服务、社会风险防控或是心理咨询服务,社会心理服务也不仅仅是消解心理问题,不能过度依赖心理学专业人员。科学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需要基于整合的思想,围绕理念、目标、对象、内容、方法、组织、制度、人员、技术、评价等要素全面展开,并体现本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旨在解决社会心态培育和心理建设问题,并按心理规律开展社会治理。然而这一概念的“应然意涵”是否在全国各地的建设实践中得以贯彻,仍有待探讨。本研究收集了反映全国12个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实际工作情况的网络文本资料,按照组织架构、工作模式等6个一级指标以及其下的23个二级指标,对资料进行编码以描述各地建设的“实然状况”。文本分析结果显示:(1)各试点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定位“心理健康”倾向严重;(2)社会心理服务整体上仅偏重“风险防控”工作;(3)社会心理服务与社会治理关系错位。总之,全国各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实然状况”与“应然意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0.
勘误     
《心理学通讯》2019,(2):142-142
《心理学通讯》2019年第一期《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一文的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乔志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王津。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从我国心理健康服务的基本模式、技术体系、服务主体、教育培训、管理监督等五个方面回顾了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近二、三十年来,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从无到有,发展迅速,但也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服务的技术体系不完善,心理服务的从业机构和个人良莠不齐、总体水平偏低,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从业人员和机构的资质认证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等。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难以适应社会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需要立足国情,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以扎实的研究和细致的工作来完善我国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期导读     
阳春三月新气象,我刊成功加入了“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迎来了期刊发展的明媚春光,将在质量与规范上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我刊关注的专业领域——心理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春天也相约而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10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家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还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实施条件较差、形式主义倾向严重等诸多问题.为加强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文章提出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模型,具体包括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矫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预防突发事件治疗学生心理疾病的心理疾病治疗与危机干预体系等三个子系统,以建立一个符合我国中小学实际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吕方 《学海》2007,(6):227-230
本文从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视野中论述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意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标志,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公平、公益、均等的文化服务,现代文明社会建立起了一种保障国民基本文化素质,守护国民民族特性,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文明底线.20世纪中叶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引导创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力量.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被提到重要的位置,成为支持科学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基石.  相似文献   

15.
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应急救助是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心理救助,心理救助也是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的组成部分.严重突发事件的心理健康服务包含事前的准备、应急和善后的完整建构.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健康服务的应急预案应包含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完整的过程评估、分级分类的响应、强有力的应急救援保障、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在运作上应该遵循综合预防、协同应对和规范管理三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解决好占中国人口将近70%的农民的健康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何完善现有的卫生服务体系、构建真正惠及全体农业人口的卫生服务体系又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试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新时期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解决好占中国人口将近70%的农民的健康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何完善现有的卫生服务体系、构建真正惠及全体农业人口的卫生服务体系又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试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新时期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研究失能老人照护服务体系问题,对于保障失能老人的生命尊严与生存权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失能老人生存需要的服务供给、人才培养、制度安排、组织监管等问题,是照护服务体系构建的基本元素。坚持人本理念以及资源配置的公平、公正与效益目标,是照护服务体系构建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9.
研究失能老人照护服务体系问题,对于保障失能老人的生命尊严与生存权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失能老人生存需要的服务供给、人才培养、制度安排、组织监管等问题,是照护服务体系构建的基本元素.坚持人本理念以及资源配置的公平、公正与效益目标,是照护服务体系构建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20.
严定成 《天风》2014,(10):8-9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根据国际上通常对老龄化社会的认定,我国人口老龄化明显,而人口老龄化将会使中国面临一系列相关的社会问题:从老年人自身情况来说,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观念和行为、经济和社会需求等,如果得不到满足和保障,必然会产生很多问题.从家庭和社会角度来看,如果制度或措施不健全不完善的话,老年人的赡养及赡养方式、社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等,同样会给老年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多问题.因此,传承尊老敬老这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美德更显重要,笔者将对此问题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