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知情同意在我国临床医疗中的实施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知情同意在我国至少已倡导与实践了20年,由伦理要求上升到法律准则无疑是一个跨越式的进步。当前,医院落实知情同意的实践滞后于患者要求,除了主观方面的原因外,客观上存在知情同意与保护性医疗,病人自主权与医生处置权、医学对疾病的已知与未知等诸多盾与难点。要使知情同意在我国临床医疗中真正落实尚有许多工作要做;提高医务人员尊重病人权利的意识;完善执行知情同意的方式与程序;细化与知情同意的实施原则;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探索非西方环境下知情同意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知情同意的道德基础可以从义务论和目的论两个方面得到辩护.从义务论上看,对病人或受试者实施知情同意是尊重其自主性、尊重人的表现,是医生或生物医学研究者应该履行的道德义务;从目的论上看,实施知情同意的目的是保护和促进病人或受试者的健康,健康作为善是他们的幸福所在.  相似文献   

3.
1 告劝是知情同意权实施的重要环节知情同意 (informedconsent)作为患者在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一项基本权利 ,逐渐受到了我国社会各界的普遍承认和尊重。知情同意的核心是“同意” ,泛泛地讲 ,病人或其家属有最终选择用何种方法治疗、不治疗———放弃治疗甚至选择“安乐死”的权利。但这些诸多选择都是有前提的 ,“知情”是关键 ,不知情就谈不上选择和“同意” ,同意是应建立在知情的基础上的。所以 ,如何让病人知情、让病人对自身的疾病有一个尽可能全面正确的了解、让病人对疾病治疗的多种手段和方法的不同结果有一个基本的…  相似文献   

4.
知情同意的临床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临床医疗实践中贯彻实施知情同意原则旨在保护病人的权益不受侵犯,然而知情同意原则实施起来并不简单,它常常会受到主客体两方面种种因素的制约,陷入意想不到的困境。分析了知情同意原则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5.
如何面对患者的知情不同意,是医师尊重病人自主权时必须正确对待的问题,也是医师履行职业责任不可回避的事实.通过问卷调查及深入访谈,对目前我国病人及家属知情不同意的现状,知情不同意的类型、原因以及医师面对病人的知情不同意时容易走进的误区,正确处理知情不同意的意义做了分析和讨论,以便为维护患者的利益,减少医惠冲突,完善医师专业精神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如何对待病人的知情不同意,是履行知情同意时必须正确对待的问题,也是临床医生经常面对的伦理难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病人及家属知情不同意的现状,并对知情不同意社会心理因素进行分析,找出知情不同意的社会心理原因,从而为保护患者的利益,减少医患冲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探讨知情同意对危重病患者的心理影响。根据知情同意实施现状,将患者分为患者知情组、家属知情组,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组知情同意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和比较。采取自愿方式及适宜的告知方法由患者本人知情同意,患者的心理状况与选择家属知情同意的患者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8.
美国与知情同意有关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知情同意是医疗保健和医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的伦理学要求。这两种情况中,当医学研究的知情同意标准比医疗保健要求更加严格时,知情同意包含了3种要素:(1)告知病人或受试者该研究的性质。包括益处,危险和其他有关内容;(2)确保病人受试者理解所提供的信息;(3)得到病人或受试者自愿的同意,没有能力参与知情同意的病人包括患痴呆和危重病等无决断 能力的病人,这些病人属弱势病人。如要获许对他们的疾病进行研究,我们必须制定保护弱势受试者有效的伦理政策,提出了关于对痴呆病人、危重病人,脑死亡病人研究的伦理学政策。  相似文献   

9.
知情同意原产于西方,移植到中国后被"家文化"、"功利论"、"简单化"等中华传统文化彻底改造过以后,浓缩成了手术前一味要求病人家属或单位领导签字的行为模式,远离了知情同意的主旨,但曾一度非理性地普遍流行.现在,又出现了一种照搬欧美知情同意的倾向,在一线医务人员中引发了诸多困惑和不满.在实施知情同意时,离开中华文化语境,或者在本土化中化掉其本质的做法,都是不可行的.正确的取向只能是立足于中国当代医学实践,以正在形成中的中国现代文化去整合西方知情同意的本质、理念和规范,构建成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知情同意机制.  相似文献   

10.
知情同意—《中国医学伦理学辞典》条目选载之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情同意原则是临床上处理医患关系的基本伦理准则之一 ,也称为知情承诺原则。这一原则的基本内容是 :临床医师在为病人作出诊断和治疗方案后 ,必须向病人提供包括诊断结论、治疗决策、病情预后以及诊治费用等方面的真实、充分的信息 ,尤其是诊疗方案的性质、作用、依据、损伤、风险以及不可预测的意外等情况 ,使病人或其家属经过深思熟虑自主地作出选择 ,并以相应的方式表达其接受或者拒绝此种诊疗方案的意愿和承诺 ;在得到患方明确承诺后 ,才可最终确定和实施拟定的诊治方案。在知情同意原则中 ,知情原则与同意原则是密切相关、不可割裂的…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我国大力致力于培养中西医结合型人材,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中西医结合的概念在医学层面上仍达不到统一的共识,对于当今的医学生们,他们对中西医结合了解有多少,他们如何看待中西结合,中西医结合课程所起的作用有多大等等,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关注。为此,2005年6月份期间对广州市五所医学院校的学生进行了有关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2.
对朱清时院士以"复杂性"与"简单性"界定中西医学方法提出质疑,认为简单与复杂是中西医学共同面对的基本矛盾,近年盛行的中西医学"相反"论不利于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目前中西医争论的现状,分析了西医和中医的起源及发展过程,提出当现代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时,中医可为这种转变提供思想和方法的借鉴,认为西医与中医是世界性医学与地方性医学的关系,根据医学发展的规律,地方性医学最终将能融入世界性医学之中,但在相当长时间内两者还会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14.
没有古代的中国哲学,就没有现有形态的中医学理论.中国哲学发展的终结,决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中医学理论与中国哲学的交融决定了她的自然哲学属性.发展中医学理论的关键是将其从自然哲学框架中解放出来,建立自己的概念体系.中医学存在和发展的多元化应当得到尊重.杨振宁先生对待中医学的观点应当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15.
农村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机制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前农村中医药人员的人员状况和从业素质令人担忧,主要存在人数减少、人员学识低下、临床能力不足等问题。发展中医药事业,重点是加强中医药人才的教育,培养出一批农村中医药人才骨干队伍,从而满足农村基层对中医药卫生医疗保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对纳米结合医学及中医药学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目前纳米与医学及中医药学结合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回顾和探讨。首先分析了纳米中药、纳米医学以及纳米中医药学的定义,认为纳米与中医药学的结合将对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临床实践以及中药行业的产业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客观地分析了目前对纳米医学及中医药学研究的现状,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探索了纳米中医药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生存·发展·创新——对20世纪中医学发展道路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中医学的生存和发展,中医药研究人员苦苦思索着中医学的本质,探索着中医学的现代化道路。目前中医学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回顾和总结现代中医学及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状况,有利于我们认清中医学的发展形势,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从辅助生殖技术的个案析要论知情同意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过程中发生的案例进行分析,就如何完善知情同意提出了一些见解。认为,医疗技术服务中,知情同意的完善必须注重两个环节,知情同意过程和签署知情同意书。这两个环节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实施,绝不能敷衍走过场。因此,相关医生对知情同意的认识和伦理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I will examine a puzzling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way clinicians are allowed to treat their patients and the way researchers are allowed to treat their subjects: in certain cases, researchers are legally required to disclose quite a bit more information when obtaining consent from prospective subjects than clinicians are when obtaining consent from prospective patients. I will argue that the proper resolution of this puzzling discrepancy must appeal to a pragmatic criterion of disclosure for informed consent: that what needs to be disclosed in order for consent to be valid depends on what the patient/subject needs to know in order to make a decision. I will then use this pragmatic criterion of disclosure to argue that when obtaining consent researchers should be permitted to omit the same information clinicians are, given certain qualifications. I will also examine how this puzzle forces us to confront some perhaps surprising truths about valid consent. My broader aim in this paper is to examine, not so much the puzzle itself, but rather what this particular puzzle can teach us about more theoretical issues surrounding informed cons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