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网络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水平,应用技能及自控能力会影响其上网行为,进而影响其学习和生活。本研究自编大学生网络元认知量表、网络学习行为调查问卷并应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调查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偏好、网络元认知和网络成瘾的现状,并进一步分析网络元认知与网络成瘾等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行为总体健康良好;大学生网络花费时间存在性别差异和时间段差异;大学生网络元认知水平分布呈正偏态,大学生网络元认知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及专业差异;大学生网络成瘾比例较低,大学生网络成瘾性别差异显著;网络成瘾与网络元认知得分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因特网成瘾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江楠楠  顾海根 《心理科学》2006,29(3):695-697
本研究根据目前广泛认可的因特网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诊断标准自编问卷,调查了上海市6所高校370名大学生的上网情况。结果表明:(1)自编问卷质量的各指标皆良好,问卷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2)上海市大学生IAD的发生率大约为8.1%。(3)男生比女生、理科比文科、大二年级比其它年级的学生陷入网络的程度深。(4)上网者每周的上网时间、使用网络工具的数量、上网动机的数量与使用网络的程度相关。(5)IAD者在网络使用的特点上明显不同于非IAD者(N-IAD者)。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大学生的网络特定自我效能对网络使用行为与网络成瘾之间关系的影响,选取武汉五所大学的1121名学生为被试开展研究.测量问卷包括陈淑惠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根据CNNIC报告改编的网络使用问卷、经修订的Eastin和LaRose的网络使用自我效能问卷和自编的网络控制自我效能问卷.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最经常使用的网络功能是在线娱乐,其次是信息收集,再次是网络游戏和网络社交,使用最少的是网上交易.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在受测群体中,有12.2%的大学生网络成瘾,成瘾比例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大学生的网络特定自我效能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大学生的每周上网天数、网络游戏、网络社交和网上交易等行为对网络成瘾有直接的预测作用.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不但会直接影响网络成瘾,而且还通过网络使用自我效能和网络控制自我效能间接影响网络成瘾.结果对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CSPS)、自编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量表和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研究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格、人际交往特点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发现: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高低对其网络成瘾倾向有预测作用;大学生人格特质大中的活跃、坚韧、严谨、利他、重情维度与网络成瘾倾向呈显著相关,其中,人格的活跃、坚韧、严谨、重情维度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谢建  宋怡 《心理科学》2007,30(6):1511-1512
目的:探讨体育专业大学生网络心理的特点。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网络心理问卷,对某省236名体育专业大学生和331名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网络心理进行调查和比较。结果:(1)体育专业大学生网络喜好程度显著低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2)体育专业大学生对网络依恋程度低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3)体育专业大学生对网络人际交往依赖程度低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4)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上网目的性上表现为"学习需要"等,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上网是为了"寻求自信"等。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在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的认知–行为模型视角下,采用经济相对剥夺感问卷、非适应性认知量表、内隐人格观量表和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对1008名具有网络游戏使用经验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性别和年龄的条件下,相对剥夺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2)相对剥夺感通过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预测网络游戏成瘾;(3)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受到内隐人格观的调节。具体来说,相对于持渐变观的大学生,持实体观的大学生的非适应性认知对其网络游戏成瘾的预测作用更大。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形成机制,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干预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网络行为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行为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网络行为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社交焦虑量表对692名青少年进行研究。结果:(1)青少年网络行为与主观幸福感和社交焦虑相关显著;(2)主观幸福感和社交焦虑在网络成瘾与非成瘾之间差异显著;(3)网络成瘾与非成瘾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和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不同;(4)影响网络成瘾与非成瘾青少年总体主观幸福感的变量不同。结论:网络行为对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和同伴规范影响理论,通过整群取样的方法从北京市两所高校中共选取3068名大一新生为被试,以问卷方式测查了大学生感知到的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和态度以及网络使用过程中的同伴压力和自身的网络成瘾程度;探讨了同伴的网络过度使用行为、态度对自身网络成瘾的影响及网络使用同伴压力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大学生中的网络成瘾者所感知到的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态度及网络使用时同伴压力均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者;(2)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态度以及网络使用同伴压力均与网络成瘾的总分及五个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3)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可以正向显著地直接预测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程度,同时也会通过网络使用的同伴压力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地预测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程度;但同伴的网络过度使用态度不能直接预测自身的网络成瘾程度,而是通过同伴压力间接地影响自身的网络成瘾程度。结论:网络使用过程中的同伴压力在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影响自身网络成瘾程度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同伴网络过度使用态度影响自身网络成瘾程度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基于最优独特性理论和网络成瘾的个人-情绪-认知-执行交互模型,考察独特性需要与大学生手机成瘾之间的关系以及焦虑和意志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独特性需要问卷、GHQ-20量表中的焦虑分量表、意志控制量表以及手机成瘾量表对826名大学生(女生=526人,Mage=19.93,SD=1.38)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独特性需要与手机成瘾、焦虑呈正相关,与意志控制呈负相关;焦虑与意志控制呈负相关,与手机成瘾呈正相关;意志控制与手机成瘾呈负相关;(2)焦虑和意志控制在独特性需要和手机成瘾之间的单独中介作用均显著;且焦虑、意志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也显著。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独特性需要既可以直接与大学生手机成瘾产生联系,也可以分别经由焦虑、意志控制的中介作用、以及两者的链式中介作用与大学生手机成瘾产生联系。本研究的结果支持并拓展了I-PACE模型,并为手机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叶宝娟  郑清 《心理科学》2016,39(3):621-627
为考察焦虑、消极应对方式和积极应对方式在压力与网络成瘾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使用压力量表、焦虑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网络成瘾量对随机抽取的341名大学生表进行调查。研究显示:(1)焦虑中介了压力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的的关系;(2)消极应对方式中介了焦虑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而积极应对方式并未中介焦虑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所以,焦虑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压力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需求及其满足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武汉地区1183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心理需求程度及其在现实和网络中的满足程度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结果表明: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相比,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的网络满足更多而现实满足更低,但两组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程度并无明显差异;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与网络满足的相关高于与现实满足的相关,但非成瘾大学生不存在这种差异;心理需求现实满足高但网络满足低的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比率最低,而心理需求现实满足低网络满足高的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比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personality factors, character defenses and psychopathology indexes in discerning between a clinical sample of Internet-addicted college students and a random sample of non-addicted college students. A discriminant analysis identified the variables which enabled discerning Internet addicts from non-addicts in 78% of all subjects. Internet-addicted students presented with higher frequency of connecting to the Internet, more time spent online, higher impulsivity, higher help-rejecting complaining and lower sublimation. Indexes of overt symptomatology did not assist in discerning clinical cases from controls. In conclusion, employing a test battery which includes not only measures of Internet addiction but also measures of inheritable personality factors and character defenses can be of assistance both in clinical work and in epidemiologic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对1610名初一至高三学生的问卷调查,考察了冲动性人格、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交互影响。经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1)与非网瘾青少年相比,网瘾倾向青少年的行动冲动性和无计划冲动性显著更高,与父亲和母亲的沟通都更差;(2)行动冲动性、认知冲动性和无计划冲动性均与青少年网络成瘾成显著正相关,而父子沟通和母子沟通均与青少年网络成瘾成显著负相关;(3)行动冲动性和无计划冲动性可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但认知冲动性的预测作用不显著;母子沟通可负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但父子沟通的预测作用不显著;(4)行动冲动性和母子沟通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存在交互影响,具体而言,对于低行动冲动性青少年而言,母子沟通对其网络成瘾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应;但对于高行动冲动性青少年而言,母子沟通对其网络成瘾具有正向但不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旨在探究网络成瘾者和非成瘾者在言语工作记忆任务和视觉工作记忆任务中,面对网络相关刺激与网络无关刺激的ERP成分差异。利用词汇和图片材料,招募网络成瘾者以及非成瘾者各30名参加了N-back(N=2)工作记忆任务的ERP实验,同时记录行为数据及EEG,离线处理数据。结果发现:(1)在视觉工作记忆任务中,与网络无关图片相比,两组被试对网络相关图片的反应时显著更长,正确率也显著更低,而在言语工作记忆中无此显著差异;(2)非成瘾者面对网络相关图片产生的N2波幅显著高于网络无关图片,网络成瘾者对网络相关图片产生的P3波幅显著高于网络无关图片。两组差异表明网络成瘾者在言语工作记忆和视觉工作记忆上对网络相关刺激的早期加工存在差异,网络成瘾者对网络相关图片的视觉工作记忆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5.
网络成瘾者的行为冲动性——来自爱荷华赌博任务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四华 《心理学报》2012,44(11):1523-1534
以84名大学生为被试(网络成瘾和对照组被试各42名),采用感觉寻求量表和爱荷华赌博任务(Iowa Gambling Task)范式比较两组被试在感觉寻求水平和决策行为反应模式方面的差异.结果发现,与对照组被试相比,网络成瘾者的感觉寻求总分和去抑制、厌恶单调及寻求激动和惊险三个分量表得分显著增加,在IGT任务中优先选择收益和惩罚频率高的不利扑克牌,其冒险的决策策略并没有随着决策次数的增加而改变.这表明网络成瘾者的决策功能受损并表现出“即时收益优先”的决策模式和对强化物潜在风险的高耐受性.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为探讨网络使用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从自我效能感理论的角度使用问卷对425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网络使用完全通过学习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正向预测学业成就;(2)学习效能感中介作用受到开放性的调节,即在开放性高的个体中,学习效能感在网络使用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在开放性低的个体中,学习效能在网络使用与学业成就之间有显著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揭示了网络使用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对家长、教育工作者根据儿童的个人特质对网络使用进行适度引导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整体-交互作用模型,选取北京市某高校所有大一学生2511名为被试开展问卷调查,考察了大学生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的特点及其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并就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与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与态度对网络成瘾的交互作用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1)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相比,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更高,所感知到的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更多,同伴对网络过度使用的态度更积极;(2)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各维度、感知到的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可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网络成瘾;(3)背景性渴求中的积极结果预期与同伴对网络过度使用的态度对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在低积极结果预期条件下,同伴对网络过度使用的态度可以负向预测网络成瘾程度,而在高积极结果预期条件下,同伴态度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结论:外因在内因比较微弱的条件下发挥更为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Loneliness within a nomological net: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oneliness is characterized by feelings of social pain and isolation and has both heritable and unshared environmental underpinnings. 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loneliness is outlined, and four studies replicate and extend prior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nely individuals. Studies 1 and 2 indicate that loneliness and depressed affect are related but separable constructs. Study 3 confirms that lonely, relative to nonlonely, young adults are higher in anxiety, anger, negative mood, and 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 and lower in optimism, social skills, social support, positive mood, surgency, emotional stability, conscientiousness, agreeableness, shyness, and sociability. The set of six personalit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oneliness (surgency, emotional stability, agreeableness, conscientiousness, shyness, and sociability) do not explain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loneliness and negative mood, anxiety, anger, optimism (pessimism), self-esteem, and social support, as each association remain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ven after statistically controlling for these personality factors. Study 4 used hypnosis to experimentally manipulate lonelines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re were associated changes in the participants’ personality and socioemotional characteristics. Results confirmed that loneliness can influence the participants’ personality ratings and socioemotional st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