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A·Blum(美)《友谊、利他主义和道撼》(Friendship,Altrulsm and Mora一ity),1980M.Fisk(美)《伦理学和社会:马克思主义对价值的解释》(Ethics and soeaety:A Marxist Interpretation of Value),1980A·H·Goldm几n(美)《职业伦理学的道德基础》(T加Mora一Fo朋dations of Pr  相似文献   

2.
一般来说,伦理学研究有三个层次:一是道德形而上学研究;二是道德哲学研究;三是应用伦理学研究.目前学术界对于伦理学的分型研究主要是在道德哲学和应用伦理学领域展开,相对来说,对于道德形而上学分型研究则关注较少."道德形而上学"是关于"道德的纯粹理性的概念体系",它主要是探究伦理价值概念与命题证明系统.以"伦理学的哲学本性"为根本原则可以将西方(从柏拉图到马克思·舍勒)道德形而上学理论划分为五种型态."应当之应当"的道德基础是西方道德形而上学分型研究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3.
韦尔默在其《伦理学与对话——康德和对话伦理学中的道德判断要素》一书中基于康德道德哲学之困难,考察对话伦理学为克服其困难所做的尝试并分析其成败得失,他把康德的绝对命令理解为一种以推己及人的方式检验准则确立法则的程序,并认为这只有在预设人类可能的"共同意志"的前提下才能成立,这种对绝对命令的颇具经验主义色彩的解读因忽视康德道德哲学的理性主义基调和道德普遍主义立场而难免误读之嫌。作为道德性的最高原则,绝对命令并非程序性原则,而是表达"理性地行动"这一自主道德的要求。由此引出的论证和应用的问题是康德道德哲学的两个重要问题,也是其困难所在。就对话伦理学与康德道德哲学的关联性而言,相比于韦尔默重点分析的哈贝马斯版本的对话伦理学,阿佩尔先验语用学路向的对话伦理学更好地继承了康德的理性主义精神,紧扣康德道德哲学的问题并尝试对之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4.
一、马列主义伦理学在苏联 发展的几个阶段 首先我来谈一下苏联马列主义伦理学的简史。作为道德哲学的伦理学在苏联出现的比较晚。1957年在列宁格勒召开了第一次伦理学会议,标志着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到了党和国家的承认。1961年,施什金出版了《共产主义道德基础》一书(有中译本——插话),这是苏联的第一部伦理学专著。这个时期伦理学刚刚走出历史唯物主义的帷幕,其突出特点是全面美化社会主义的价值,专门歌颂社会主义生活方式中的优秀道德成就。大部分伦理学家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作者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名誉教授保罗·库尔茨(Paul·Kurtz)。这篇文章是库尔茨教授的代表作《禁果-人文主义的道德规范》 (Forbidden Fruit:The Ethics of Humanism,Prometheus Books,1988)一书的序言。该序言有三部分:认知善与恶;没有上帝的道德规范;耶稣、摩西、穆罕默德与苏格拉底。本刊将分三次连载,译文略有删节。库尔茨教授长期致力研究人文主义的伦理学。 1980年,他发起组建美国世俗人文主义委员会(Council for Secular Humanism,简称CSH)。该委员会的理事来自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新闻出版等各界专家学者,其中包括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库尔茨教授被选为该委员会主席,并兼任《自由探索》(Free Inquiry)的主编。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作者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名誉教授保罗·库尔茨(Paul·Kurtz)。这篇文章是库尔茨教授的代表作《禁果-人文主义的道德规范》(Forbidden Fruit:The Ethics of Humanism,Prometheus Books,1988)一书的序言。该序言包括三个部分:一、认知善与恶;二、没有上帝的道德规范; 三、耶稣、摩西、穆罕默德与苏格拉底。本期继续上期,刊出第三部分。  相似文献   

7.
“关怀伦理学”一席谈——访萨拉·拉迪克教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性别视角研究伦理学,在西方社会已成为一种时尚。伴随女性主义运动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不断深化和伦理学研究对现实问题的愈发关注,自本世纪60年代起英美社会逐渐兴起了一种新的伦理学理论——关怀伦理学(Ethics of Care)。关怀伦理学实际上是建构在女性视角基础上的,肯定女性的独特道德体验,强调关怀、情感和关系的一种伦理学理论。  相似文献   

8.
经济伦理学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系统。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呼唤着经济伦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由吴灿新、孙志东主编的《市场道德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出版)一书,是一部立论新颖、观点鲜明、内容丰富、论述深刻的研究市场道德建设的力作,是经济伦理学研究领域的一项可喜成果。这部书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李明辉 《哲学研究》2012,(10):111-117,129
<正>近年来英语世界出现了一股藉西方的"德行伦理学"(Virtue Ethics)①诠释儒家伦理学之风潮,例如万百安的《早期中国哲学中的德行伦理学与结果论》(见Van Norden)、余纪元的《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见Yu;另见余纪元,2009年),以及沈美华的《藉亚里士多德与孔子来重探道德》(见Sim)。最近,"德行伦理学"的提倡者之一斯洛特(M.Slote)也涉入了此项主题。2008年10月他在台湾政治大学"人文价值讲座"针对"德行伦理学"所发表的系列演讲,便属于这类尝试。不过,他所主张的并非亚里士多德式的"德行伦理学",而是所谓的"情感主义的德行伦理学"(sentimentalist virtue ethics),其主要代表是休谟。  相似文献   

10.
F.E.特雷纳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在1962年出版的著作(《道德思想范畴》一书中曾谈到伦理学中的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这个问题,1983年10月《道德教育杂志》上又发表了他的《伦理学中的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道德思想研究中一个被忽略了的范畴》的文章,对上书所提出的一些论点作了补充。  相似文献   

11.
温克勤、晏德贤、李正中等同志主编的《干部道德教程》(以下简称《教程》)一书(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一部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同干部的实际相结合,探究社会主义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专著。读后觉得有如下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2.
罗国杰同志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一书在考察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时,运用了道德关系这一范畴,并对道德关系所特有的矛盾进行了具体分析。这对于从总体上把握道德现象以及道德结构诸要素的相互关系,科学地理解社会道德现象的特殊本质,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是,在对道德关系特殊矛盾的规定上,似乎仍有进一步斟酌的必要。《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一书对道德关系特殊矛盾是这样表述的:“道德关系中的矛盾的  相似文献   

13.
书讯     
《实用伦理学丛书》即将问世 由许启贤任主编,陈瑛、于忠智任副主编的《实用伦理学丛书》即将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批推出四本:(1)《企业发展的推动力——管理与道德》(许启贤、苑立强著);(2)《新的社会意识——竞争与道德》(王福霖、杨清荣著);(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需要——诚实》(陈升著);(4)《公务员的精神——权力与道德》(傅西路著) (金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当代青年对人的素质和道德建设等问题兴趣的日增,渴求通晓伦理学的愿望也愈发强烈。人们盼望能有一本深入浅出、针对性强、富于时代气息的入门读物。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魏英敏等同志编著的《伦理学入门百题》正是为适应广大伦理学自学青年的这一需要而写的,它是一本雅俗共赏、表普及与提高于一身、集入门与深造于一体的好书。此书虽采用答题方式,但并不因此有损体系的完整和结构的谨严,相反正是通过回答伦理学中一个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更使书本体现出历史与逻辑的一致,体系和结构的完整。  相似文献   

15.
在国外,注意到应用伦理学挑战的是戴马可和福克斯,他们在1986年出版了《伦理学的新动向:应用伦理学的挑战》一书。书中指出:十多年来,哲学伦理学面临着一个新鲜的挑战:为道德实践的伦理提供理论框架。这一结论,笔者完全同意。  相似文献   

16.
德勒兹在《斯宾诺莎的实践哲学》一书中认为,伦理学,亦即作为存在之内的诸样式之类型学区分于道德哲学,因为后者总是将存在归因于超验的诸价值.这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德勒兹区分伦理学与道德哲学的最终依据是什么?而针对该问题,德勒兹一直晦暗不明.但要讨论该问题,我们首先还得从德勒兹激进的"问题"本体论出发.在德勒兹看来,真正的伦理"问题"关联到的是未被表达与展开的潜在的领域,它深深嵌入某种异质性的、生存论的境遇当中,而且这种据于个体生存实情的境遇往往先于抽象的道德规训或价值约束.在此基础上,德勒兹通过事件理论具体阐释了事件是作为蕴藏于事实中的那种潜在,即它并非事物状态的时空实现,而先天的价值秩序或者伦理规范仅仅只是作为时空实现中的一个现实化了的事态而已.最后,德勒兹基于先验的经验主义立场,深度刻画了其伦理学是区别于基于人类理性形象而建构的道德哲学这一基本事实.据此,从问题、事件到先验经验主义相关哲学理论的致思来看,这都与德勒兹区分伦理学与道德哲学的思想努力有着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J·T.Fraser:《作为冲突的时间:科学与人道主义研究》(Time as Confliet:a Seientifie and Humanistie 5 tudy),1978W·Murray:《海德格尔和现代哲学:批判论文集》(Heidegger and Modern philosophy:Critical Essays), 1978J.W.Dauben:《G.康托尔:他的数学和无穷哲学》(G.Cantor:His Mathematies and philo、ophy of the Infinite),1979E.D.Klemke:张科学哲学入门读物》(Introduetory Readings in The Philosophy of Seienee),1979Charles Hinnant:太Th.霍布斯:参考指导》(Thomas Hobbes:A Referenee Guide.)1980.R.F·Hol…  相似文献   

18.
自威廉姆斯和内格尔1976年同以《道德运气》为题发表两篇重要论文以来,运气问题逐渐成为伦理学讨论的热门话题.作为存在于生活之中但又超出行为者能动性之外的不确定因素,运气始终是人类所无法逃避的.然而,现代道德哲学出于对能动性(尤其是人类理性)的信任,不尽合理地将“道德”圈定在能动性范畴内,而把运气限定在一个相对边缘的地带.与之相比,美德伦理学从一开始就正视运气的存在,较为全面地容纳和考察运气的伦理意义.美德伦理学通过区分“道德”与“伦理”,并将“道德运气”拓展为“伦理运气”,为人们理解伦理生活和伦理知识的实质提供了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9.
《理想国》是一部关于什么的著作,一直是柏拉图思想研究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基于对《理想国》题目、内容和国内外众家之言的考察,反对施特劳斯及其追随者的仅把它定性为政治或政治哲学著作来加以研究的视角,而是主张:(1)《理想国》主要处理的不是,也不仅仅是,政治学或政治哲学关心的涉及国家学说、政治理论、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史以及人与社会应当有怎样的关系问题,而是着重讨论了幸福论框架下的道德哲学(或伦理学)长期关注的一个人应该过怎样的生活以及人为什么要有道德的基本问题;(2)《理想国》不只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并且不主要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而是一部道德哲学著作或一部反政治的著作。  相似文献   

20.
现代道德哲学常常在“正当”与“善”二者谁更优先的问题上争执不休.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关涉我们对道德哲学性质的理解.本文试图从现象学、女性主义伦理学以及儒家伦理的视角来补充康德主义伦理学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并挑战主流的道德认知理论对何谓道德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