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经》自问世后,注疏者代不乏人,据有关学者研究考证,从古至今,《道德经》注疏约有2000种,而成玄英的注疏当为其中的代表之作。成玄英作为隋唐重玄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很多重要的思想观点都从《老子道德经义疏》中反映出来。本文针对成玄英《老子道德经义疏》的“生命观”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道德经》同《论语》一起,被誉为中国文化经典中的经典,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传播到世界很多国家。日本老子研究家金谷治(1920-2006,三重县人,东北帝国大学文学部中国哲学专业毕业。后任东北大学教授,名誉教授等)先生著《老子》(东京讲谈社,2017年1月16日第45刷)一书,自1997年4月出版以来,至今已再版45次,为《道德经》在日本的普及  相似文献   

3.
唐玄宗御本《道德经》,即唐玄宗御书或诏令唐朝中央机构、道教宗师书写的《道德经》文本,有隶书经文本、三体真本、楷书注本、楷书疏本等。唐玄宗亲自书写之外,集贤院、礼部、国子监等官方机构也缮写制作御本《道德经》。唐玄宗御本《道德经》多收藏于宫禁、京城道观之中,或作为向天下颁布的标准本而流传于诸道诸郡,现存敦煌写卷P.3725《唐玄宗御注老子道德经》,是保存至今由国子监、礼部缮写校对的写本或传写本,是向天下颁布的写本之一。唐玄宗御本《道德经》的制作目的,有的是为李氏宗族祈福,有的是为道教宫观书写,更重要的是为推行李唐王朝尊奉老子和《道德经》的文化政策。  相似文献   

4.
自汉初统治者奉行“黄老政治”以后,注释老子《道德经》的著作即纷纷出现。随着道教的出世和玄学思潮的兴起,对《道德经》的注释更日益增多。唐末五代逍士杜光庭在《道德真经广圣义》中,就谈到有西汉至隋唐的六十家。各家注解,各有侧重,通过注释《道德经》表明各自对《道德经》的理解,从而反映出各自的哲学政治观点。其中曹魏时孙登开始“以重玄为宗”,继为道教学者陆续阐发,成为注释《道德经》的重要流派。而论重玄之道的突出代表,则为唐初道士成玄英。  相似文献   

5.
主根与砧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论语》,哪个是中国哲学的主根?这要看哪个是哲学著作。若承认《老子》是哲学著作,《论语》是教育学著作,则即使《老子》晚于《论语》,《老子》也是中国哲学的  相似文献   

6.
书于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老子《道德经》,不仅在中华民族传承的历史中愈益生辉,而且早在唐代就被译成梵文流传国外。老子《道德经》的思想,在我国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上个世纪初,《道德经》在世界上已有七八十种外文译本,几乎每一种语言都至少有一种译本。  相似文献   

7.
上篇:有关“熊良山现象”的报道 一、即将照亮全国高校的“人文之光” 2004年5月,不少重要新闻媒体都在报道着同一个内容:《道德经》(《老子》)进入了大学课堂。  相似文献   

8.
老子《道德经》既是道家学说的开山奠基之作,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著作,即使在2500年后的今天,《道德经》所提出的道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思想认识价值和生活指导价值。笔者认为《道德经》中最具有现实价值的思想主要有三个,即道法自  相似文献   

9.
成书于先秦时期的《道德经》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概括和体现,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的前半部分主要阐述了老子"道"是世界的本源的思想;后半部分则是对其"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的具体论述。老子在《道德经》中阐释的一些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对于当下也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就土生土长的儒道两家来说,在中国,《论语》比《道德经》影响大;而在世界,《道德经》则比《论语》影响大。在20世纪末伊始的"国学热"社会思潮中,"道学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支流。  相似文献   

11.
<正>道通千古,异彩纷呈。"道"作为中华文化精神最为核心的观念源远流长,蕴意玄奥,给人带来无限遐想的空间及穿越时空的可能。自老子留下《道德经》五千言而遁隐以来,就不仅有了对老子生平的种种猜测,而且还一直延续着对《道德经》的不同解读。这一发展加深了中国人对中华文化之本真的自我反思,也呈现出世界文明对中国智慧的关注和认知。因此,要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悟透华夏精神的睿哲深邃,则必须回归至道;而要对中国哲学及信仰有精准的把握,也需要越儒归道,由孔子回溯到老子,获致一种关联性领悟。所以,  相似文献   

12.
正"天地-道-修身-治国"这样一种自成体系的治国理念就在老子那里形成了。从这种意义上来讲,《道德经》讲述"道"、讲述自身修养的部分其实都是老子治国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故而说《道德经》乃治国之书似乎亦不为过。《道德经》一书充分体现了老子在"道"的基础上构建的自成体系的治国思想。综观《道德经》,"圣人"一词在其中出现了30余次,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1(《道德经》第五章)等。过常宝认为"道家的理想是成就自己天人合一的境界,是自我  相似文献   

13.
陈丽 《中国宗教》2015,(2):74-75
司马迁说,老子是个"隐君子",提倡隐姓埋名。他在洛阳待久了,眼看着天下一天坏似一天,终于弃官出走,直奔大西北。他一路西行,来到今河南灵宝县的函谷关,守关的关尹喜留他小住,生怕老子这一去,把一肚子的学问带走,从此没人知道,叫他无论如何住几天,给大家留点东西。"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这书,就是后来的《老子》,也叫《道德经》。——《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  相似文献   

14.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对《老子》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完整地保留了《老子》原文,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此书对《老子》的诠释内容和方法取决于其预设的读者。作者隐去自身而托名神人以加强其诠释的权威性,突出身国同治以增加其吸引力,将"自然长生之道"升格为常道,以突破原文边界而开拓出新领域,下启了道教的产生。《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表面上看不过是对《老子》的"解释",其学术地位依附于被解释的《老子》,但它有完全独立的价值,使这部注经作品本身也成为了经典。  相似文献   

15.
王旭娇  张宗健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76-77
《道德经》是我国春秋时期老子思想的经典著作,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道德经》虽只有短短81篇,但内容气势磅礴、论述精辟、包罗万象,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主旨对我国甚至西方国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东汉灵帝光和年间(公元178—184),汉中五斗米道(天师道)兴起。据《后汉节·刘焉传》、《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略》说,五斗米道“使人为奸令祭酒,主以《老子五千文》,使都习”。这就是说,五斗米道以《老子五千文》为信奉的主要经典,教徒们都要诵习。《老子五千文》即《老子道德经》,因经张鲁定  相似文献   

17.
《道德经》是我国春秋时期老子思想的经典著作,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道德经》虽只有短短81篇,但内容气势磅礴、论述精辟、包罗万象,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主旨对我国甚至西方国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文摘     
《道德经》返朴归真思想的现代意义周高德在2007年第1期《中国道教》上发表文章《老子〈道德经〉中的返朴归真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作者认为,道教始祖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中,蕴含着丰富的返朴归真思想。这些思想对后世  相似文献   

19.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章中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就是说人能够积聚自己的元气达到婴儿的状态,就可以实践"长生久视之道"。为什么呢?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五章中说:"含德之厚,  相似文献   

20.
<正> 王弼的玄学思想所依据的经典与何晏一样,主要是《周易》和《老子》,何晏作了《论语集解》、王弼也作了《论语释疑》。但是何晏只是提出了某些重要的玄学论点,而王弼则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究其原因,是由于何晏在解释经典的方法上存在着缺陷,而王弼在《周易略例》和《老子指略》中则对方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突破汉人藩篱,找到了一个按照新的时代需要全面地解释这几部经典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