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组织氛围与组织隐性知识共享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张淑华  方华 《心理科学》2005,28(2):383-387
本研究旨在考察组织氛围是否与企业中隐性知识的共享存在相关。是否可以以组织氛围的高低来预测企业中隐性知识的共享程度。本研究对辽宁省沈阳市和辽阳市的8家工业企业54个部门(班组)的463名员工组成的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组织氛围的不同维度与隐性知识的不同因子的共享存在相关,组织氛围的不同维度能够在一定水平上预测隐性知识不同因子上的共享程度,但也显示隐性知识的不同因子共享机制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2.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和人际冲突理论相结合的视角,通过对20所中小学校的1342名教师的问卷调查,考察了团队认同在中小学教师组织认同与知识共享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关系冲突对该关系的调节作用。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组织认同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共享,团队认同在组织认同与知识共享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关系冲突显著调节组织认同通过团队认同影响知识共享的间接效应,在低关系冲突的条件下,团队认同在组织认同影响知识共享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显著,但在高关系冲突的条件下,团队认同的中介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利他动机、组织认同和组织支持感对知识共享的影响,选取北京市不同学区的20所中小学校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利他行为问卷、组织认同问卷、组织支持感问卷和知识共享问卷获得有效数据1342份。结果发现:(1)中小学教师的利他动机对其知识共享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组织认同在中小学教师利他动机与知识共享之间起到调节作用;(3)组织支持感对中小学教师利他动机与组织认同对知识共享的交互效应具有高阶调节作用。本研究检验了个体因素(利他动机)与组织因素(组织认同、组织支持感)变量对知识共享的共同作用,对提升中小学教师知识共享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娟 《学海》2007,(3):156-161
基于对知识及其特性的阐述,运用博弈论的相关理论,构建了高校知识共享可能性的博弈模型,并具体分析了高校知识共享的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认为高校知识共享是完全可能的。要维持高校知识共享博弈链条及其成果的稳定,就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激励机制:(1)完善高校内部的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和奖惩机制;(2)培育共享型文化,有效利用各种沟通渠道,提高高校知识主体的沟通效率;(3)优化高校的组织结构,增强高校知识主体对高校的归属感,建立成员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确保高校知识共享的长期动态重复博弈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为了考查“关系导向”的中国文化背景下企业的知识治理机制、员工间的人际关系与知识共享敌意之间的关系,研究开发了知识共享敌意测量问卷,并采用问卷对知识型企业中212名员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交易型知识治理机制对员工的工具性关系起促进作用,契约型知识治理机制对员工的工具性关系起抑制作用,而对情感性关系起促进作用;工具性关系对知识囤积和知识排斥起促进作用,情感性关系对消极分享失败态度起抑制作用。(2)工具性关系在知识治理机制与知识囤积、知识排斥之间起中介作用,而情感性关系在契约型知识治理机制与消极的分享失败态度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跨职能知识共享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从知识有效共享的角度分析了跨职能整合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证明:(1)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是实现跨职能整合和提高产品创新绩效的关键机制;(2)知识共享行为受到创新氛围、共同目标和组织支持的共同影响;(3)认知障碍是观点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而知识共享有助于冲突的解决。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比了不同管理措施对团队创新绩效的作用,为组织管理实践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教育部要求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本文以人-环境匹配理论为基础,探讨疫情之下过度胜任教师的知识共享行为。采用126份一线教师问卷调查数据,应用bootstrap进行了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过度胜任感较高的教师会产生更多的知识共享行为;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和知识共享意愿在过度胜任感影响知识共享行为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且角色自我效能感和知识共享意愿还存在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成果深化了过度胜任感影响教师知识共享行为作用机制的认识,在重大社会事件下探索过度胜任带来的积极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学校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以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杨青松  钟毅平 《心理科学》2008,31(2):415-417
目前,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在态度研究领域中所取得的成果可总结为:(1)在情感评价上,与情境一致的刺激相比,不一致的刺激诱发了一个更大的ERP,并且ERP波幅会因一致性程度的差异而变化;(2)评价性和非评价性分类加工所诱发的ERP在头部分布上存在差异,同样,评价性分类加工中积极和消极刺激所诱发的ERP也存在差异;(3)ERP对外显的和内隐的评价性分类加工的检验都反应敏感.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当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采用给数取物任务和数量比较任务,考察表面相似性与共享标签知识对96名7~16岁智障儿童数量表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智障儿童数量表征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11~13岁和14~16岁智障儿童完成数量比较任务的正确率显著高于7~10岁;(2)智障儿童在高表面相似物体下完成数量比较任务的正确率显著高于低表面相似物体下的正确率;(3)擅长使用数字标签的智障儿童,在数量比较任务的表现显著优于不擅长组。  相似文献   

10.
罗尔斯一方面恪守自由主义的中立原则,另一方面又拒斥霍布斯式的"私人社会",认为良序社会的正义原则及相应的制度是一种内在善,是公民应为之奋斗的共享的终极目的,两者形成了紧张关系。为了解释其张力,罗尔斯援引奥克肖特关于事业联合体和公民联合体的区分指出,有着共享目的的政治社会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共同体,而只是实践联合体(公民联合体),它相容于中立原则。但事实上,对于罗尔斯而言,中立原则和共享目的的和解依赖于更深层次的共享——对自由及其相关价值的共享。正是奠基于这两个层次的共享目的,政治认同得以确立,"稳定性论证"才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知识学习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编的《中学生知识学习观量表》,探讨了中学生知识学习观的现状和特点。结果表明:(1)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观在总体上还是建设性的;(2)不同性别、文理科学生在知识学习观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3)初中生的知识学习观比高中生的知识学习观更具建构性;(4)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在知识学习观各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知识学习过程观、知识价值观、知识学习态度观是中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2.
教师工作倦怠研究综述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工作倦怠是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降低的症状。该文对教师工作倦怠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还对工作倦怠的测量和诊断问题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知识教学中认知策略与原有知识间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燕 《心理科学》1998,21(5):415-419
模拟课堂教学情境,探讨知识教学中学习者的认知策略与原有知识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二者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策略学习只有在学习者具备适当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当原有知识缺乏时,策略教学对学习成绩没有显著性影响;原有知识水平的高低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该结论对于实际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现场研究和自编问卷来考察大学生课堂笔记学习策略的现状与特点。结果表明:(1)大学生都知晓课堂笔记的重要性,价值认知上不存在差异,但记笔记的具体行为存在着课程、性别和学科差异;(2)大学生记笔记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但笔记利用率很低;(3)大学生记笔记的技术,大多采用传统做法,很少用到更主动概括、更利于认知发展的线性技术和矩阵技术,且文科、理科和艺术类学生没有差别;(4)女生在课堂笔记质量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5)课堂笔记质量与学习成绩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皮肤电反应、MMPI及其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日产San-eilA97A型脑电图机及MMPI(中国版本)对26名大学生进行了皮肤电反应记录及人格特征的测查。结果表明:(1)普通大学生中皮电基础水平个体差异十分明显。(2)皮电平均每分钟自发波动次数与MMPI中的D、Si、Mas、Cn呈显著正相关,与L、K呈显著负相关。皮电平均每分钟自发波动幅度与F、D、Mas呈显著正相关;与L呈显著负相关。(3)皮电基础水平高组与低组在L、Si、Mas之T分上的差异达显著水平。(4)习惯化倾向差组与优组在K、St、MasT分的差异有显著意义,差组与中组在Si、CnT分上有显著性差异。(5)习惯化倾向差组皮电基础水平较高;优组皮电基础水平较低,两组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样例与运算性程序知识学习迁移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任洁  莫雷 《心理学报》1999,32(4):444-450
以程序性知识进一步区分为联结性程序知识与运算性程序知识为前提,对样例与运算性程序知识学习迁移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样例对运算性程序知识迁移成绩有重要影响;(2)运算性程序知识的学习迁移有着不同联结性程序知识的学习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17.
知识类别和特点对内隐序列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序列学习中的反应时和错误个数间接测量被试的内隐知识,用再认成绩和预测成绩直接测量被试的外显知识,通过倒转不同的规则探讨了知识类别和特点对内隐序列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1)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可能分别依赖于两个独立的学习系统,且互不干扰;(2)当内隐序列学习既包含运动知识又包含概念知识时,知识类别和特点影响被试对序列知识的获得,被试较易获得运动知识;(3)在内隐序列学习中练习的数量也影响被试对序列知识的获得,序列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羞耻和内疚差异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 48名北京大学本科生为被试 ,检验羞耻和内疚差异的 3种假设 :研究一同时检验“公开化与私人化”和“个人无能与违背道德”两个假设 ;研究二检验“伤害自我与伤害他人”假设。方法是依次呈现一系列不同的负性情境 (情境事先已按要检验的假设加以控制 ) ,要求被试设想自己亲身经历该情境 ,然后回答体验到的羞耻和内疚的程度及理由。结果表明 :①“公开化与私人化”对羞耻和内疚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有他人在场”可以易化羞耻 ,而内疚感的产生一般不需要“观众”在场。②“违背道德”在引发羞耻和内疚感上基本相等 ,而“个人无能”引起更多的羞耻感 (p <0 0 1)。③“公开化与私人化”和“个人无能与违背道德”的交互作用不显著。④“伤害自我”更多引起羞耻感 (p <0 0 5 ) ,而“伤害他人”更多引起内疚感 (p <0 0 1)。  相似文献   

19.
论心理学两种研究范式的整合趋向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从方法学的视角分析了心理学研究的两大基本范式。文中讨论了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在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方面存在的差异,探讨了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整合的逻辑依据与历史依据。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它们的整合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文中进一步探讨了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整合的基本方式,包括次序式整合、平行式整合、交叉式整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