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何事物的形成与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的,因而形成了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作为儿童画的前驱——涂鸦期的“绘画”也必然是有着自己的规律与特征的.笔者通过对自己两个孩子小时的涂鸦资料及邻居孩子的涂鸦资料的分析,发现了儿童画涂鸦期的一些特征.涂鸦期大约在1岁到2岁半之间。在这阶段最初的时期里,儿童的手成了认识世界、反映客观事物的器官,开始有了握笔涂画的可能,也即是有了进行涂鸦的可能。但是,由于大脑皮层额叶尚未充分发育,因而造成了涂鸦时,既没有想到要反映现实里的什么东西;也不去表现任何想像的事物的状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的十年里,"涂鸦"只不过是在形容孩子天真无瑕的绘画及绘画的过程;在现在的十年里,"涂鸦"也只不过是一些艺术家在街头巷尾的一种宣泄而已;在未来的十年里,"涂鸦"将成为一种"梵高"式的色彩,一种形式风格的读写,或是一种设计风格的创新。"涂鸦"在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在发生着独有的变化,从童话到街头艺术,再到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3.
一、重视培养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绘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刚入幼儿园的幼儿不习惯有组织的集体生活,他们往往凭自已的兴趣自由活动。大多数幼儿还处于涂鸦阶段的后期,从教育的角度讲,在尚未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求幼儿进行较高水平的小肌肉协调活动,不仅事倍功半,而且还会产生负面效应。因而,教师应采用游戏方法使幼儿逐渐对绘画发生兴趣。如在认识简单的红、黄、蓝三种颜色时可在班级投放三种花,  相似文献   

4.
和自己相遇     
<正>像孩子似的肆意涂鸦撒野,是成年人难得的机会。有幸参与严文华老师的涂鸦技术工作坊,我选取了感受深刻的几幅画与大家分享。姓名涂鸦——自我介绍在严老师的引导下,画一棵树来代表自己的名字。一开始,在我的脑海里并没有具体想要画的树的形象,只是用我最喜欢的颜色天空蓝跟随感觉涂抹出一些圆弧形线条,  相似文献   

5.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响下,孩子开始并完成社会化过程。玉溪地处云南东北部地区,是云南省第二大城市,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从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对玉溪市区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现状调查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全托幼儿是24小时生活在幼儿园中的,其带给孩子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与日托幼儿是完全不同的。从我们多年的教育经验来看,全托的孩子往往比同年龄人更加独立自主,也更加懂事和成熟。  相似文献   

7.
幼儿数学教育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作为学前教育的幼儿园教育不仅是为孩子入小学做知识准备,记住了多少数,做会了多少道加减法,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能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和有质量的问题,并且能从不同的方向去认识他们,从而启迪孩子的思维,使孩子从幼儿期就开始积累创造的才能,这将对幼儿日后的学习和一生的成长起到长期的积极效应。因此,教师不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幼儿对知识的获取上,仅仅重视数字和加减运算是很不够的,更不能满足于幼儿对一些“概念”、“名词”、“术语”的记忆,而应该从方法上、途径上取积极探索有效的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年轻父母,普遍存在重婴幼儿的智力开发,轻个性、情感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孩子过多限制、过度保护导致许多孩子自理能力差;认为只有一个孩子,尽一切能力提供最优越的物质条件……这一切因素,往往只注重以成人的思维来引导孩子,脱离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无形中丧失了教育的良机.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指导家长如何育儿与教育幼儿同等重要.这两者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结合2岁宝宝身心发展的特点,在亲子活动中应加强指导父母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解决父母在育儿过程中的困惑,使亲子活动发挥有力的教育作用.下面我们先来看几个案例: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而幼儿生活在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中相互交往的频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情绪。孩子们在一起有说有笑、协同游戏,当然是很快乐。可他们在交往中发生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常常因为孩子之间的矛盾而陷入与家长沟通的尴尬,家长们也难免因了孩子之间的纠纷而大伤和气。究竟该如何对待和处理孩子之间的纠纷,如何利用好纠纷这一教育契机促进孩子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创感教育关注孩子的生活经验,注重孩子的个性表达能力,激发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幼儿的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因此,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创感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自身创感能力的提升来引领孩子的创感的意识;创设易感应的环境来潜移默化孩子的创感能力;有趣的多种教学来提升孩子的创感能力。  相似文献   

11.
当前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如果家长、幼儿园或者社会不注意孩子的心理卫生教育,将会导致孩子在学龄期出现学习困难、交往困难等不良的现象,幼儿的这些不良行为不仅妨碍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还会给家庭、幼儿园教育、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孙群 《美与时代》2005,(10):94-95
教师必须将注意力转向对幼儿的真正理解,使孩子的潜能得到发展.教师的职责是扶植幼儿这种潜在的力量,让孩子有按其天性自由发展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了幼儿心理压力的现状,并对性别、年龄和入托性质等影响因素做了检验与分析,此外还进行了幼儿心理压力与行为问题及家庭生态环境之间的相关研究。结果发现,68.9%幼儿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其中压力较大的孩子约占10%;幼儿的心理压力与性别无关,但与年龄、入托性质等因素有关,大班比小班、全托比日托的孩子的心理压力大;幼儿心理压力与行为问题尤其是违纪行为存在一定的关系,与家庭生态环境的诸因素之间也都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叶敏 《美与时代》2005,(12):95-96
我们常常惊诧于儿童信手涂鸦的作品中出现的犹如绘画大师般的手笔,仿佛天真的孩子和艺术大师之间有着沟通的语言.本文以画家保罗·克利的绘画作品为引导,努力在绘画大师和儿童之间寻找契合,让孩子们从真正的艺术作品中汲取营养,熏陶气质.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与家庭及社会应共同努力,为所有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环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成长。让幼儿能够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能够让幼儿成为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  相似文献   

16.
涂鸦是一种在多种表面载体上涂画、涂写、刮擦的艺术形式。涂鸦在许多国家和城市中越来越受欢迎,在涂鸦风格风靡全球的同时,有一个激烈的辩论也遍布世界各地,那就是涂鸦究竟是有利于还是阻碍了城市发展。作为一种城市公共空间内的表现形式,涂鸦每天都会面对城市市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涂鸦对城市公共环境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涂鸦在某些地方可能被视为破坏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或者是具有政治性质,引发或刺激犯罪,煽动反抗和暴动的宣传画。然而,涂鸦也有美化城市景观的一面,并且对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也会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幼儿对条件许诺的理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给4、5、6岁儿童呈现一系列图片,分别代表孩子、妈妈以及双方违反约定的不同情况,考察了幼儿对条件许诺形式的社会约定的理解。结果表明:幼儿对条件许诺的认知表现出明显的发展趋势,绝大多数幼儿都能指出孩子违反,随年龄增大能指出妈妈违反、双违反的人次百分比逐渐增多,其中4岁组没有人能指出妈妈违反,5岁组没有人能指出双违反;幼儿对条件许诺中不同角色违背的检测存在“角色效应”和“同侪违背优先检测效应”;多数幼儿还没有将条件许诺理解为双条件规则。  相似文献   

18.
关于孩子喝水的问题,看起来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我们感觉培养孩子养成喝水的好习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何才能使幼儿积极地去喝白开水,保证充足的饮水量”,为此我们进行了“幼儿饮水的有效管理”初步的研究,以求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积极饮水,从而使他们的身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涂鸦,诞生于20世纪的美国,依靠其不断变化的模式和独特的社会吸引力,备受人们关注,被当作一种艺术行为在全球各地掀起热潮。从最开始涂鸦者提倡的自我表现,发展到如今打造城市文化形象的主要手段,涂鸦无时无刻不展现着其魅力。文章将立足于涂鸦艺术的定义,通过分析视觉文化中的后涂鸦艺术来研究其具体表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涂鸦画的产生可以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文章根据中国涂鸦发展现状及涂鸦与时俱进的一些表现,探索了涂鸦对城乡发展的深层意义。传统文化"搬"上墙、防护服的涂鸦,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