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爱情诗主要集中在描写劳动人民现实生活的《国风》中。这些爱情诗纯朴,诚挚,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的自由交往、平等相爱,情深意笃和忠贞不渝的爱情生活。这是我国爱情发展史上的光辉序篇。当然,由于《诗经》的时代也是阶级压迫的时代,奴隶制的枷锁束缚着男女  相似文献   

2.
《诗经.国风》160篇诗作中大约有68篇爱情诗。这些爱情诗从不同角度生动而真实地反映了两千五百多年前人们的爱情、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生活状态和感情历程。当时的采风制度、法礼习俗、王侯生活和宽松的社会交际环境等因素,决定了爱情诗的繁荣。其写作上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写作者和诗的视角多为女性;诗的语言调度善用衬字;诗的结构多采用回环复沓的形式;具有精彩的对话和心理描写。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红楼梦》中的女性谈起,分别从文中女性对封建伦理的反抗意识,女性对爱情婚姻的自主追求,对宝黛两种生存方式的思考这三个方面来分析《红楼梦》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4.
《孔子诗论》与春秋时期诗学观念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孔子诗论》同《左传》、《国语》所反映的诗学观念相比较,二者有三个相同之处:对诗的本质的认识和对风、雅、颂的认识是一致的;都采用“断章取义”的解诗方法;乃至对一些具体作品的解释也是一致的。这表明春秋时期的解《诗》用《诗》之风,不但是《诗论》产生的土壤,也给其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同时二者又有三个不同之处,即点滴论述和自成体系的不同;断章取义和评论篇旨的不同;大、小雅并重和国风、小雅并重的不同。这表明《诗论》是在更高的水平上评论作品,是对春秋时期诗学思想的重大超越。  相似文献   

5.
人类需要爱情。社会更需要对爱情问题进行研究。臧乐源教授觉得必须把爱情问题作为一门学科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和研究。建立一门新的学科——爱情学,才能填补我国在爱情问题研究上的空白。为此,他正在主持编写一部三十万字左右的专著——《爱情学》,该书从历史学、哲学、经济  相似文献   

6.
回顾《周易》研究十年,各类报刊发表研究文章涉及的论题主要有易学史;易的哲学思想;易与社会伦理道德及自然科学、现代管理决策的关系等。现将十年来《易》研究的成果简略述介如下。对《易》学史以及《周易》成书问题的研究关于《易》的起源问题普遍认为《易》起源于八卦,但关于八卦起源却众说纷纭,综合起来主要是三种观点:八卦起源于阴阳,阴阳是古人对自然观察认识的产物,是自然之象的产物,八卦起源于“象”;八卦来源于原始时代的筮数,是从甲骨文中的数字卦演变而来的,是筮数的符号化,八卦起源于“数”;八卦起源于“象”“数”的统一。对于史学阶段的划分主要从三个角度来探讨,一种是按对《易》本身的研究阶段来划分的,认为易学史分为四个阶段,《易经》——《易传》——王弼玄学——理学——清末。  相似文献   

7.
道教典籍《太平经》中的汉代字例和字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教典籍《太平经》中的汉代字例和字义俞理明本文从汉语史角度,从三个方面考释研究了《太平经》反映的汉代的时代特征的文献用字问题:一是反映汉代民间俗语的用字,二是保留了一些可以佐证前人训释的用法,三是反映了汉字发展演变过程中的特定的时代特色。从而肯定了《...  相似文献   

8.
即将出台的《物权法》草案规定 ,拾金不昧者可以从失主处获得报酬 ,本文认为这一规定与传统的拾金不昧的美德并不对立。文章从利益、道德境界、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三个角度分析它有助于倡导拾金不昧的美德。在此基础上提出 ,要从新的角度看待拾金不昧 ,即传统的拾金不昧是一种强善 ,物权法中的拾金不昧是一种弱善  相似文献   

9.
在《汤姆·琼斯》中,菲尔丁用自己的小说写作原则生动形象地描写的英国社会十八世纪的生活全景,并将其独创的“散文体喜剧史诗”发挥得淋漓尽致。本文将从这个角度入手,分别从喜剧、史诗、散文形式三个方面研究此小说的内容和形式,以此采了解《汤姆·琼斯》经久不衰、常读常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原道》2015,(1)
朱熹《大学章句》的核心是至善问题,即人在生存中对至善的把握和实现。作为《大学章句》所阐释的一种责任伦理,这涉及人的生存和真理之间的一种张力关系。从逻辑上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君子和小人的区分阐释《大学章句》中的至善人性观;其次,从自由意志和责任伦理相统一的角度阐释至善的现实化问题;最后,阐释《大学章句》所陷入的真理困境,这是宋明理学受到批评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1.
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更是在批评界和社会大众中倍受青睐。《都柏林人》通过描写其中处于社会下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向大家展示了一幅死气沉沉,黯淡无光的都柏林景象。《阿拉比》是其中很具代表的一篇,也是儿童篇的最后一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追求懵懂的爱情,以及最后爱情破灭,自我顿悟的故事。目前,国内外研究《阿拉比》的文章不在少数,其中大部分是研究作品所展现的社会现实,小说的叙事技巧以及男孩的顿悟。这些研究大多是关注作者与文本本身。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阿拉比》之所以如此受大众欢迎的原因正是乔伊斯在创作中不断地含沙射影、欲言又止,充分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其作品的意味大出意料之外,一再打破读者的先入经验,超出了期待视野,使读者感到振奋,拓展了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2.
高洋洋 《美与时代》2014,(11):97-97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从妇女地位问题这一独特的角度,塑造了一个不屈服世俗压力、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形象。以其强烈的独立和人格平等意识,崭新的爱情价值理念,宣告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3.
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改编自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幻想小说,影片上映9年来得到了众多影迷的喜爱,其中也涌现出了大量研究论文,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原著与电影的改编对比、时间生命话题及化妆特效等角度的分析。事实上,该片作为一部典型的爱情片,采取了史诗剧的框架,以线性时间为续,通过黛西与本杰明的时间生命线和两人爱情线的双线巧妙融合,叙述了本杰明与黛西两人70余年经历的复杂世情人生与爱情。对其爱情主题从叙事、影像媒介及符号修辞等多角度进行阐释、寻找规律,有助于引发对同类题材创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爱情”词源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爱情”一词溯源 如果我们想深入了解爱情的涵义,古今汉语语源工具书会令人失望,因为“爱情”一词的最早出处及其源流我们查不到。 清康熙帝敕撰的《佩文韵府》收有“情爱”词条,却没有爱情一词。《辞源》1939年正续编合订本收有“爱情”词条,却没有语源例句。《辞源》1980年修订版则干脆不收爱情一词,更遗憾的是,洋洋六千万字的《中华大辞典》也未指明“爱情”一词的最早出处。 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是“六情”说和“七情” 说,其“情” 之一种就是“爱”,“爱情” 一词当有其语素结合的条件。此外,孔子、孟子在讲  相似文献   

15.
图像学不仅适用于研究西方绘画,而且也同样适用于中国绘画的研究。在此,从图像学角度出发,结合潘诺夫斯基的研究试从前图像志分析、图像志分析、图像学分析三个阶段分析绘画作品李嵩的《货郎图》,大致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解释:第一,解释绘画作品的自然表现;第二,解释该绘画作品的传统意义;第三,解释绘画作品的深刻内涵。《货郎图》这幅现实主义绘画是一种以神写形的典型传达,作者用熟练的表现手法去表现生活画面,给人们呈现出典型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是一件优秀的现实主义代表作品,具有深刻的艺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明代冯梦龙评辑的《情史》,集中体现出传统爱情观念中男女对理想异性及理想两性关系的审美心理,对我们今天的美学研究不无启示。《情史》中的传统性别审美模式:郎才女貌,相配为偶。美不仅在于样貌,也在于心智。无色无艺,也可以德才服人。《情史》中的爱情艺术表现形式:人以情传,情以人蔽。爱情的艺术表现始终是他关注的焦点。对文人情事、才女妙语更津津乐道。《情史》中的传统爱情理想:千秋为偶,千古佳话。爱情是艺术表现的主题,爱情本身也可成审美对象。冯梦龙最为推崇的爱情模式,也是中国文人的传统爱情理想,那就是文君相如型的知遇型爱情,激情浪漫;易安德甫型的朋友型爱情,温馨美丽。  相似文献   

17.
纵观古今,横览中外,道德的内容渗入审美对象范畴是个客观的普遍现象。无论是民族道德、阶级道德、党派道德、环境道德,还是职业道德、爱情道德、婚姻家庭道德和生命道德等都是如此。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小仲马的《茶花女》和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忠贞的爱情为审美对象。罗丹的雕塑《加莱市的义民》  相似文献   

18.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相思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其取得的巨大成就传承至今,影响着大批的诗人、作品,是后代诗歌创作汲取营养的重要源泉。本文就部分作品的欣赏与比对,简要分析《诗经》相思诗对后代情诗影响及相互辉映。  相似文献   

19.
有人认为,儒家伦理是腐败的文化根源。本文针对这种观点进行驳难。首先,在述旨部分,就这种观点所涉及的儒家经典中的三章(《论语·子路》叶公语孔子曰章、《孟子·尽心上》桃应问曰章和《孟子·万章上》象日以杀舜为事章),本文陈述了历代注解中最值得重视的看法,以此作为分析相关问题的根据。其次,在析理部分,就持论者对这三章的过度诠释,本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应当从美德伦理学的角度而非从义务论的角度去理解儒家思想,质言之,这三章都应当从行乎中道的角度去理解,而不能从抽象原则的角度去理解。最后,就持论者持论的不同层次,本文进行了有力的反驳。圣人腐败论、伦理原则腐败论和文化心理腐败论是持论者持论的三个不同层次。前两个层次的漏洞比较明显,因此反驳也比较容易。比较特别的是第三个层次。通过对文化心理腐败论的仔细分析,本文指出,认为儒家伦理是腐败的文化根源的看法实际上以大公无私的观念为基础的,这可能是持论者自己没有意识到也不愿意承认的一点。相比之下,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公不废私的思想则是一种更为平实、更值得欲求的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20.
正庄子是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国内对于庄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政治观、人生观及其作品《庄子》的文学价值等方面。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有学者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进行深入地探讨。~1日本学者宫地传三郎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就从生态学角度对《庄子》进行了诠释。《宫地传三郎动物记》~2第二卷的《庄子生态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