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约占旧约圣经的三分之一。完全不存在诗歌的旧约书卷只有7卷,《诗篇》整部都是诗歌,《约伯记》《雅歌》《耶利米哀歌》《箴言》,还有《传道书》的大部分以及先知书(除《耶利米书》《但以理书》和《约拿书》以外),甚至是历史书的一些段落(参创49;出15;士5;撒下22及其他)均是诗歌体。  相似文献   

2.
在牛年春晚的小品节目《不差钱》里,演员“小沈阳”说了一句很精辟的至理明言:“眼睛一闭一睁,就是一天;眼睛一闭不睁,就是一辈子。”  相似文献   

3.
“喜羊羊之父”黄伟明,出生干广州的一个艺术之家。在父亲和哥哥的影响下,黄伟明3岁时就迷恋上了画画,那个时候,他的生活只有丽件事,一是画画,二是看动画片。从《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谈》到《三个和尚》《没头脑和不高兴》,黄伟明一直都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4.
论文对古代典籍所载"易象"一名作了新的解读。认为所谓"易象",仅是当时《周易》的另一种称谓而已,它并不神秘;"易象"与今本《象传》没有直接联系,尚无渊源,《象传》"演德","易象""尊礼尚施",至汉代仍保存有以古礼诠释《周易》的传统;古代《周易》原有《象经》,或以《卦下易经》当之,惜已不传;但在清人的《易》著中,至今仍可见其传承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经文:《创世记》40:20、《玛》14:6、《谷》6:21 在《圣经》中,记载了两个生日,一个是埃及王法郎的生日;一个是分封侯黑落德的生日。  相似文献   

6.
后人说解《周易》时,常常从今古文的角度立论.其实,这当中多系误解:秦焚书而儒门《易》传之不绝,《周易》只有师法、家法之争,并无纯粹的今古文本之争;用扬雄之言证明河内女子所得逸《易》一事,则是对扬雄《法言》断章取义的误读;《汉书·艺文志》说《费氏易》与古文同,是说其字之多寡同于中古文,无脱缺,并不是说《费氏易》一直用古文字传播;许慎《说文序》中列出包括《孟氏易》在内的书目,是说他引用的这些书中的某些字的用法合乎仓颉、史籀造字本意,并不是说它们都是古文经,“皆古文”三字是针对《论语》、《孝经》而言,是说这二书用的是篇章、词句与今文本有不同(但字体可能都是今文隶书)的古文本.  相似文献   

7.
本文继续对帛书《系辞》下半部分进行了解读,一方面在对照今本《系辞》的基础上,运用文字学、训诂学的方法,对帛书《系辞》中异于今本或晦涩难解之字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训释;另一方面,由帛书《系辞》之易旨,结合历史背景,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和看法。如,由帛本"易有大恒",及师卦"开国承家"一句的今、帛、竹本异文,探讨对刘邦、刘恒、刘启之避讳,以证今、帛本确为汉人所抄成;今本改"爱民安行"为"禁民为非",体现了儒生们在整理今本《系辞》时,为迎合皇权政治的需要所进行的文字修改;观象制器章中,针对观离卦之象"作结绳而为罔罟",结合今本《说卦》、帛书《衷》篇、清华简《筮法》等资料,探讨离卦作"罗"为水、而坎卦为火的古义。与今本《系辞》相比,帛本缺少"大衍之数"章,我们认为,此非帛书本漏抄,而是其原本就无此章内容;今本之"大衍之数"章乃是汉代博士整理《易传》时所添入的。  相似文献   

8.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进步与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 2 0 0 2年 4月 14日以第 35 1号国务院令的形式公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该法于 2 0 0 2年 9月 1日施行 ,其前身就是争议纷纷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次修改不仅仅体现在名称上从办法变为条例 ,在内容上更是做了大幅度的修改、调整和完善。修改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医疗事故的界定、患者知情权、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医疗事故的赔偿制度等方面。1 医疗事故的界定医疗事故是医疗事故处理制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因为 ,只有当某一医疗事件被鉴定为医疗事故时 ,医疗机构才承当赔偿责任 ;如果某一…  相似文献   

9.
《墨子》引《尚书》文计40则,通过其与今文《尚书》、孔壁古文《尚书》、汉代新出“百两《尚书》”、东晋梅赜古文《尚书》等《尚书》传本的比较可见,墨家所传《尚书》有独自的选本系统,而且这一选本系统与儒家选本系统同样具有篇数按年代递加的合理性,即与战国所传《尚书》篇数的现实比例相合。由《墨子》引《尚书》我们还可看到:流传至今的伏生今文《尚书》确为战国古本;孔壁古文《尚书》仅是战国所传多种《尚书》选本中一种流传很不广的思孟学派的选本;梅赜古文《尚书》不但与《墨子》之《尚书》引文不同,而且与16种先秦文籍中163次《尚书》引文也不同,所以“梅赜抄袭前世古籍中《尚书》引文而伪造古文《尚书》”的传统观点应重新研究;或许梅赜古文《尚书》是一个民间所传古文《尚书》的真实传本。  相似文献   

10.
2014年10月29日至11月13日,在中国文化部于武汉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歌剧节"上,武汉音乐学院成功地演出了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这是该剧第六次由我国音乐家搬上舞台。中央音乐学院也在2005年演出了该剧,并且完整地演出威尔第的意大利文版,成为当时我国音乐界的一件盛事。九年后,几位主要海归角色都成为中央音乐学院在任声乐教师,当年初次参演歌剧的学生,而今已成为国内主要剧院的支柱演员;当年学校排练歌剧的先河首举,已成为今天各专业院校的实践课程。  相似文献   

11.
最近公布的《中央及北京市报纸科技报道科普宣传情况统计》结果,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忧虑。黄天祥、王学锋在《科技报道及科普宣传的现状不容乐观》这篇文章中,列举了该项目对《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新京报》等十几家中央和北京市报纸,进行调查的一些发人深思的数据和信息。一、无论是北京地区的都市报,还是中央级报纸,其科技新闻在全部新闻总量中的比例都明显偏低,平均值为3%~4%。其中比例最低的都市报,如《新京报》仅占2.05%;中央级报纸,如《工人日报》仅为1.6%。而同期监测的美国《纽约时报》、《今日…  相似文献   

12.
《心术》乃《管子》著作中的一部分;《心度》是《韩非子》中的一篇。比较管子《心术》与韩非子《心度》思想,两者的相同点是:都强调获得"民心"的重要性,都以治国为宗旨。其思想的不同点是:《心术》与《心度》对"圣人"理解不同、《心术》与《心度》对"心""性"诠释的不同、《心术》侧重"德"而《心度》侧重刑。通过比较发现《管子·心术》以"静"治心的研究之精湛,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在当代具有现实意义;《韩非子·心度》以"法"约束"心","刑胜,治之首也"的理念,在当今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保巴作为元代易学家代表之一,在认同程朱易学前提下,以“照着讲”兼“接着讲”的形式,对《周易》经传所内蕴的符号、意义世界进行了一定诠释.通过研究发现,在这种创造性不足的形式下,其易学还有着“自己讲”的创造性诠释的内容,他的以“心”为根基解读圣人作《易》、四圣《易》道与《易》之符号、意义世界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圣人的洁静精微之心在建构《周易》符号、意义世界中的作用,以及《周易》符号、意义世界洗心、养心的重要功能.按照其“以心会心”的思想,我们只有能够契会圣人之心,才能更好地理会《周易》符号、意义世界;也只有理会《周易》符号、意义世界,才能更好地契会圣人之心.  相似文献   

14.
今年6月6日,中国现众十分熟悉的洋人相声演员大山带着别样的新鲜感觉走进了北京的大观园,一部名为《宫廷画师郎世宁》的电视剧在这里开机拍摄。剧中一号主角、宫廷画师郎世宁由首次“触电”的大山扮演。  相似文献   

15.
《原善》尽管在戴震的义理学著作中成书较早,却一直列入"七经小记"的写作规划,因而终生修订不辍。《原善》现存三个版本:最早的三章本见于戴震文集,扩充的三卷本,其通行的定本在戴震身后与《孟子字义疏证》共同刊出,较早一稿则与《疏证》前身《绪言》共同刊出。本文通过比勘这三个版本指出,三卷定本经历了与《疏证》相对应的调整,较早一稿则是与《绪言》同步的修订,均非三卷本最初的面貌。这样,尽管戴震有终生一贯的思想,然而其早中期的义理作品中唯一一部著作却没有留下同时期的版本;好在文集所收《读易系辞论性》,可以一窥三卷本更早的面貌。本文关于戴震从《孟子私淑录》、《绪言》到《孟子字义疏证》的思想演进,也提出了新的观察和见解。  相似文献   

16.
《论语》与《孔子诗论》的学术联系与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诗论》的诗学思想与《论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孔子诗论》吸纳了《论语》诗乐教化和兴观群怨等学术观点。但在学《诗》目的上,它不像《论语》那样重视出使应对;在说《诗》方法上,它不像《论语》那样断章取义,而是直探诗旨本身;在对人性的看法上,它不像孔子不谈性,而是以子思学派的性情理论说《诗》。惟其学孔而不泥于孔,《孔子诗论》才能取得诗歌理论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7.
细拉     
周志治 《天风》2009,(6):53-53
“细拉”一词出现得最多的地方是《诗篇》,而《经文汇编》却没有把它当成经文的一部分,所以《经文汇编》里“细拉”条目只有《哈巴谷书》里的三处(参哈3:3、9、13)。然而,“细拉”的重要常常是难以言喻的。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从现代性与理性的视角出发,认为孔子没有思辨哲学,只有道德哲学;保罗.博维则从后现代与非理性的视角出发,认为孔子只是复制了他自称要终结的结构。对于黑格尔而言,思辨哲学的重要假想敌之一就是中世纪神学以及与之相关的非理性话语,但是这一假想敌并未在孔子与《论语》中出现。对于保罗.博维而言,关注边缘群体是其批判孔子的主要立足点,但是这一群体本身却并未在《论语》之中出场。事实上,《论语》的话语展开是一种关于生命的独白,全部内容都蕴含在个体生命的历程之中,一方面与黑格尔、保罗.博维等西方学人立足于理性与非理性所进行的思考与论述有着极大的不同,另一方面也限定了《论语》话语解释力的三重自我限度。  相似文献   

19.
陈长安 《哲学研究》2022,(8):26-36+128
马克思在1858年1月14日致恩格斯的书信中提出了写辩证法的哲学夙愿。列宁以来,对这一夙愿背景的研究,经历了从《资本论》到兼及《大纲》,再到首重《大纲》的过程。这其中,学界对《危机笔记》的研究是不充分的。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论证《危机笔记》是马克思辩证法夙愿的直接中介:《危机笔记》剪报的材料性质与此信所说的“材料加工的方法”吻合;体现马克思危机认识的标题目录的形成与此信的时间吻合;《危机笔记》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的运用,其辩证方法与《大纲》《资本论》相呼应;《危机笔记》结构与《逻辑学》对应,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计划层面补充了列宁以来的相关研究。这对于完整理解“《资本论》的逻辑”形成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管子》与《齐民要术》表有枝叶之异,而里则本根相连。二书在“重农思想”、“民本思想”、“大农业观”、“农时观”、“科技兴农思想”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和相通性,甚至可以说相通相同、一脉相连;然而由于成书年代的不同,在“商业思想”方面却有很大差异。《齐民要术》重农而富民强国的思想是直接受了齐文化深刻影响的。《管子》与《齐民要术》可谓广义齐文化园地里的双璧。二书的智慧都对当今社会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因而,如同《管子》一样,《齐民要术》亟需深入研究、有效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