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片《心火》是好莱坞电影公司1997年出品,由苏菲·玛索、斯蒂芬·迪兰主演的一部爱情题材电影,更是一部充满女性主义伦理意味的作品。从联系情境而非抽象的准则出发,以一个全新的女性主义伦理学视角来解读《心火》,无疑会帮助我们对影片本身及其反映出的社会道德问题作更深入的伦理学思考、解释和判断,以体现两性平等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值得世界电影人去珍惜!随着一部部优秀的外国电影走进中国市场,说明国外电影人斟酌许久,做足了功课。外国人抓住了我们的消费心理,运用我们的演员作为卖点,并深入理解了我们的文化。当然,中国本土电影导演的努力也从未间断过,都是在用心拍电影的。有志者事竟成,从未止步于国门的中国电影人,需要向国外的电影人学习,并相互借鉴交流,在学习外国电影本土化设计的实践行为方面更应该不遗余力,在电影业,一个完美的设计策略会影响一部电影的走向,而电影的魅力在于无数的变数设计铸造永久的回忆,因此,在中国电影人面前仍有座座高峰和无数难关需要征服。  相似文献   

3.
一部优秀的电影就是一部好的美术作品。电影如果没有美术效果是枯燥的,也正是因为美术效果在电影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才使得电影更具色彩、更具吸引力。电影美术在电影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导演导出来的电影如果没有好的美术效果来衬托,这部电影也是只有灵魂而没有表现灵魂的肉体。这就是说,好的美术效果能让电影充满活力,也能让导演的工作事半功倍。美术创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影片的艺术水准,因此,导演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要重视美术效果的作用,更要把握美术在电影中的度。  相似文献   

4.
马嘉阳 《美与时代》2013,(8):111-113
静态电影又称"图片蒙太奇",近年来,它以新型艺术表现形式之姿态逐渐出现于公众视野中。但与国外较为成熟的静态电影作品相比,目前我国的静态电影产业发展缓慢。虚拟化的视觉时代已经到来,静态电影亦是新技术时代的产物,现代信息技术为艺术家提供了巨大的创作可能。作  相似文献   

5.
本期《银屏玄语》介绍一部不甚知名的美国电影,它是德州达拉斯一家叫做“Black Wolf(黑狼)”的电影公司出版的。所以介绍这部电影,并非因为它有多大的名声,而只是因为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东方文化、东方宗教的影响,尽管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今日西方社会虽然已经随处可见中国的、印度的、日本的文化痕迹,但其实一般社会大众,对于这些文化的理解往往是肤浅的、甚至是扭曲变形了的,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这是西方社会必然会有的再诠释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电影的出现,最早是以纪录片的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1900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将摄像机扛上埃菲尔铁塔,运用电影纪录片的方式拍下了俯瞰巴黎全城的影像。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电影纪录片在巨大的产业文化冲击下,走过了有起有伏的发展过程:21世纪以来,在市场经济普遍影响下,电影纪录片在风格性、类型性、艺术性、商业性以及娱乐性日趋完善,并多方发展。如今影院放映的纪录片和电影故事片一样已经是独立制作的个体作品。90年代电影纪录片处于尴尬境地,21世纪电影纪录片出现“贾樟柯现象”,21世纪电影纪录片已逐渐从边缘文化的尴尬境遇走出,在真实与真理电影出现后,新纪录电影呼之欲出。纪录片电影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记录方式面对世人,它不再局限于真实记录生活,而是寻求意识形态下“人存在的意义”,人文主义精神已成为纪录片的风向标,关注纪录片电影已成为时尚的消费,院线模式是纪录片走出尴尬境遇又一成功现象。  相似文献   

7.
从贾樟柯的作品《小武》开始,就掀起了一场"以摄影机表达自我"的独立电影革命风暴。电影《盲井》作为一部独立电影,运用真实的镜头语言和纪实性的拍摄方法,将社会中一些不为人知的黑暗面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但十几年来,中国大陆的独立电影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着,面临着"地下化"和"票房不理想化"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第六代导演应加强对国家广电总局和自己作品的信心,适当采用明星,积极寻找投资者,加强宣传,努力向主流电影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艺的“道统”观念是民族传统文化结构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着文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电影这种艺术形态尽管是舶来品,一经传到中国,使被中国传统文化所消解而使之中国化。电影通过迎合传统的艺术观念,继承了功能目的论的艺术理论观,从文以载道的艺术观念出发来把握电影作品和电影创作方法,带有浓厚的民族意识和民族风格。一代代电影人所追求的,不是改良社会,唤起民众,挽救危亡,就是关注民族生存,思考人类命运这类极为崇高的人生目的。注重认识功能和教化功能的载道传统在中国电影中得到了轰轰烈烈的张扬。中国电影始终在传统艺术理论的关怀下,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传统审美文化的叙事智慧。  相似文献   

9.
自1958年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白发魔女传》问世以来,同名电影历经了十余次翻拍。1993年张国荣、林青霞主演的同名电影《白发魔女传》堪称电影史上的佳作;2014年,范冰冰、黄晓明主演的《白发魔女之明月天国》又再塑了"白发传奇",并取得了优异的票房成绩。在这两部影片中,女主角练霓裳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以及人物命运方面都存在异同点。分析比较二者异同,有助于我们思考面对当今电影行业的"怀旧情怀"我们所应该持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自魔幻现实主义进入中国以来,在文学领域影响巨大,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用来隐喻民族、生死、孤独等创作母题。《长江图》与《皮绳上的魂》两部风格迥异的影片,无论是文本叙事还是剧作模式都具备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从这两部作品切入,深入探讨近年来魔幻现实主义影视的发展范式:一是从文学到影视的流变;二是作品叙事时空形变的实践;三是从魔幻的风格中衍生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请叫我英雄》作为一部漫改丧尸片,不仅成为了最广为人知的日本丧尸片,也被视为漫改电影中的成功之作。《请叫我英雄》虽然是一部漫改电影,有大量御宅族等亚文化的元素,但制作精良、叙事策略较为保守,回归了传统的好莱坞丧尸片模式化的叙述手段,同时两位当红女优出演双女主,其商业上获得的成功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12.
汤亚 《美与时代》2014,(9):101-101
无论在阅读、观赏、聆听这一系列行为的过程中,情感的运动是必然的结果。人物往往是带动观众情感运动最直接也是最有力的元素。人本身对于越熟悉的事物,就越会有认同感。电影人物作为电影中观众所接触的最直接的情感元素,对于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美是物质进行特殊组合后所给予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它的特殊性与我们所产生的其他感受有本质上的区别。这并非是一种普通意义上的反感与焦虑,而是一种更高于这种反感与焦虑的感受。即便它们如出一辙,都以人为主体,但所赋予受众在深度与广度上的感觉,要比原本意义上的词语更为深刻。面对电影、美学与艺术,思考的分量也变得厚实而深远。寻找电影在审美价值中的源泉,可以让人们更为深刻地了解到电影之所以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原因,而这一原因正是电影经久不衰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4.
《你的名字》是2016年日本的一部成功的动画电影,讲述了男女主人公立花泷和宫水三叶由身体交换引发的故事,不仅为日本电影产业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中国观众呈现了日本动画电影浪漫、唯美的一面。从生态女性主义分析解读《你的名字》,首先可以看出导演的性别意识取向,他塑造的两位主人公身上都既带有男性色彩又带有女性色彩,这是导演描述的一种区别于传统思维的概念。其次我们可以看到其提倡的打破二元对立的局面,不论是在性别上还是在对待自然上。我们可以如泷一样尽力拯救人类,但依旧无法对抗自然之力。人类依旧需要敬畏自然,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15.
《午夜巴黎》是伍迪·艾伦的一部以巴黎为中心展开的电影。伍迪艾伦采用穿越的超现实主义手法,主人公在午夜时分走进20世纪20年代的"黄金时代"。男主角是一个都市漫游者,在巴黎寻找着心灵的归宿。巴黎的城市意象也在无限延展着这座城市的魅力。酒神精神在这里散发,仿佛城市里的形式都是有意味的。"城市电影"也不禁引发我们对于中国城市规划的思考,立足于自身传统文化,建设有人文关怀与气息的城市。  相似文献   

16.
波兰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系列电影《十诫》,向人们展示了宗教在当今普通人生活中的存在境遇.通过对死亡的思考,基耶斯洛夫斯基向我们提出了上帝存在与否的问题,而对这一问题模棱两可的回答导致了他电影中的神秘主义色彩.而这些艺术元素最终转化为一种道德力量,使得宗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走向国际”成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电影人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结,从而为处在这一时期的中国大陆电影提供了一种国际化语境,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大陆电影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艺术策略。本文主要从美学的角度思考中国大陆电影在当今世界电影格局中的地位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韩国电影史上,女性主义的电影经过了时间的推延得到发展,电影中"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随着社会进步而逐渐被瓦解,女权意识得到更多重视。韩国著名导演朴赞郁的作品中,从无意识到激进表现女权,经历了一段过程。而作品《小姐》所呈现出来的女权主义者倾向尤为明显。《小姐》一作是朴式暴力美学电影的继续,也是相较于其过去作品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恐怖电影"已经成了马徐维邦身上一个重要的标签,1937年《夜半歌声》上映,在恐怖片极度匮乏的一个年代,该片为中国的类型电影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直至今日,中国电影已过百年,当我们重新回过头来再看《夜半歌声》,会发出一种疑问:这部片子到底恐怖在什么地方?作为中国恐怖片的鼻祖,马徐维邦对中国电影史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但放在当下的语境中看这部电影以及导演本人的艺术风格,其"恐怖性"正在逐渐缩小甚至去除了"恐怖性"。  相似文献   

20.
1999年3月2日,电视电影《岁岁平安》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的播出宣告了中国内地电视电影的正式诞生。此后,我国的电视电影就因低廉的制作成本、宽广的受众层面、自由的观看空间等特点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并出现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猎杀中山狼》就是这其中的一部作品。该片讲述的仍然是一个常规的故事,只不过,该片并未制约于类型化的简单呈现,却在惯性的表达中以富有新意的角度呈现出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内核及外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