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先生信箱     
陈老师:我叫菲,是大二的女生,我从进大学后的军训时就开始了“甜蜜的事业”,这些我倒觉得很坦然,也很光明磊落,好像找不到什么不轨的动机,也没有做出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现在请教陈老师,我谈恋爱不像别人一样,总是不成功,我很伤心,是不是我心理有什么问题在作祟,还是我有什么方法不对,或者本来我就不应该去找男孩去谈这些学习之外的东西,你给我帮助帮助吧,万分感激。  相似文献   

2.
我现在是基督徒了。在邪教“法轮功”的猖獗的日子里,自己曾一头栽倒在上面。 1988年我因生病,回上海就医,我姐姐的婆婆是个基督徒,她介绍我买了圣经和诗本,我便带回十堰,但我看不进去,学着祷告也没有感动,就束之高阁了。由于身体一直欠佳,就开始寻医问药,同时也开始学练各种功法,如“道光功”、“香功”,都很投入,但感到没有效果,也就不练了。1996年底,我  相似文献   

3.
和许多到我治疗室里做客的人们一样,我也不时会感到人生的空虚和无聊,但这种感觉一般不会持续太久。客人们总会好奇地问我:“你也会空虚?你用什么方法排除空虚?”实际上,心理治疗师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治疗师也会体验到各种不良情绪,我排除空虚感的秘诀在于9个字——“爱自己,爱空  相似文献   

4.
杜君小真早年就学于法语学校 ,后来长期在法国学习 ,回国后仍经常来往于中法文化交流的旅途之中 ,而任教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 ,专门从事法国哲学的研究、教学和翻译工作 ,研究法国哲学 ,已经是她终身的事业了 ;国内学界曾经有点冷寂的“法国哲学”研究领域 ,逐渐繁华起来 ,不能不说有她一份劳绩在内。近日她从文章中选了一些辑集出版 ,知道我也喜欢法国哲学 ,寄来嘱我写几句 ,阅读之后 ,想说下面这些意思。“哲学”好像是一个“生命体” ,有自己的“活动” ,有自己的运动轨迹。就西方来说 ,它的“摇篮”是古代希腊 ,中古是它的生命受到…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越来越多的人宁愿提“马克思哲学” 而不愿提“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现象值得关注。其实,就用语而言,提“马克思主义哲学” 反倒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确实存在叫作“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理论形态,如那套已风行大半个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但是,提“马克思哲学” 就不一样了——马克思有没有或者有何种意义上的哲学?他本人对哲学究竟持何看法?他认为自己的学说是哲学吗?他的思想跟哲学这门古老的学问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至今悬而未决。所以,如果一定要提“马克思哲学”,那就得先对上述问题以及其他相关问题作一番认真的考察。  相似文献   

6.
星期三下午,我正忙着整理资料的时候,咨询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了。一个女孩的头怯生生地探进来。“嗨,你好。”我微笑着招呼她,心里揣测,她该有什么事呢?刚落座,她就开始了抱怨。“我最近烦透了,好像什么事都跟自己过不去。导师对我们很不负责,私心太重。说好帮我修改论文,结果,两个月过去了,什么意见也没提;师兄师姐也挺烦的,连寄信这样的琐事都要你帮忙;做实验的时候,就叫你去洗烧杯,好像你是个义工似的;这个周末早上,到17号楼上厕所,居然看到女厕所里钻出个男的,吓得我再也不敢去那儿了。”她好像压抑了太久似的,恨不得将苦水一股脑倒出来。…  相似文献   

7.
这一天,在我开的心理诊疗室里,来了一位年轻美丽的少妇。尽管她全身上下打扮得珠光宝气,但从她的眉宇间看得出还有几分稚气,也有几分烦郁。果然,我刚开口问她心理上有什么毛病,她就掩面抽泣起来,断断续续地说:“医生,我心理上没有毛病,只是想问问你,我该怎么办?”我清楚心理病人一般都不会认为自己心理有毛病,便宽慰她道:“那你有什么烦恼跟我说一说吧!或许我能帮你解开心中的疙瘩。”她迟疑着,好像难以启齿。我也不去催她,只是用亲切的眼神鼓励着她说出来。在我无声的鼓励下,她终于开口了,含泪地说:“医生,我不是个好女人,我总是在对不起我…  相似文献   

8.
1.明晰优先于深度? 亲爱的朋友们,我今天的讲题是哲学性的,我相信你们象我一样都是哲学之友。但是,什么是哲学呢?有多少哲学家就有多少回答。我的回答是,当你坚持不懈地问“为何?”、“怎样?”和“你的意思是什么?”,并因而获得比任何现存科学都更为深入的结果时,这样的问题就是哲学性的。例如,你问“什么时间了?”,这就导致“什么是时间?”的问题。心理学研究感觉到的时间,即绵延感觉,物理学则根据空间来定义时间。但是还有心理时间和物理时间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它们不属于这两门学科,而且根本不属于科学领域。简言之,哲学问题的领域,就是坚持不断的提问所引致的领域。让我把本讲中的某一结论予先说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意义的发问王树人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意义,决非明确,而有待发问。这里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或者说,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意义取决于什么?我认为,传统哲学,只有不经现代人研究,那才是地道的传统哲学;但也只能是一种死的哲学,与现代无关。相反,如果经过现代人研究,那么,传统哲学就会被改变,就不可能是地道的传统哲学,但却可能是一种具有活力的和具有现代意义的哲学。这一点,对于“六经注我”者,自不待言。就是对于标榜回到“本文”的“我注六经”者,也不能例外。只要看看当今问世的一些古代经典今注今译本,就对此不难明了。因此,中国传统哲学现代意义的问题,实质上就归结为有无现代人研究以及现代人如何研究的问题。其次,强调只有现代人对之研究,传统哲学才具有现代意义。这里也发生问题,即所谓现代意义是传统哲学本身所具有,还是现代人的引申?或者是一者兼而有之?我认为,这也是很难说得清楚的。最近在香港《二十一世纪》杂志上看到何炳棣先生对于杜维明先生的批评,以及连带对于整个新儒家的批评。何先生的文章抓住的要点是对《论语》中的“克己”如何理解的问题。何先生认为“克己”就是限制自己。在他看来,杜维明先生把“克己”  相似文献   

10.
1.关于哲学的“性质、方法和概念”,在最近一百五十年的哲学史上有过许多争论。元哲学讨论占去了哲学思考和反哲学思考的一大部分时间。这有时就被解释为“哲学的终结”(海德格尔语)或一种“神经病”(赖尔语)。除了这些评价之外,这些讨论对于阐明作为活动的哲学的性质,是富有成果的和必要的。这种元哲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说明什么是哲学问题这样一个问题。哲学家们的众所周知的不一致,也扩及到这个问题上来。但不管他们采取什么理论立  相似文献   

11.
1985年11月17~23日,印度的主要哲学团体“印度哲学大会”在南印度召开年会,庆祝它诞生60周年。印度本土和以外的各国哲学工作者300余人应邀参加会议。这篇文章是大会主席I. C. 沙尔玛教授代表大会主席团作的主旨性的学术报告,它反映印度哲学大会关于印度哲学和当前世界形势的一些基本看法。作者在这篇报告里提出一个值得重视的哲学观点——客观的主观性。意谓,按照奥义书哲学,“我”这个最高哲学范畴本质上是主观的,但在“我”之内,主观和客观是分不开的,是统一的;主体就象客体一样是可以被感知的、被经验的——主体和客体都是客观的存在。这是一种对奥义书唯心论的新解释,是和客观物质不依赖于主观意识而存在的观点相反的。然而,据说现代量子力学在一种称为EPR效应的实验中发现微观世界里的物质和意识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可分离的关系(参看《国内哲学动态》1985年1期37页);客观的物质和主观的意识二者并不是绝对的绝缘,前者不是完全独立于后者而存在。说来奇怪,现代物理学家竟在微观领域里、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和三千年前奥义书哲学家的“幽灵”邂逅。所不同的,古代奥义书哲学家从苦思冥想的瑜伽中猜测主观和客观在“我”中的同一性,现代物理学家从科学研究的实验中发现物质和意识的不可分离性。客观物质和主观意识的关系既是古代哲学的根本问题,也是现代哲学的根本问题。现代科学为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开辟着新的途径——为认识物质和意识在微观世界里的本来面目在科学上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2.
逻辑哲学研究述评(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路 《哲学动态》2003,(4):25-30
在英文中 ,与逻辑哲学相关的表达一般有三个 :哲学逻辑 (philosophicallogic)、逻辑哲学 (philosophyoflogic)和逻辑的哲学 (logicalphilosophy)。从文献来看 ,使用较多的是前两个。关于这两个表达 ,人们的看法是不一样的。而且 ,即使是关于其中的某一个表达 ,看法也不一样。这些看法不仅表现出人们对逻辑哲学的不同理解 ,而且也反映出在以逻辑哲学为名的东西上存在的问题。一般认为 ,罗素最早使用了“哲学逻辑”这个概念。但是 ,这个词以及与它相近的词“逻辑哲学”的频繁出现却是在进入 2 0世纪 6 0年代以后。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 ,不仅…  相似文献   

13.
用“十年磨一剑”这句诗来形容我在都市里打工的经历,是再恰当不过了。10年的风风雨雨中,我像辛勤的农民一样,在陌生的城市里种着自己的“责任田”,以打工仔的身份为这个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奉献着绵薄之力。一朝一夕皆甘苦,十载历程不寻常。打工,改变了我的生活,也丰富了我的人生。  相似文献   

14.
张咏  渊声 《天风》2014,(7):64-64
问:我从小性格就比较孤僻,即使在教会里,我的朋友也很少。十多人一起吃饭,我可以一言不发。我深知自己不够合群,也试图改变,但总觉得那样好像戴着面具做人,非常累!可是若不改变我的性格,恐怕没人会喜欢我。我当怎么办?  相似文献   

15.
序言马赫是一位在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的科学家。作为物理学家,他在音响学和光学领域的研究是具有开创性的,“马赫数”象征着他的功绩。但是他不是一个仅仅以实验研究和数理分析为满足的人,他还展开了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相融合的科学论。马赫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自然科学家,而不是哲学家。他说:“不存在马赫哲学,至多不过存在自然科学方法论和认识心理学。这两者和所有科学理论一样,它们是哲学的、不完全的尝试。对于在这之外渗进外在的附加物而编造出来的哲学,我概不负责”(马赫《认识和谬误》序文原注2)。在《力学史》的序言中他则说:“在我的著作里,大家可以  相似文献   

16.
<正>从上海疫情伊始,我们就进行表达性艺术治疗活动。第一次活动时恰逢我排队做核酸。我边排着漫漫长队边想着主题“春天里的自己”。但望不到头的长队总让人心烦意乱,我也无处去画出我的想法。就这样因为疫情错过了第一次活动。但这好像为之后的活动拉开了序幕,春天里的自己和疫情下的自己逐渐融为一体,现在想起那时的情景还不禁有些怅然。  相似文献   

17.
郭文文 《天风》2006,(7):13
作为神的儿女,你我怎能确定自己是否真的是合乎主用的器皿呢? 有一位老婆婆在自家的园子里种了块玉米地,很快到了成熟的季节,其中有一个玉米穗的颗粒十分的饱满,它心里就想:我是最好的,主人肯定先收我。可是第一天,老婆婆并没有收它,而是把别的玉米收回家去了。于是,它就安慰自己说:“等到明天,主人肯定第一个把我收回家。”这样,到了第二天,这棵玉米满心期待着主人来收它,但让它很失望的是,主人好像没看到它一样,依然收了别的玉米,还是没有收它。  相似文献   

18.
来访者基本资料:小A,女,16岁,某省普通高中二年级学生。咨询方式:通过网络进行电子邮件咨询。咨询过程:小A的第一封来信:老师,您好!首先要感谢您的理解。开学了,我的心却一直静不下来。上课的时候,眼睛盯着黑板心里却不知道在想什么。心里面告诉自己要好好学,已经高二了,可总觉得自己办不到。但记忆力还是和以前一样,还不错。现在只要看见和自己合不来的同学,心里就觉得特别的不舒服,有的时候甚至有拿把刀子去砍她的冲动。然后自己就强忍着。每当我站到高处的时候,老想着自己会掉下去,然后眼前就浮现出我掉下去了会是什么样子。如果平时里…  相似文献   

19.
有一位昆虫学家和他的商人朋友一起在公园里散步、聊天。忽然,他停住了脚步。好像听到了什么。“怎么啦?”他的商人朋友问他。昆虫学家惊喜地叫了起来:“听到了吗?一只蟋蟀在鸣叫,而且绝对是一只上品的大蟋蟀。”商人朋友很费劲地侧着耳朵听了好久,无可奈何地回答:“我什么也没听到!”“你等着。”  相似文献   

20.
1.许多哲学家,包括后期的维特根斯坦都关心过“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在这篇文章里我想谈一谈哲学研究的活动。尽管我要说的并不是些什么新的或揭露奥秘的东西,但可能仍然值得一说。因为哲学家,特别是当他们专门从事哲学问题的研究时,往往忽略他们专业中一些有趣的,有人性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