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少有机体是按规律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越是自觉地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按规律办事,就愈能取得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系统中,社会主义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其中一个基本规律。主体自觉  相似文献   

2.
叶海涛  沈利华 《学海》2022,(4):80-85
国土空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制度。主体功能区规划本质上是一种事关战略发展全局的空间生产,具有鲜明的社会政治属性。基于国土空间的公共物品属性,政府是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权力主体,其权力运行应充分保障公民个人空间权利。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空间需求为导向,实现人口、资源、产业、环境等在国土空间格局中的合理均衡分布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有效规避了权力与资本的共谋,有力保障了居民空间权利,彰显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的空间生产正义、空间分配正义与空间消费正义。  相似文献   

3.
李振 《周易研究》2023,(1):89-93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保持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基础性工程,而文化产业体系则是文化传承的资源支撑。以往的文化传承和产业体系建构实践中,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容易导致政绩冲动、形式主义和效率低下,从而引发财政难以为继。以市场为主导的模式则可能在逐利的驱使下影响到传承内容的丰富性和传播形式的多样化。未来应采取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主体共同参与的方式,合作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共建适应时代的文化产业体系。适宜的合作机制可以破解过度依赖政府或市场所导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学海》2016,(1):201-205
文章分析了当代中国法治文化的历史沿革,认为法治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崇尚法律的法治观念、制定彰显正义的法律制度、落实法律主治的治国方式。在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性、人民群众的主体性、文化发展的传承性、文化发展的开放性等四项原则;必须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相结合、与市场经济建设相结合、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学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所谓以人为本 ,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学内涵 ,一是强调以人为本 ,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需要 ,同时更要把人民群众作为发展的本源、主体与核心 ,使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发展、参与发展 ;二是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处理好生态环境中的利益问题 ,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是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应当协调一致 ,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6.
器官捐献使公民有机会获得健康福祉,是社会福利的一种体现。我国器官捐献事业在发展中遇到捐献率低的瓶颈。福利多元视角强调福利供给的多主体性,从理念和制度上强调和发挥政府、市场(补偿)、社会、家庭不同主体的协同作用。建议建立多元福利主体共同参与的体制,政府主导完善健全法律法规,市场发挥补偿机制的激励作用,社会、非营利组织的协同、平衡利益,器官分配家庭优先等,提供资源,互补配合,共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从而切实推动捐献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文化旅游市场迅速发展,充分发挥旅游的文化效应,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优秀的旅游文化产品,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8.
创新和优化基层宗教事务管理模式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三个化,即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重心基层化和政、社合作常态化。创新和优化基层宗教事务管理模式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三个化,即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重心基层化和政、社合作常态化。管理主体多元化就是要改变政府宗教工作部门对宗教事务大包大揽的现状,把一部分职能分解给其他政府职能部门,一部分职能转移给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9.
任守朝 《美与时代》2014,(11):16-16
广场文化是以群众文化为基础,以专业文化为引导,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的社会历史现象。通过论述广场文化的兴起及现阶段的状况,对广场文化应具有的价值进行探讨,倡导应当把广场文化建设作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是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党、政府和学术机构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人民群众中也涌动着自发纪念的热流。这充分说明:历史是人民写的,“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但是,随着魔化毛泽东的行径  相似文献   

11.
杨虹 《美与时代》2014,(4):125-125
近年来,在科技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直接推动下,世界各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大都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加以全力推动。创意产业也成为世界产业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最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地方政府的热捧。目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成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有力的推手。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主体观实际上是指人民群众自觉创造自己历史的主动性,它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高度一致,其立论根基就是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群众主体观不仅体现在肯定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主体,而且体现在肯定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6,(5)
正依法治国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社会事务及从事经济文化事业等,以保证国家各项工作规范进行。宗教事务作为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其予以正确认识、依法管理,是深入贯彻实施依法治国重要理念,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重要实践,对于保证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贵州素有千岛民族之称,隔山不同族,隔水不同,三里不同风,四里不同俗,这是贵州这个多民族省份的真实写照。据统计,贵州少数民族种类在17个之间,由于他的多民族和独特的山水和地形地貌,形成了贵州独特的多民族化,“多化”正契合了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化产业”这一朝阳行业,何谓化产业?化产业一般是指从事化产品生产和提供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联合国教科组织曾对化产业作过十分简洁的定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当前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时期,对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6.
政府环境伦理责任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向玉乔 《伦理学研究》2003,(1):47-51,74
作为一种特殊经济主体,政府承担着必不可少的环境伦理责任。政府的环境伦理责任是指政府在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应该为环境保护事业承担的道德责任,它主要是通过政府制定和推行环境政策、法规、规划、标准的情况得到体现的。为了有效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我们应该实行“政府为主,市场为辅”的环保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万亮 《中国道教》2008,(2):11-11
3月10日以来,甘肃省广大道教界人士及信教群众通过电视、广播和报纸了解了在西藏拉萨市发生了少数僧人和暴徒进行打砸抢烧的破坏活动,暴力冲击公安派出所、政府机关,抢劫银行、商铺、加油站、市场等,使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遭  相似文献   

18.
《贵州民族宗教》2005,(5):F0003-F0003
10月18日 ,龙里县城彩旗飘飞,锣鼓掀天,歌声阵阵,中国少数民族成药产业发展研讨会、中国少数民族成药产品展示会、第二届中国贵州龙里苗医药化博览会在这里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9.
广大农民群众能否拥有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话语权直接影响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进程和结果."以农民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是执政党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针,与之相适应的农村话语权体系应是政府话语与农民群众民主话语衡平型话语体系,但长期以来广大农民群众几乎没有话语权,处于一种集体"失语"状态,另一方面,基层政府对农村建设和发展拥有强势话语,或曰"话语霸权",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20.
"以德治国"谁为主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以德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还论述了人民主体与党的领导的关系,以及要实现"以德治国"就必须加强以人民为主体的权力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