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9年8月22日至29日在汉诺威召开了第六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会议。参加大会的有来自30几个国家的600多名学者。以Б.М.凯德洛夫院士为首的苏联代表团参加了大会。第六次国际会议的学术计划是集中讨论“数学在现代科学中的作用”问题。这个计划是以E洛西教授(波兰)为首的国际计划委员会制订的。大会的  相似文献   

2.
第五居国际社会学会议于1962年9月初在华盛顿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57个国家的一千多名代表。美国派出了由550人组成代表团,苏联派出了以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哲学研究所所长Ф·В·康斯坦丁诺夫为首的代表团,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均派有代表团参加。会上讨论了三个主要问题:一、社会学、政治活动家和社会团体;二、发展的社会学;三、社会学理论的实质和问题。苏联《哲学问题》1962年第11期上发表了关于此次会议的详细报导,并以头条位置发表了康斯坦丁诺夫在会上所作的题为“社会学与政治”的报告。现将这个报告全文译出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1957年7月17日至20日,在华沙召开了国际哲学讨论会,这次会议是由国际哲学研究所组织的。参加讨论会的有来自欧洲、亚洲和美洲20个国家的各个学派的哲学家,其中还有来自9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哲学家。中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哲学家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国际性的哲学会议,同时会议也邀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苏联代表团由别林斯湼夫教授(代表团团长),查金教授,施什金教授和扎伊切夫研究员组成。  相似文献   

4.
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代表团一行五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六名代表及哲学界同行,于1990年11月16日至1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行“社会规律与人的活动”学术讨论会。会上,苏方发言的学者有:团长、苏联科学院哲学  相似文献   

5.
凯德洛夫是当前苏联哲学界相当活跃的一个哲学家。据苏联《哲学百科全书》在介绍他时所加的正式头衔是:“苏联哲学家、化学家和科学史学家”。他在1960年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66年被选为院士。凯德洛夫生于1903年,是苏联共产党著名政治活动家M.C.凯德洛夫(1901年入党)的儿子。凯德洛夫小时候曾随其父侨居在伯尔尼。列宁从1913年夏起曾多次到他家做客。凯德洛夫本人于1918  相似文献   

6.
刘明艳 《现代哲学》2007,(5):139-140
2007年6月5日俄罗斯科学院哲学代表团一行五人对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访问。五位哲学家向中山大学马哲所师生做了精彩的学术演讲,并和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列克托尔斯基院士在“关于苏联与俄罗斯哲学概览”的专题报告中,围绕“当代俄罗斯对苏联哲学的评价”,“苏联哲学取得巨大成功的繁荣时期哲学的创新点、主要成就及其代表人物”,以及“当前俄罗斯哲学研究的热点和新的生长点”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在当前的俄罗斯,哲学研究正处于新的兴奋点上,几个大的哲学杂志争论激烈,主要的学术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7.
去年九月在墨西哥召开了第十三届国际哲学大会,会上主要討論了“人的問題”和“我們时代的批判問題”。苏联派出了以費多謝耶夫为首的代表团去出席会議;回国后,費多謝耶夫、米丁和康斯坦丁諾夫分別在苏联报刊上发表文章,介紹会議情况,吹嘘苏联代表团的“成就”。这里譯出的是其中报道最为詳细的一篇。米丁在这篇文章中首先就“人的問題”評述了法国基督敎存在主义者G.馬賽尔、西德托馬斯主义者F.林捷連、西班牙哲学家A.M.阿隆索、意大利唯灵論者M.沙克等人在大会上的发言,同时也闡述了他們自己的观点,宣揚所謂“对于社会生活的理解的深刻的人道主义”。其次,作者就“时代批判”問題評述了墨西哥哲学家协会主席、托馬斯主义者F.拉罗依奧、美国哲学家H.施奈德尔、反共主义专家G.維特尔等人在大会上的发言,同时也鼓吹他們自己关于和平共处、和平竞賽的修正主义論点。此外,还报道了在“哲学的人本学”、“哲学史”、“法律哲学和政治”、“美学与艺术哲学”、“文化哲学”、“自然科学和精密科学的哲学”等分組会議上討論的情况。米丁在本文中大肆吹嘘苏联代表团在大会上取得了“胜利”,而資产阶级哲学家則說他們在大会上采取“独断”态度,“胡言謾罵”,“力图排斥‘異己思想’”,“拒絕討論由苏联目前的发展所引起的主要的道德問題”。为了反映資产阶级对他們的評論,特将美国資产阶級哲学家G.L.克萊恩的《第十三届国际哲学大会上的苏联哲学家》一文譯載于后。  相似文献   

8.
苏联科学院访华代表团团长、苏联科学院副院长费多谢耶夫院士,于1987年5月12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了题为“改革阶段的苏联社会科学”的报告,现将其中与哲学有关的部分摘要如下。费多谢耶夫说,在十月革命后的七十年中,苏联在社会科学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出版了许多专题性的学术作品,并在此基础上,就社会科学的基本方面写成了基础性的、概括性  相似文献   

9.
保加利亚科学院院士、哲学研究所所长、哲学协会主席C.加诺维斯基在苏联《哲学问题》(1978年)杂志上发表了《马列主义哲学在保加利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一文,全面地叙述了保加利亚哲学界的情况,并提出了各门学科的具体任务。他说:保加利亚哲学思想的主要成就在于,对认识论问题和科学认识的方法论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讨了  相似文献   

10.
李沂 《心理学报》1979,12(2):93-101
(一)A.H.列昂捷夫是苏联有名的心理学家。他是莫斯科大学教授、心理学系主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国际科学心理学会的执委、主席团成员和副主席。一九六六年第十八届国际科学心理学会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他是代表大会的组织者和主席。  相似文献   

11.
英国科学哲学家、英国学士院院士、牛津大学女王学院副院长乔纳森·科恩,曾任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会长和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分会会长、秘书长多年,在他任期内,由于他的努力,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中国逻辑学会组成中国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委员会,正式参加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会长和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分会。在1989年他率领英国哲学家代表团前来我国考察访问,做出了继续与中国进行哲学学术交流、继续进行中英暑期哲学学院项目的决定。现特摘译了JonathanAdler发表在《卫报》上的一篇纪念文章,以表达我们的哀思。  相似文献   

12.
Ф.В.康斯坦丁诺夫(科学院院士,苏联哲学协会主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历史唯物主义能够把哲学和现实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现在,历史唯物主义已经积累了许多引人注目的、非常尖锐的问题。我们这些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有时却在抽象地研究问题,从而违背了  相似文献   

13.
1976年10月,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哲学家和科学家在柏林举行座谈会,讨论“实验、模型和理论”问题。会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布尔院士致开幕词,接着,听取了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M.阿美里扬诺夫斯基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通讯院士G·格尔茨所作的两个主要报告,以及苏联《哲学问题》主编弗罗洛夫等人所作的十六个补充报告。阿美里扬诺夫斯基通讯院士在其报告中  相似文献   

14.
1977年11月22日至23日保加利亚召开了第一次哲学工作者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有保加利亚各哲学研究机构的四百多名代表,苏联、东德、罗马尼亚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保加利亚科学院通讯院士尼古拉·伊里巴扎科夫在会上致开幕词,保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外交政策和国际联络部部长季米特尔·斯坦尼舍夫宣读了保共中央致大会的贺词,哲学协会主席萨瓦·甘诺夫斯基院  相似文献   

15.
受国际生命伦理学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ioethics,IAB)委托,由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分会主办的第八届世界生命伦理学大会于2006年8月6~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的6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中国卫生部科教司司长刘雁飞先生、国际生命伦理学协会会长Alexander Capron教授、中华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吴明江先生、国际女性主义生命伦理学网络协调人Susan Dodds教授在开幕式上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生命伦理学专家邱仁宗先生致开幕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院士在写给大…  相似文献   

16.
1963年秋,苏联科学院副院长П.Н.费多谢耶夫院士率领庞大的代表团,出席在墨西哥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哲学会议。1964年,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将苏联代表团在这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加以补充,增添了一些对资产阶级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在会议上的发言的批评,汇集在《人和时代》一书中出版。这本书共收入有关报告十三篇,这里译出的是费多谢耶夫的报告的头两节(这两节中略有删节),后两节“人的全面发展”、“今日的人和人类的命运”未译。在这两节中,作者首先叙述人和人道主义概念在历史上的演变情况,其次批评某些资产阶级哲学家在会上的发言,批评抽象的人道主义观念,最后论证他所主张的现实的人道主义。在文章中,他诽谤说,《共产党宣言》是现实人道主义的头一个宣言,而苏联第一部宪法中的《劳动人民和被剥削人民权利宣言》则是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在法律上的头一次表现。他贬低甚至否认革命斗争的作用,宣称人道主义的社会关系不可能建立在暴力之上,在共产主义的理想中暴力是没有地位的,那种认为暴力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论是不科学的、反人道主义的。他还特别强调个人概念。他说:在社会主义社会,每个社会成员都成为有个性的人,共产主义把个人从社会机体中抽出来,大大提高个人的意义和尊严,共产主义是人类和个人的最高繁荣。  相似文献   

17.
Т.И.奥伊泽尔曼院士,苏联著名哲学家,苏联哲学协会副主席。1914年5月14日生,1938年毕业于莫斯科历史、哲学、文学学院的哲学系。毕业后考取该系研究班攻读学位课程,1941年研究生毕业,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获哲学副博士学位。1941—1946年,在苏联红军中服役,参加伟大的卫国战争。  相似文献   

18.
1990年秋,在敖德萨召开了全苏科学大会——以“知识综合的新阶段”为题的纪念凯德洛夫院士第4次报告会。会议的组织者是苏联科学院自然科学和技术史研究所、国立敖德萨大学自然科学系哲学教研室和苏联哲学协会敖德萨分会。与会者参观了“凯德洛夫院士生平活动”摄影展和凯德洛夫学术著作书展。来自莫斯科、列宁格勒、敖德萨、基辅、明斯克、雅罗斯拉夫、阿拉木图等城市的学者参加了大会。 A.A.佩琴金在开幕词中说:“时间过得真快,昨天发生的事到今天已成为历史,甚至80年代头5年的苏联哲学已成为历史。因此我们应该思考一下这部哲学方法论方面切合实际的原理。历史科学一向关注重要人物,凯德洛夫就是苏联哲学界的重  相似文献   

19.
1977年5月,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主席团、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哲学(方法论)研究班学术委员会和该院历史、文学、哲学研究所,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举行了会议,讨论“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作用的相互关系和形式——科学探索的战略”问题。西伯利亚分院主席团付主席Д.К.别里雅耶夫院士主持开幕。他谈到探索如何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最好地结合起来和为这二者提供  相似文献   

20.
第三次全国苏联哲学讨论会于4月29日至5月4日在湖南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苏联哲学的改革与人的问题”,与会者60多人(包括四位来自西德和美国的学者)。现记会议讨论要点于后: (一) 改革中的苏联哲学的特点与会者一致认为:苏联哲学已经和正在发生的变化的特点是:(1) 对苏联哲学以往历程的深刻反思和对已有哲学观念的重估;(2) 哲学向人学主题和历史性转向和跟进;(3) 哲学变得更加公开、更加开放、更富于参与精神。但与会的外国学者却对这种变化大多持谨慎和保留态度。 (二) 哲学向人学主题的转向和跟进与会者认为,哲学向人学主题的真正转向和跟进始于80年代,特别是1985年以来,倡导建立人学和对人进行综合研究的呼声日益高涨。19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