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稍稍接触过佛教的人都知道,唐代的大禅师们——诸如马祖道一、百丈怀海——很喜欢用“牧牛”比喻“治心”,即将牧童比作人,将“牛”比作“心”,或是将牧童比作“心”,而将牛比作“性”,以十牛比作修心的十个阶段。《景德传灯录》记马祖问石巩:汝在此何务?答曰:牧牛!同书记长庆懒安称自己在沩山三十多年不学沩山禅,但牧一头水牯牛。这些牧牛公案后来逐渐形成图卷,并由许多禅师依据图卷作成偈颂,从而成为图文并茂的禅门心法著作。  相似文献   

2.
姜勇 《思维与智慧》2003,(10):19-19
1.“森为”家电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很有竞争力,它在许多城市都设立了规模很大的代销处。但无论如何却打不进A市的市场,公司负责销售的副总为此异常苦恼。一次偶然的机会,该副总在回乡下探亲时,看到夜色渐浓,一位放羊的牧童正把一大群绵羊往回家的路上赶。让这位副总惊奇的是,牧童只赶着  相似文献   

3.
圣诞漫语     
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圣诞夜来临了。当年,天堂的歌者们,用乐声庆贺救世主的降生,并报知原野中的牧童,到马棚去朝拜圣婴。今天,天主的儿女们,效法当年牧童的表样,潮水般地涌进圣堂,来到恭敬小耶稣的地方。天主圣殿,灿烂辉煌,祭台上绚丽的花朵,散发着芳香。虔诚的教友们,跪在马槽旁,望着可爱的小耶稣,仔细端详,思绪被带到那遥远的异乡……  相似文献   

4.
裴连山 《天风》2013,(3):8-10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这个时节恰逢冬去春来、乍暖还寒之际,万物开始复苏更新,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A 话说三国时期刘备为国计,三顾茅庐。但他第一次拜访诸葛亮时,不知路该怎样走。 来到诸葛亮居住的一座山下,看见这里有两条路,该走哪条路呢?刘备正在思索时,发现前面有个牧童躲藏在一个大石头后面。当牧童伸出头来看他们时,刘备忽然知道该走哪条路了。原来那个牧童是诸葛亮有意设置的,他想考验刘备能力如何。 动动脑筋:刘备看这一现  相似文献   

6.
“我给你们报告一个为全民族的大喜讯:今天在达味城中,为你们诞生了一位救世者,他是主——默西亚。”(路2:10-11)自从这大喜讯,在黑暗的郊区——这正好象征罪恶的世界——公布了以后,牧童和贤士,以及历代信仰耶稣的人,都把他们的目光转向这个原默默无闻的...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懂医道。他为县官治好了上吐下泻,县官很感激请人写了块“妙手时医”的匾送去,可那人把“时”字误写成了“诗”宇.扁一挂出,一个老秀才执意刁难简松旺,先是让他医杜牧名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冰.蒲松龄说,这首诗得吃补药,加字改为:“十年久旱逢甘南,千里他乡还故知,和尚洞房花烛夜,老曹金榜题名时”。老秀才无奈,又用《清明》刁难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蒲松位略加推田说道:“这诗得吃泻药,改为:清明雨纷纷,行人被…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命题,即“非此即彼”,一直被人们误解为不相容选言命题,人们一直认为“此”与“彼”:是不相容的,而且有人进一步说,“非此即彼”是形式逻辑研究的范踌,而“亦此亦彼”是辩证逻辑的范畴,并认为两个命题是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 要弄清这些问题,首先要理解,“非此即彼”的涵义。这里的联结词“非……即……”的涵义为“不是……就是……”,这是无可置疑的。我们也曾多次撰文论述,“此”、“彼”等指示代词是中国古典逻辑中的变项,现在,在逻辑中使用它们正是中国古典逻辑的延续。  相似文献   

9.
“……这八个字,是毛泽东同志总結了农民群众增产施肥的經驗而提出的“八字宪法”。1958年的实踐証明,那里认真貫彻执行了这个“宪法”,那里的农业生产的增长幅度就比較大;那里貫彻执行这个“宪法”比較差,那里的增产幅度就比較小……这是1958年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医药公司领导人所以有这种态度,县商业局、县财办等上级主管部门也应负一定的责任。1983年1月5日《人民日报》“读者来信”拦《调查附记》表示因果关系,最典型的虚词是“因为……所以……”,但在实际运用时,却有种种变化。有时候,为了着重指出原因,可以先说出结果,后说出原因,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型。上面引的这句  相似文献   

11.
一般逻辑教材在谈到假言命题时,总是以“如果……就……”“只有……才……”为其典型的语言形式,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却不能令人满足,且容易使初学者误解,以为假言命题的语言形式就是这样的贫乏。其实,在自然语言里,假言命题的联结词(特别是表示充分条件的)和表述样式是非常丰富的。这篇小文将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来展示汉语中丰富的假言联结词。先看充分条件的假言联结词(下例字下有横线者,与“如  相似文献   

12.
信仰词汇     
单信 《天风》1994,(12):45-45
基督徒 “他是基督徒,是不会撒谎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基督徒”这名字在今天差不多已经成为一种“诚实”、“爱心”、“宽容”等美德的代名词了。这自然与基督徒自身在生活上美好言行是分不开的。但是,大概有很多人(包括一些基督徒)可能并不知道,“基督徒”  相似文献   

13.
计文 《天风》1999,(10)
“灵……悟性……”(林前14:15) 什么是“灵”?灵一般指心灵式灵性。 什么叫“悟性”?指人对事物的分析、理解和判断的能力。 保罗对哥林多教会强调,在信仰生活上,“要用灵……也要用悟性……”(林前14:15)这实际上应该成为每个基督徒属灵追求的一个原则。 有人曾片面强调过,信仰上人要“不用头脑,单用灵”,理由是“头脑就是魂的东西”。那等于说要人否定悟性思考,否定人运用心思,甚至背弃常识。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热心有余”,但“智慧欠缺”。往往失之偏颇,失之癫狂。  相似文献   

14.
“月儿明/月儿亮/月儿照在酒瓶上……”这是某家电视荧屏上吟诵的一首“诗”。我在“欣赏”了荧屏上的这则“酒广告”之后,始而觉得滑稽,颇有啼笑皆非之感,继而则又心头袭来一阵阵的悲  相似文献   

15.
我的母亲     
黄勇明 《天风》1996,(11):32-32
“不论走到天涯海角,忘不了你呀妈妈……忘不了你的抚爱,忘不了你深情的眼睛闪耀着希望的泪花……”这就是感人肺腑的《忘不了你呀妈妈》  相似文献   

16.
《逻辑与语言学习》一九八七年第二期上发表的《关于“除非”与“除了”》一文(以下简称《关》文)提出:“除非”与“除了”是两个意思相近的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认为“除非……才……”与“除非……不……”两种格式表示的意思完全一样;“除了……才……”与“除了……不……”两种格式表示的意思也完全一样。这些句式中的“除非”和“除了”都可以用  相似文献   

17.
心理咨询电话里,一位女生诉起了她的苦衷:“……上学期我考了第一,这学期却不知咋个降到第七,只能得二等奖学金了……”“只能得二等奖学金”!她怎么也摆脱不了这个“不幸”。是啊,太痛苦了,第一名的好学生怎么可以降到第七名,怎么就只能拿个“二等”?!  相似文献   

18.
陈巧凤 《天风》2001,(12):41
21天的夏季布道走访终于结束。我收拾好东西,准备吃过饭后坐车回家了。“巧凤,今天下午派你到长城镇去代两天课……”“我……我不行……我不去,老师都回家,为啥偏叫学生去?又不是讲道,是办学习班。不行!我不去,我从下来走访就没回家一次……”“不要多说了,这是早就安排好的了,吃过饭,  相似文献   

19.
“meta”试析     
我们常看到读者把 metaphilosophy 译为“元哲学”,而且有的读者还解释“元哲学”中的“元”含有“基础”、“根源”、“开始”的意思,“元哲学”意指“基础哲学”,等等。不少读者这样理解 metaphilosophy 这门术语或学科,看来与我们把它译为“元哲学”是分不开的。有些读者对这种译法也有不同看法。对 metaphilosophy 究竟应怎样译才比较恰当呢? 关键问题是应如何译 meta 这一前缀。根据新英汉字典:met(a)-[构词成分]表示“位于……后”,“继……后”,“在中间”;表示“超越”,“总的”。根据《韦伯斯特第9版新大学字典》对meta的解释,除以上的意思以外,还有“更广泛的”和“超越的”意思,并举例如 metaphychology。还有一个解释说:meta与一个学科的名字  相似文献   

20.
一、区别三种条件假言推理在思维实际中用得很多,教学这部分知识,难点在正确区分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与充分而且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上。而要正确区分这三种不同条件的假言推理,首先要善于区分三种不同条件的假言判断。在自然语言中,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一般是用“如果……就……”“只要……就……”这样的联结词来联结前后件的;前件的存在。可以决定后件的存在,因此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例如:“把一个抗病品种推广到另一个地区,如果那个地区的病菌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