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表明语素意义会自动激活并影响整词语义加工。但是,汉语复合词识别中语素意义何时被激活以及如何参与并影响复合词语义整合的时间进程还缺乏清晰的认识。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构建了三类双字词材料:语素意义与词义相关的透明复合词(如炽热)、语素意义与词义不相关的不透明复合词(如风流)、以及作为控制条件的单语素词汇(如伶俐),对比考察双字词的首词素和尾词素语义参与复合词语义加工的时间进程。结果发现,首字加工的早期(300~400ms)和晚期(460~700ms)都表现出语素效应,即两类复合词要比单语素词诱发更负的波幅。在尾字加工的早期阶段(260~420 ms)不仅发现了语素效应,还发现了语义透明度效应,即不透明复合词比透明复合词诱发了更负的波幅。而在尾字加工的晚期(480~700 ms),出现了反转的语素效应,即两类复合词比单语素词诱发更正的波幅。结果表明了语素作为独立表征单元,在早期加工阶段就得到了自动激活;语义透明度在复合词早期加工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透明复合词语素整合加工能够顺利获取整词语义,而不透明复合词语素整合加工则会阻碍整词语义获取。  相似文献   

2.
以90名中国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启动条件下的词汇判断任务,探讨了SOA在57ms、157ms和314ms条件下汉语双字复合词语义、词类和构词法等词汇信息激活的相对时间进程。结果表明,在57ms时语义信息已经被激活,在157ms时语义和词类两种信息均被激活,在314ms时激活了语义、词类和构词法三类信息。汉语双字复合词识别中最先激活语义信息,接着激活词类信息,构词法信息激活最晚。语义和词类信息激活后,随着SOA增加,其激活强度有增强的趋势。语义信息在整个词汇信息激活中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小学儿童的汉字形旁意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英语材料的研究表明,单词结构分析可能是英语儿童书面词汇迅速扩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英文单词中,大量派生词(derivatives)和复合词(comp-ounds)能被分解为词根、前后缀或有独立意义的构成部件。这类词的词义可由其词根及其它部件推导而来。例如,一个熟悉单词“observe”的学生,通过单词结构分析,不难推测生词“observable”、  相似文献   

4.
以中西医肤色"黑色"词群为例,比较词汇量、构词方法和语义场等差异,找到中医"黑色"肤色词16个,喻体7种,相关病名8个;找到西医"黑色"肤色词5个,词汇词组21个;中医肤色词常为独立词,而西医除了3个正常肤色词外,其余均为词根构成的派生词或复合词;中医学建构了观察个体肤色时空和明度变化等多维度诊断体系和五色主病的病理模型,而西医只涉及局部单色病理现象。中西医在肤色观察内容、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与人种、民族、认知方法和语言系统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商业词汇,即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们进行交易时所用词汇,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词汇,与基本词汇有明显区别。本文仅就商业词汇的构词法、词义特色、词义的概括性及凝聚力四个方面加以简析。一、构词单一商业用词多为复合词,即多数词是由词根构成,而单纯词或附加词甚少,或说基本没有。现代汉语中,语素、词、词组、句子构成了一个具有层级关系的层级体系,而每一个层级都是由下一层层级依次组合、聚合的原则构成的。  相似文献   

6.
选例要恰当     
辅导青少年学习语文知识的参考书,最近几年出了不少,但涉及逻辑知识的却不多;钱奇、韩昌森同志的《语文知识讲解》(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用一定的篇幅,介绍了一些基本的逻辑知识,这对提高青少年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美中不足的是,在讲述演绎推理的时候,该书一连举了两个错例。 1、“复合词是由两个以上的词素构成的.这个词具有两个词素,所以这个词是复合词。”(147页)  相似文献   

7.
“反正”是由极性对立语素构成的一个词。通过隐喻成为副词,表“无论如何、不管怎样”之意。“反正”带有逻辑意味,成为条件关系的外化表现形式,以单句句法形式表达复句的语义内容,使其在单句中获得语篇功能。在自然口语中,“反正”进一步语法化为说话人进行思考的标记,体现说话人组织话语的痕迹。  相似文献   

8.
汉语词汇产生中语义、语音层次之间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庄捷  周晓林 《心理学报》2003,35(3):300-308
采用3种方法考察汉语词汇产生中语义激活(词条选择)和音位编码这两个阶段之间的关系。实验一、二分别采用图片命名法和干扰字命名法,发现目标图片(“牛”)的语义相关词(“羊”)的语音信息得到了激活,说明汉语词汇产生中存在多重语音激活,音位编码在词条选择完成之前既已开始。实验三采用语义范畴判断法,考察语音信息的激活是否会向上反馈到词条和语义层次,发现目标图片(“羊”)的同音字(“阳”)不会促进对图片的语义判断。研究表明,多重语音激活与语音激活向词条和语义层次反馈是两个独立的,可以分割的问题。虽然实验一和二的结果符合相互作用理论,实验三的结果符合模块化观点,但就总体而言,本研究更加支持词汇产生中的模块化观点  相似文献   

9.
(一) 反义词语,是意义相反的一对或一组词语。在语言词汇里,反义关系可以建立在词和词之间(如“大——小”)、词和固定语之间(如“卸责——引咎自责”)、固定语和固定语之间(如“扬汤止沸——釜底抽薪”),也可以建立在词和词语之间(如“难、困难——易、容易、易如反掌”)、词语和词语之间(如“小户、小门小户——大户、高门大户”)。过去有一种较流行的观点,认为一个词只可能和一个词构成反义关系。这种理解,我们觉得失之狭窄。反义词语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中矛盾、对立的事物现象认识并加以对举而后形成的。与某词有矛盾、对立的关系并可以对举使用的不见得只能是一个词,也可以是诸个词,甚至可能会包括一些固定语。上面我们已举出一些例子,我们不妨再看两个  相似文献   

10.
左右结构单字词(2R词)中的部件和双字词(2C词)中的字都是构词成分。有研究表明,在词汇判断任务中,部件的相对位置影响2R词的识别,字的相对位置却不影响2C词的识别。在其他任务中,2R词中部件的相对位置信息似乎也是可以忽视的。 词是语义表征的基本单位。和启动词汇判断任务相比,启动语义归类任务可能更有利于测量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间的语义联系。我们采用启动语义归类任务对大学生进行了两项实验研究,并对同一目标词使用了三种启动刺激:和目标词所指事物同属一概念范畴的样例词(语义启动)、语义启动的逆序非词和目标词的逆序非词。 结果发现,不论2R词还是2C词,三种启动刺激对被试判断目标词所指事物是否有生命性的反应有显著性影响,而且,三种启动刺激在启动效应大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这意味着,在激活有无生命概念表征的时候,指具体事物的单双字词有相似性。 结论是,在2R词和2C词识别的早期阶段,熟练读者对词及其构成成分语义信息的提取是同时进行的,构成成分的位置信息不重要。毕竟2R词和2C词结构成分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因此未来需要探究2R词和2C词成分位置信息何时得以加工。  相似文献   

11.
左右结构单字词(2R词)中的部件和双字词(2C词)中的字都是构词成分。有研究表明,在词汇判断任务中,部件的相对位置影响2R词的识别,字的相对位置却不影响2C词的识别。在其他任务中,2R词中部件的相对位置信息似乎也是可以忽视的。词是语义表征的基本单位。和启动词汇判断任务相比,启动语义归类任务可能更有利于测量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间的语义联系。我们采用启动语义归类任务对大学生进行了两项实验研究,并对同一目标词使用了三种启动刺激:和目标词所指事物同属一概念范畴的样例词(语义启动)、语义启动的逆序非词和目标词的逆序非词。结果发现,不论2R词还是2C词,三种启动刺激对被试判断目标词所指事物是否有生命性的反应有显著性影响,而且,三种启动刺激在启动效应大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这意味着,在激活有无生命概念表征的时候,指具体事物的单双字词有相似性。结论是,在2R词和2C词识别的早期阶段,熟练读者对词及其构成成分语义信息的提取是同时进行的,构成成分的位置信息不重要。毕竟2R词和2C词结构成分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因此未来需要探究2R词和2C词成分位置信息何时得以加工。  相似文献   

12.
黄福荣  周治金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0):1551-1559
词汇歧义是语言歧义的一种, 词汇歧义消解受到相对意义频率和语境的影响。半视野研究发现大脑两半球都能在词汇歧义消解过程中根据语境信息选择性地激活歧义词的恰当意义、抑制不恰当意义, 其中左半球的语义选择功能更强; 脑损伤研究发现大脑左、右半球损伤都会导致词汇歧义消解中语义选择障碍, 词汇歧义消解需要大脑两半球的联合作用; 神经成像研究进一步发现额叶与颞叶共同支持词汇歧义消解, 歧义词的恰当意义的选择是由额下回执行的, 语义整合加工是由颞叶负责的。  相似文献   

13.
没有砖瓦沙石房子是盖不起来的,没有词汇不能构成语言。作为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的单位——句子,是由词构成的.不用词来造句,就象脱离语法规律来造句那样不可思议。词汇是一种语言全部词语的总和。这就是说,词汇的组织成员除了“词”之外,还有“语”,“语”在词汇中居于少数地位,象成语惯用语等,它们使用起来,大体相当于一个词,因此,都应该列为词汇的范围。语言是依靠着它的词汇,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便没有语言,所以说词汇在语言构成上起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图词干扰范式下的语义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词干扰范式下存在着语义干扰效应(semanticinterferenceeffects,SIE)。研究发现,在图-词干扰范式下,语义干扰词对图片命名或者起干扰作用,或者起促进作用。产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语义效应的机制很复杂。主要有两种假说:⑴词汇选择竞争说:认为当干扰词和目标图画有语义关联时,干扰词和目标图画所对应的概念表征相互激活,从而造成语义干扰,词汇节点要通过竞争才能得到选择。⑵相对范畴水平说:认为决定语义效应及效应大小的关键因素是干扰词和目标词之间的范畴水平,如果干扰词和目标图画处在同一范畴的相同水平,则产生语义干扰;如果干扰词和目标图画处在同一范畴的不同水平,则产生语义促进。文章回顾了已有的研究及各种假说的争论,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一) 偏义合成词在现代汉语中,词由词素构成,确定一个词的意义往往跟构成词的词素义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分析词素义对确定词义就有相对的作用。在联合式合成词中,有些合成词的词义,基本上是其中两个词素义的总和,“光明”是明亮的意思,是“光”和“明”两个词素义的合成,其他象“朋友”、“道路”、“语言”、“人民”、“群众”、“寂寞”、  相似文献   

16.
采用阅读伴随词汇学习–测试范式,探讨形旁类别一致性如何影响词汇学习,以及该效应如何随新词表征的逐步积累而变化。通过操纵构成新词两个汉字形旁所提示的语义类别与语境所示语义类别是否一致,构造两类假词;通过15个语境将新词描述为某个语义类别下的新成员,并均分于五个学习阶段,被试为72名大学生。结果发现:学习阶段中期存在显著的形旁语义类别一致性效应,表明在汉语阅读伴随词汇学习中,读者会利用形旁语义信息促进新词的语义整合。  相似文献   

17.
1.1 传统语义学认为,词义(词汇义)是由两部分内容构成的,即由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构成。其中,理性意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确定的概念内容,是词义内容的核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而色彩意义则是词义中的附属意义,是指感情态度的那部分内容,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评价和感性认识在语言中的反映。现代语义学把词汇义分为基本语义和附加语义。基本语义就是传统语义学所讲的词的理性意义,是人们对自然界、社会、人的精神世界中的现象、情况、变化的理性认识在语言中的反映。附加语义是人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或感性认识的成果。所以,现代语义举认为理性意义这样的名称不妥,它认为有的附加语义也是理性意义。 1.2 传统语义学把词义内容划分为理  相似文献   

18.
在启动范式中,通过考察语素位置对中级汉语学习者复合词识别的影响,探讨中级汉语学习者复合词表征中是否存在语素表征。研究结果发现语素的位置影响复合词加工。当启动词和目标词中的共同语素分别位于词尾时,相对于共同语素位于词首或分别位于启动词和目标词的不同位置时,词汇判断正确率最低,而且反应时间最长。支持中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在复合词表征中形成了语素表征。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来探讨汉语口语的音段信息和超音段信息对词汇语义激活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韵母的改变在语义激活过程中没有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声调改变词作为不一致启动词时,被试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语义激活,说明了声调的改变对词汇语义激活具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进行了三个跨通道启动词汇判断实验,探讨汉语听觉词汇加工中声调信息对语义激活的制约作用。实验一和二使用具有相同音段信息、但不同声调信息的双音节合成词(如“条约”和“跳跃”)作为听觉启动词,与其中一个词有语义关系的双字词作为视觉探测词。语义启动词与其配对的声调不匹配词在第一音节的声调、第二音节的声调、或两个声调上有所不同。实验三改变语义启动词的第一或第二音节的声调,以产生声调不匹配的假词启动项;实验三还同时变化了原来的声调与产生的声调之间的相似性。实验结果表明,声调不匹配的启动项目是否产生显著的启动效应取决于词汇竞争的环境、声调输入与深层声调表征之间匹配的程度,以及不匹配的声调所在的位置。文章从语音输入中的声调信息如何激活词汇表征、声调信息如何存储在心理词典中、声调对语义激活的制约作用如何受竞争环境的影响这三个方面讨论了研究的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