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未受良好教育的人面前,类似UFO故事的墨迹很难干去。从前有个传播者叫乔治·亚当姆斯基(George Adamski,1891-1965),与一个英国作家戴斯蒙德·雷司列(Desmond Leslie)合著,出版了一本书,书名叫《飞碟登陆》(英国图书中心,1952)。按照亚当姆斯基的说法,他从事飞碟业是因为在宗教领域没有赚到钱,亚当姆斯基来到美国,兜售他的书,并到处讲他去金星、火星和土星旅行的情景。我们听过他在肯塔基路易斯威尔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他说了一些在金星表面上行走的情形。在提问过程中,我们问他的脚是否已经好了。“你这是什么意思?”他问。“因为金…  相似文献   

2.
替代性创伤     
冯淑仙 《天风》2022,(5):51-52
<正>前一段时间发生的一起灾难性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2022年3月21日,东方航空MU5735次航班在执行昆明飞往广州的任务时,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上空失联并坠毁,机上132人全部遇难。事件发生后,连续几日大家都在关注事发地的救援情况。一天,远在昆明的王牧师给我打来了电话,她急切地说道:“冯老师,抱歉打扰你休息了,  相似文献   

3.
正1829年的圣诞之夜,有一个贫寒人家的孩子,接到父亲送给他的圣诞礼物,是一本叫《伊里亚特》的书。那个小孩如获至宝,一下子就扎进了书中的故事里,他看到了几千年前的一场战争,还有一个叫"特洛伊"的地方……而这个小孩并不是把书看完就算了,他总在想,那个传说中的特洛伊城在哪里呢?那是个什么样的城堡呢?他问父亲、母亲还有老师,他们都摇头,说不知道,这只是个传说而已。  相似文献   

4.
研究一以时间距离和封面故事为变量考察对认知相关性的影响, 结果发现时间距离、封面故事及二者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坏封面故事中, 人们对1年后发生的事件要比1周、5年与50年后事件的认知相关程度都高, 即最重视; 好封面故事中, 4个时间距离间的认知相关程度差异不显著。研究二在1周、1年、5年和50年四个时间距离下, 探讨封面故事、框架和概率对风险偏好的影响, 结果表明:仅当时间距离为1周时, 不同概率在坏封面故事中风险倾向的差异显著。同时, 大概率下, 封面故事、封面故事与框架的交互作用对风险偏好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 表现出在坏封面故事中, 与负面框架相比, 正面框架下风险回避的比例更高, 符合框架效应。结合研究一、二发现框架效应正发生在认知相关程度最低时。  相似文献   

5.
心灵哲学(1950—1990)回顾与展望(四)徐向东四:意向性与因果性作为一个同一性论点,类型同一性理论由于太强而引起了众多的异议,对这个理论的比较合理的抉择便是标志同一性理论。这个理论断言在精神类型和物理类型的标志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的存在被认为符合精神性质和物理性质的不可还原的特征。因此,标志同一性理论既避免了对类型同一性理论的现象性质异议,又避免了精神状态类型的多种实现的可能性的异议。但是,这个同一性理论是否避免承诺类型同一性理论和相关的异议,取决于与之相关的关于事件本质的形而上学理论,取决于对精神事件和物理事件之间的关系的另一种理解,这种理解认为精神事件是伴随着物理事件而发生的。标志同一性理论以及对事件本质的讨论,是最近20年来心灵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另一个热点。这场争论的中心人物是戴维森和金(J·Kim)。戴维森在心一身关系上的见解称为“异常一元论”(Anomalousmonism)(或“非还原的一无论”)①。按照这一观点,尽管精神类型或精神物质既不可还原为物理的类型或性质,也无彼此相关的规律,但每个个别的(标志的)精神事件是一个物理事件,这个观点的异常性表现在精神现象的因果的异常性上。  相似文献   

6.
叙事与真实的世界:为连续性辩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叙事与它描述的事件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这是近年来有关叙事的跨学科讨论中研究争论的问题之一。在真实性一词非常宽泛的意义上,争论牵涉到了叙事性记述的真实性。传统叙事史学自称能告诉我们事实上发生过什么。  相似文献   

7.
《历史研究》一九六三年第三期发表张玉楼以“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和历史研究”为题的文章,批评刘节“怎样研究历史才能为当前政治服务”(发表于“学术研究”一九六三年第二期)一文提出的“阶级斗争的理论不能用以解释古代历史事件”的观点。作者首先指出:自从马克思学就传入中国以来,关于这个学说是否适合于中国社会和中国历史,从来就是有争论的。解放以后,这个争论仍然在不同的时间里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个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争论》编辑组编辑、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哲学争论》一书,1980年10月出版后很快脱销,应广大读者要求,已于1981年4月重印发行。该书是根据1977年至1980年初我国哲学界各学科的重大争论问题编写而成,各家观点尽量引用原文,文后并附有目录索引,便于读者参考、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们通过研读《旧约》可以看到,《创世记》中记载了两个创世故事,它们分别记在《创世记》第一章一节至二章三节和第二章四节至二十五节。据圣经学者考证,第一个创造故事属于祭司法典,因为它是旧约律法书的一部分,所以称为法典,而这一部分法典是祭司们制定并流传下来的。第二个创世故事属于耶  相似文献   

10.
张其成博士的新著《易道:中华文化主干》,于1999年由中国书店出版。笔者认为,这是一部推陈出新、富有创见的易学论著,并拟从三个方面略作评述。一、汇集各家之说,精心考辨,扬榷是非《周易》经传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也是我国学术史上争论最多的一部经典。张其成先生“执迷”于易学研究,对易学史上长期争论的问题条分缕析,精心考辨,尔后扼要地加以概括、评述。比如,关于《周易》的性质,作者分别对古往今来最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周易》是卜筮书”、“《周易》是哲学书”、“《周易》是历史书”、“《周易》是万世经…  相似文献   

11.
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的历史模式讨论述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提出的历史模式是一种还是多种?是连续性模式还是非连续性模式?这些模式是一致的还是自相矛盾的?如果说是一致的,用什么方法才能统一起来?西方学者在这些问题上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争论,并且至今仍在争论之中。 一、马克思主张什么样的历史模式? 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的历史模式的争论起始于原英国共产党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1965年翻译出版的马克思《前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一书。该书原为马克思《1857年经济学手稿》的一部分,霍布斯鲍姆将其由德文译为英文冠以新的书名发表,并写了一个导论。他认为,  相似文献   

12.
《哲学争论》是一本学术性的资料书。它介绍了我国哲学界当前争论的主要问题和每一问题的各种不同观点及其主要论据。内容丰富,既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争论问题,也有自然辩证法、中外哲学史、逻辑学、美学等其它学科中有争论的重要问题。全书共分28个专题,其中,有的是在文化大革命前就争论过,现在又重新提出来的问题;有的是冲破“四人帮”禁区后新开展讨论的问题;还有的曾是理论界的冤案,现在政治上得到平反,对其学术问题继续进行探讨的;也有的是随着自然科学和哲  相似文献   

13.
元至元十八年发生"焚道藏伪经杂书"之事,陈垣、陈国符先生等人认为当时决议焚毁的是除《道德经》外的整个"道藏"(道书),此说基本成为学界定论。本文认为,当时焚毁的只是部分涉嫌"伪造"并"诋毁佛教"的经文、印板,不过三十九种。陈先生等人之所以误读,主要是因为没有将1255—1281年间发生的五个相关事件视为一个连续的整体事件,因而忽略了文献中省略的相关背景知识。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哲学研究》上展开的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讨论中。争论双方都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摘引了不少材料,提出不同解释。为了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我准备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查对一些有关的引文,并对“同一性”一词的译释问题提出一些个人意见,供给参加讨论这个问题的同志参考。一、关于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所说的那一段话:“但是思维对  相似文献   

15.
刺激选择发生在加工的早期还是晚期是认知心理学注意理论中存在争论的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一个基于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证据而提出的选择性注意理论──注意痕迹理论,以及该理论的支柱──加工负波(PN),概括了对该理论的主要争论并作了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16.
李洁 《天风》2008,(20):33-33
他和她的故事,在她还在母腹中的时候就悄悄开始了……直到她长大成人,在国外呆了两三年以后才觉得,他和她的故事原来是一个永恒的故事、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一个只属于他和她的故事。这个故事很长,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  相似文献   

17.
正约瑟夫有件旧外套,已经很破了,于是,约瑟夫把外套改成了夹克,而串串故事也由此开始。破旧的用品,在约瑟夫的生活灵感和智慧引领下,总能够"绝处逢生",花样翻新。外套变成了夹克,夹克改成了背心,背心变成了围巾,围巾裁成了领带,领带做成了手帕,手帕又变成了一个扣子。再然后,扣子不见了,于是,约瑟夫把这个故事变成了一本充满情趣和智慧的书:书中,他穿着新夹克去市场,穿着新背心  相似文献   

18.
民间盛传的“飞碟“,自1947年6月24日美国消防器材商兼飞行员肯尼斯&;#183;阿诺德在飞行时发现“9个“像是“在水上打漂的““碟子“,到同年7月6日,美国新墨西哥州罗斯韦尔的实验气球爆炸被目击者和传闻者臆想为“外星生命“飞行器失事的证据,一开始就没有走上科学研究的轨道.半个世纪以来,“飞碟“被传媒操纵、被民间讹传、被作家和制片人当作赚钱的好题材,“飞碟“经验被巫师当作装神弄鬼的资本,更有走火人魔者因“飞碟“而产生精神障碍.“飞碟“问题自始至终不是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与现实性这样的问题,而是应该由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病理学甚至“灵魂学“来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女大学生身上。 初入大学时,父亲为她办了一张银行借记卡,并存入一学期所需要的全部费用。远行的前夜,父亲特意告诉她卡的密码,并告诫这个密码要铭记在心,万勿随处乱记,否则,密码被人知道就不安全了。  相似文献   

20.
文盲圣人     
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设有一个专门研究中国文化的汉学讲座,名叫"丁龙讲座"。这个讲座以中国人丁龙的名字命名,还有一段故事。这段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中国清朝同治年间,距今已将近150年。有个美国将军名叫卡本迪,参加过南北战争,退休后居住在纽约附近。这位将军孤身一人精神怪异,对仆人的要求近于苛刻,稍不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