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道教》日译本序任继愈世界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影响着世界广大地区的群众。中国也有三大宗教,即儒教、佛教、道教,这三大宗教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它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家庭生活。佛教、道教、儒教在隋唐...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提高 ,休闲旅游、追求精神享受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 ;伴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对外开放的扩大 ,许多海外游人纷纷到中国旅游观光。他们除了欣赏享受自然风景的优美外 ,游览人文景观、感受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也逐渐成为旅游的热点 ,而道教名胜旅游便是其中的重要部分。道教是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的传统宗教 ,迄今有一千八百年的历史 ;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我国民族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北京白云观是道教全真龙门祖庭 ,誉为“天下第一丛林” ,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慕名而至…  相似文献   

3.
道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 ,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它表现在许许多多的方面 ,若要详细地加以研讨的话 ,是可以写一本厚厚的书的。这里 ,我们仅举出几个例子来作一简要的说明。一、道教文化与民族精神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 ,这个命题的内涵 ,至少包括以下的内容 :一是道教不仅为汉民族所信奉 ,也为许多少数民族所信奉 ,这一点 ,无论在历史上或者在现实的社会生活当中 ,都可以得到证实。那种把道教说成仅仅是汉民族的宗教的说法 ,是不符合事实的。二是道教在其产生和长期发展的过程中 ,一方面广泛吸收了中华民族许许多多的思想文化作为它的渊…  相似文献   

4.
《中国道教》2009,(3):61-61
詹石窗在《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第1期撰文指出,由于生活的需要,有关城隍神信仰的经典应运而生。《太上老君说城隍感应消灾集福妙经》就是一部颇具代表性的关于城隍神信仰的经典。通过《城隍经》的种种描述可知,城隍神在道教中乃是“劝善消灾集福”的思想象征,这种思想象征既是道教劝善文化传统的自然延续,也是社会道德需求的具体表现。由于城隍神信仰深植人心,道教通过特有的艺术表征方式,塑造了“赏善罚恶”的城隍神形象,从而在民间社会产生了独特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5.
传统社会的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巨大 的转折。这一转折对各种宗教都是严峻的考验,传统宗教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来调整和改善自身,否则很难在现代社会特别是急速转型的时代中发展和立足。2002年11月5日至7日,“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在中国最现代化的大都市上海举行,传统道教的现代转型,成为与会的道教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话题。道教作为我国本土产生的源远流长的古老宗教,其教义思想有很多合理、积极的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道教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于维系民族精神,稳定民众生活…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文化作为一种认识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着穆斯林群众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和思想观念,渗透于穆斯林群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大多数民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特别是在全民信教的民族中,宗教几乎无处不在,甚至影响到他们的日常服饰上。本文以西北回族穆斯林服饰文化为例来解读中国穆斯林服饰中的宗教文化。一、宗教文化对服饰文化的影响伊斯兰教文化是中国穆斯林服饰文化形成的重要参照系,是穆斯林服饰文化形成的深层精神内涵。它对整个服饰文化具有…  相似文献   

7.
正道教历史表明,古老的道教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甚至在世界文明史上也留下了光辉的业绩。道教文化根植于中国民众生活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天文、地理、化学、医学、药物学、养生学、气功学以及民族习俗、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道教奉太上老君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以“道”为最高信仰,以修道成仙为核心的我国传统宗教。一般理解,以修道成他为核心的道教与现实生活没有多大联系,但是纵观道救起源与道教发展衍变历史,中华道教文化传播与中华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紧密相关。大律师傅宗天方丈在时常说:“道教文化与中华民族远古时期文化同根同源,道家文化起源于‘无极太极’,道教起源于‘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家文化与道教教理教义,都是从无和有总根源开始衍绎发展”,形成为我国独具的宗教思想,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的每一个民族 ,都有本民族共同的生活经验 ,都有本民族共同的生活经验的记忆。这种共同生活经验的长期积累 ,往往凝结为该民族特有的宗教文化。宗教作为各民族最初的文明形态 ,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和伦理规范的形成产生过巨大影响。事实上 ,宗教曾是早期人类历史上最普遍的一种生活方式 ,后来仍然影响着广大民众 ,而且与社会生活保持着广泛的联系。道教作为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 ,由本民族的原始宗教和夏、商、周三代礼乐文明等直接发展而来 ,因此 ,道教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共同的生活经验和记忆 ,而且将这些共同的生…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11月9-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与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编辑部、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青城山道教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室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宗教学高峰论坛"在四川大学成功举行。本届论坛以"宗教研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主题,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学理论研究,中国宗教与优秀文化传承研究,道教的宗派历史、文化传承与教义思想新探,佛教的中国化、现代化及经典研究,儒道释耶四教会通与传统文化关系考论,少数民族宗教文献、民间信仰与文化传承研究,区域道教的历史、仪式与传播研究等七个议题进行阐发。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和专家发言提纲33篇,来自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1.
道教是在我国社会生活的土壤上产生和发展的宗教 ,含藏着厚实的我国传统文化各方面的因素。有的学者赞誉它融摄性很强 ,有的则贬斥它杂而多端 ,有的说它是历史社会生活折射的映象 ,有的说它是有宗教特征的社会文化形式。总之 ,它有系统而博广的义理和独立而丰富多彩的道教文化。它是华夏领域天籁、地籁、人籁自然谱成的合奏曲 ,虽是空虚来声、百音齐鸣 ,而其基调则是和谐的和活泼的 ,抒发着关爱生命、热爱生活、追求长生久视的热烈情怀。其旋律充满对人生的兴味、对社会的兴味、对生活的兴味。它的一切根本性义理 ,可以说聚焦于人类及一切生…  相似文献   

12.
正在我国多元的宗教文化格局中,道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本土宗教。只有深入研究道教,才能深刻理解中国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相较于日本和西方学界,中国的道教学术研究起步较晚。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是中国大陆较早对道教进行研究的专业学术机构。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代学人三十多年的接续努力与不断探索,当前中国的道教研究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深度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与北京东岳庙管理委员会、青城山道  相似文献   

13.
生活习俗是人类在社会自然界生存生活的习惯及所固有的特点、特征。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信仰构成了社会人类不同的生活习俗,而不同的习俗,则会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本地区、本民族以及具有共同信仰基础的人们所特有的文化内涵。本文试就遭人的某些生活习俗来探究其中包容的道教文化内涵。一道教,是中国汉民族自己的宗教,像世界其它各种宗教一样,道教在其产生、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受社会政治、经典信仰及某些重要人物的影响,逐步分化为多种派别。但是,道教经过漫长历史的选择,最终只剩下两大派别。一是由元代时期的张道陵…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和平、社会的和谐,需要我们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我们要从道教经典中吸取智慧,从道教文化中寻求共识,以更好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深厚、历史悠久的民族。作为中国本土宗教的道教,自东汉时正式创教,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道教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尊太上老君为  相似文献   

15.
宗教是人类历史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至今仍统治着世界广大地区。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产生于1800多年前,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对我国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哲学思想、风俗习惯、科学技术、医药卫生乃至政治经济等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同时还传播到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其典籍更是远播欧美。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根抵全在道教”。要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哲学思想、科学文化思想的发展及其演变规律,全面总结和继承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道教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是  相似文献   

16.
宗教与所处社会相适应,是世界各宗教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我国宗教健康传承的必然要求。无论本土宗教还是外来宗教,都要不断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充实时代内涵。中国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既有本土宗教道教,也有中国化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这些中国的宗教在传承和传播过程中,在保持基本教义义理的条件下,始终与我国社会相适应,适应我国的社会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从其经典文献中精炼、筛选出本宗教思想的精神与内核,与中华文化相融合,形成适应我国国情的宗教观念和思想、宗教感情或体验、宗教行为或活动、宗教组织和制度,坚持符合我国社会生活的传播方式、修持方式、礼仪规范和宗教艺术等,并深入到信教群众的生活之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宗教。  相似文献   

17.
传统道教伴随着现代化步伐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在新的世纪里 ,世界各大传统宗教都因应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程度不等地表现出世俗化倾向 ,从而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继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由此也引发了神圣与世俗之关系的讨论 ,宗教的神圣性与世俗化究竟是此消彼长还是相得益彰 ,再次成为宗教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诚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那样 ,宗教的神圣性与世俗化的关系 ,是各大宗教都不可回避的老问题 ,只是由于各大宗教在信仰、教理教义以及所处环境方面存在着差异 ,所以对问题做出了不同的回应。就道教来说 ,所谓世俗与神圣乃是入…  相似文献   

18.
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道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作者在长期研究中国道教史的基础上,就中国道教史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中国道教发展史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的,研究中国道教史的科学方法等问题提出新的思考.认为开展中国道教史的研究,对于全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本土宗教——道教,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过程之中,积淀形成了数量众多的珍贵道教文化遗产。其中较为世人所重的主要是道教的经典文献,而对传承久远的古代道教文物的价值和意义长期以来重视不够。实际上,分藏于各地的道教石刻文物,既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无疑将要冲击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道教界也不会例外。因此 ,入世后的中国道教将要面临许多的思考。本文特录几条 ,与大家一同讨论之。一、珍惜道教文物 ,合理管理利用文物资源我们道教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宗教 ,也是惟一的中国本土宗教 ,历史文化及遗产十分丰厚。作为遗产的物质形态的文物 ,是我们道教生存发展的实物见证。一个社会、地方乃至国家 ,有了文物的装点 ,就有了历史底蕴 ,就有了文化含量。中国入世后 ,国外的商人及游人大量涌入名山大川的道教宫观 ,一次次旅游高峰的冲击 ,一次次的开发 ,对道教文物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