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高尔吉亚》和《斐德若》通常被视为柏拉图关于修辞术的两部代表作品,但在这两篇对话中,柏拉图的主要代言人苏格拉底却表现了对修辞术的相反态度:在《斐德若》中肯定修辞术,在《高尔吉亚》中否定修辞术。本文截取《高尔吉亚》的一个片段,尝试理解柏拉图的苏格拉底本人如何界定修辞术,为什么否定修辞术。  相似文献   

2.
说服和宣传     
究竟是一个过程还是两个过程? 说服,宣传和修辞术 无论就日常语言而言、还是就社会科学而言,诸如“说服”、“宣传”和“修辞术”这样的术语都是被人们当做可以互换的术语来使用的。人们以某种方式认为它们就是沟通的方式,而就他们所讨论的争论点而言,沟通的目的则是影响和改变其他人的想法。  相似文献   

3.
列维纳斯的《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将亚里士多德哲学传统作为他所要批评的对象,特别是其将认知作为思维之主导活动的做法。通过分析列维纳斯对西方传统中的"第一哲学"的颠覆和重构以及构成他对此批判的核心对象的自我之反思同一性与亚里士多德的关联的讨论,可以解释列维纳斯自己之作为伦理学的"第一哲学"是如何与存在和形而上学结合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4.
美国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自出道之日起,其影片就以黑色幽默的暴力风格为人称道。他于2012年完成的最新影片《被解救的姜戈》讲述的是黑奴反抗白人压迫的"个人英雄主义神话"。而无论是在影像呈现层面,还是在主题表达层面,影片中的"暴力元素"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修辞作用。暴力美学作为一种影像修辞的策略,在《被解救的姜戈》中的应用可谓臻于完美。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暴力被置放于"美国奴隶经济制度"的历史大背景之下,巧妙地控诉和鞭挞了这一丑陋制度,同时又以一种个人的浪漫英雄主义的方式表现了对人性中自由和平等这一恒久主题的坚守。由于采取了影像修辞的技巧,影片在展现暴力的同时,解构了暴力,将暴力的议题上升到"人性哲学"的高度,这也正是本片获得成功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斯特劳森《个体》一书中的"描述的形而上学"的分析,本文在揭示它与亚里士多德的以可感实体为基本存在者的形而上学体系的内在一致性的同时,也揭示了这种在日常经验中复活形而上学的现代哲学企图的内在思想问题。文章联系培根的"四假象"和康德的"先验幻相"对这种经验意义上的形而上学进行了批判,并由此论及分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尤其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在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上的共同特征,说明了当代分析哲学家经常诉诸于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文本进行哲学史编纂的方法论根源。  相似文献   

6.
《庄子》一书以其幽默的语言、独特的艺术手法在卷帙浩繁的中国历史文献中独树一帜。以往对《庄子》的研究大多是对其哲学进行纯粹的理论论证,或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明《庄子》的修辞、文风之美,很少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待《庄子》的修辞方式,我们不妨选取《庄子》中最为经典的"鲲鹏""畸人"意象作为切入点,来探究庄子意象的取材来源、意象塑造的目的,并由此分析庄子在该意象之中融入了怎样的哲学思想。除此之外,还可以分析庄子如何借助修辞对其哲学思想进行更好地言说,进而总结出《庄子》哲学修辞在思想上以及写作方式上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诗术与人性     
《论诗术》是现存亚里士多德讲课稿中最难释读的文本,晦涩到难以理解的地步——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迄今仍然让我们颇费思量.我们通常会认为,西方学者也大多认为,《论诗术》谈的是美学或文艺理论的问题.通过绎读《论诗术》第四章开头一段,并对观《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政治学》,本文力图展示《论诗术》的政治哲学品格.  相似文献   

8.
《学海》2016,(6):108-113
政治修辞是政治统治的重要工具和增强公民政治认同的有效途径。政治主体可以针对不同的政治内容、政治对象和政治情景,选择说服型、法理型和行政型等不同的语言类型;可以通过特定用语、文法和句法的使用,采取虚饰化和美化、分化和排他的修辞谋略,提高政治修辞表达效果,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9.
罗晓颖 《现代哲学》2017,(1):98-104
亚里士多德谈论哲学、幸福、智慧、美德,分析运动、灵魂、原因等诸观念时无不涉及“神”这一概念。不过,这个明显不同于奥林珀斯山众神的“神”,在自然哲人那里未曾有明确定义,亚里士多德却以哲学的方式将之确立起来。这个“神”既是哲学的最高原则,也是无形之中否弃传统诸神的利器。因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之神”更接近无神论,或者说更有可能颠覆传统的诸神信仰。然而,透过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和《政治学》中对神与神事的论述,我们却发现亚里士多德在实践层面对传统诸神信仰的维护和建构。本文试图探究亚里士多德在这些作品中如何论及神与神事,并尝试理解其意图。  相似文献   

10.
历史唯物主义的修辞研究,不在于思考文饰性的或表演性的修辞要素,而在于思考行事性的修辞要素。这种要素在于教人、娱人并感人,从而诱发行动,包括历史性的行动。以肇始于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三要素"人格(作者)-道理(文本)-情感(受众)"为参照,历史唯物主义的修辞问题根本在于马克思太过强调道理这一要素,把人格和受众困于这一要素中,以致需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写作(解释世界)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行动(改变世界)转化的时刻,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者们不得不寻求修辞上的转换,以激发现实的社会运动。在这个意义上,后续的马克思主义(运动)势必发生——实际上根本无法避免——难以规范的各种"变异"。  相似文献   

11.
1958年,图尔敏出版了《论证之用》。同年,帕尔曼和奥尔布莱希特—泰特卡发表了《新修辞学》。这两部重要著作都明显受到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实际上,帕尔曼甚至把他的著作看作是对亚里士多德理论的扩充和延展。另外,逻辑学家们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中受益匪浅,不仅在于他关于演证理论,更在于他的修辞学理论。亚里士多德提供更丰富的三种方法来扩充关于"证明"的概念,通过这些方法,一个演讲者或者论辩者可能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形下被说服。本文探讨关于logos、ethos和pathos这三个概念,逐一解释其含义以及探讨它们在当代与人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亚里士多德的《诗术》(又译“诗学”)在古代晚期失传,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学界重新发现《诗术》,自此一直视之为文艺理论或美学经典.晚近戴维斯提出,《诗术》是以“作诗”方式书写的哲学之书,直接挑战把《诗术》视为文艺理论的主流观点.通过探究《诗术》与《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政治学》的关系,本文表明,《诗术》传授的与其说是哲学的面相,不如说传授的是哲学的城邦治“术”.  相似文献   

13.
通常在追溯实践哲学传统时,都会上寻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哲学,然后就会跨过中世纪哲学而直接到近代哲学的传统,因而往往忽略了中世纪哲学传统对实践哲学的影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该文选取深受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影响的中世纪著名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为分析对象,以《神学大全》中论述人的部分为基础,着重阐释他从实践伦理学角度对实践—行为的三重区分。同时,本文也指出在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中,实践与制作也不可以等同,即,作为伦理行为的实践与作为机械工艺的制作所遵循的原则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过程哲学在当代越来越成为一种显学,它所强调的"过程"为解决传统形而上学的弊端提供了新的视角。过程哲学从现代哲学的向度出发,超越了最初奠基的形而上学样式的理解,将宇宙看作是处于生生不息的运动过程之中。这与传统形而上学,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极力探寻永恒、不动的"神"有着根本的区别。然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中同样也有着生长着的宇宙论思想,而过程哲学的创始人怀特海之所以提出过程哲学的基本思想,与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实体"思想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图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质料"和"形式"以及"神"的概念分析,揭示以其为核心概念的宇宙过程性思想与怀特海以"现实实有"、"永恒客体"以及"上帝"概念为核心的宇宙过程论之间的某种对应的关联,以从新的侧面上揭示怀特海的宇宙论与亚里士多德宇宙论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罗跃军 《现代哲学》2007,(4):07-112
通常在追溯实践哲学传统时,都会上寻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哲学,然后就会跨过中世纪哲学而直接到近代哲学的传统,因而往往忽略了中世纪哲学传统对实践哲学的影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该文选取深受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影响的中世纪著名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为分析对象,以《神学大全》中论述人的部分为基础,着重阐释他从实践伦理学角度对实践一行为的三重区分。同时,本文也指出在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中,实践与制作也不可以等同.即.作为伦理行为的实践与作为机械工艺的制作所遵循的原则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哲学的憧憬》解析高清海有关本体思维方式及其批判思想。从《哲学与主体自我意识》到《哲学的憧憬》,意味着将主体自我意识遭受的束缚归于本体论的批判性解读中并予以解除。《哲学的憧憬》将本体思维方式区分为现实实践、教科书以及本体论哲学三种语境及其症候,并着眼于本体论哲学批判,其将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代本体论哲学看成是"物"与"物"的关系模式,揭示物质本体论及其实体主义本质,进而把握本体思维方式批判何以必然导向马克思哲学所主张的人本学思维方式及其实践观变革。高清海批判的物质实体,并不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或本体,他通过重新规定本质与实体,让本体论哲学从属于本体思维方式批判。高清海讲的实体,是一种以抽象的概念规定现实世界并具有本质主义症候的实体,是其本体思维方式的概念支撑,本体思维方式也表现为实体的思维方式。但如何突破本体、实体与存在的牵制,进而在生存论的意义上定位实践主体以及类主体,依然还是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这篇著名的论文中,弗雷德不仅复活了古代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是个体的观点,而且将这个观点也运用到了属性范畴上,提出了与个体实体相应的个体特性的概念。为了支持这一观点,在这篇论文的第一部分,弗雷德就"个体"(individuals)这个概念,对其在亚里士多德《范畴篇》中的思想起源做了穷根究底的分析和研究,在对《范畴篇》中许多关键性段落的理解上提出了发人深省而又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解,从而成功地为个体实体和个体特性的概念进行了辩护。而在此基础上,在这篇论文的第二部分,他又就个体实体的概念的形而上学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引入了"忒修斯船"的分析,对如何理解亚里士多德的个体实体的概念提出了富于启发的思索。  相似文献   

18.
葛天勤 《哲学动态》2022,(10):49-56
亚里士多德在《劝勉篇》中提出了一种古代自然法理论。根据斯多亚学派的自然法观念,古希腊自然法具有规范性、自然性和恒常性三个特征。而亚里士多德在《劝勉篇》中关于法律的论述符合古代自然法的这三个特征。《劝勉篇》的写作受到了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反驳伊索克拉底对思辨哲学的批评也是一个重要动机。正是这两个背景,促使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种自然法理论。  相似文献   

19.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两个起点:Endoxa与良好的教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I.4,1095a30-b9关于研究方法的论述入手,讨论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两个起点--endoxa和良好的教养.前者与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结合保证伦理学可以达到知识,而后者则是伦理实践者成为好人的必要条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我得出了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两个基本特征--认知乐观主义与"实践悲观主义",而亚里士多德以伦理学为基础的政治哲学则提供了将认知与实践统一起来,从而消除"实践悲观主义"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江璐 《世界哲学》2017,(5):115-121
从波爱修对亚里士多德《解释篇》第九章的注疏,特别是从他处理未来偶然事件问题的方式上,可看出他是位忠实的亚里士多德主义者。他沿用了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解决方案,而非斯多亚派的方案:他与亚里士多德传统一同将此问题视为一个逻辑决定论的问题,而斯多亚派则将此问题视为因果决定论问题。本文在揭示波爱修之亚里士多德传承的同时,也将揭示他如何在《哲学的慰藉》中将柏拉图关于永恒和时间的理论融入他对此问题的讨论之中,从而得以优雅地解决亚氏所提出的两个关于未来偶然事件的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