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画作《采薇图》是南宋著名画家李唐所作。《采薇图》的主题立意及绘画构图特色都能典型地代表了李唐的艺术风格。李唐作为从北宋到南宋的过渡画家,以及"南宋四家"中资历最老的画家,他所创造的绘画风格,为后期南宋时期的艺术风格创造了典范,成为后期模仿与创作的样本。从大山水到边角山水,从披麻皴、点子皴到斧劈皴,从人物形象的神仙化到人物的平凡化、叙事化都有李唐的影响于其中。  相似文献   

2.
一诚禅师1949年出家,8年后手持虚云老和尚的手扎上云居山,从此跟随虚云老和尚直到他圆寂。禅师在亲近虚老的时间里,获得时任云居山真如寺方丈性福大和尚的青睐,传给他沩仰宗法脉。其时虚老亦视其为法门龙象,鉴于已接法于性福大和尚(性福大和尚是虚老的法子),就代另一个弟子明一观本禅师传给禅师临济宗法脉。一诚禅师之所以被虚老看重,与其自身具备的天赋素质不无关系。早在少年时代,禅师到附近的乌山寺礼佛时,  相似文献   

3.
学诚 《法音》2012,(4):12-14
本焕长老,是我国当代著名高僧,临济宗第四十四代传人,近代著名高僧来果禅师的上首弟子,虚云和尚的衣钵传人。今年4月2日,本老于深圳弘法寺舍报往生,世寿106岁,戒腊84夏。本老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他的生命长度横  相似文献   

4.
<正>敬爱的罗国杰同志逝世,我感到非常悲痛。我与"罗老"的关系可以说是"义兼师友"。我们曾经是同学,年轻时就戏称他为"罗老",一者是年龄相差较大,他是稳重成熟的"调干",我却来自普通高中的生涩学生,年龄差一个甲子;二者是他永远端庄严肃,虽然谦虚和蔼,却从来不轻易开玩笑。几十年来,我受到过他的许多帮助,从他那里学习了很多,在内心里我始终把他当作自己尊敬的一位老师。罗老是我们伦理学界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5.
高僧的境界     
文平 《佛教文化》2012,(3):52-53
本焕老和尚走了,来自深圳弘法寺的消息说,他是2012年4月2日凌晨零点36分安详示寂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之中,其中参数化设计作为数字化设计中的一种重要内容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其中,帕特里克·舒马赫作为"参数化主义"的发起者,他也给我们带来一些关于"参数化主义"的思考。文章通过分析"参数化主义"的概念以及理论,探求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参数化主义"的发展和未来优势。  相似文献   

7.
正去年春天,教导处调来一名小干事,名叫梁峰,是个高大帅气的"90后"。众人在得知梁峰背后的"不凡"来历后,个个面露不屑,唯有五旬过半的老校长对他关爱有加,并背地里叮嘱我这个教导主任在工作中要多关照他,努力扶持他成长。碍于老校长的情面,我给梁峰安排了一份收发文件的闲差,并象征性地让他做些后勤服务工作。一段时间过后,我发现梁峰是个典型的"苟且族",他对自己的"高学历低就业"心存不满,因而工作态度很消极,除了按时  相似文献   

8.
席勒的表现主义绘画是伴随着浓厚历史原因和地域传播性的,他以自己的方式在视觉造型上,给人们带来心理和生理的剌激体验。从日本浮世绘风格的中欧化,中国味道的融合化,地域性美学的"集合",以及本土、本我意识"重塑"。这些分析都反映出地域对艺术风格的影响。本文目标是综合性分析席勒绘画艺术地域性美学。  相似文献   

9.
胡适认为先秦无法家,但一般人不同意他的看法。从语言与历史的角度看,不能认为他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先秦"法家"之内容太复杂。"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被司马迁归本黄老,被刘向看作名儒。"儒法相对"晚出,儒法关系乃历史构造而成。儒法对垒的模式,是20世纪的产物。"新法家"的概念早于"新儒家"的概念,而新儒家对法家也有所肯定。从新法家的出现到20世纪70年代的评法批儒运动的过程是法家地位不断提升的过程。扬法抑儒的倾向与现代的富强追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入道     
正观音庵躺在静谧的山林中。一个年轻的道士愁容满面,他心中满是埋怨:"为什么和我一起来的人都入‘道’了,而我还不被师父接纳,他是不是偏袒别人呢?"带着疑问和不满,小道士敲响了老道士的房门。老道士在室内应答一声,小道士推门而入,迎面而来的是沁人心脾的茶香。只见老道士坐在书桌旁,手中握着紫砂壶,茶香袅袅弥漫。他正翻动一本书,人在茶雾中氤氲着,眼睛在书本世界遨游。老道士抬眼开了口:"你今天来,满脸忧色,一定有什  相似文献   

11.
正大概因为身材瘦、表情比较严肃,毕飞宇经常被人往"文坛劳模"的方向靠,但他十分诚恳地表示:"中国文坛两大懒汉,余华和我。"相比之下,余华写的字数还多一些,毕飞宇今年55岁,出版的小说加起来,不到300万字。201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打算出毕飞字的文集,9卷,责编说,再加一本谈话录吧,凑个整。那一年,毕飞宇50岁。老  相似文献   

12.
正前些日子看到一篇文章,讲述了两位音乐家的不同心态和命运。一位老音乐家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7年的草料,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的音乐节拍铡的。"而另一位音乐家则不堪忍受折磨选择自杀,用死亡来抗争。"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风暴来袭之时,人生有太多不如意,就看你如何去面对。文章中那位老音乐家微笑面对,而另一位却选择自杀了却一生。其实,再多的苦难折磨也抵不过一颗坚毅的心。面对苦难,我们不如改变一种态度,以笑  相似文献   

13.
汇真子所撰的《感应篇新注》是清代仅有的以道教"长生"为主线解释《太上感应篇》的注本。汇真子以儒士的身份为人们勾勒出一个"长生者"与天地宇宙万物相辅相生的神学体系。在这个神学体系中,他号召人们通过行"进道"以"正己",通过培养内在的"刚强之仁"与"义"以"化人",由"正己化人"而至"长生",由"长生"而至天下太平。这一由个体善行渐进至天下太平的神学构想可以看作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另类表述。此外,汇真子利用道教神学手法,以儒士之身份注解《感应篇》,这一现象不仅体现了清代儒士的宗教化转向,同时反映出道教人士对于《太上感应篇》的忽视以及在宗教世俗化的背景下道教发展的停滞与落后。  相似文献   

14.
心灵账簿     
曾经听到一个很有趣 的故事:一位杂货店的老 板每年都要做两个账本: 一本账本记着这一年当 中自己所犯的错误;另一 本账本中则记着这一年 遭遇的不幸,看着自己所 犯的过错,再看上天让他 遭遇的不幸与厄运,然后 他就会跪下祈祷:"老天 爷!这一年来我犯了很多 的过错,但您也给了我许 多的不幸做惩罚,我愿意 原谅您,希望您也能原谅 我。" 如果我们每个人手中 都有这两本心灵的账簿, 到了年终结算时,或许我 们心中都会找回一个平 衡感吧!  相似文献   

15.
论程大昌的易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大昌是南宋时期图书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有<易原>、<易老通言>两部易学专著,他以刘牧所论的黑白点图式的河图洛书为<周易>之原,以"太极"为制变之祖.本文指出,在尚未对河图洛书的来源与内容上进行理性求证的情况下,程大昌提出"卦画之智发于图书",并将圣人作<易>看成是天地用心"以数发智"的结果,为<周易>的源起抹上了浓厚的神秘色彩,而他解"易有太极"为"变易之道有立乎其极者焉",释"四象生八卦"为四气生八卦"出震终艮"更迭之序,将<周易>之"太极"与<老子>之"一"贯通理解,则拓展了<周易>文本的诠释空间.  相似文献   

16.
刘美纯 《天风》2016,(4):21
正苦难,人人避之不及,却又无处不在。上帝的儿子来到世界,却正是为了经受苦难。先知预言:"耶和华的旨意要压伤他,使他受苦。"(参赛53:10和合本修订版)天主教《思高圣经》译为"上主的旨意是要苦难折磨他。"《希伯来书》的作者说:"原来那为万物所属、为万物所本的,  相似文献   

17.
老子和孔子同时代,他们共同继承了殷周以来的文化传统。老子思想极富创造性,在创新的同时又有所继承。他所继承的和孔子一样,是殷周以来的人文思想,他创新的是形上道论,而他的形上道论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我们就以老、庄的重要命题,例如老子言:"道法自然"和"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精神,以及庄子言:"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之义,对  相似文献   

18.
正张三丰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关于他的传说很多,其籍贯、生卒年各种不同版本的记载也是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但是,由于张三丰独具"纤尘不染"的隐仙人格和"高真上圣"的仙真风范,使他成为继吕祖后富有传奇魅力的神仙人物,在元明之际赫赫有名。1本文主要从养道归真的伦理要求、离尘归隐的仙真风范、炼己化世的修养旨归三个方面来详细阐述张三丰的修道思想。  相似文献   

19.
晚清名人联     
正左宗棠字季高,他相当自负,觉得自己就是那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给别人写信,常常署名"今亮""老亮"。当然,他也确实有过人之处:不但目光敏锐,料事准确,与人辩论更是口若悬河,咄咄逼人。有一天,他不知为了什么事与曾国藩辩论不休,各不相让,曾国藩戏出一联:"季子敢鸣高,与予意见大相左。""季子"似指春秋时期吴国  相似文献   

20.
鸡对鸭说     
我喜欢与老外交流。早年采访美国人潘威廉教授,平常他一说"谢谢",中国人总是"纠正"他说"不用谢",他很委屈地问我:不用"谢",那要用什么字?问我工作如何,我谦虚地说:马马虎虎啦!他伸出大拇指夸我:厉害!我解释说,马马虎虎就是"很一般"的意思。他一脸无辜而疑惑:马马虎虎,是两匹"马"两只老"虎",这不是很棒很棒吗?吃饭的时候,他拿筷子很笨拙地夹菜,忍不住感叹:什么筷子,应该叫"慢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