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说儿童象春天,中年是秋日,老年象冬季,那么无疑炎炎夏日是青少年。夏日里一切都蒸蒸日上,如火如荼,可夏日也是气候反复无常,急风暴雨,瞬息万变的多事季节。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朝气蓬勃,但有时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惑,特别是情感上的困惑,倍感焦虑,烦恼,负性情绪日夜缠绕,挥之不去。一旦陷入此等境地,请来我们的“心灵小屋”坐一坐,这里有一怀热茶,有我们心理使者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刘凌维 《天风》2023,(8):47-48
<正>前段时间,一位毕业五六年的学生打电话给我,他谈到自己近几年服侍的一些经历,事工的压力、同工关系的微妙和复杂......言谈间透露出困惑和沮丧。放下电话,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记得临毕业前,他和几个同学曾到我办公室小坐,谈论各自即将奔赴的禾场、服侍的方向和一些计划。那时,他眼中有光,心中有远象,而现在他的语气中满是疲惫、无奈和迷茫。  相似文献   

3.
性,是人类的本能,面对青春期突然而至的变化,许多青少年困惑、紧张、不知所措,为此,我们……  相似文献   

4.
有人认为,少男少女有什么烦恼,有什么忧愁呢?就像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所写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似乎说愁的少男少女真是自作多情,心中欢乐无比还“强说愁”。还有人则认为,“危险的年龄”、“危机的时期”、“极度的迷惘、困惑”都是青少年这一阶段的专有名词。比如日本学者依田新先生在一本青少年心理学的书开头就说:“烦恼是青少年的特权”。看来,青少年并非欢乐无比,烦恼只跟他们有缘,究竟青少年有没有烦恼、困惑呢? 应读说,烦恼、困惑是人类共有的心理属性,是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成长期,既渴求知识,又探索人生道路,对周围事物充满新奇,有时难免困惑。近期,我们从各种渠道了解到,很多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们,在校园里和社会上,都碰到了一些宗教传播和迷信现象问题,感到很困惑。其实,成长中的青少年对精神世界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是对人生、信仰的问题既不会因应试而消弱,也不会自动解决;相反,更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给予关心和指导。为此,从本期开始,本刊邀请一些专家和青少年朋友共同参与,探讨一些精神世界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教育的困惑 对于我国现在的教育,教育界和其他方面的人士有没有困惑?我看是有。举例说:我们现在搞素质教育,而课堂上讲的还是知识,素质教育和知识教育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们培养的目标,正式的提法是出高素质的人才,而对中小学来说,考核的实际标准还是升学率,是应试分数。这如何解释?民办学校、培训公司办班招生,若是以培养创新素质为内容,报名的可能没几个,如果是以怎样在高考中得高分,能够考上名牌大学为内容,报名者可能门庭若市。我自己也有困惑,例如有一位幼儿园园长请我为幼儿写出一套新教材,我想以现代的教育理念来写,然而园长说:得按幼儿家长的期望、要求来写,否则,招生报名的人数大受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大屿山与天坛大佛大屿山是一座海拔737米的岛上群山,距香港市有两个半钟点的车船行程。从飞机上鸟瞰大屿山,星罗棋布的群岛簇拥着这块硕大的翡翠。亚热带湿润的海洋气候,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大屿山一年四季杂木织锦,奇花异草蓬勃生长,加之较高的社会文明程度,反之增加了它立体的美感。大屿山主峰叫凤凰山,它象凤冠一样高高耸起,在蓝天和瀚海之间昭示她的美俊:侧旁是弥勒峰,远远望去,象坦胸露腹、坐笑人间的弥勒佛,它面对着木鱼峰,在天地间日日夜夜敲打着这只硕大的木鱼。天坛大佛就耸立在木鱼峰上,俯视沧海桑田和红尘人…  相似文献   

8.
释常静 《法音》2021,(3):72-74
坐禅是指习禅者端身正坐,不起思虑分别,系心于某一对象,从而进入禅定之境的修行活动。释迦世尊在成道之前,先是在菩提树下端坐静思,其后又在阿踰波罗树下、目真邻陀树下、罗阇耶恒那树下各坐七天,这是佛教坐禅的开始。在佛经中,常可见佛陀及其弟子们重视修禅的记载,如《大般涅槃经》中云︰"尔时有一满罗仙人之子,……忽于中路,而见如来坐息树下,合掌问讯,却坐一面,而白佛言︰夫出家法,坐禅之业最为第一。"《分别功德论》卷二云︰"阿难便般涅槃时,诸比丘各习坐禅,不复诵习。云佛有三业,坐禅第一。  相似文献   

9.
倾诉     
鸽哨撒入蓝天,山瀑泻下岩崖,花朵吐露芬芳,流星划破夜空——这些都是倾诉。 象大自然的万物生灵一样,我们有着自己的倾诉。 年少的困惑不安,爱情的阴晴圆缺,乡愁的如水绵长,飘泊的遭遇,成功或者挫折,我们所要倾诉的东西很多很多,酸甜苦辣,在生命之怀里聚涨,有时候难免要溢出。 那么就坦诚地倾诉一下吧。 向真挚的朋友倾诉。可以是在晴朗的夜晚,繁星满天,轻风如歌,两人对坐于绿树青草地,让缠绕的情愫象风一样自由地飘荡起来。也可以是在雨天的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给当代青少年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和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青少年追寻同一性的步伐受到阻碍。青少年的同一性困惑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只有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帮助青少年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适应全球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坚强地担当     
那一年,我在省城打工。弟弟从家里坐半天的车,来给我送冬天的衣服。这是他头一次出远门,如我刚来时一样,对这个繁华城市里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好奇,看着他,想起我,突然想流泪,我们这些打工者在城市里卑微地生活着,不知道明天会怎样。  相似文献   

12.
如何加强对青少年德育的一点思考辛朝惠现在的青少年将是21世纪社会各个方面的主力军,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不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任务,也是全党全社会的一个共同职责。笔者认为,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青少年的特点,很有必要建立并建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因为,我们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当今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家庭、社会的影响因素在逐渐加大,青少年教育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从教育事业的发展来看,正面临国际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在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中,主要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要使我们国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从青少年一代抓起,为90年代和下世纪初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人才和智力资源。同时,又为保证我国长治久安、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培养可靠的接班人。总之,新形势对青少年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逐步达到这个目标,仅靠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并完善青少年教育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解决好:是联系实际还是脱离实际;是形成合力还是各自为政;是协调发展还是相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无可质疑,但在使用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许多传统课堂所没有的“新现象”,如课堂“乱哄哄”,学生高谈阔论,情绪高扬;数学课象物理、化学课一样,做起了实验;学生常制作一些工艺品、小制作等。另一方面,许多学生在学习上出现“问题”,如计算能力差、易出错,表达能力不强,思维不严密等等。这些与传统课堂隋景和“效果”形成鲜明对照,让许多学生家长忧心忡忡:学生到底学到些什么?我本人也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曾一度的困惑着我,因此,我就在一线教学实践中边学习教育教学理念,边结合学生的实际研究和解决这些困惑,并从中总结了一些较为行之有效的经验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耀恒 《佛教文化》2016,(1):72-77
“我现在就想静下心来,好好地做一些修行的事。因为我是一下子闯进了‘佛门’里来的,刚开始的时候就整天抱着书去看,去打坐。但是生命中没有苦难,没有困惑,对人生的真谛也没有真正地思考过。后来带领大家做了一些事情之后,遇到了一些困难,发现还是应该好好地去看书、打坐、修行。”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的园林建筑蕴含着三个字:隔、抑、曲,如同我们意识中的静、感、悟。一个"隔"字,园林建筑中是隔开的景区,使各个景区自成一个生命单元,一个生命整体。这样可以见园景的参差错落,富有变化,又可使人有施遇不尽之感,景外有景,象外有象,壶中天地于是变宽了,一勺水见出了深处,一拳石也葆有了趣味,这就如同静下来的你,思维中慢慢地除去杂念,静心养性,淡出云天外,坐看云起时。静下来心如海阔,情似天空,静静时一花一  相似文献   

16.
这里向读者介绍一则佛教寓言: 摸象 过去久远,是阎浮利地有王,名曰镜面,时敕使者:“令行我国界无眼人,悉将来至殿下。”使者受敕即行,将诸无眼人到殿下,以白王。王敕大臣:“悉将是人去,示其象。”臣即将到象厩,一一示之,令捉象。有捉足者、尾者、尾本者、腹者、胁者、背者、耳者、头者、牙者、鼻者。悉示,便将诣王所。王悉问:“汝曹审见象不?”对言:“我悉见。”王言“何类?”中有得足者言:“明王:象如柱。”得尾者曰:“如扫帚。”得尾本者言:“如杖。”得腹者言:“如埵。”得胁者言:“如壁。”得背者言:“如高岸。”得耳者言:“如大箕。”得头者言:“如臼。”得牙者言:“如角。”得鼻者言:“如索。”便复于王前共诤讼::“象,谛如我试!”  相似文献   

17.
“取象比类”认识本质的复杂科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取象比类”认识所引起的困惑及其本质等进行复杂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其实质是对多因素作用下的疾病整体变化——不同病理状态及其演变、防治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它不同于现代医学的针对具体病因或组织器官的认识与把握防治。其优势与不足,只有在复杂科学的前提下才能有一个更准确、客观、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从易学发展史来看,易学主要分为象数派和义理派。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学派对“象数”、“义理”有不同的界定。虽然人们通常把“象数”、“义理”对应来提,但实际上“象”和“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见《左传.僖公十五年》:“龟,象也;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象”在《易》中是最为关键的,如“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1],就连蓍法中“数”的运用,如一、二、三、四……以及大衍之数等,也都蕴含着“象”的意义。构成古经最基本的卦爻画,即一奇一偶的爻象符号就为《易》的基本“象”画,像朱熹所说:“象卦画,系本卦自…  相似文献   

19.
船山先生认为,《周易》有两方面的学问,一是占筮之学,一是如《大象》的纯乎象理之学。占筮之学是知天以俟命而立命之学,即若能理解其中包含的阴阳消长“天化物情之变”的天道原理,对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还是有积极意义的。象理之学是以提高人的德智修养为直接目的的尽人事而求合乎天德之学。两种易学途径有别,然实亦殊途同归。于两者之中先生推《大象》之学为圣人之学,是以象理之学为学易主要途径。象理之学的目的是达到主客观的统一,方法是体悟易道而达到“反诸诚之通”的境界。宋明以来的思想大师皆以易学为教,并皆发挥复明良知之义,是皆以易学为德性修养之学,皆以人的理性自觉为道德修养成功之关键。  相似文献   

20.
扶乩是什么     
在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历史中,宗教文化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既有业已成熟的有体系的佛教、道教文化,还有属于原始宗教余绪的占卜、算命、风水等流行于民间的杂信和迷信,扶乩就属于后者。扶乩属于占卜术的一种。占卜是古代人最早的一种预测活动,古人因对自然和人生恐惧,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于是求助于上天的神灵,利用占卜来解答各种疑惑和决定自己的命运。占卜有多种形式,星占和象占是最主要的,星占是利用天象来占卜吉凶,象占则是根据特定的物体,如动物骨头、龟背,以及神异等等来预测祸福。扶乩属于象占,主要是通过一些特殊的方式,如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