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澳门妈祖阁神山第一亭内陆续发现的明代碑刻,表明该地建筑于万历年间的石亭是重建、而不是始建。明代前期漳州人的船队出没于香山南部沿海,应是他们最早将妈祖的香火带到澳门的港口——亚马港。澳门妈祖阁是国内保存最好的妈祖庙,庙内神像以佛教为主,另有道教、儒教的因素,这证明妈祖信仰宗教属性的多元性,它并非只属于儒教或是道教、佛教,而是一个三教合一的民间信仰。  相似文献   

2.
400多年前,葡萄牙人从妈阁庙附近登陆后,问当地人这是什么地方?当地人回答说,“妈阁”。葡萄牙人误以为“妈阁”是这里地名,于是MACAU又被译为中文,叫“澳门”。这一“历史性误会”叫出来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也从此改写了澳门的历史,并使澳门蒙上了殖民主义统治的耻辱。但澳门与祖国内地山水相连,民间关系密切,风情习俗、语言文学等文化传统更是一脉相承,这是谁也割断不了的。这从闽澳人民对妈祖和妈祖文化的态度上得到充分证实。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惠安县一瓣香妈祖文化展览馆丰富的古造像收藏,庄严隆重的妈祖成年礼、开笔礼等仪式,经各大媒体报告转载后,产生媒体奇观效应,吸引了人们对妈祖信仰文化的关注。奇观化后的妈祖信仰文化的神圣性有所下降,但却以代理宗教的形式继续发挥其超越性作用。这种超越性,从传统超自然力量的形态,转变成与民族传统、爱国主义等当前主流价值观捆绑在一起的精神力量,让人们从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获得精神升华。  相似文献   

4.
子庆 《管子学刊》2001,(3):91-92
由山东省新泰市委书记王尹成主编,中国先秦史学会与山东新泰历史文化研究会编纂的《杞文化与新泰》一书,已于2000年6月出版(中国文联出版社)。这是1999年10月在新泰召开的“全国首届杞文化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和新泰历史文化研究会联合召开)的一本50万字的文集。  相似文献   

5.
澳门的宗教     
澳门的宗教李桂玲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澳门不仅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而且16世纪以后还受到来自西方的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使其地域文化呈现多元的特色,宗教也多种多样。一、澳门宗教信仰的历史与特征澳门宗教历史悠久,主要有佛教、道教及一些民间宗教,还...  相似文献   

6.
《中国孝文化研究》介绍与摘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介绍本成果首次以文化学的综合视野对中国传统孝文化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提出孝是中国文化中具有根源性、原发性、综合性的核心观念和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色。对孝道的起源、历史演变及其规律进行了分析考察,全面而深刻的论述了孝在中国文化中的综合意蕴与  相似文献   

7.
脉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中医脉诊文化研究引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本质上讲,与其说脉诊是一种经验,技术,倒不如说它是一种文化。本文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研究脉诊,以其在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倍受重视为切入点,较深入地考察了其从“器”转化为“道,”从“虚化”走向“神化”的历史过程,探究了其与其它民族物“冲突”, 对脉诊重视截然不同的文化原因,并进一步认为脉象是客观现象,但关于脉诊结论并非纯然的客观规律,这正是今天脉诊客观休研究困惑之根源。  相似文献   

8.
王珏 《管子学刊》2007,(2):122-123
一《秦制研究》一书,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以繁体字精装出版。在此,请恕率先直言,《秦制研究》堪称秦制研究领域的里程碑性著作,将在学术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迹。这部《秦制研究》是张金光教授二十余年来含辛茹苦之作,它凝聚着作者的心血与良知。书中一些观点曾在《历史研究》、《汉学研究》(台湾)、《中华文史论丛》、《中国史研究》、《文哲史》、《管子学刊》等刊物发表。1983年《中国史研究》刊发的《试论秦自商鞅变法后土地制度》一文(载《中国史研究》1983年第2期),曾被李祖德先生(时任《中国史研究》主编)评价为创新之作,颇有价值,应予公布。后来,该文与钱穆、劳干、张光直等学术泰斗的著作同被台湾国立清华大学规定为本科生与研究生必读参考书目。  相似文献   

9.
梅馨 《管子学刊》2014,(2):125-126
齐文化、鲁文化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地域文化。山东被称为齐鲁之邦,这说明这两种地域文化有诸多共同之处。然而细分之下,齐文化与鲁文化又具有各自的特点,“齐文化以务实性、尚变性、开放性、兼容性等鲜明特征著称于世,鲁文化则以其勤俭质朴、注重传统、恪守礼乐、重德尚恩等显著风格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1]。以往学者研究齐、鲁文化,或关注于齐文化与鲁文化的个性特征,或关注于齐文化与鲁文化如何由优秀的地域文化演变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从地域文化的视阈下研究齐文化与鲁文化则比较少见。邱文山著《地域文化视阈下的齐文化与鲁文化》(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年版)则是这一研究角度下的新著作。  相似文献   

10.
人类在解决了经济学意义上的生存问题的同时却带来了生态学意义上的生存危机。原因何在?乐观的人们会认为是由于我们的经济和技术还不够发达。解决生态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当然还有些较清醒的人看到国际经济政治关系的不平衡和社会的非正义也是原因之一,因为这种不平衡和非正义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00年6月,台湾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推出叶明生先生校注的《海游记》一书。该书是我国神怪小说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福建道教小说之瑰宝,对了解一个文化生态背景中的许多文化现象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刘美纯 《天风》2010,(8):60-61
<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期以来,汪维藩老师致力于从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中探索基督教神学,同时将基督教信仰贯彻其整个生命。自1981年"金陵"复校之后,吾即受教于汪老师,从他所学的课程(主要是新约圣经方面)中,他既正统又开放的信仰,既严谨又广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端蒙养、重家教的古代家训,是颇具特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思想内涵之丰富多采、表现形式之灵活多样、影响作用之深刻久远,是世界各国文化史上所仅见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在挖掘整理传统家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徐少锦、陈延斌二位教授继主编《中国历代家训大观》(上、下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出  相似文献   

14.
方广錩 《法音》2007,(5):44-46
六卷本的《方立天文集》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我与方立天先生相识二十余年,他的新著我往往先睹为快。有所收获、有所感触便写下感想。故读了他的《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书评一篇;读了《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后,在《人民日报》发表书评一篇;读了《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后,也写了一篇书评,  相似文献   

15.
《武王践阼》保存于《大戴礼记》中,多存古义.新出土文献证明,其来源较早,蕴含着很多学术信息.根据其中记载的师尚父事迹,再参以与这位“兵家始祖”有关文献,可看出《武王践阼》对后世兵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华西教会新闻》(1889-1943)是由四川、贵州、云南三省新教差会主办的英文月刊,曾发表了一些关于中国西南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民间信仰等内容的文章,使各地传教士和西方读者由此了解到中国西南的宗教信仰,也为西南宗教史研究保存了珍贵的史料。本文以这些文章为基础,考察传教士群体对中国宗教信仰的理解,并分析其研究视角与立场。  相似文献   

17.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理论的生命在于开拓创新。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邓小平理论,其基本特色就是创新。这种创新,不但表现为理论内容上的推陈出新,而且还表现为理论精神上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8.
《吕氏春秋》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氏春秋》从整体上讲是一部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著作 ;吕不韦作为一个思想家和政治家 ,总的看来也是功大于过。《吕氏春秋》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上承先秦诸子 ,下启汉代学术 ,基本上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正更重要的是,处理好和民间宗教的关系,对道教自身来说同样也是件功德无量的事。道教的基础在民间、在民间信仰、在民间宗教,如果这个部分缺失了,道教就会被孤立,路也会越走越窄。在长期学术研究中,牟钟鉴先生对民间信仰、民间宗教多有涉猎,并且在他的很多文章和专著中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可以说开辟了近年来对民间宗教新的认识视角。  相似文献   

20.
人文精神的重建,首先应以对传统经典的阅读和阐释为基础。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乃是塑造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典籍,在当前时代对之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王振复教授新著《周知万物的智慧:周易文化百问》,以文化随笔的手法,从巫筮文化、人文根基、卦爻符号、命理文化、文化超越、当代启示诸方面拈出一百个问题分别加以阐说。该书既综摄历代易学研究之精华,又撷取时下易学之热点;既对《周易》基础知识有详尽之解说,又有对时下社会文化问题精辟之点评。它立据于作者深厚之易学修养,但又举轻而包重、以简言而达旨。经由严肃的经典解读之作使我们接近古人的智慧,从而重建中国文化之精神,乃是中国文化走向未来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