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要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强使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他将气候、风雨、季节搞得混乱不清;他残害他的狗、他的马和他的奴仆;他扰乱一切,毁伤一切东西的本来面目;他喜爱丑陋和奇形怪状的东西;他不愿意事物天然的那个样子,甚至对人也是如此,必须把人像花园中的树木那样,照他喜爱的样子弄得歪歪扭扭。"在《爱弥儿》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人们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形式来记住感受到的信息,这是近年来心理学界关心的课题。美国心理学家H.A.塞蒙,在1980年来华访问时所作的学术报告——《信息的存贮系统——记忆》中指出:“一般认为,说西方语言的人看见书上一句话,不是直接就了解它的意义,而是要先变成声音,然后才了解它的意义。有几种方法可以检查上面这种说法。一种方法就是根据被试重复出来的错误是什么样的错误。例如一个打字员所打的错误是什么样的错误,如果他完全根据视觉来打字的话,他所出现的错误就会是在形状上类似的或意义方面的错误;如果他事先把视觉的东西变成听觉的东西的话,那么他就会在同音词方面容易出  相似文献   

3.
论人的本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性概念马克思与现代的许多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不同,他不相信人的本性那样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他不相信人生下来就象一张白纸,教养在这白纸上刻上了它的烙印。与这种社会学的相对主义完全不同,马克思从这样一种思想出发:即人作为人是一个可认识的和可确定的实体;人不仅在生物学上、在解剖学上和生理学上可以被规定为人,而且在心理学上也可以被规定  相似文献   

4.
1.为自己壮一回胆陶陶是我大学校友,高我一届,因为都爱舞文弄墨,所以我们有些交往。俗话说:“文如其人。”可这话对他却一点儿都不适用。他文章虽然写的洒脱大气,性格却很内向,尤其呆在一群不大熟悉的人当中,每每拘谨有余,其状几近遭罪。毕业前夕,陶陶参加了市报的招聘,笔试成绩极佳。在面试之前,我们都替他担心,他那性格,可是先天不足啊'不想面试下来,陶陶竟榜上有名。他如愿以偿了。庆祝宴上,陶陶为我们讲了他为自己壮胆的经历:面试那天,他反复分析了自己性格的弱点,找到了症结,即面对生人会产生本能的不适应,以至于…  相似文献   

5.
潮湿的简历     
正埃德温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他非常渴望进入纽约的那家国际大公司工作,同学们也都认为他一定会被录取,所以埃德温信心满满。但是,在面试的那天早上,埃德温不慎碰翻了水杯,将放在桌上的简历浸湿了。为尽快赶到会场,埃德温只将简历简单地晾了一下,便和其他东西一起收拾起来匆匆塞进背包。面试的时候,考官对埃德温的表现非常满意,有心想要留用他。但当埃德温从包里拿出简历时,这才发现简历不仅依旧  相似文献   

6.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以其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引起了世界文坛的关注,除了《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还写了大量的好作品,他的成功有何秘诀?透过他对《挪威的森林》中文版翻译林少华说的一番话,可以了解一二。村上春树说:每一个人都像是一座两层楼。一楼有客厅、餐厅,二楼有卧室、书房,大多数人都在这两层楼间活动。实际上,人生还应该有一个地下室,没有灯,一团漆黑,那里是人的灵魂所在地,自己常走进这个暗室,闭门不出,日子久了,就有了一篇篇东西出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我的哲学观     
I.我的已故友人 F.魏斯曼写过一篇题为《我的哲学观》的生动的著名文章。这篇文章中有不少东西我很赞赏;对其中许多论点我可以表示同意,尽管我与他的立场完全不同。魏斯曼和他的许多同事认为哲学家是一类特殊的人,可以把哲学看作是这些人的专有活动。他这篇文章的主旨是通过举例表示哲学家有哪些特点以及哲学与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相比所显示的独特之  相似文献   

8.
多面Rasch模型理论及其在结构化面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影响面试效度的各种误差来源,该文引入了一种新颖的面试结果处理方法:多面Rasch模型。这一模型在结构化面试中的应用不但有利于有效测量被试的能力水平,而且为识别问题评委、进一步完善评分规则、实现面试等值等问题都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文章在对结构化面试信、效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介绍了多面Rasch模型的理论及其在结构化面试中的应用框架。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人刚进入面试时都略显紧张,也因此使不少有能力、有才华的人痛失机会。此时,如果你善用幽默,适当发挥,调节一下气氛也许就能脱颖而出,改变命运。幽默可以说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是一个敏锐的心灵在精神饱满、神气洋溢时的自然流露。每个人都喜欢有幽默感的人。  相似文献   

10.
著者首先分析,然后批判梅洛-庞蒂的遗著《可见的与不可见的》。他指出,梅洛-庞蒂的某些关键性概念,如象“世界的肉”,是有问题的。他以“人的内在性”概念反对梅洛-庞蒂的含蓄的一元论。他证明,语言交往现象和道德生活现象只有借助于“人”的范畴才是可以想象的。著者得出结论说,被梅洛-庞蒂称作“人之内的形而上学东西”预先假定了一种极易对彻底外在性的要求作出反应的内在性。  相似文献   

11.
结构化面试是人事选拔中采用的主要评价方法之一。解释结构化面试过程中面试官和应聘者行为反应的理论观点有社会互动理论、拟剧论、行为一致性观点、特质激活理论等。一个完整的结构化面试可以划分为关系建立、题目问答和分数评定三个阶段。在结构化面试中, 面试官的行为从观察、获取、分析、回应应聘者的各种表现信息, 形成初始印象, 到参照面试评分标准评分等, 经历了一系列相互影响的心理过程。影响面试官评分的主要因素包括面试设计因素和考官自身等内部因素, 以及应聘者因素、面试环境因素等外部因素两个方面。结合应聘者反应, 探索面试官评分的心理机制是今后结构化面试研究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2.
必要的距离     
正有段时间我颇纠结。在不多的文学活动中,有幸接触到一些名人。我很珍惜这种幸运,希望可以学到许多有益的东西。但时间长了,有的人却颇让我失望。不管你怎样真心真意待他:在人前待之以礼,在人后听到对他的负面议论比如"名不副实""过气了"之类,总是尽力劝说议论者给予必要的尊重——谁没有过气的那一天呢?但遗憾的是,他对此永远保持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冷漠。我自然不敢期待任何哪怕  相似文献   

13.
渴望倾听     
正契诃夫写过一篇小说,大概意思是:有一个人和别人打赌,把自己关在一间屋子里,如果他能在十年间不和外界有任何接触,就可以赢得一笔巨款。于是,他开始了一个人的幽居生活。熬过漫长的十年,最后他终于坚持到约定的期限。但是,他却放弃了巨款,悄然离开。只留下一封信。信中说,十年来,他饱尝了孤独的痛苦,寂寞的摧残。他悟出了一个道理:人拥有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与人的感情交流。于是,他重新融入人群,开始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名字是一个人的代号,是一个人与社会交往时的“全权代表”。它完全属于个人所有,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取代。人们之间的熟悉、情感的沟通、人事的交往,首先从名字与面容之间建立联系开始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名字,对他来说,是所有语  相似文献   

15.
任何科学都有它自己的任务。任何科学的任务就其共同性来说都是研究事物的规律性。但世界上的事物是各种各样的,不同的科学研究不同事物的规律。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这是一种通俗的讲法。用另一种说法,心理学是研究人自己的一种科学。人为什么是万物之灵、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东西呢?主要是因为人有发展到最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感觉、知觉、意志、性感等在其他动物也是有的。在人的心理中有哪些东西为人所特有从而使人成其为人呢?首要的一点是人有思想,尤其是思维,因而能有意识。人如果没有思想,就不会有意识。再一点是人有言语,会讲话,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言语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16.
求职应聘总免不了要经过面试一关,在面试过程中总免不了要回答考官的一些问题。同一道招聘考题应该是同一种符号答案,别人答了获得了成功,自己以相同的答案答了也应该获得成功。可是实际情况并不这样简单。有一位大学毕业生参加一次招聘公务员的面试,自我介绍后,主考官就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请回答1+1=?”这位毕业生稍加思考便十分自信地回答:“你需要它等于几,它就等于几。”结果他被淘汰了。这位主考官解释原因时说,有一位企业的老总在招聘部门经理时也问过“1+1=?”的问题,其中一位应聘者的答案与这位毕业生的答案…  相似文献   

17.
可贵的遗忘     
一个能过目不忘的人,是大家称赞和艳羡的对象。但如果一个人总不会遗忘,特别是不善于把那些会让他产生负面情绪的信息束之高阁,那可能是一件很糟糕的事。了解多少伤心事让多少伤心人失魂落魄,就知道遗忘应是一种可以保护自我的本能。  相似文献   

18.
信任春     
坐在椅子上,西下的斜阳把他的面孔映成深红,沉重而又轻飘。看着白布幔里她的遗像,他心里涌出一种非常奇异的感觉。这就过了一辈子么?是的,已经过了一辈子,和自己所爱的人。可是,那是怎样怪异的滋味呀! 他是采购员,长年累月在外面跑。那年月采购员是个挺吃香的职业,许多别人搞不到的东西他能搞到。在搞到许多令人眼热的东西后,他又在众人的啧啧称羡中娶回了一位漂亮而温柔的妻子。 结婚那天,妻给他找了一个伴郎。妻子说这伴郎是她的表弟,从小玩大的。表弟伴郎英俊而又潇  相似文献   

19.
<正>一、毛泽东的虎气与猴气如何认识和评价毛泽东,这是一个绕不开也说不尽的话题。毛泽东是"多面的":他同知识分子在一起时是知识分子,同工人在一起时是工人,同农民在一起时则是农民。他的意志常常会压制住周围的人,使他们本能地接受、服从甚至盲从。有时候他的原则性很强,有时候他的策略性又很强。毛泽东自己说他是七分虎气,三分猴气。所谓"虎气",有很多种解释,主要可以理解为原则性,是一种立场;所谓"猴气",则是指灵活性,可以理解为一些战术层面上的东西。应当说,在一些重大的战略问题上,在一些涉及到国家、民族利益的根本问题上,毛泽东是从来不妥协的,是一个原则性非常强的人。比如当年赫鲁晓夫来谈联合舰队的问题,毛泽东寸步不让,因  相似文献   

20.
我的思考起始于W.塞拉斯(Wilfrid Sellars)对所予神话(the Myth of the Given)所作攻击中的一个中心要素。塞拉斯所想要破坏的不仅仅是传统经验论。不过,在其经典的《经验主义和心灵哲学》一中,他集中讨论了关于独立于后天获得的概念能力而在经验中所予的东西的看法。他强调,没有这样的东西能够与信念或关于世界的看法具有一种辩护关系。我认为,如果一个人将知识论的意义归因于(如此表述的)经验中的所予,那么他就是试图把至多可能只是一种无罪开脱的东西当作了辩护,借此,我简略地给出塞拉斯所作攻击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