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崔丽莹 《心理科学》2011,34(3):613-618
目的:旨在揭示中小学儿童的人际信任、成就动机水平及其与合作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马基量表、人际信任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和合作倾向评价表对553名3-8年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初中男女生在人际信任水平上出现明显分化。2,男生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随年龄增长出现下降趋势,女生追求成功的动机下降,避免失败的动机上升。3,追求成功的动机与合作倾向有显著正相关。结论:与人际信任水平相比,成就动机在儿童合作倾向的评价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4~6岁儿童合作行为认知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访谈法对119名4~6岁儿童合作行为认知的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的合作选择认知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其中超过一半的幼儿知道在面对问题时可以与同伴合作解决,而在日常游戏中知道与同伴合作共玩的幼儿更是超过了3.4;(2)幼儿的合作归因主要以结果归因为主,客观条件归因次之;同时,在结果归因中,幼儿主要以个体或活动归因为主,同伴关系和共同利益归因所占比例都相对较少;规则和权威归因在幼儿中仍有一定存在;(3)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合作选择认知和合作归因的水平都不断提高;(4)情境是影响幼儿合作选择认知与合作归因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儿童合作策略水平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实验将合作策略分为四个水平,随机选取幼儿园中班、大班及小学一、二、三年级的被试300名,在鼓励合作的条件下,通过游戏的方式,研究儿童合作行为发展的趋势.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合作行为越来越多,且合作水平越来越高,而竞争行为逐渐减少;性别因素对合作行为影响不大,但对竞争行为却有显著的影响.这可能与我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学龄前儿童关于图画作者意图的认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可形状图、两可动作图和局限视野图三个实验,考察了3-6岁儿童对图画作者意图与其作品问关系的认知发展.结果表明:3-6岁儿童对图画作者意图的理解能力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儿童的知觉经验、社会经验以及图画作品的知觉信息完整性均影响儿童对图画作者意图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化过程中,同伴圈子不仅决定儿童青少年的交往范围和互动质量,而且影响其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本研究从苏州市某初级中学选取768名初一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采用社会认知地图、合作倾向评定量表和公共物品困境实验范式测查了同伴圈子、合作倾向、预期与合作行为,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技术(Two-level HLM)探讨同伴圈子的合作水平对个体合作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1)女生圈子数量最多而规模最小,男女混合圈子规模最大而数量最少;跨地域圈子数量最多且规模最大;(2)女生圈子最为稳定,男女混合圈子最不稳定;(3)在混合性别圈子中,个体的合作预期与行为更容易随着圈子合作预期水平的提高而增强;而在单性别圈子中,个体的合作预期与行为更容易随着圈子合作行为水平的提高而增强。结论:初中生同伴圈子在性别上具有同质性,女生圈子多且稳定;第一年单性别和混合性别圈子的合作倾向、预期和行为水平对第二年个体的合作水平产生了不同影响,即不同性别圈子对个体的影响模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化过程中,同伴圈子不仅决定儿童青少年的交往范围和互动质量,而且影响其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本研究从苏州市某初级中学选取768名初一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采用社会认知地图、合作倾向评定量表和公共物品困境实验范式测查了同伴圈子、合作倾向、预期与合作行为,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技术(Two-level HLM)探讨同伴圈子的合作水平对个体合作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1)女生圈子数量最多而规模最小,男女混合圈子规模最大而数量最少;跨地域圈子数量最多且规模最大;(2)女生圈子最为稳定,男女混合圈子最不稳定;(3)在混合性别圈子中,个体的合作预期与行为更容易随着圈子合作预期水平的提高而增强;而在单性别圈子中,个体的合作预期与行为更容易随着圈子合作行为水平的提高而增强。结论:初中生同伴圈子在性别上具有同质性,女生圈子多且稳定;第一年单性别和混合性别圈子的合作倾向、预期和行为水平对第二年个体的合作水平产生了不同影响,即不同性别圈子对个体的影响模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儿童合作倾向与家长价值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采用组内设计的方法,测量了53名5~6岁的儿童在两种情境中的合作行为倾向,以及与他们的家长的工作价值观的关系。结果表明:对情境的知觉影响儿童的合作倾向,一方面表现在对好朋友与不认识的小朋友的合作行为倾向有显著性差异;另一方面是对不同的实验材料有不同的合作行为表现。另外,儿童的合作行为倾向与父母的工作价值观——特别是经济利益价值、管理价值等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囚徒困境任务,考察了91名10~12岁儿童和101名成人在博弈决策中合作行为的特点。并分别考察合作指数和描述方式这两个变量对个体合作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描述方式对儿童的合作行为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回避"描述中较之"趋向"描述有更多合作行为,而描述方式对成人则无影响。(2)儿童对合作指数不敏感,平均合作率显著高于成人,表现出合作倾向;成人平均合作率随合作指数的升高而升高,但始终处于几率水平之下,表现出竞争倾向。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Deutsch 对目标结构的划分及定义出发,考察了目标结构对6—9岁儿童合作与竞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目标结构对6—9岁儿童合作与竞争行为有显著影响。(2)儿童在合作目标结构下,合作行为随年龄增长的趋势不明显.(3)在竞争目标结构下,竞争行为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长。(4)儿童竞争策略的发展早于且优于合作策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儿童对伤害情境的意图认知与反应倾向关系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对他人行为意图的认知,是如何发展变化并如何影响行为反应?该研究旨在从会认知的角度,探讨6—13岁中国儿童在不同伤害情境中对同伴造成伤害性后果的行为的意图认知和反应倾向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想象性群际接触对内隐性别偏见与合作行为的影响,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和三种合作范式进行了两个实验。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1)积极想象性接触能显著降低不同性别个体对异性的内隐性别偏见。(2)积极想象性接触仅能显著增加个体在囚徒困境中的合作行为,内隐性别偏见起部分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积极想象性接触既能减少个体对异性群体的内隐性别偏见,并可进一步促进两人情境中与异性间的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12.
母亲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合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860名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为被试,从鼓励成就、鼓励独立、过度保护、接受性、拒绝、惩罚6个维度研究母亲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合作意识、合作情感、合作策略、合作意图的关系。结果发现母亲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合作的关系密切:(1)母亲的接受性越好,青少年合作意识越高。(2)在学习合作中,母亲的接受性越好,青少年的合作情感越高。(3)母亲的接受性预测青少年采用积极的合作策略;母亲的拒绝、过度保护,预测青少年采用消极的合作策略。4)母亲的惩罚和鼓励独立的教养方式与劳动合作中的利他意图有显著负相关,母亲接受性与青少年在劳动合作和课外合作中的利己意图有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重复囚徒困境实验范式,考察了社会距离和合作指数对不同年龄青少年(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且每个年龄段的被试数为40名)在博弈决策中的合作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随着年龄的增加,青少年合作行为的总体趋势表现为下降;(2)社会距离对大学生的合作行为的正向作用显著,而中学生的合作行为却不受其影响;(3)个体合作率会受到合作指数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在大学生中表现的更为显著。即随年龄增长,个体会更少的采取合作行为,并且个体是否采取合作在更大程度上基于当前博弈中的收支情况和与博弈对象之间的社会距离。  相似文献   

14.
Comprehensive data for children's time of day preference were collected with school children from 8 through 16 years of age (n = 989) using the Children's Morningness-Eveningness Preferences (CMEP) scale. Strong evidence was found that children's optimal time of day preference shifts toward evening at about 13 years of age. Additionally, gender and ethnic differences in time of day preference were also examined. There was no gender difference, but there was a tendency for ethnic differences among older children. An implication of these findings is that a mismatch between older children's time of day preferences and school start time may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ir school performance and this effect could be greater for some ethnic groups than for others.  相似文献   

15.
Intra-group cooperation in a social dilemma is increased after a group has discussed and reached a decision, especially if the dilemma is easily understood (‘demonstrable’).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demonstrability affects the decision of a group that consists entirely of participants who are initially non-cooperative. Thirty-eight 6-person groups with unanimous prior preference for cooperation or non-cooperation discussed a prisoner’s dilemma before making a group decision. When demonstrability was low groups reflected the prior (either cooperative or non-cooperative) preferences of their members. When demonstrability was high we found that groups showed no effect of prior preference. Specifically, groups of prior non-cooperators made more cooperative group decisions and subsequently their members remained cooperative when asked to express preferences individually. The combined advantages of group process and high demonstrability for facilitating optimal cooper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幼儿合作认知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访谈法对136名中、大班幼儿合作认知的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儿童的合作认知主要分为五级水平。在幼儿阶段,儿童主要以客观条件性认知和结果性认知为主.其中客观条件性认知比例最高,共同利益性和价值现性认知逐渐发展,规则权威性认知仍有一定存在;从中班到大班,幼儿客观条件性认知比例逐渐减少,结果性、共同利益性和价值现性认知逐渐增多;幼儿合作认知发展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不同情境下,幼儿合作认知的发展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A game-like task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cooperative behavior of 10-year-old same-sex dyads that were paired homogeneously or heterogeneously on a premeasure of locus of control. Pairs of girls were relatively more cooperative than were boys, and dyads of 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 boys who displayed relatively little cooperation on initial trials became more cooperative as the game progressed. In addition, male dyads heterogeneous in terms of locus of control (an internal and an external), who also displayed little cooperation initially, became even less cooperative over trials.  相似文献   

18.
李晶  朱莉琪 《心理学报》2014,46(9):1301-1316
合作行为是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 对儿童的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而孤独症儿童的典型特征是社会功能存在缺陷, 从而导致合作行为的缺乏。以往研究未能就孤独症儿童在不同合作任务类型中的表现做出区分, 本研究采用经典的囚徒困境博弈和合作性工具任务比较了6~12岁的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发展儿童在不同任务中的合作行为。结果显示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儿童在囚徒困境中的合作行为没有显著差异, 然而, 他们在工具性任务中表现出比正常儿童更低水平的合作行为。这说明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在对认知能力有不同要求的合作任务中的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