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96年,中俄签署了《中俄密约》,俄罗斯攫取了在中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的特权。由于中东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进行修建,当时盛行俄罗斯的新艺术建筑也随之进入的哈尔滨的城市建设中,哈尔滨的城市发展从此变得与众不同。新艺术建筑代表当时世界发展方向,能够在近代哈尔滨的城市建筑中出现,在中国建筑体系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我国的近代建筑史学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主要对现存于哈尔滨的新艺术建筑的装饰纹样进行探讨和分析。希望能为以后研究哈尔滨新艺术建筑的学者们提供一些可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特定的历史发展历程赋予了哈尔滨独特的建筑风格,它不仅体现了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的复兴,也是西方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思想的完美结合。而雪雕在哈尔滨冰雪艺术文化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小论大,以哈尔滨老建筑的建筑符号为基点,将其融入雪雕文化进行创作,目的是使哈尔滨老建筑焕发新活力,同时给雪雕艺术创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的装饰纹样设计中,产生了一种新的装饰纹样风格——"新洛可可"风格。"新洛可可"风格和传统意义上的"洛可可"的区别在于它们所要表达的视觉中心的不同,即在于人们对生活的关注点的改变以及设计师对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以及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详细理解。今天人们理性对待设计观念以及电脑技术的发展,使得一种看似复杂、充满自然情趣并且更加贴近人们日常生活,充满情趣和热情的设计成长为"新洛可可"。"新洛可可"风格建立起了新时代的审美时尚。在装饰纹样教学中"新洛可可"的应用也更多体现在对题材的选择和对细节的把握上,将这种时尚化的语言融入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去。  相似文献   

4.
杜军虎 《美与时代》2005,(12):22-24
约翰·拉斯金作为现代设计理论的先驱,他的观点指导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奠定了"以人为本"思想在现代设计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85新潮美术"运动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于中国的一次以西方现代主义理论为核心的当代艺术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艺术勃兴的局面。"85新潮美术"运动的产生,离不开艺术家自身的反思以及创作环境的变化。对于"85新潮美术"运动的精神实质,目前学术界仍然有着诸多争论,为此,将从人的问题和艺术主体的复归这两条路线来论述个人所理解的"85新潮美术"运动的精神实质。时至今日,"85新潮美术"运动依然对我们产生着深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安东尼·高迪是当之无愧的建筑界天才,有着"上帝的工匠"之称,巴塞罗那那些盛名建筑几乎都是出自高迪之手,不管是他传奇的人生还是他的作品都有着聊不完的话题;高迪的建筑天马行空,造型怪诞陆离并且梦幻神奇;蜿蜒起伏的曲线是高迪建筑上最具特色的表达形式,是对大自然最真实的模仿;高迪的建筑是多种风格的融合,不但具有哥特复兴式和新艺术运动,还具有阿拉伯风格、巴洛克、自然主义和加泰罗尼亚民族风情。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艺术和设计的发展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在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运动发展的同时,以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为代表的现代设计运动悄然兴起。平面构成对现代主义运动影响至深,尤其是在建筑设计中。文章重在分析平面构成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通过探究平面构成设计中的相关构成要素,对平面构成设计做了详细的介绍,并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一同展开论述,分析平面构成和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施工、理念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平面构成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天风》2015,(10)
<正>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艺术的产生,使物质的存在更加富有生机。正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在无不出自上帝之手的创造中,艺术通过绘画、音乐、建筑、戏剧、文学等形式丰富地诠释着上帝的美好。古希腊文化是整个欧洲文明的起始和奠基。古希腊的诗歌以《奥德赛》、《荷马史诗》等闻  相似文献   

9.
世界设计的发展主要经历了"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装饰艺术"运动(Art Deco)等几个阶段,而中国设计主要经历了从"图案"、"工艺美术"、"艺术设计"到"设计"的发展。当代中国正处在"现代性"和"后现代主义"重叠并存的时期,应当充分把握设计发展的过去和现在,逐步构建符合中国发展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傅欣  陈静 《美与时代》2013,(8):64-66
建筑的结构形式是建筑的骨架,是其艺术和内涵的表现,与建筑美观是互为表里的。建筑之美表现在建筑的外形、结构、功能、细节、色彩、材料等方方面面和谐统一,我们从自己的民族文化背景中获得了美的评判标准,近代以来,随着"西风东渐",在建筑领域人们也开始学习和吸收西式建筑文化形式,形成了一些特定时期独具风韵的历史建筑,这种独特之美,感染着同一个世界不  相似文献   

11.
电影拍摄将一系列互不关联的要素进行组合,将人眼和摄像机镜头合二为一,从而把人们引入一种更深的知觉。"知觉"由此越来越倾向于艺术与科技之间的渗透。作为合成中介的电影就如同炸药般具有潜在危险性地浓缩着宇宙,碎片的散播、特写的空间、慢动作等促使我们看到了事物新结构的外观、表皮与边界。以建筑和电影类比的方式,基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异样性"理论(1),探寻建筑的生成过程及其空间的异样性与多维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在时代创新与建造技艺不断优化的背景下,建筑形式的仿生化发展成为了建筑文化的新课题。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的建筑思想与作品中具有仿生结构的同时又具备了空间结构的可折叠性。这位建筑师从本人的早年艺术基础与建筑的学习开始,产生了艺术自由的想法,衍生出对建筑的自由思想,并对空间这个人类的遮蔽体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探索,形成了他极具个人特色的独特风格。文章通过分析他仿生空间结构的可折叠性的建筑工作,发现仿生空间结构可折叠性的实验性设计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给建筑空间与人之间的感受带来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纵观现代建筑运动,"风格派"的代表作品施罗德住宅,作为当时探索新建筑运动中的前卫建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以时间线索对建筑活动进行比较研究,试图通过对施罗德住宅相较于现代建筑的生成逻辑和最终形态的表现,探讨其对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建筑发展存在的历史定位和批判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存世比较少的元代佛教造像艺术之一,五台县广济寺在建筑结构和彩塑艺术方面都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沿着广济寺建筑中的独角兽与龙头装饰构件、殿内彩塑中生动写实的十八罗汉像、佛坛正背面反差强烈的"华严三圣"与"三大士"的线索,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其从建筑到彩塑、从外到内所体现的佛教世俗化趋向,以及元代那种技艺精湛、活泼的民间性。  相似文献   

15.
在空间性与时间性的精神层面上,建筑美与诗意美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和同构性。建筑美的根本所在,来自与一定的诗意相契的"建筑意",它是建筑的环境、材料、技术、结构与艺术以及实用、认知、审美与崇拜等一切因素的一个文化综合。将建筑美等同于诗意美,是对建筑美的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16.
建筑的艺术性体现了建筑的精神意义与内涵,是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从矶崎新的设计理论、空间构成、"隐喻"意义三个方面探讨了矶崎新的建筑艺术表达形式,通过对矶崎新建筑构成方式的解析,思考艺术性建筑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存世比较少的元代佛教造像艺术之一,五台县广济寺在建筑结构和彩塑艺术方面都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沿着广济寺建筑中的独角兽与龙头装饰构件、殿内彩塑中生动写实的十八罗汉像、佛坛正背面反差强烈的"华严三圣"与"三大士"的线索,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其从建筑到彩塑、从外到内所体现的佛教世俗化趋向,以及元代那种技艺精湛、活泼的民间性。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艺术运动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这次运动被称为是艺术向工业化的最后一次宣战。新艺术运动波及设计界各个领域,同时也产生了众多著名的设计家,法国杰出珠宝设计师勒内·拉里克便是其中的一位。在设计界,将女裸体作为装饰元素运用到设计中,他是领军者;同时,在玻璃艺术设计领域中,他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今天,拉里克以经典的品牌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而其设计作品则以不朽的艺术魅力继续激励着世人。  相似文献   

19.
古徽派建筑是中国建筑的典型代表,其装饰元素是徽文化的艺术符号,独具徽州地区的人文特色。装饰是传统建筑的主要表现形式,依附于建筑结构而发展。随时代的进步,今徽派建筑装饰元素多样化,形式现代化,如何接受新科学的材料方法,对传统建筑装饰元素进行革新与传承,表现出徽州特有的作风和文化是当前新徽派建筑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文化的长足发展,建筑在实用性、牢固性、遮蔽性等传统价值取向外更多地被赋予了精神人文价值,其中尤以纪念性建筑为主体。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是民族气质的精华,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角度探寻我国纪念性建筑的深层意蕴,可以丰富诠释建筑底蕴的学术之径,加深对纪念性建筑当代转型的理解。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言说对象,从娓娓"道"来的意境、点线串珠的"舞"术及"中和为美"的追求三方面初步探析隐藏在其设计语汇中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藉此揭示纪念性建筑影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