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绵阳市涪江流域两岸城市滨江风光带是绵阳市"三江六岸"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心,同时也是绵阳市市区经济、文化、生态等建设的重点。文章在城市双修理论的指导基础上,对绵阳市涪江两岸的滨江景观带等进行分析,归纳其滨水空间特点,最后总结出其滨江景观带现状问题及整改、改造相关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城市滨水环境中洪涝灾害、干旱缺水以及水质污染使得天然状态下水文机制和水文循环被不断破坏。海绵城市概念正是解决当前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理论,城市滨水景观同样是影响城市生态体系改善的重要因素。文章以"海绵城市"理论为基础,从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海绵城市"理论在徐州吕梁风景区段黄河故道生态绿道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朱芳 《美与时代》2013,(1):60-61
山东省莱芜市汶河景观规划设计,以汶河滨水景观与莱芜地方特色历史文化的结合为基本出发点,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其区位、地形、地貌、植物配置与周边环境的关系,采用科学的规划设计方法对滨水景观区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构建不同的主题文化景观区,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大力彰显本地历史文化优势,使其成为凝聚莱芜市文化的现代滨水景观区域。  相似文献   

4.
滨水自然生态景观设计以生态美学为理论基础,以环境景观设计为原则,丰富了滨水区域景观的建构思路,使城市有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合的增长点、人文历史文化特色增长点、城市绿化改造增长点。当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建设高速发展时期,承德市应改变以往对市区滨水区域的单纯利用,逐渐过渡到深层次的滨水自然生态景观的开发与改造中,从而使滨水自然生态景观建设更能适应承德市旅游、工业、经贸的快速发展和繁荣。从滨水自然景观定义的阐述出发,分析承德市滨水自然生态景观的现状,而后认真探讨承德市滨水自然生态景观艺术表达的具体应用,以期能促进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审美需求越来越高,对能够提高城市公共空间审美的事物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滨水景观不仅能够给市民提供休憩的场所,也能够通过景观的营造将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城市精神进行很好的诠释。但是,当前大部分城市滨水景观均存在同质化严重、景观特色不明确的普遍性问题,无法唤起人们对滨水空间环境的记忆。而地域文化对彰显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提升民众对场所的归属感、传承与延续地方历史文化能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因此,如何将地域文化转化为景观元素呈现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是景观设计师们要解决的难题。论述城市滨水景观中地域文化缺失的普遍现象,对比分析地域文化融入城市滨水景观的优秀案例,探索地域文化在兰州水车博览园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为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延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游娟 《美与时代》2014,(6):23-24
城市空间的活力与其滨水景观带上的生态环境、人性化设计及艺术品位是分不开的。我们应通过滨水景观的绿化设计来提高市容市貌和市民生活环境质量,提供优美静雅的城市滨水景观,满足市民对户外活动的需求。同时将该区域与城市的发展方向联系起来,打造为城市对外展示的窗口,如此既迎合了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又满足了人们对现代城市景观欣赏的眼光需求,达到城市发展的需求与景观规划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取河南省郑州市东风渠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因其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形成了独有的滨水景观特点,在拥有中原地区滨水景观的共性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通过现场调研并结合GIS地图的方法来获取数据和实地资料,并对东风渠的滨水景观进行景观评价,针对河道两旁植被群落构成、营造文化氛围、提高景观品质等方面提出建议,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文化系统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8.
尚晶 《美与时代》2022,(4):75-77
城市中小河流的滨河绿道景观再塑目的在于促进绿道与城市的功能紧密结合,提供优良的滨水景观和多样性的滨水活动空间,构成城市中具有活力和生机的滨水区域。以石家庄市泊水公园滨河绿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滨河植物景观区的区域配置、与城市主色调相关的水生植物色彩配置,对滨河绿道进行植物景观改造设计,对城市进行生态修复和绿道空间改造,打造位于栾城中心的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滨河生态绿道。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进步,城市成为了现今大多数人的生活空间,这也就意味着市民文化已经取代农耕文化成为了主流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不光体现在纯粹的艺术中也体现在我们的城市景观中。城市景观在文化层面上更为内在和含蓄,这也就注定了城市景观与绘画这一艺术形式的关联具有了更大程度的可能性,它不光在城市景观规划的艺术性上,也能够从美学意义上改善城市视觉面貌,还能帮助保护和延续地域性文化和地方特色。从作为"记录"的绘画和作为"指导"的绘画两个方面对城市景观与绘画的关联性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当代的城市景观规划提供有实际意义的建议和启发。  相似文献   

10.
艺术化与符号化是设计表达的重要手段。通过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具体的符号样式,融入景观环境的服务设施设计中,可以提升和优化公共空间的品质,让人们在游憩中感受到景观片区的历史文脉和文化创意。以贾鲁河滨水景观为例,重点讨论和展示在现代滨水景观中公共服务设施的艺术化设计,为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11.
地域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所在,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重要区域,不仅承载着人们基本生活需求,也是展示地域文脉特色的场所,其空间设计品质与城市文化发展和居民归属感紧密联系。从城市家具对地域文化传达的意义入手,结合相关研究,以江苏省镇江市滨水公共空间为例,结合空间现状,提取地域文化特性应用在具体设计中,并提炼出一套针对城市家具的设计流程,从而通过应用设计提升人们对城市文化特色建设及滨水空间的认同感,提升城市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2.
城市景观设计是城市经济和文化的体现,是在原有城市文化基础之上的锦上添花,体现着城市主人的审美价值和美学追求。城市景观包括园林绿地景观、道路景观、广场景观、居住景观、滨水景观、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城市综合环境景观等,与城市的地理地貌、文化背景、历史渊源、民俗民风紧密相联。文章结合案例,阐述了城市景观设计的类型及其设计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意识到生态景观为城市带来的双赢影响,对生态环境的修复愈发重视。在保留城市河道的基础上,对河道进行重塑,并加入了生态湿地、生态护坡等修复改造工程措施,结合周边需求,设置亲水广场、儿童游乐区、绿色健康跑道、自行车赛道等互动场所,加强景观与人的互动,丰富了河道自然形态的同时提高了滨河魅力。滨水空间是市民的公共财富,应该开放河道绿化系统,结合人文区域,充分发挥出每个区域的特性,展现出其个性的滨水景观空间,挖掘滨水空间的资源优势,通过合理的景观植物规划,沿河道的生态修复,展现出城市滨水区在城市中的作用,激活滨水周边的环境,使滨水区域更加容易融入城市中,改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14.
人类"逐水草而居",在城市形成和发展中,水与城市息息相关。自古以来,滨水而居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特色,滨水景观常常是借助于植物来表现的。滨水景观由植物组成,植物又作为滨水生态景观的决定因素,成功的滨水景观营造,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塑造城市形象,提高生活品质,还可以带动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代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地域性表现手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在不同领域当中的交流范围也在逐渐扩大,新理念、新技术的运用促使整个城市景观的规划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这种变化当中却形成了一种"千城一面"的弊端。在这时候,怎样才能够针对目前所表现的弊端进行转变,进而从城市的地域性特点、文化特点、民俗风俗等方面进行融合,进而打造出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规划成为了众多学者不断热议的重要话题。因此,对当代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地域性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探讨,希望通过研究,能够为城市景观规划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目前现代城市中滨水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得到了滨水景观设计的方法,主要利用绿化有序、景观语言加强、植物配置合理且具美感的设计方法,为滨水景观设计提供借鉴,旨在打造适宜人类生活的休闲空间。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多极化与一体化趋势加强,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技术信息、历史文化都得到各个层面的交流沟通,同时影响着我们城市景观的规划设计。地域性文化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标志性符号,但从当前实施的情况看,地域性文化的缺失不仅是受到全球文化传播的影响,呈现出西方发达国家规划设计的模式,更是我国城市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对本土地域性文化的忽视。本文立足于现实首先分析地域性文化与景观规划设计之间的相互融合的关系,其次对地域性文化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要素进行阐述,彰显出城市景观的地域性色彩,同时具有新时代下的人文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8.
石河子"军垦城市"的定位是石河子城市景观规划的文化依据,在反思石河子城市景观规划"地域性"与"当代性"的理性逻辑中提出符合"当代"的设计语言,挖掘"地域"文化的策略,即突出以"军垦"为主体景观的文化连续性、"地域"文化与"当代"审美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9.
武汉的里分是武汉具有一定的规模,并能反映浓郁的"汉派"文化特色的城市空间形态。武汉里分是见证了近代武汉人生活传统的历史区域,也是中国特定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产物,更是构成武汉城市空间及其地区风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武汉城市的文化底蕴。文章旨在通过全面、深入、系统的现代城市空间设计的理论研究,以近代武汉里分为研究对象,对武汉城市空间中"汉派"里分的表达方式进行更全面的诠释定位,诠释"汉派"里分在武汉城市空间中应该如何保留传承并在新的城市建设中展现出来,在城市建设中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重构并建设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现代武汉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20.
城市河道是城市的重要脉络,是城市空间联系的纽带。在城市滨河景观改造过程中,应结合其地域及基址条件综合考虑。现以荆襄河生态公园规划为例,初步探讨滨河景观规划中地域认知与场地理解问题,规划在充分调查现状基址条件及可利用的景观资源基础之上,力求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植物、园林建筑、景观雕塑、铺装、水体等关键景观的设计,进行公园空间塑造,探讨具有地域特质的园林空间营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