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清代沈鸿宾故居为中心,通过对故居中人文历史、建筑艺术形态进行分析,探讨沈鸿宾故居中"物性"与"人性"的文化价值,对建筑中楚文化艺术形式和装饰纹样展开研究,探讨楚文化装饰艺术在故居建筑设计中所传递的时代艺术思想与精神文明,从而总结名人故居建筑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在引导正确社会价值观的同时对当今荆楚地域性建筑设计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五台山南山寺建筑群的石雕装饰艺术,题材丰富、雕刻精美且艺术价值颇高,具有显著的时代文化特征,为研究清末至民国中期五台山建筑石雕艺术提供了精美的范本。从作者3次去南山寺对其石雕艺术考察结果来看,南山寺雕饰纹样内容以福、禄、寿文化为核心,雕饰手法多采用浮雕和线刻。与此同时笔者发现南山寺建筑装饰石雕艺术受到五台山区域匠作文化、寺庙经济因素以及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使建筑装饰石雕艺术呈现出风采独具的题材、图案表现及文化特征,展现了清末至民国中期五台山汉传佛教寺庙装饰艺术光彩动人的实际成就。  相似文献   

3.
五台山南山寺建筑群的石雕装饰艺术,题材丰富、雕刻精美且艺术价值颇高,具有显著的时代文化特征,为研究清末至民国中期五台山建筑石雕艺术提供了精美的范本。从作者3次去南山寺对其石雕艺术考察结果来看,南山寺雕饰纹样内容以福、禄、寿文化为核心,雕饰手法多采用浮雕和线刻。与此同时笔者发现南山寺建筑装饰石雕艺术受到五台山区域匠作文化、寺庙经济因素以及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使建筑装饰石雕艺术呈现出风采独具的题材、图案表现及文化特征,展现了清末至民国中期五台山汉传佛教寺庙装饰艺术光彩动人的实际成就。  相似文献   

4.
马荣  朱毅 《美与时代》2015,(2):76-78
晋派建筑由于受山西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和中国传统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可大致分为晋中窑院、晋北合院、晋西窑洞、晋东南石板屋等不同的住宅类型。晋派建筑装饰艺术的石雕、木雕、砖雕等工艺,集地域环境、传统文化、精神象征于一体,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  相似文献   

5.
山西晋城关帝庙位于泽州县城北金村镇府城村。现存石雕柱及柱础石形制优美、纹饰丰富、表现手法多样,体现了明清时期民居建筑与装饰风格,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通过实地考察和参照文献的方法对晋城关帝庙石雕进行取证、分类,就造型、纹饰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做出分析,初步探讨关帝庙现存石雕的建筑特征。  相似文献   

6.
鄂南名人故居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传承鄂南文化、习俗和精神的建筑艺术代表,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容。其不同时期的建筑又体现了其时代特点及当时人们在审美、精神旨趣等方面的追求。虽有此丰厚的历史资源,但鄂南的旅游发展却十分不景气。文章从鄂南名人故居的基本情况入手,研究鄂南名人故居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开发路径,针对鄂南名人故居旅游产业化中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建议其立足地域文化,文化研究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提出文化蕴含,并开发创意产品,既吸引了游客前来游玩,又给游客留下回忆的载体。  相似文献   

7.
自唐宋以来,浙北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地区之一,也是明清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发生地,产生了众多江南大宅和园林建筑。到了清末民初受地缘优势和西学东渐的影响,浙北传统民居建筑呈现出中西合璧式的风格特征,即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外衣下大胆而又巧妙地渗透和融入进一些西式风格的建筑形式及装饰。通过对南浔张氏旧建筑群"懿德堂"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的分析,能够为挖掘地方建筑特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否定和废止中医的思潮中,偏居内陆的山西统治者阎锡山特立独行,成立了"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弘扬和发展中医。对中医的认可,源于阎锡山接受的儒家教育和"中的哲学"思想基础,更与他务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观念密切相关。在中医改进中,阎锡山倡导系统的方法和中西医兼容的原则,并在政策、经济、人才引进各方面予以大力支持。作为政要名流对中医的支持令中医界倍感可贵,他们对阎锡山的行为高度赞誉。中医改进研究会18年的探索,一度使近代山西的中医改良位居全国前列,也树立了一个行政主导中医科学化的独特样本。  相似文献   

9.
北京故宫建筑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是世界现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群。"象"与"意"的概念源自于《周易》,也是中国古代美学史艺术精神的总括。在建筑中,建筑的"象"是指其形式,"意"则可以理解为建筑所表达的精神。从北京故宫建筑的整体布局、色彩特征、装饰特征这三个方面入手,可以更好地解读北京故宫建筑中所蕴含的艺术特征及其蕴含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三雕"艺术即传统砖雕、石雕、木雕,是闽北古民居建筑装饰的主要表现形式。匠人们用精湛的雕刻技法,以砖、木、石的材料为媒介,创造出形式内容丰富的"三雕"艺术品,表达出深厚的文化内涵,使下梅村古民居雕刻艺术成为闽南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吉安地区宗祠建筑是江西宗祠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宗祠数量众多,极具浓郁的地方风格,建筑与艺术完美融合,具有极高的历史、人文、美学价值。针对吉安地区宗祠建筑的石雕艺术部分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揭示其艺术特征与审美价值,为传统宗祠建筑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当地建筑艺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道路做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山西佛教文化圈中,最为引人注目者,恐怕莫过于五台山佛教建筑群和大同云冈石窟造像。这一对佛教艺术姐妹,不仅都诞生在山西北部,而且其建造年代都肇始于北魏王朝,二者共同构建了山西古老的人文景观。本文仅就云冈石窟文化作一简论,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云冈石窟位于“塞上名城”山西省大同市的西郊武州山(又作武州塞)南麓,武州川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佛龛1100多个,大小造像51000余  相似文献   

13.
摩尼教是世界十大宗教之一 ,早已绝迹。 1990年前后。于莆田市涵江区及其周边沿海集镇 ,接连发现摩尼教残碑刻共三块 (具存 ) ;1994年至今相继新发现宋代其遗址一处(仅存其建筑实测绘图、地貌及宋代连通石柱两对 ) ;又新发现其它系统石雕遗物 ,即 :宋代石雕神台一座 ,唐代石雕墓头石一块等 (具存 )。这些古迹属当今国内外仅有的摩尼教历史文物在迹 ,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文物价值  相似文献   

14.
建筑艺术在古建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积淀丰厚,创造了世界建筑史上独特的、有着强烈个性的木结构建筑体系。故从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基本特征切入,揭示了木构建筑变化的基本单元、别具一格的悬挑结构、巧妙的节点做法、标准又灵活的模数制、多样化的屋顶形式、优美的屋顶曲线、生动的屋顶瓦饰,以及丰富的建筑群组、对比强烈的宫殿建筑色彩、建筑艺术处理和建筑结构的统一等方面的特色,阐明了建筑艺术在古建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石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秦汉之前它就产生。随着佛教的传入,它被广泛地运用到了佛教的造像、建寺和开凿的石窟等方面。闻名于世的敦煌、云冈、龙门和麦积山的石窟造像,就是我国石雕艺术的精华。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早在北魏时期就有了石雕佛像。唐代是五台山石雕艺术的顶峰,著名的南禅寺的千佛石塔就是唐代五台山石雕艺术的代表作。现在五台山保存最多的是民国年间的石雕。其中,佑国寺、龙泉寺、尊胜寺和普化寺的石雕就相当可观。其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形象逼真,技术娴熟,有的满可与唐代石雕相媲美。现将普化寺的几幅石雕公诸于世,以引起人们对五台山石雕艺术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6.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西大街化觉巷之内。清真寺面向东方,寺院内布局为长方形,总占地面积为18亩,寺院的建筑雕刻纹样种类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砖雕、石雕、木雕以及装饰图案等艺术纹样。文章以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建筑符号纹样为研究对象,对伊斯兰教建筑的符号纹样进行研究分析,更进一步探究少数民族建筑符号的艺术特点和对传统建筑的艺术装饰性。  相似文献   

17.
蒲波 《美与时代》2007,(2):92-95
陕西省铜川市的铜川民间陶瓷,亦称"耀州瓷",但过去人们熟知的"耀州青瓷"只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主要满足官家趣味而产生的高档品,不足概观铜川民间陶瓷艺术丰富多采的历史全貌.本文只是对铜川(主要是陈炉)民间陶瓷艺术的概貌、生产状况、产品装饰、技术成就的概说浅识.  相似文献   

18.
各个朝代的帝王及其谋臣们为了维护帝王统治,使帝王江山永固、国运长久,都对皇家建筑进行了精心规划和设计,建设了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城市建筑,力图通过完善的都城建设,达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的目的.北京明清皇家建筑,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建筑群,集中传输着中国的哲学、美学及艺术等概念.易学象数作为一种隐喻、借喻、象征的工具和手段,在中国传统建筑特别是皇家建筑的规划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体现.本文从三极之道、坤元用六、乾元用九、九五至尊、阴阳象数及河洛象数等六个方面,研究了易学象数对中国建筑特别是北京明清皇家建筑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建筑是一座城市最好的见证者,是这座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缩影。汕头旧城区骑楼建筑受东南亚建筑风格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较重,是目前骑楼文化丰富的汕头规模最大的骑楼建筑群。如今汕头旧城区骑楼建筑的修复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骑楼建筑立面灰塑装饰细节的纹样变更,所以研究汕头旧埠骑楼的灰塑装饰纹样就显得弥足珍贵且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灵石县王家大院建筑装饰艺术是集王氏家族价值观、生活追求、民间思想情感于一体的艺术形式,体现在石雕、砖雕、木雕等形式中。通过考察分析,王家大院门枕石可归类为箱子型门枕石、抱鼓型门枕石、狮子门枕石、正方体小型门枕石四种表现形式,在造型、题材、雕刻技法方面有鲜明的特征。该装饰艺术与传统手工艺紧密结合,展现了极高的民间底蕴,加深人们对民间"福"文化的认同与理解,致力于为创造更多富有现代意义的"福"文化艺术形式提供思路和灵感,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