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博物馆"是博物馆理论家艾琳·胡珀-格林希尔提出的概念,其认为博物馆不再是用权威的声音讲述"真理"的展示空间,而是一个平等的,"以人为本"的,注重观众的选择、互动和乐趣的灵活多变的社会空间。文章认为上海自然博物馆趋向于形成多参与、多视角、多层次、娱乐化的多元展示方式,而这些展示特征体现了"后博物馆"的理念,通过对其"后博物馆"式的展示特点进行分析,展现出"后博物馆"的积极变化,在这个消费体验时代,让我们对于博物馆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色彩是自然博物馆陈展形式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关系到陈展的整体艺术效果。陈展色彩中所具有的主题性、辅助性、整体性,更能让观者领悟到博大精深的自然美及智慧创造的意境美,在审美的愉悦中体验和感受到自然的馈赠与厚爱。文章以上海自然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色彩运用为例,结合中国美学中所倡导的"情景交融"和"意造境生"的意境观,通过色彩与意境间的关系,来探讨自然博物馆空间色彩运用中的意境传达。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追求用户体验的信息交互时代,交互性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在当今大的文化环境中,作为文化展示的窗口,博物馆正在重新定义自己。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运用交互设计,以参观者为中心,拉近人与展品、人与空间环境的距离,营造全新的参观体验,已经成为博物馆的发展趋势。文章在阐述了交互设计的基础上,对博物馆展陈方式中运用交互设计的意义进行初步探究,对博物馆交互体验式展陈的主要方式进行分析,努力创造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博物馆展示空间。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凸显,对残疾人关爱的重视,无障碍设计的观念已被人们接受并逐步运用到各类设计中。博物馆通过收藏实物资料的展示,成为信息和文化交流的中心,担负起引导人、教育人和塑造人的社会责任。如何将无障碍设计理念运用于博物馆展示空间中,使各类人群都能有效地接受信息,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以南京博物院、六朝博物馆为例,无障碍设计原则为指导,通过对其无障碍设计的剖析,总结相关的设计体系,希望对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无障碍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光环境设计是营造氛围的重要手段,对改善博物馆照明质量、美化空间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照明环境不仅可以将展品的特征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的心理和行为活动,促进展品与观众的交流和互动。革命历史类博物馆照明设计与其他类型博物馆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只有遵循采光形式、照明方式、展示照明的设计原则,处理好照明与各种设计要素的关系,才能打造出适宜的展示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6.
展示的目的要求我们注重信息的传递及展品与参观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展示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要格外注重参观者在展示空间中的行为方式,即参观者的体验。宜兴博物馆的设计风格大气、简洁,充满历史文化底蕴,除了在不同展厅处理上有所不同外,总体上反映了历史、文化、传承这三大主题,整个设计对观众而言新鲜而活泼,同时也保持了充分的连续性,游客体验前后连贯、中心主题突出。通过对宜兴博物馆设计案例的分析探讨,揭示展示设计中体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将为新形势下博物馆建设提供可资参考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技术给大众的娱乐生活带来了更丰富的体验,在当代科技博物馆展示设计中体现出了平面化、立体化、空间化的表现形式。同时,其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形态更加丰富多样,在空间展示上也拓展了视觉感官的体验,从而能够为中国当代博物馆中的新媒体艺术再添新篇。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整合艺术学理论、工艺美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展示设计艺术等专业成果,理论联系实践,在博物馆规划方案中跨界合作并进行综合研究,对"湖北民间美术博物馆"建设的背景、建设的路径进行规划,为"湖北民间美术博物馆"设计提供设计要求与依据。  相似文献   

9.
纪念性博物馆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是追本溯源的史册,是人类敬畏之心的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然而面对过去的历史,人们除了从历史教科书了解过去的种种辛酸与痛苦以外,在博物馆兴建高潮的现今社会,人们还可以通过体验纪念博物馆独特的空间感受和场所精神来感受书本中所缺乏的真实感。以符号学理论和美学理论为依据,探讨展示设计中的形式设计来实现情感化的表达,以此更好地突出博物馆传播信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作为我国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织部分,在现代化文明的快速推动下,其陈列功能逐渐发生了全新的改变,审美与教育、体验与传播等都已囊括在了博物馆展示的职能当中。城市作为人们生活工作的集聚场所,不仅是一个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的重要产物,更是区域内的政治文化中心。伴随着近年来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博物馆成为了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承载者,因此,如何发挥博物馆特有的功能,提升城市的发展成为了人们所热议的话题之一。同时,文章也将对博物馆展示设计理念与城市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在人们的城市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社会与文化价值,人作为博物馆陈列的服务对象,其感官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博物馆陈列的设计离不开人体工程学,如何通过人体工程学提升博物馆陈列的设计品质,是现阶段博物馆发展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从人体工程学的概论出发,分析博物馆陈列设计中"人的身体"与"人的心理"相关理论应用,旨在提升博物馆的总体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的传递无处不在,人们关注的热点逐步变化,对环境的需求也在提升。人与环境空间的关系得到了重视,一些便于特殊人群使用的无障碍产品被应用到多个领域的设计中,但其在现实中的使用情况却不尽如人意,这些无障碍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障碍设计。此后随着市场的需求不断提升,通用设计作为全新的设计理念被提出。文章基于通用设计原则,对城市街道、广场、公园及居住小区进行实地调研分析,通过资料整合与问卷调查了解使用者的心理诉求,并总结设计建议,为创造环境友好型空间提供范本。  相似文献   

13.
地铁是城市的动脉,近年来地铁作为交通出行的核心工具,不仅具有载客的功能,更承载了一种文化,现已逐渐成为展示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是展现城市"文化美""地域美"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地铁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为基础,阐述在地铁公共空间的界面设计、色彩设计、设施小品设计中融入地域性文化符号,传递城市文化和特色的可能性。通过分析多种案例,探讨地铁文化符号的表达方式,总结地域文化在地铁公共空间中的设计,以便更好地展现城市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历史博物馆在展示设计方面的分析,总结了博物馆中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提出了博物馆在展示过程中最应该体现出来的关键因素和全新设计方式,并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找出现在博物馆在展示设计过程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的数字化是未来博物馆发展的重要趋势。数字博物馆作为人类社会向信息化转化过渡中出现的新型博物馆形态,是信息艺术在文博保护与文化传播领域的应用方式。从设计的角度进行"仪式感"塑造的探讨,将"过程的体验"向纵深层次延伸,将体验的"过程"规范强化,以便为人们提供更好的设计审美方式和审美空间,开启数字虚拟博物馆的新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色彩是环境设计中最直接、最活跃的视觉要素。在展示设计的创作过程中,设计师首先必须对展示设计空间做出有创意的主题定义;其次要真正了解展示设计中色彩的功能和作用。整个展示空间应有一个统一的色彩基调,以增强整体感,色彩搭配设计必须以突出展品为前提。对重点展品,要利用各种色彩对比表现的方式来加以突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每一个城市都呈现出几乎相同的城市空间的天际线。从城市建设角度来看,其中书报亭作为一种城市公共艺术——城市"家具",它以别具一格的魅力,展示着都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风貌。从城市家具的特点和楚文化形式入手,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分析书报亭独有的特点,将建筑空间智能化人性化设计其中,为人们未来设计提供新的思路、新的经验和新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博物馆经历了空前的发展,也带动了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发展,不同时期的博物馆展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阶段性的变化。博物馆展示设计是展示设计的一个分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底蕴。当今的博物馆展示设计可以概括为:艺术与科技知识、人文背景、传播媒介、建筑学、环境艺术学等的结合体,而设计师则是统筹人员,将其以艺术的形式展现给大众。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的腾飞带动了计算机和网络数字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历史遗址类博物馆的探索与实践,丰富了陈列展览的展示方式,为设计人员提供了便利和可创作空间。利用多媒体提升了博物馆的趣味性、带动了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于城市与建筑的人文发展关系越来越重视,相应的"文脉主义""地域主义"等理论在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领域应用亦更加广泛。通过解读城市文脉内涵、要素、特性等基础问题,了解城市文脉的本质特征,并结合济南商埠区修建性更新改造城市设计,对城市布局、空间形态、周边业态等方面进行研究,从文脉保持和传承的角度出发,研究城市、建筑和景观三个层面的空间关系,强调文脉传承在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性,为形成具有特色的城市空间关系建立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